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17455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答题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共 32 题,每题 1.5 分,总计 48 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春秋时期,郑国、晋国等国纷纷颁布成文法,孔子批评道:晋国应该遵守周王室的法 度,这样才可使人民尊重贵族。贵贱不乱,才是法度。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孔子思想中有保守性的成分 B孔子主张法治应该与德治相结合C成文法的制定巩固了宗法制 D儒家与法家的思想出现融合趋势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对一些远古传说进行了重新解释,如把“黄帝四面”解释为“派遣 四个大臣去治理四方”,把“皇帝寿长三百年”说成“影响后世三百年”。这一现象说明A儒家思想具有理性精神 B儒家对鬼神敬而远之C远古神话是儒家的根源 D儒家宣扬君权神授3孟子既提出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以世袭贵族治理数以百万计农民的施 政理念,又勾画了一个“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的最低限度的保障。对此理解最恰 当的是A表达了社会动荡时期对精英政治的理性需求 B体现了以民众利益为出发点的“仁政”理念 C孟子思想中出自于人类天性的完美政治诉求 D社会大变革背景下封建政府的社会保障制度4先秦某位思想家主张:“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其意在说明 A重义轻利的观念利于国家统治 B以德治民与依法治国相结合 C改善民生与思想教化相辅相成 D政治教化以百姓富裕为前提5.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制诏诰令中征引儒经之风渐盛。据粗略统计,汉书诸帝纪中 保存西汉诏书约 180 篇,这些诏书共征引经文 35 次;后汉书诸帝纪保存东汉诏书约120 篇,征引经文约 50 次。这说明汉代A儒家治国之道与君主政治相结合 B君主的政治举措皆发自经典本义C君主施政拘泥于儒学的基本原则 D儒学对专制皇权形成了制衡机制6在中国古代,儒学只是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伦理道德 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能 弥补这一缺陷的是A荀子以法律强化道德的约束力 B董仲舒将德治与大一统相结合C理学使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D明清之际强调道德的实用价值7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明理的经(儒家经典)和用来记事的史(史书)关系密切。宋代 以来,理学家提出“经本史末”、“经先史后”的主张,即经学是史学的前提和根据, 史学只是经学的外在表现。明末以来以章学诚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六经皆史”,认 为“道不离器,理不离事”,反对离事言理。这种变化反映了A程朱理学进一步发展B理学的空谈受到批判C理学为史学服务D早期民主思想开始产生8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 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 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 重新回归。”从中可知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B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9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 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 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A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B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激发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D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10朱震亨是金元时期的杰出医学家,他学医虽晚,但终成大器,这主要得益于他潜心 研究了被后人奉为“医家之宗”的典籍A黄帝内经B唐本草C千金方D本草纲目11李约瑟认为,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 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 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这说明A传统科技已发展为近代科技B西学东渐促进中国科技发展C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高低D中国科技明清仍然领先于世界12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写到:“福州一地解试,(宋)哲宗时每次参加者达 3000 人,(宋)孝宗时增至 2 万人;南宋时建宁府(今建瓯)每次参加解试者达 1 万余人,连只 有三县的兴化军(今莆田)也达 6000 人。”这反映宋代A福建教育处于全国前列B科举制选拔的范围和人数很有限C印刷术促进了教育发展D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没有得到落实13爱日斋丛抄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 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据此可知A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B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C刻板印刷技术已经传入西方D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14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 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 这反映了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B唐代书法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C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D唐代书法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15战国时期,被称为南蛮的楚国日益强大,它在问鼎中原、诸侯争霸的过程中与北方 各国频繁接触,在文化领域孕育出了楚辞这样伟大的诗篇。材料表明A文化发展必须要地域交流B楚辞改变了中国文化走向C文化发展成就了楚国霸业D楚辞具有文化融合的痕迹16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 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 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 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17“北宋至明清时期除了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 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新文化也在慢慢孕育发展。”下列各项属于材料中“新文化”范 畴的是A陆九渊的心学思想B郑板桥的墨兰图C杂剧和散曲D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18清人李渔闲情偶寄载:“(元杂剧)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 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语调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 议无别者。”这反映了元杂剧A缺少精练的艺术特色B具有非常鲜明的生活化特征C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D较好地发挥了社会教化功能19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中说道:“唐代以舞乐为主,即是以音为 主,舞的动作不过是附属品,乐律亦重形式,少有模仿动作的意思宋代以后,随着 杂居的流行,模仿事物一类的通俗艺术盛行,动作较为复杂,品味较古代的音乐下降。” 以上材料说明A唐代音乐形式比宋代的更受欢迎B唐代舞乐仅供皇族欣赏C宋代以后音乐形式的世俗化倾向D宋代音乐多模仿唐代20文艺创作有两个异常鲜明的走向,一是对市井社会为中心的“世情”的揭示较以往 有较大开拓;一是对以知识阶层为中心的“性情”世界的抒发有所强化,后者主要源自 文人自身的精神诉求。这些文艺创作的新走向应该同时出现于A先秦B秦汉C隋唐D明清21明代中后期,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通过诗文、书画、民歌时曲、通俗小说,不少能 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这反映了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C市民阶层队伍壮大D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22京剧研究学者刘老君在浅谈京剧的发展京剧与城市的关系一文中认为“戏 剧与城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剧发展的各种理念和资源。” 这说明京剧产生的重要前提是A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B各地商人纷纷在北京建立会馆C北京地区的贵族、官员十分多D四大徽班相继到北京汇报演出23“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 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24随着经济地位的提升,明末工商阶层急于改变自身的社会现象、身份和地位,他们 积极结交文人士大夫,摹仿其文明、优雅的生活方式。面对此种社会情形,下层知识分 子利用自己在文化方面的优势,为其提供文化方面的服务。这种互动A实现了工商业者自身的优雅化B改变了当时的阶级结构C推动了文化的商业化、世俗化D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25在公元前 9 至前 8 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 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 古代雅典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26智者运动是古希腊史上颇具影响的一股思潮,马克斯韦伯认为智者运动是“哲学 的突破”。这里的“哲学的突破”表现在A对物质世界的探索B对道德观念的重视C对人类自身的探索D对人权应用的创新27学者文德尔班在哲学史教程中描述:“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 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他们只知道 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 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这说明智者学派所 起到的社会作用是A推动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的发展B推动了古希腊人的怀疑精神C使雅典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D推动了个人私欲的膨胀28(2016新课标全国卷)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 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 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A宗教意识淡薄B反对神灵崇拜C注重物质生活D强调人的价值29希腊人与希腊文明中写道:“我们会盲目地给祖国送上赞歌,但我们每个人肩头 都负载着一个沉重的责任把自己教育成有理解力的人类进而从这种知识中探知 我们作为公民的真正责任。”这一论述A体现个人主义倾向B强调人应具有理性思维C忽略了道德的作用D深刻批判了民主政治30普罗塔哥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 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开焚毁。公元前 399 年,检察官阿尼 图斯、悲剧诗人美勒托和修辞学者吕孔控诉苏格拉底不敬城邦认可的神、另立新神和腐 蚀青年,苏格拉底最终被雅典民主法庭判处死刑。对比表述最准确的是A人文精神并非雅典主流思想B城邦精神排斥多神崇拜C城邦政治王权和神权相结合D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31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可以用以思考推理的灵魂的理性部分, 另一个是用以感觉到爱、饿、渴等物欲之骚动的心灵的无理性部分。灵魂中的这两种品质决定人既是“自己的主人”,又是“自己的奴隶”。这反映出古典人文主义强调A确立城邦正义的道德标准B运用感性力量控制人的欲望C通过教化提高公民的素养D追求节制适度的幸福生活32古希腊时期,一批所谓的“哲人”到处演讲和发表许多奇怪的辩论,传递了许多“负 能量”,造成很坏的风气。于是有了苏格拉底,讲述人生的共同真理;有了柏拉图,提出 理想国的教育制度;有了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为国家政体服务。他们师徒的共同之处 在于A着力培养公民的独立人格B将教育与哲学理想结合起来C具有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D试图挽救日渐衰败的民主制二、材料分析题(共 3 题,31 题 25 分,32 题 15 分,33 题 12 分,总计 52 分,答案写在 答题纸上)33(2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医学是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积累实践 经验,而宋金时代的医学,则是在前一阶段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与提 高。这一时期多是由官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行政机构、管理机构、医学教育设施, 并多次颁发药典。方书和本草医书在社会上大量涌现。还产生了一些杰出的医家和学派, 金代有刘完素的河间派和张元素的补气派及张从政的攻下派,这些学派的理论主张和临 床经验,对我国的医学有重要影响。这一时期在针灸科、儿科、妇科及法医学等方面均 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传”本指疾病从人体的一个部位转移至另一部位。“染”本指人际交往的影响,与疾病无关。魏晋时期,“传”或“染”开始具有疫病传播的意义。人们 相信,生病是因为“自作不仁”,所以病人死后,疾病还会转移至家人甚至后代。宋代学 会使用药物、咒语处理死者的用品,以防传染。朱熹认为,个人的心术正与不正决定得 病与否,而照顾患病的亲人不会得病。明清时期,传染成为说明疫情传播的主要用语。医生认为兵灾之后,大量死尸产生的疫气导致人们生病。民间助葬组织大量出现,地方 士绅和政府出资安葬弃尸以减少疫气梁其姿“传染”概念的历史演变(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金时期医学的特点。(10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人对“传染”认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15分)34(1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唐甄(1630-1704 年),清初著名思想家。经历明亡和农民起义洗礼的他,以上 古“三代之治”为摹本,论述了他所理解的理想国。唐甄认为君主应以遵守道义原则的 方式对待民众。“天下之大可恃乎?甲兵之多可恃乎?君惟不义无道于民”,则“推之如蹶 弱童也”。所以,国家要长治久安,君主须重民爱民。为此,他告诫君主“立国之道,惟 在于富”,“富在编户”,“若编户空虚,虽府库之财积如丘山,实为贫国,不可以为国矣”, “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他承认天子之尊,但“天子 之尊,非天帝大神也,皆人也”。统治者和民众都仁爱、中和,上下形成一种秩序井然、 整个社会安宁和睦的氛围。这就是唐甄追求的理想王国。摘编自张磊试析唐甄的理想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甄“理想国”的主要内容。(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甄设计“理想国”的原因(6 分)。并分析其不足 之处。(3 分)35(12 分)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图一(唐代诗人总计 2712 人)图二(宋代词人总计 9215 人)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唐宋间历史文化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 说明。东北育才高中部 1819 学年(上)高二年级期中考试(11.8)历史试卷参考答案0105:AACCA0610:CBDCA1115:BCDDD1620:DCBCD2125:BABCB2630:CBDBA3132:DC33(1)特点:注重理论上的探讨与提高;官府设立医药卫生等机构推动医学发展;涌现出 大量的医学著作和众多的医学流派;重视实践和临床经验;某些领域成就较为突出。(10 分,每点 2 分)(2)认识:人们发现传染现象较晚;受到宗教影响;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有一定科学道 理,或者科学性与迷信交织);受道德影响明显。(8 分) 影响:迷信使人们长期以来无法科学认识传染现象;一定程度上推动人们采用防疫措施; 增强了道德的约束力;推动了早期公益事业的产生。(7 分)34(15 分)(1)主要内容:强调君主行仁政以得民心;君主应以富民为治国之道;反对君主专制; 反对重农抑商政策,主张工商皆本。(6 分)(2)原因:封建制度衰落,社会矛盾尖锐;商品经济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 展,市民阶层的壮大,要求摆脱束缚;理学僵化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6 分)不足之处:这一构想仍未跳出传统伦理政治的模式,以“圣君”作为理想政治的主 角,具有浓厚的空想色彩;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3 分)35(12 分) 信息一:唐代诗人主要分布在北方,宋代词人主要分布在南方;说明:唐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文化得到发展;南宋偏安江南, 政治重心南移,文人南迁;信息二:宋代词人总数大于唐代诗人总数。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发展, 市民阶层兴起,推动文学世俗化和词的创作;宋词打破了律诗的限制,形式更加自由、 灵活,故词作丰富、词人辈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