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第三单元种群和群落学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11244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3.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第三单元种群和群落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第三单元种群和群落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第三单元种群和群落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种群和群落第一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 种群的特征1.根据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分别代表的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2)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填图中序号)。(3)连线年龄组成的类型及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4)分析下列几种生物分别适合使用哪种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填序号)蒲公英田鼠蚯蚓鲫鱼蚜虫跳蝻适合使用样方法的是:;适合使用标志重捕法的是:。1.明辨种群特征的四个易误点(1)种群数量不等于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强调“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即种群数量多,种群密度不一定大。(2)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在具体环境中的种群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3)决定种群密度的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年龄组成既能影响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而性别比例只能影响出生率。(4)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但这种趋势不一定能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2.样方法的应用及应注意的六个问题(1)调查对象要选熟悉的又容易计数的植物,如一般不选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而选择个体数目容易辨别的双子叶草本植物。(2)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某种昆虫卵也可用样方法调查。(3)选取样方的个数要依总面积的大小而定。总面积大的选取的样方要多些。(4)植物的大小不同,样方面积也应不同。如乔木的样方面积为100 m2,灌木为16 m2,草本植物为1 m2。(5)选取样方时,要注意随机取样,且选取平坦、宽阔、被调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地段。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6)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个体。(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2.据图回答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问题(1)图甲中表示种群在资源无限的理想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是a,在资源有限的自然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是b。(2)图甲中曲线a的数学方程式为NtN0t,曲线a、b之间的阴影部分表示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目。(3)由图乙可知,一个种群的K值不是恒定不变的,下列因素中可以使曲线c变为曲线d的有(填序号)。过度放牧对某种牧草种群的影响硬化地面、管理好粮食对鼠种群的影响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对鱼种群的影响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对本地物种的影响引进某种害虫的天敌对害虫种群的影响3.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三点必记(1)“J”型曲线:前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曲线特点:种群数量每隔一定时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数学模型:NtN0t(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2)“S”型曲线:前提条件:受环境条件,如空间、食物、敌害等的制约。曲线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即K值)后,将停止增长。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4.澄清关于K值的三个易误点(1)K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是环境容纳量,即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前提下所能容纳的最大值。(2)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K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回到K值。(3)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环境条件状况改善时,K值会上升。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命题点1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与判断1(2018宜兴期中)下列关于生态学相关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个,一年内新生个体数20个,死亡个体数10个,年末时个体数为110个,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出生率和死亡率能直接影响该种群密度B某草原丰富的植物资源为草原田鼠提供了良好环境,田鼠的大量繁殖引来鹰的捕食,草原田鼠种群数量的下降说明了该草原群落的丰富度下降C科研人员在调查某河流污染情况时发现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该结果不能反映出种群的空间特征D我国神农架地区动植物物种丰富,其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解析:选C 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则出生率20/100100%20%,A错误;物种丰富度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数有关,不是指某种群数量的多少,B错误;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该结论不能反映出种群的空间特征,能反映出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C正确;我国神农架地区动植物物种丰富,其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2(2016浙江高考)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解析:选A蝉的幼虫要在地下生活多年,而羽化出土后的成年蝉只能生活一个夏季,且在产卵后死亡,没有生殖后期。因此蝉在夏季时,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极短,生殖后期等于零。拓展归纳年龄组成的其他常见表示图示(1)统计图:(2)曲线图:(3)柱形图:命题点2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应用与分析3(2018如皋期初)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的数值和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时,从试管上层吸取培养液计数没有振荡试管B调査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只统计样方内的个体D标志重捕法调査小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解析:选D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上层吸取培养液计数前应该振荡试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若从试管上层吸取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会使所测数值偏小,A错误;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黑、避高温的特性,所以可以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并且打开电灯,若没有打开电灯,会导致所得数值偏小,B错误;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对于边界线上的个体,要计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中的数目,若未统计在样方线上的个体,会使计算所得数值偏小,C错误;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数量(N)可知,若部分小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实验所得数值比实际数值大,D正确。拓展归纳4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只)雄性个体数(只)初捕50502822重捕50103218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解析:选D跳蝻活动范围很小,一般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标志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NM,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即m值减小,N值会增大;通过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4;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 只/hm2。拓展归纳设种群数量为A只,第一次捕获B只并标记,第二次捕获了a只,其中有b只被标记,根据公式,得A。由上式分析可知:若由于某种原因(如标志物易脱落、被标记个体的被捕机会降低、标志物导致被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捕获等)造成b偏小,则A偏大。若由于某种原因(如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捕获等)造成b偏大,则A偏小。若在调查期间,调查区域有较多个体出生和死亡或迁入和迁出,也会造成估算中出现较大误差。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关键点拨1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比较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增长模型前提条件理想状态: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无迁入、迁出现实状态:食物、空间有限;不断变化的自然条件;有种内斗争和种间竞争增长率和增长速率K值有无无K值有K值联系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环境阻力大小不同,因而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不同2.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分析及应用(1)曲线分析:(2)应用:b点的应用消灭害虫应尽早进行,将种群数量控制于加速期(b点之前),严防种群增长进入加速期c点(K/2值)的应用a.对有害生物:严防种群数量达该点,如灭鼠达K/2时,鼠害将难以控制b.对有益资源:黄金利用点,当资源利用后维持于该点时将具最强更新能力,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e点(K值)的应用a.对有害生物:限制生存条件,降低环境容纳量,如封存粮食、硬化地面以限制鼠的种群数量b.对有益生物:改善生存条件,尽量提升K值,如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大熊猫题点突破命题点1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分析与应用1.(2018扬州七校联考)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a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变大D曲线Y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解析:选BK值是环境容纳量,种群的K值大小与环境条件有关,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可能使K值提高;bc段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增长速率仍大于0,种群的数量增加,故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a到c变化过程中,种群的数量增加,故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变大;在有限的环境中,随着种群密度上升,个体间斗争必将加剧,最终使种群呈“S”型增大,故曲线Y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2(2018南京调研)如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甲、乙两种群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曲线Bt2t3时间段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t5时种群密度对乙种群的制约作用大于t4D甲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刻为t2,乙种群为t4解析:选D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均表现为“S”型曲线,A正确;t2t3时,甲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正确;t5时,乙种群密度达到K值,种内斗争加剧,对种群密度的制约最大,C正确;甲种群密度最大的时刻为t3,乙种群密度最大的时刻为t5,D错误。3(2018启东中学月考,多选)某入侵害虫在植物A和植物B上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害虫的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B该害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受外部因素的影响C该害虫的种内斗争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D该害虫的入侵改变了植物A和植物B的种间关系解析:选ACD 从图中可知,该害虫的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不是“J”型曲线增长,A错误;该害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受外部因素(如季节、气候等)的影响,B正确;环境容纳量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害虫的种内斗争改变害虫数量,但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错误;由图中信息,不能得出该害虫的入侵改变了植物A和植物B的种间关系的结论,D错误。迷点误点种群增长率增长速率(1)含义不同:种群增长率: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即:增长率100%。种群增长速率:指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斜率),即增长速率一定时间内增长的数量/时间。(2)计算方法不同:假设某一种群的数量在某一单位时间t(如一年)内,由初始数量N0增长到数量Nt,则该种群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计算公式分别为:增长率(末数初数)/初数100%(NtN0)/N0100%(无单位);增长速率(末数初数)/单位时间(NtN0)/t(有单位,如个/年)。命题点2K值的理解与应用4(2018海安中学月考)如图是刺裸腹蚤在三种不同温度(较高温、中等适温、较低温)下的种群增长曲线,据图分析下列不合理的是()A对于一种种群来说,环境容纳量(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B随着温度降低,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逐渐延长C在中等适温下,K值最大,种群的增长速率也最大D在较低温下,K值最小,种群的增长速率也最小解析:选C 由图可知,在温度不同的情况下,该藻类的个体数最大值不同,所以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A正确。随着温度降低,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逐渐延长,B正确。曲线斜率表示种群的增长率,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中等适温(24.8 )条件下,K值最大,但是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是最大;在33.6 条件下,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C错误。由图可知,在较低温下,K值最小,种群的增长速率也最小,D正确。5图1和图2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为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曲线a代表死亡率,曲线b代表出生率B海洋鱼类捕捞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1的E点C图2中在F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D图2中G点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解析:选D图1中曲线a代表出生率,曲线b代表死亡率;海洋鱼类捕捞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K/2时,E点为K值;在F点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不利于控制有害动物的数量;图2中的G点对应图1中的E点,均表示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拓展归纳K值的四种表示方法t1之前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当种群数量为K/2时,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t1t2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关键点拨1实验原理(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呈“J”型增长;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酵母菌种群呈“S”型增长。(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显微计数法。2实验流程3实验注意事项(1)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对照;需要做重复实验,目的是尽量减少误差,需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3)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4)制好装片后,应稍待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计数。(5)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计数。(6)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稀释培养液重新计数,以每小方格内含有45个酵母细胞为宜。稀释培养液时要进行定量稀释,便于计算。(7)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结果的记录最好用记录表,如:时间(天)123456数量(个)题点突破1(2018南通模拟三,多选)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A培养用具及培养液都需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B每天应定时取样统计一次样品中酵母菌数量C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先加培养液再盖盖玻片D培养后期样品液稀释度过高会导致结果偏小解析:选AD实验中每个样品需要多次计数取平均值,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需要先盖盖玻片,再从一倒滴加少量样品液,让样品液自行渗入计数室,以保证观测到的每个计数室中的样品液总体积为0.1 mm3。2(2018淮安5月模拟)某学习小组利用图甲所示血细胞计数板进行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实验,第四天取样并稀释100倍后所观察到的结果如图乙,连续观察7天结果如图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中有两个计数室,每个计数室应有16个中方格B由图乙可知,本实验中培养液的环境容纳量约为7.5107个/mLC该探究活动中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实验和进行重复实验D实验时每天应从同一支试管定时定量取样观察检测,其中第57天种内斗争最激烈解析:选B图甲显示血细胞计数板中有两个计数室,每个计数室应有25个中方格,A错误;由图乙可知,每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约为3个,本实验中培养液的环境容纳量约为3251001047.5107个/mL,B正确;该探究活动中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实验,时间的先后可以相互对照,但需要进行重复实验,以减少误差,C错误;实验时每天应从同一支试管定时定量取样观察检测,其中第35天数量达到最大,此时种内斗争最激烈,D错误。3检测员将1 mL水样稀释10倍后,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检测每毫升蓝藻的数量,已知每个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 mm3。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b、c、d、e 5个中格80个小格内共有蓝藻n个,则上述每毫升水样中约有蓝藻的个数为()A5105nB5108nC500 n D50 n解析:选A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 mL水样中蓝藻数量(80个小方格内蓝藻总数/80)40010 000稀释倍数n510 000105105n。拓展归纳血细胞计数板及其应用(1)血细胞计数板:通常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16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但无论哪种规格的计数板,每个大方格都有1625400个小方格。一个大方格长和宽各为1 mm,深度为0.1 mm,容积为0.1 mm3。(2)计数方法:对于1625的计数板而言,计四角的4个中方格共计10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而对于2516的计数板而言,计四角和正中间的(共5个)中方格共计8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如下图所示。(3)计算方法:1625型的计数板:酵母细胞个数/mL(100个小方格细胞总数/100)40010 000稀释倍数。2516型的计数板:酵母细胞个数/mL(80个小方格细胞总数/80)40010 000稀释倍数。 高考题型解题技法之(三)柱状图题目的解题技法相关知识常见的四类柱状图及解读图1解读图1为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图2解读图2表示在分泌蛋白加工、运输过程中,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及细胞膜面积的变化。内质网膜面积减小(只发出囊泡),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先接受囊泡,后发出囊泡),细胞膜面积相对增大(只接受囊泡)图3解读图3表示减数分裂的连续过程。甲为性原细胞,乙为初级性母细胞,丙为次级性母细胞,丁为性细胞。甲也可以表示有丝分裂末期的细胞,乙也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的细胞图4解读图4表示二倍体动物分裂细胞。A可表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的次级性母细胞,以及性细胞;B可表示性原细胞、初级性母细胞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性母细胞,也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末期的细胞;C表示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性原细胞(体细胞)解题流程解决柱状图类题目的“三步曲”典例示法(2014全国卷)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下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 molL1之间技法应用答案D应用体验1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某种细胞内生命活动变化前后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膜面积变化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可以表示浆细胞分泌抗体前后膜面积变化图B图乙可以表示B淋巴细胞受相应抗原刺激前后膜面积变化图C胰岛B细胞只发生图甲过程而不发生图乙过程D图甲、图乙变化过程可反映生物膜的流动性解析:选C抗体分泌过程中,内质网形成小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高尔基体产生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故整个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少,高尔基体膜面积不变,细胞膜面积增大。B淋巴细胞受相应抗原刺激后要增殖分化,增殖的过程中细胞的体积和内质网、高尔基体的体积要增大。胰岛B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图乙过程。膜的融合和体积的变化都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2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某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组成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解析:选D12月份未成熟个体为0,说明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0;天敌迁入后,未成熟个体和衰老个体容易被捕食,从而导致该种群年龄组成发生改变;由图可知,在不同的季节年龄组成不同;大量诱杀雄性个体,影响性别比例,导致出生率下降,最终使种群密度降低。3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某植物进行插条生根的研究,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1、2、3、4组分别是培养环境中2,4D浓度为a、b、c和清水组的生根数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浓度b是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B图示说明实验中2,4D浓度关系为abcC实验结果可说明,2,4D对根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D实验结果表明,植物体产生的2,4D与生根有关解析:选C图示浓度b条件下生根数量最多,但浓度b不一定是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需进一步实验才能得出最适浓度;与清水组即4组比较,1、2组生根数量均多于4组,说明a、b浓度的2,4D均对生根有促进作用,但不能确定a、b浓度的大小关系,3组生根数量少于4组,说明c浓度的2,4D抑制生根,c浓度大于a、b浓度;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2,4D对根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2,4D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不是植物体自身产生的。4下面是有关细胞分裂的图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若图甲为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则上一时期为四分体时期B若图乙属于有丝分裂,则图示阶段会形成细胞板C若图乙属于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则图示阶段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D若图丙为果蝇精巢内的细胞,则a组细胞一定发生了着丝点分裂解析:选C分析图像可知,若图甲为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则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其上一时期为有丝分裂中期;若图乙属于有丝分裂,由于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122,则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形成细胞板是在末期;若图乙属于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由于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2n4n4n,则该图示细胞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若图丙为果蝇精巢内的细胞,由于a组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为n,则a组细胞一定没发生着丝点分裂。5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所有染色体上DNA分子的两条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进行组织培养。这些细胞在第一次细胞分裂的前、中、后期,一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和染色体上被32P标记的DNA分子数分别是()解析:选A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判断,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所有染色体上DNA分子的两条链,再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进行组织培养,则第一次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DNA数目加倍,且每个DNA分子一条链含32P,另一条链不含32P,故有丝分裂前、中、后期含32P的DNA数目相等,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故后期含32P的染色体是前期、中期的2倍。高考真题集中研究找规律1(2017江苏高考)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如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B转速150 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解析:选B培养初期,酵母菌数量较少,种内竞争微弱;由于营养物质和空间等条件有限,酵母菌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本实验中,酵母菌计数应该选用血细胞计数法;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场所一直在细胞内。2(2015江苏高考)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1个计数室B计数室的容积为1 mm1 mm0.1 mmC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D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解析:选B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含有2个计数室。每个计数室的边长是1 mm,深度是0.1 mm,故容积为1 mm1 mm0.1 mm。血细胞计数板使用时先盖盖玻片,然后从一侧滴加培养液。计数时除统计小方格内部的细胞外,还需要统计在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上的细胞。3.(2017全国卷)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解析:选D根据题图,种群数量约为最大种群数量的1/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种群有最大持续产量。与甲、乙、丙点相比,在丁点时捕获,捕获后使种群处于最大增长率附近,能达到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的目的。4(2017全国卷)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解析:选B根据题干信息“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在用样方法调查时,选取的样方过小,可能导致收集到的数据较少,偶然性较大,因此需要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或者增加样方的数量,C、D项不合理,B项合理。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不需要对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A项不合理。5(2015广东高考)下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内斗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B可用数学模型NtN0t表示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DK值约为120 000个解析:选D初始阶段酵母细胞数量少,酵母菌个体之间几乎不存在种内斗争。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酵母细胞的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而NtN0t为“J”型曲线增长的数学模型。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具体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由图可知,1 mL培养液中最多含12 000个酵母细胞,则10 mL培养液中的K值约为120 000个。6(2013全国卷)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解析:选C鹰捕食黑线姬鼠,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280100)/(2140)100(只/hm2);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数量,而非某种群数量;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在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调研试题重点研究明趋势一、选择题1对某地区引入的一种生物进行种群数量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见下表(单位:只)。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2006种群数量36723398561 521其中在2006年进行调查时,第一次捕捉并标志160只后原地释放,第二次捕捉162只,其中30只带有标志,则下列曲线中与20042006年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最相符的是()解析:选A由表中数据计算可以得出,2006年的种群数量为16016230864只,再根据20012006年的种群数量,可以确定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是先增大后减小。2(2017苏州一模)随着“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落实,专家预测,我国人口在未来几年会有一定的增长。下列有关“全面实施二孩”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A会使我国人口出生率显著提高而死亡率不变B对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没有影响C会使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从衰退型直接转变为增长型D有助于改善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解析:选D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后,我国人口出生率会上升,但不会显著提高,和死亡率变化无关;由于新生孩子数量增加,会改善目前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但不会使衰退型直接转变为增长型。3(2017镇江一模)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解决逐个计数的困难,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B为保证计数准确,每次取样都必须稀释C为保证酵母菌繁殖所需的氧气,培养容器必须敞开D为保证酵母菌正常生长,每隔一段时间需换一次培养液解析:选A当酵母菌数量很多时才需要稀释;实验中容器应该密闭;不需要更换培养液。4(2018盐城中学月考)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数量一定增加B出生率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C性别比例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D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解析:选D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数量一般会增加,但也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A错误;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重要因素,B错误;性别比例只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C错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种群密度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D正确。5(2018徐州四校联考)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叙述,合理的是()A调查种群密度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B若调查鱼的种群密度时所用的渔网网眼较大,调查结果会偏高C由于环境阻力小,种群“J”型增长曲线达到K值所用时间较短D自然状态下生物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解析:选D 调查种群密度宜选择独生的双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A错误;调查鱼的种群密度时所用的渔网网眼较大,若调查、统计幼鱼个体数,调查结果会偏低,B错误;在理想环境下,种群“J”型增长曲线没有K值,C错误;自然状态下,受空间和资源的制约,生物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D正确。6图中字母表示的时刻,种群数量不为K值的是()解析:选Ca时刻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为K值;b时刻之前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b时刻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达到K值,超过b时刻种群数量基本不变;c时刻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在两线的交点处,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达到K值;随着时间增加,个体数量增加,d时刻种群数量达到最大(K值)。7(2018启东中学期初)下列曲线及K值的改变与事实不相符的叙述是()AX轴为外界蔗糖溶液浓度,Y轴为叶肉细胞渗透失水量,在b点时,用纤维素酶去除细胞壁,K值将减小BX轴为光照强度,Y轴为绿色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量,在b点适当提高CO2至适宜浓度,K值将提高CX轴为时间,Y轴为酶促反应的生成物浓度,在b点适当添加反应物,K值将提高DX轴为时间,Y轴为某种群个体数,在b点增大环境阻力,K值将降低解析:选A 若表示叶肉细胞的失水量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的关系,则失水量只与原生质层内外的溶液浓度差有关,与细胞壁无关;故在b点时,用纤维素酶去除细胞壁,K值不改变,A错误。在b点适当提高CO2至适宜浓度,光合作用速率增强,K值将提高,B正确。若X轴为时间,Y轴为酶促反应的生成物浓度,所以在b点适当添加反应物,K值将提高,C正确。若该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其中b表示环境最大容纳量;当环境条件等因素改变时,K值发生变化,D正确。8(2017南通三模)巴西红耳龟是我国入侵物种之一,在其原产地由于有鹭鸶、浣熊等众多野生天敌猎取龟卵、幼龟,巴西红耳龟数量基本保持稳定。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某湖泊中巴西红耳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B在原产地,龟卵、幼龟被天敌猎取导致巴西红耳龟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巴西红耳龟在我国将一直呈“J”型增长D在巴西红耳龟种群数量达到K/2时防治,可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解析:选A巴西红耳龟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调查其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A正确;在巴西红耳龟原产地,由于有鹭鸶、浣熊等众多野生天敌猎取龟卵、幼龟,巴西红耳龟数量基本保持稳定,则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错误;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起初由于环境条件较充裕,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后由于种内竞争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增加,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C错误;巴西红耳龟的防治越早越好,最迟在巴西红耳龟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防治,D错误。9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B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C该种群K值为K1D第4阶段后,种群数量也可能迅速减少解析:选C由曲线斜率和基数可知,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由曲线斜率可知,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该种群K值为K2;第4阶段后,由于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多等因素,种群数量可能迅速减少。10(2018徐州考前模拟)图1是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根据图1可知,若t0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t2时其为2NB根据图1可知, 在t1t2时间内,该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C根据图2可知,春节前后,深圳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D根据图2可知,和依次代表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解析:选B根据图1可知,若t1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为K/2,则t2时种群数量为K; 若t1时种群数量为N,则t2时其为2N,A错误。根据图1可知,在t1t2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下降,但该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B正确。春节前后,深圳城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C错误。根据图2可知,和依次代表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D错误。11(2017南通一模,多选)某科研小组调查了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对某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B调查结果表明高山蒿草种群属于衰退型C随着有效洞穴密度增加小花草玉梅种群密度有增大趋势D高原鼠兔种群数量迅速增长会改变该群落的演替速度解析:选ACD动物有效洞穴密度的调查可采用样方法;本研究中调查了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与几种植物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调查高山蒿草的年龄组成,所以无法判断它是不是衰退型;从研究结果看,随着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的增大,小花草玉梅的种群密度增大。12(2018南京10月三校联考,多选)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同的种群,K值也可能不同B达到K值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也可能为负值C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解析:选ABD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A正确。达到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零;但若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使得种群增长速率为负值,B正确。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刚开始时种群密度较小,种群密度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也较小,C错误。由于自然界中的资源和空间条件等有限,则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S”型,D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18武昌调研)以下是某调查小组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调查研究的情况,分析回答:(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统计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取样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取样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试拟定该方案大致的课题名称:_。据图可知: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实践证明,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m2。(2)调查小组对该生态系统的几种植物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年份植物20082009201020112012A10.09.28.06.85.5B3.02.11.10.30.1C0.30.61.11.52.3D3.02.00.400如果四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_。该入侵物种在入侵初期类似于_型增长,原因是_。解析:(1)根据图中横坐标和纵坐标,可知该课题的名称为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研究。图中显示,随着样方面积的增大,起初物种数迅速增多,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在样方面积为S2时,可以调查到所有的物种,样方面积小于S2时,不能调查到所有的物种,样方面积为S3时,虽然也可以调查到所有的物种,但会增大调查的工作量,故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目的样方面积最好是S2。(2)入侵物种由于生存环境适宜、没有天敌等原因,其种群数量会很快增多,并对本土物种造成危害,故植物C表示入侵物种。答案:(1)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研究(答出“物种数”和“样方面积/大小”的关系即可)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S2(2)C“J”生存环境适宜(或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142014年1月,美国决定将斥资180亿美元耗时25年来防止五大湖遭到“亚洲鲤鱼”的入侵。请结合图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回答问题:(1)“亚洲鲤鱼”是美国人对青鱼、草鱼、鳙鱼、鲤鱼、鲢鱼等8种鱼的统称。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从中国进口这些鱼类,以改善生态。但随着“亚洲鲤鱼”数量的增加,“亚洲鲤鱼”已在五大湖水域出现,并危害当地的生态环境。图中曲线_符合“亚洲鲤鱼”初期疯狂增长的趋势。这充分体现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所描述的生物有_的倾向。(2)欲调查“亚洲鲤鱼”的种群数量,一般采用_法。(3)依据自然界“种群数量增长”的特点,人类进行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控制在图中_点后进行,原因是_。(4)若图中曲线可用于表示某地蟑螂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蟑螂时只采用毒饵诱杀的办法,则蟑螂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蟑螂数量的方案:_。解析:(1)“亚洲鲤鱼”被引入美国初期,这些种群疯狂蔓延,体现了生物过度繁殖的特性,此阶段的种群数量变化可看成是“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所示。(2)“亚洲鲤鱼”活动范围较大,其种群密度的调查应采用标志重捕法。(3)由于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所以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在e点后进行。(4)有效控制有害动物数量的关键措施是增加有害动物的生存环境阻力,从而降低有害动物的环境容纳量,可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天敌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答案:(1)过度繁殖(2)标志重捕(3)e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4)增加蟑螂生存环境阻力(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天敌等方面考虑均可得分),使其环境容纳量降低(答案合理即可)15(2018苏州期初)今年江南初夏,雨打黄梅无日头,大量雨水泻太湖,科研人员连续对太湖某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无机氮浓度和无机磷浓度都明显增加。(1)水体中无机氮浓度和无机磷浓度增加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其中磷元素进入藻类植物细胞后,以_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磷元素还是细胞内_等化合物的组成元素。(2)对采样水中某种单细胞硅藻进行培养时,除适合的培养液和培养温度外,必须的条件是_。(3)在对某种单细胞硅藻的培养过程中,需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每天定时对其进行计数。请回答以下问题: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_。在培养后期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这是因为_。如果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细胞时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统计出来的数据比实际值偏_,正确的操作应该是_。请用方框在答题卷血细胞计数室图中标出抽样计数区域。解析: (1)磷元素进入藻类植物细胞后,以磷脂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磷元素还是细胞内ATP、DNA、RNA等化合物的组成元素。(2)对采样水中某种单细胞硅藻进行培养时,除适合的培养液和培养温度外,必须的条件是适宜的光照。(3)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维持藻细胞数量不变。在培养后期,藻细胞密度过大,因此在培养后期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如果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细胞时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则统计出来的数据比实际值偏大;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先盖上盖玻片,后滴细胞悬液。抽样计数区域为血细胞计数室最中间的大方格中,且一般为五点取样法。答案:(1)磷脂 ATP、DNA、RNA(2)适宜的光照(3)维持藻细胞数量不变 藻细胞密度过大 大先盖上盖玻片,后滴细胞悬液如图所示: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群落的结构1.下列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有(填序号)。梧桐山中生物数目的多少;鼎湖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的分层现象;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的恢复过程。2.连线主要种间关系的特点及实例3.据图回答下列有关群落空间结构的问题(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A图:垂直结构。B图:水平结构。(2)根据图示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A图:植物分层:光照;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B图: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3)A图所示的现象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1.深刻理解群落和丰富度两个概念2.“表格法”比较四种种间关系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数量坐标图营养关系图举例地衣,大豆与根瘤菌蛔虫与人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3.图解群落的两种空间结构 (二) 群落的演替4.图1为某池塘群落的演替历程,图2为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情况,据图回答(1)图1中正确的演替进程为丁甲丙乙,该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它与火山喷发处所发生的演替的区别在于起始条件不同。(2)图2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甲,属于次生演替的是乙,演替速度更快、历时更短的是曲线乙。(3)连线群落演替的类型及其特点、实例:4.图解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 群落的结构命题点1种间关系的分析与判断1(2014全国卷)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