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东阳中学东阳外国语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14530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东阳中学东阳外国语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东阳中学东阳外国语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东阳中学东阳外国语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东阳中学,东阳外国语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2017年3月30日,天空中上演了红色的火星和半个月亮相互辉映齐放光芒的“火星合月”现象。火星和月球都属于( )A.恒星 B.天体 C.行星 D.卫星2. 2018年3月,美国航空航天局科学家观测发现,在一颗距离地球约700光年之外的太阳系外行星大气中可能存在大量的水。该行星位于( )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3.下列属于地球表面温度适宜的原因有( )日地距离适中 大气层的保护 自转周期适中 公转周期适中A. B. C. D.4.直接影响地球产生极光现象的太阳活动主要是( )A.日珥 B.耀斑 C.太阳风 D.太阳黑子下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5.据图可知,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是()A.由南向北逐渐增加 B.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C.整体上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D.整体分布较均衡6.图中a区域年太阳总辐射量较b区域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正午太阳高度 B.地形 C.植被 D.纬度7.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利用太阳辐射能中的A.紫外光 B.可见光 C.红外光 D.X光8.下图为“某经线附近莫霍界面的深度分布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不均 B.莫霍界面以上为岩石圈C.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厚 D.莫霍界面是岩浆发源地 2017年4月12日夜,浙江杭州市临安市发生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完成9、10题。9.根据震源深度判断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A.地壳 B.软流层 C.地幔 D.莫霍面10.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A.太阳能 B.风能 C.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D.地球运动产生的机械能“笔墨纸砚”被誉为“文房四宝”,砚石是制作石砚的原料。我国石砚种类繁多,其中湖南祁阳产的板岩是祁阳砚石料,永顺产含三叶虫化石薄层灰岩是制作“燕子石砚”的原料。读下图完成11、12题。11.图中由到的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为()A.冷却凝固 B.变质作用 C.侵蚀作用 D.重熔再生12.制作石砚的“祁阳砚”石料和“燕子石砚”原料分别属于上图中的哪一类岩石()A.和 B.和 C.和 D.和13.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如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A.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B.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C.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D.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侵蚀14.下列地貌与丹霞地貌形成作用相同的是()A.沙丘 B.长江三峡 C.冲积扇 D.风蚀洼地下图为某区域图,地缝合线是指两板块的碰撞结合地带。完成15、16题。15.雅鲁藏布江谷地形成的原因是( )A.板块挤压风力侵蚀 B.板块张裂冰川侵蚀 C.断裂下陷流水侵蚀 D.板块挤压流水侵蚀16.图中地缝合线两侧的板块名称是( )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C.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读地质剖面图,完成17、18题。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处是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B.处是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C.处岩层由中心向两翼由老到新D.处岩层由中心向两翼由老到新18.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A. B. C. D.19.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的图示依次是()A.B. C. D.15世纪,欧洲殖民者帆船顺着洋流把非洲的黑人贩卖到美洲充当奴隶,再把大量所得资金运回欧洲。读图完成20题。20.图中板块界线附近形成的地形可能是()A.海沟 B.岛弧 C.海岭 D.高原读地貌模式图,完成21、22题。21.由图可知()A.沉积物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B.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C.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D.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22.该地貌主要分布于()A.河流入海口 B.山间河谷出口 C.盆地中心 D.大江大河中下游23.根据下图判断,华山的形成是()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C.断层形成的块状山地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亚轨道一般是指距离地面20至100千米的空域,处于现有飞机的最高飞行高度和卫星最低轨道高度之间,也称为天空过渡区。据此完成24题。24.某飞行器自地面进入亚轨道时,其气温变化()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升高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25、26题。25.当大气污染程度加大时( )A. A增强 B. B减弱 C. C减弱 D. D增强26.冬季时,烟雾可以减弱寒潮带来的霜冻,原理是( )A.增强G B.增强H C.增强I D.增强K特朗勃墙是一种依靠墙体独特的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其冬季白天工作原理如下图。完成27、28题。27.图示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的工作原理属于()A.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B.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C.特朗勃墙的逆辐射原理 D.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28.根据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集热墙可能为白色 B.乙气流为上升气流C.甲气流为暖气流,流出空气隔层 D.丙气流为暖气流,流进空气隔层29.下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气压单位为百帕)”。图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字母依次是()A.a、b、c、d B.a、b、d、c C.b、a、d、c D.c、b、a、d30.下图为“部分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图示M气压带所在半球与名称的说法,正确的是()A.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B.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读四地的气候资料图,完成31、32题。31.分别位于大陆的西岸和东岸,导致两地气候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太阳辐射 C.地形状况 D.洋流性质32.图中与东阳气候特征相似的是( )A. B. C. D.下图为某天气系统示意简图(图中曲线表示等压线,箭头表示风向)。完成33、34题。33.该简图所示天气系统名称及所处半球组合正确的是( )A.反气旋,北半球 B.气旋,南半球 C.反气旋,南半球 D.气旋,北半球34.若某地处于该天气系统控制之下,出现的现象可能是( )A.气温日较差大 B.晴空万里 C.气温年较差大 D.阴云密布下图为2017年4月东北亚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单位:百帕)。完成35、36题。35.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 丁36.此时,戊地的天气状况为( )A.晴,西北风 B. 阴西南风 C.晴,东南风 D. 阴东北风37.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 )A.地球内能 B.太阳辐射 C.地表径流 D.大气环流38.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A.海洋蒸发 B.水汽输送 C.大气降水 D.径流输送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39、40题。39.图中a、b、c、d、e分别表示()A.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B.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C.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40.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是很多地区缺水的原因之一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A. B. C. D.非选择题部分2、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4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M处的地质构造为 ,该处地形是 ,该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3分)(2)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图中所示是 (水循环),在图中所示水循环的参与下,处的 岩可转化为处的 岩,和处岩石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4分)(3)假设图中所示地区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则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量最大的季节是 。(1分)(4)N处的河流上,是否适合建大型水库?试说明理由。(2分)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气候变暖引起北极冰盖加速融化,北极航线正成为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新纽带”和“高速路”,可使我国大连到荷兰鹿特丹的海上航行时间缩短近一个月。下图为欧亚大陆略图。撒哈拉沙漠(1)北极航线的最佳通航季节是 季,航线上甲附近渔业资源丰富的最主要原因是 。(2分)(2)图中所示山脉地处 板块与 板块的 边界上(边界类型)。(3分)(3)据图推测乙国此时盛行的是 风,该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受其影响,乙国主要的气候特点是 。(3分)(4)简述撒哈拉沙漠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2分)2018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 答案一、选择题1-10BBACCBBAAC11-20ABCBDDDCDC21-30CBCDBADCBC31-40ADBDAABDCD二、非选择题41.(1)向斜山岭(或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较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2)海陆间循环岩浆岩(或喷出岩)沉积岩(3)夏季(或秋季)(4)不适合。因为有断层,岩层不稳定。42. (1)夏 寒暖流交汇,带来丰富的饵料 (2)太平洋 印度洋 消亡(3)西南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 高温多雨(4)撒哈拉沙漠气候干旱,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1分);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近地面气温低(1分)。因此,气温日较差大。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答案1.B2.B天体系统的构成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构成总星系。其中太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因此据材料“距离地球约700光年之外的太阳系”可知该天体应位于银河系,故B正确。3.A4.C 直接影响地球产生极光现象的太阳活动主要是太阳风,C对。日珥、耀斑暴发主要影响地球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或消失,引起地球磁暴现象,A、B错。太阳黑子活动主要影响地球降水,D错。5.C 据图可知,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不均,整体上西多东少,北多南少。6.B a区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b区域海拔低,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7.B8.A 从图中可以看出,恒河平原处的地壳厚度较薄,青藏高原与喜马拉雅山地的地壳较厚,塔里木盆地的地壳较薄,说明地壳厚度分布不均,A对;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B错;大洋地壳的厚度比大陆地壳薄,C错;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D错。9.A10.C 推动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放射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再转化为推动岩石圈和软流层物质运动的机械能。11.A 图中与风化物的箭头指向是相互的,所以为沉积岩;只有一个箭头指向,所以为岩浆岩;三个箭头指向,所以为岩浆;为变质岩。图中由到即由岩浆到岩浆岩的过程,因而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为冷却凝固。12.B 板岩为变质岩,灰岩为沉积岩。13.C 从地质作用的规律来看,岩浆喷发之前岩层首先要受到内力作用的冲击而发生断裂,形成火山通道,然后岩浆才会沿火山通道喷出地面,形成火山地貌。因此,排除A选项和B选项。出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之下首先被风化和侵蚀,然后被外力搬运到低处堆积,C选项符合这个过程。14.B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由流水侵蚀作用而成。流水侵蚀地貌有长江三峡、瀑布、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桂林山水等地区。15.D16.D17.D 从岩层弯曲形态看,处为向斜构造,是槽部坚实抗侵蚀形成,由中心向两翼岩层由新到老;处为背斜构造,是顶部受张力被侵蚀形成的谷地,由中心向两翼岩层由老到新。18. C 处为断层,地下水易出露。19.D 根据板块分布规律可知,甲为印度洋板块,乙为非洲板块。图中M为生长边界,N为消亡边界。20.C 图中板块界线位于大西洋中部,是板块生长边界,附近形成的地形可能是大西洋中部海岭,C对。海沟、岛弧、高原形成在板块消亡边界,A、B、D错。21.C 图中显示扇形地中下部为绿洲分布区,说明其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22.B 冲积扇是河流携带泥沙流出山口后沉积形成的。23.C 从图中可以看出,华山岩体相对于两侧上升,为断层形成的块状山地。24.D25.B 读图可知,图中A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穿过大气会被大气削弱,则B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增温同时以地面辐射I释放能量,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之后大气以大气辐射释放能量,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G表示大气逆辐射。当大气污染程度加大时,空气能见度降低,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增多,大气反射C增强,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减弱,B正确,C错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A不变,A错误;地面反射与大气污染程度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26.A 烟雾可以减弱寒潮带来的霜冻,主要是增强了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图中G表示大气逆辐射,故G增强。故选A。27.D 读图可知,特朗勃墙吸收了太阳辐射而增温,热量来自于太阳辐射而不是地面辐射,A错。墙体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由于玻璃和空气隔层对集热墙散发的热量起到阻断作用,体现了保温作用原理,B、C错,D对。28.C 读图可知,由于空气隔层与集热墙内冷热不同,在空气隔层和内室之间形成热力环流,为了更好地吸收太阳辐射热量,热力集热墙可能为黑色,A错。乙气流相对气温较低,为下沉气流,B错。甲气流为暖气流,流出空气隔层,流进房间内部,C对。丙气流为冷气流,流进空气隔层,D错。29.B 图中a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应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风向右偏,c应为风向;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30.C 根据风向和纬度可知,图示M气压带应是副热带高气压带,B、D错。北侧是东南风,应是东南信风。M气压带位于南半球,A错,C对。31.A 读图,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图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是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导致两地气候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A对。太阳辐射、地形状况、洋流性质不是气候类型形成的主要因素,B、C、D错。32.D 东阳位于浙江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图中是地中海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嘉兴地区气候特征相似的是,D对。A、B、C错。33.B34.D35.A 根据图示等压线数值,甲位于冷锋锋后,冷锋降水在锋后,甲处等压线密集,冷空气势力强,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甲,A对。乙位于冷锋锋前,晴天,B错。丙位于暖锋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C错。丁位于暖锋锋前,等压线 较稀疏,暖气团势力弱,降暴雪可能小,D错。36.A 此时,戊地是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状况为晴朗,B、D错。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戊地吹西北风,A对,C错。37.B38.D39.C 结合图分析,a为水汽输送,b为地表径流,c为下渗,d为地下径流,e为蒸发40.D 水循环的过程在不断地产生淡水,维持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体更新;水循环使得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了多种地表形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