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8课 登临词二首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12261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8课 登临词二首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8课 登临词二首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8课 登临词二首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8课登临词二首学习目标1.了解王安石与陈亮的生平、思想及作品。2.了解词人深沉的忧国、爱国之情。3.了解登临词中常见的意象涵义、用典及借古讽今等方面的特色。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诗意解读这首词作于1040年范仲淹率兵守边之时,叙写了边地将士生活的艰苦,表达了作者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大雁南飞,月色苍茫,风啸马嘶,号角凄厉,林立的山峰像屏障一样包围着孤零零紧闭着门的城堡。一杯浊酒,难解乡愁,而征战没有取得胜利,回家又从何谈起?入夜,倾听着悠长凄清的笛声,凝视着遍地银霜,令人久久难以入睡。虽然边塞的劳苦已生成将军的满头白发和士兵们悄悄流下的思乡泪水,但是面对入侵者,他们是决不会放弃自己的责任的。这首词上片写景,而景中融情;下片抒情,又以景色点染。情景交融,苍凉悲壮,一洗晚唐五代以来绮靡浓艳的脂粉香泽之态,慷慨雄放,成为北宋豪放词的先声。名句识记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考点演示本词除了表现一种爱国的思想情感外,还流露出一种什么情绪?答案还流露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一、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他目睹时弊,慨然有矫时匡世之志,曾给皇帝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宋神宗即位,召他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升为参知政事,前后两度为相。在他执政期间,积极推行变法,抑制大官僚地主豪商的特权,希望借此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生产,富国强兵。由于保守派的顽固反对,变法并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晚年退居金陵(今南京),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王安石是具有多方面成就的杰出文学家。在散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逻辑严谨,辩理深透,笔力雄健,语言简练,奇崛峭拔。在诗方面,他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也有情韵深婉之作,风格遒劲有力,有如其文。在词方面,所作不多,但能“一洗五代旧习”,不受前人绮靡风气影响。陈亮(11431194),字同甫(也写作同父),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南宋时期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文学家。时人称之为龙川先生。一生没有做过官。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考取进士第一名,授签书建康府(今南京)判官,未赴任就去世了。他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政治注重事功,思想出入于王霸之间,具有积极的用世精神。平生极力主张抗金收复中原。在他的作品里,处处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思想,意气凌厉,感情激越,锋芒逼人。擅长政论文,大都具有精辟独到的见解。他的词与辛弃疾同调,其气概之豪迈,甚至比辛更高一筹,但文采略逊于辛,是辛派词人中的重要一员。二、写作背景桂枝香这首词写于王安石熙宁变法失败以后,被罢相作江宁知府时。二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使作者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国家的前途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因此,当他登上金陵高处,面对江山胜迹,不禁感慨万端,于是写下了这首词。念奴娇登多景楼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陈亮为驳斥投降派所谓“江南不易保”的谬论,亲自到京口、建康等地观察地形。他根据实际调查所得的结论,向孝宗皇帝上书,提出了一系列经营南方、进取中原、统一国土的具体建议,这首念奴娇登多景楼,实际上就是他这一系列政治主张的形象化。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澄江(chn)(2)澄清(dn)(3)肃杀(s) (4)萧索(xio)(5)船棹(zho) (6)卓越(zhu) 2填空。(1)写出桂枝香中运用比喻的语句: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2)念奴娇登多景楼中描写长江天险的句子: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3)念奴娇登多景楼中表现作者破敌决心的语句: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天气初肃:秋天到来了(2)至今商女。商女:歌女(3)危楼还望,叹此意。此意:此时的想法,即收复中原的愿望(4)河洛腥膻无际。腥膻:牛羊的臊味,喻指金人的黑暗统治,带有轻蔑之意(5)寻取中流誓。中流誓:渡江时击楫发誓一、结构图示桂枝香念奴娇登多景楼二、要点赏析1阅读桂枝香,回答下列问题:(1)“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几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答:_答案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答出“比喻”、“拟人”、“借代”三种修辞方法中的一种亦可);远近结合(或“由远及近”);动静结合(或“静中有动”);注意描画景物的色彩。(2)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流露出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2阅读念奴娇登多景楼,回答下列问题:(1)“河洛腥膻无际”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答:_答案借代。用“腥膻”代指(充满了腥膻之气的)敌占区,暗含对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恢复(收复失地)的批判(讽刺)。(2)全词感情起伏变化很大,请结合词作具体分析。答:_答案由开头对无人领会登临意的慨叹,对统治者只知借天险以求苟安(南宋朝廷如六朝统治者一样出于自私的打算而苟安于一隅)的郁愤,转到对南宋有些人(“王谢”)空发议论(空谈)却无北伐(收复)行动的讽刺,再到最后转为抒发破敌取胜的豪情(收复失地的必胜信念)。三、疑难探究3桂枝香和念奴娇登多景楼都写到长江,但详略有异。说说两者在写法上的不同。答:_答案桂枝香略写长江,“千里澄江似练”,写澄澈的长江像白练一样,正如“晚秋”“天气初肃”的特点,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一幅壮阔美丽的图景。念奴娇登多景楼详写长江,多次提到“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从江山形势的奇险引出对“天限南疆北界”主张的批判;“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镇江北面横贯着波涛汹涌的长江,东、西、南三面都连接着起伏的山冈,此种地理形势,进可攻,退可守,足以与北方强敌争雄,这又是对“天限南疆北界”这种苟安论调的否定。“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进一步揭露批判当权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凭借这样有利的江山形势,正可长驱北伐。此词中长江一直贯穿词的始末,重在强调凭借长江天险,正可长驱北伐,收复中原。一、基础巩固1.填空题(1)桂枝香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2)念奴娇登多景楼作者陈亮,字同甫,时人称之为龙川先生,有龙川词。(3)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4)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5)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6)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2.翻译下列词句。(1)彩舟云淡,星河鹭起。译文:长江好像银河,远在天边的船只笼罩着一层薄雾,水洲上的白鹭纷纷起舞。(2)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译文:意谓陈后主(陈叔宝)因为荒淫腐败而导致亡国。(3)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译文:六朝都在此建都,并偏安一隅,统治者都不思进取,不着意于国家大业而只顾保护私家利益。(4)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译文:现在正逢北伐的大好形势,应该抓紧时机,挺进长驱,收复中原,管它什么对方强大呢!二、拓展提升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4题。一剪梅宿龙游朱氏楼蒋捷小巧楼台眼界宽。朝卷帘看,暮卷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云又迷漫,水又迷漫。天不教人客梦安。昨夜春寒,今夜春寒。梨花月底两眉攒,敲遍阑干,拍遍阑干。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点明登临,楼台虽小,视野却开阔,词人登楼眺望,想起山水之外的故乡,内心酸楚。B.词人创设独特的时空情境,“宽”眼界对应“小”楼台,拉开了视野的宽度,“暮”呼应“朝”,拓展了时间的长度。C.下阕写春天寒气袭人,让人难以安歇,词人不堪忍受春寒,故站在月下面对洁白的梨花双眉紧蹙。D.词中重复展现敲打阑干这一细节,一“敲”一“拍”,一遍一遍,突出其愁之浓,其情之切。答案C解析词人是因为为乡愁所困才蹙眉。4.词中“敲遍阑干,拍遍阑干”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两者有何异同?请从情感表达和手法运用方面加以赏析。答:_答案相同点:都是动作描写(细节),都是借拍打栏杆来排遣胸中的抑郁苦闷之情。不同点:思想感情不同,辛词抒发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蒋词抒发自己故国难回,家乡遥远,天涯无归路的哀愁。辛词愁更浓。且直接说出了无人领会自己心中之意,胸中有说不出来的抑郁愁苦,借拍打栏杆来表现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苦闷,是一腔激越的悲愤。蒋词愁略淡。感情隐而未发,故国不再,客居他乡,有家归不得,望乡望不见,是一种无奈的悲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李之仪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注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照应题目。“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B.“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叙述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C.“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D.此词是咏怀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写景也是为了抒情。词人借登凌歊台抒发了内心的感慨。答案B解析“强烈的情感”理解有误,该句在写景中流露出淡淡的惊讶、遗憾和惆怅,情感并不强烈。6.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伤春之情:看到眼前春光将尽,流露出遗憾伤感之情。思归之情:词人登台远眺,只见江山重叠,阻断望乡(望京)之路,更觉愁苦。被排挤(或政治不得志、被贬谪)的郁闷:词人因触犯权贵被编管太平州,前途无望,旧恨新愁,异常苦闷。无人理解的落寞:词人满怀愁绪,却无人可以倾诉,内心无限寂寞惆怅。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声声慢滁州旅次登奠枕楼作,和李清宇韵辛弃疾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千古怀嵩人去,应笑我、身在楚尾吴头。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注这首词作于乾道八年(1172),辛弃疾时年33岁,知滁州任上。李清宇,作者在滁州新结识的朋友。长淮:淮河为当时宋金的交界线。怀嵩:怀嵩楼,唐李德裕贬滁州,建此楼,取怀嵩洛之意,后终回故乡嵩山。楚尾吴头:滁州为古代楚吴交界之地,故称。华胥梦:列子黄帝篇:黄帝昼寝,梦游华胥之国。那里国无君长,民无贪欲,一切安然自得。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前五句以来往行人的口吻,描述了奠枕楼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的气势。B.借用李德裕在滁州建怀嵩楼而最终回到故乡的典故,表达自己定能重返故土的信心。C.道旁巡卒不断,路上车水马龙,一派安定繁荣景象,让词人无法抑制喜悦的心情。D.这首词豪放雄伟,层次分明,步步深入,表现出词人胸怀天下的情怀。答案B解析“表达自己定能重返故土的信心”错,此处是表达自己故土难回的客居之愁。8.这首词“抒情赋志,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_答案这首词豪放雄伟,情感起伏跌宕,表现出词人胸怀天下的情怀。(1)欣慰之情。今年太平万里,金兵没有来侵扰,老百姓获得了一个安定丰收的好年景。(2)悲痛之情。西北神州,依然沦落敌手,国家南北分裂,中原沦落,自己故土难回,悲痛忧伤。(3)喜悦(自信)之情。看着楼下人来人往的繁荣景象,词人转悲为喜,又有了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让滁州百姓的生活像黄帝梦中华胥国那样宁静和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