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 课时分层作业11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苏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14607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 课时分层作业11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苏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 课时分层作业11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苏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 课时分层作业11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苏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基础运用层1从词的流派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导学号:81462073】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C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CC项是婉约派,其余三项是豪放派。2下列句子中,使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81462074】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已无处寻觅了)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慨叹自己功绩显赫,壮心不已)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警告韩侂胄不要草率出兵)CC项,自比是为了表达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的愤慨。3下列对“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理解不够确切的一项是()A“多情”一词在这里主要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览胜怀古,壮志难酬,“早生华发”使人悲从中来。B“人间如梦”是词人在遭遇贬抑之下的自慰之词。“一尊还酹江月”是要向江月倾诉自己的苦闷。C词人笑自己怀古忧今,以致华发早生,不如举杯酬月,了此一生。D这几句词豪放中略见苍凉,体现了词人遭受贬抑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CC项,“华发早生”不是因为自己怀古忧今造成的;且“了此一生”不当,过于消极。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导学号:81462075】(1)念奴娇赤壁怀古描述周瑜轻松地指挥战争取得胜利的两句:_,_。(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除写陡峭的山崖外,还以“_,_”两句从声色方面写滔滔的江流。(3)南宋诗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_,_,_”,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与“_,_,_”形成鲜明的对比,指出当年沦陷区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而如今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借此来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战败历史。【答案】(1)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2)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4)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二、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导学号:81462076】西江月宋苏轼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注】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临近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E作者善于把意和境浑然凝结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入大自然中,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表现了自己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BCB项,“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是借喻,不是借代。C项,“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错误应该是以动衬静,突出“空山月明、万籁俱寂的春晨之美”。6“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_【解析】赏析要以手法为主从意象、意境、情感几个角度考虑,首先点明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任选两条作答即可)(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注】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由江西安抚使改任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但随即便因台臣王蔺的弹劾,免掉了他的职务,迫使他不得不回到上饶灵山之隈建成不久的带湖新居过退隐的生活。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两句,上句写景,下句言情,这两句领起全篇,确定了全篇的基调。B“分社肉”,是当时仍存的古风:每当春社日和秋社日,四邻相聚,屠宰牲口以祭社神,然后分享祭社神的肉。本词所说的应是春社分肉。C“儿童偷把长竿”的“偷”字写出了孩子们偷长竿的动作,没有写出孩子们的神态和心理。D“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反映了词人对词中嘴馋贪吃的小孩子们的爱护、欣赏的情感。E这首词通篇无奇字,无丽句,不用典,不雕琢,明白如家常语。BCB项,本词所说的应是秋社分肉,“西风”点明时间是在秋天,儿童偷梨扑枣,也点明时间是秋天。C项,“儿童偷把长竿”的“偷”字既写了词中偷长竿儿童的动作,也写出偷长竿儿童的神态和心理。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_【解析】诗歌一、二句表现了对闲居生活的满足及与世无争的思想情感,三、四句点明邻里关系和睦以及闲居生活的愉悦,后四句表现了对儿童扑枣的爱护之情。全词表现了词人被贬之后对闲适的隐居生活感到满足等多种情感。【答案】闲居带湖的满足,表现与世无争的知足思想;同邻里的关系融洽,共同分享欢乐的愉悦之情;闲适之情,丰收的喜悦之情;对儿童扑枣的爱护之情。(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导学号:81462077】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李之仪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 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注】李之仪:宋徽宗崇宁初,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州期间的某年春天。却应:“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照应题目,“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B“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叙述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C“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D此词是咏怀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写景也是为了抒情。词人借登凌歊台抒发了内心的感慨。BB项,“强烈的情感”理解有误,该句在写景中流露出淡淡的惊讶、遗憾和惆怅之情,情感并不强烈。10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_【答案】伤春之情:看到眼前春光将尽,流露出遗憾伤感之情;思归之情:词人登台远眺,只见江山重叠,阻断望乡(望京)之路,更觉愁苦;被排挤(或“政治不得志、被贬谪”)的郁闷:词人因触犯权贵被编管太平州,前途无望,旧恨新愁,异常苦闷;无人理解的落寞:词人满怀愁绪,却无人可以倾诉,内心无限寂寞惆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