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地区)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二节 交通布局变化的影响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08567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地区)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二节 交通布局变化的影响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课改地区)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二节 交通布局变化的影响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课改地区)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二节 交通布局变化的影响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交通布局变化的影响情景激趣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知识体系导引城市形态与交通线有何关系?为什么有的商业中心在市中心,而有的商业中心却位于郊区高速公路边缘?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及其变化对聚落、商业网点的影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注意】既为合格性考试,也为等级性考试要求。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知识清单|阅读教材P82P83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主要交通线变化的影响表现典例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嘉兴市:城市形态随水路运输和陆路运输的发展而变化某种交通方式的衰落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大运河沿岸城市:因清末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建成,发展缓慢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1)表现: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交通网分布的大城市带。(2)典例微思考交通对城市区位有哪些影响?提示交通条件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保证,它不仅能影响城市空间形态,而且交通的发展能消除城市发展的各种局限与不足,如能源不足、市场狭小等,因此世界上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一般都是建在主要交通线上。(1)运河是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随着航运技术,特别是海运的发展,河口港城市向下游入海口方向推移,如广州黄埔、天津塘沽、上海宝山等。(2)铁路是现代、快速、大量运输的主要方式,铁路的修筑,可以促使沿线城市的诞生(如石家庄),也可能带动另一些城市的发展与变化(如株洲)。|案例分析|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南临长江,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至今已有2 500多年的历史。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来,古代扬州几度繁荣,曾有“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的美誉。自清代中叶以后,随着大运河的淤塞,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扬州城市发展缓慢,甚至停滞。21世纪随着宁启铁路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扬州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得到了改善,扬州再次崛起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结合材料探究:(1)古扬州城因大运河的兴起而兴起,因大运河的衰落而衰落。以扬州的兴衰,分析交通运输的变化对城镇发展的影响。(2)促使扬州再次崛起的交通背景条件是什么?提示(1)大运河的淤积,使运河城市失去了客货集散转运的功能;沿海海上运输的发展和铁路的建设,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2)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方法规律|1交通运输方式演变对聚落空间形态影响2交通线的变化对聚落发展的影响纲要图示分析一个地区主要交通干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发展速度的影响,图解如下。3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的影响表格对比分析主要运输方式聚落位置举例古代北方陆路交通陆路干道附近邯郸南方水路交通临水分布扬州、苏州现代铁路铁路沿线郑州、石家庄公路公路沿线【拓展延伸】河流的运输功能与城市的分布关系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知识清单|阅读教材P83P86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地形区交通运输布局状况商业网点密度山区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稀少,运输方式单一小平原交通便利,商业网点沿公路分布大2.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1)交通最优原则:商业网点多建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2)商业中心:大城市中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3)集镇微思考1为什么城市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出现大型超市或批发市场?提示郊区环路或高速公路附近交通运输便利;城市中心商业区建筑物密集、道路狭窄,汽车通行能力受限,驾车购物不便;郊区城市化,人口、企业向城市郊区集聚;城郊地区土地价格较低。2商业网点由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私人小汽车的普及、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城市郊区快速道路网的形成,使道路的通行能力成为影响购物的重要条件。城市中心商业区用地紧张,缺少必要的停车场;而城郊具备商业用地充足的条件。发达国家的郊区城市化,人口和企业向大城市郊区集聚,客观上也要求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商业中心。|案例分析|随着越来越多购物中心百货、商场等项目的入驻,CBD、新街口、中关村、望京、京水桥、东四环、回龙观等,这些地方将成为新的区域商业中心,也使得多中心的商业格局逐渐形成。思考讨论:(1)图中的商场、超市选择有何共同点?(2)这种布局有何优势?提示(1)都选在市区中心或街角路口处。(2)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消费人群。|方法规律|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商业网点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城市中,往往形成多个商业中心,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交通运输发展变化密切相关。(1)交通线影响商业网点的分布、位置商业网点的形成在区位原则方面包括市场最优和交通最优两个原则,其中的市场最优原则中需求的消费人口也受到交通最优原则的影响,所以和交通线相关的交通最优原则是最关键、最基础的原则。商业网点的要求区位原则交通运输线位置便捷的交通、大量的消费人口交通最优市区环路边缘、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2)交通线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一个地区商业网点的密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交通运输的影响至关重要。例如,山区和平原的商业网点密度不同,具体原因如下图所示: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交通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许多商业聚集在高速公路与城市结合部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出现各种类型的专业化市场、超市、连锁店等城市交通的改善、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多功能的大型购物休闲中心应运而生城市中心交通拥挤,郊区交通发达大型综合商场、购物中心、超级市场等,多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位置优越的地方;城市中心区不再是最便捷的购物场所【方法技巧】商业网点区位的判读方法看城市地价高低:在地价最高处,可能是城市中心商务区;在次高峰处,可能布局次级商业区。看城市路网密度:城市路网密度大的地区,人流、物流量大,商业网点密集。看城市道路网格局:城市干道与市区环路交会处,交通便利,便于人员流动和商品货物集散,成为合理布局商业网点的理想区位。看建筑的密度:建筑物高大稠密的地区地价高,可能是城市中心商务区。看车流量:白天车流量大、停车频率高,夜晚相反,可能是商业密集地区。此外还可以根据车速快慢、事故频次、监测点多少、人口昼夜差别大小等判断商业网点区位。|区域认知|1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下图为安徽省阜阳市城区扩展示意图,其中箭头为其城区随时间扩展的方向及范围。思考讨论:(1)20世纪20年代后,泉河淤塞,工商业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城市布局与交通变化有何关系?(2)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铁路的相继建成,这对阜阳市城市空间形态有何影响?提示(1)商业中心移至三里河一带,说明城市的布局向交通便利的位置移动。(2)火车站附近形成河东工业区和仓库区,铁路修建成为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因素。|人地协调观|2临清市是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明清时期,临清依靠运河漕运迅速崛起,成为江北五大商埠之一,繁荣兴盛达五百年之久,有“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之美誉。明朝万历年间,临清钞关税收居运河八大钞关之首。思考讨论:根据临清的兴衰,分析交通运输的变化对城镇发展的影响。提示大运河的淤积,使运河城市失去了客货集散转运的功能;沿海海上运输的发展和铁路的建设,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地理实践力|3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对商业网点分布产生显著影响。近年来,以沃尔玛、诚达(好又多)、国美、苏宁为代表的大型超市进驻澳门岛内,形成新的商业网点格局。思考讨论:图中沃尔玛、诚达(好又多)两大超市布局的最大优势是什么?提示交通通达度好。(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欧洲各国殖民者纷纷涌来建立毛皮贸易点,这里逐渐形成自由港,这就是纽约的前身。1825年,伊利运河(连接伊利湖和哈得孙河)竣工对美国东部经济及纽约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下图为纽约港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影响纽约早期建城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A矿产 B水源C交通 D军事2推测早期纽约港形成时出口的货物主要是()A毛皮和皮革制品 B铁矿和煤炭C棉花和小麦 D香料和咖啡3伊利运河的开通对于纽约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扩大水源供给渠道 B拓宽经济腹地范围C提高哈得孙河水位 D加速内陆人口增长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欧洲各国殖民者纷纷涌来建立毛皮贸易点,这里逐渐形成自由港,这就是纽约的前身,说明纽约交通便利,影响其早期建城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交通。第2题,“建立毛皮贸易点,这里逐渐形成自由港”,说明早期纽约港形成时出口货物主要是毛皮和皮革制品。第3题,伊利运河的开通运营对于纽约港来说,不仅降低了来自中西部内陆地区的货物运输成本,而且拓宽了纽约港的经济腹地范围。答案1.C2.A3.B(2018邯郸模拟)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四地中,商业网点密度最小的是()A地 B地C地 D地5拟在P地建立某大宗商品集散中心,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地形地租市场交通A BC D解析第4题,地等高线密集,海拔较高,为山地,交通运输不便,人口稀少,商业网点的密度小。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P地位于交通干线的交会处,交通便捷;同时地处城区外缘,土地价格低。答案4.A5.C一、选择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8兰州模拟)下图示意某城市交通、工业区的分布。读图,回答12题。1该城市传统工业区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受地形影响 B运输方便C考虑盛行风向 D接近居住区2该城市新工业区的区位优势在于接近()A高速公路 B市中心C运河 D机场解析第1题,图中传统工业区的空间形态表现为条带状,从其布局来看,主要沿运河分布,说明传统工业区形成过程中主要考虑交通运输对传统工业区分布的影响。第2题,从图中新工业区的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高速公路附近,说明新工业区的布局主要考虑便捷的高速交通对新工业区的发展的影响。答案1.B2.A(2018石家庄模拟)随着高速公路、轨道交通不断向郊区延伸,高速公路出入口、轨道交通站点附近成为购物、就业和人口的集聚区。随着集聚区规模的扩大,逐渐形成具备城市功能的新都市,又称边缘城市。下图示意美国某边缘城市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据此完成34题。3图示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首先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A生产用地 B居住用地C办公用地 D零售业用地4图示边缘城市()A人口的昼夜流动性大B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C空间上和中心城市相接D建筑物的密度比中心城市大解析第3题,高速公路具有相对封闭的特点,在高速公路上不能像在普通公路上那样自由出入,所以车上需要备一些日常用品,由此可推断出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首先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零售业用地。第4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边缘城市主要是在零售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后具备城市功能,所以该边缘城市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答案3.D4.B(2018甘肃武威第二中学期末)近年来“淘宝”“京东商城”“当当网”等电商企业已经让大多数中国青年人的购物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也对中国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各家快递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此回答56题。5电商企业的出现以及快递公司的飞速发展对我国商业网点最大的影响是()A改变了商业网点的区位布局原则B使商业网点从实体店向虚拟店转变C改变了商业网点的密度D促进了传统商业活动的发展6“甘青宁新藏不包邮”被称之为快递行业的“不平等条约”,要想改变这一“不平等条约”这些省区应该()A加快本地区的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B发展自己的电子商务企业C与这些电商企业洽谈,设立省级分公司D大力发展本地区的工业生产解析第5题,电商企业的出现以及快递公司的飞速发展使商业网点从实体店向虚拟店转变,所以B项正确。第6题,“甘青宁新藏不包邮”的原因是这些省区交通相对闭塞,快递运输成本高,为此需要加快本地区的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答案5.B6.A“绿色出行”的新理念已被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 下图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 读图回答78题。7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A2000年 B2005年C2007年 D2011年8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解析第7题,“绿色出行”是指提倡骑自行车或乘公共交通出行,以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减少碳排放。读图可知,骑自行车出行方式19862011年逐步下降、2011后开始回升,公共交通也是在2011年后明显上升,小汽车出行比例则在2011年后快速下降,因此,新理念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2011年。第8题,市民出行方式变化,骑自行车、乘公共交通出行比重上升,小汽车出行比重下降,有利于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提高城市空气质量,但不会扩大城市地域范围,也没有改变城市服务功能,对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没有产生影响。答案7.D8.B(2018河北承德实验中学期中)瑞士当地时间2016年6月1日,世界最长最深的铁路隧道圣哥达隧道正式开通。位于中、南欧交通要道上的圣哥达隧道,全长57.1千米,工期历时17年,耗资160多亿美元。与圣哥达半山腰间的盘山铁路相比,开通的新隧道将会改变山区居民与货物的交通运输方式。读瑞士交通局部图(图a)和圣哥达隧道剖面图(图b),完成911题。9圣哥达隧道工期历时17年是由于当地()A地质条件复杂 B科学技术先进C社会经济发达 D气象灾害频发10随着圣哥达隧道的开通,将会直接影响爱斯特尔德的()城市等级流动人口数量城市形态服务范围A BC D11与盘山铁路相比,圣哥达隧道的开通会()A增加了公路等交通压力B对货物的载重限制较大C加强东、西欧的经济联系D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解析第9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工程建设周期的因素。主要从地形、地质等因素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该隧道位于阿尔卑斯山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投资巨大,工期长,技术要求高。故答案选A项。第10题,本题主要考查交通线路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读图分析可知,爱斯特尔德的位于隧道的端点,因此将会增加该地的流动人口数量 ,扩大其服务范围,因此正确,故答案选C项。第11题,本题主要考查交通线路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读图分析可知,原有铁路为半山腰间的盘山铁路,弯曲度较大,对货物载重限制较大,且速度慢,导致公路运输的压力大。新隧道开通将减少货运卡车的通行量,减轻公路等交通压力,A项错误;圣哥达隧道采取直线形式,线路短;通行速度快;对货物的载重限制少,B项错误;因此缩短了运输的距离与时间,利于隧道两端地区的联系;隧道位于欧洲南北向最为繁忙的货运走廊上,利于瑞士同德国、意大利,以及南欧与北欧的紧密联系,C项错误;新隧道开通将减少货运卡车的通行量,并将减少二氧化碳及污染气体的排放,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D项正确。故答案选D项。答案9.A10.C11.D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含1道附加题,共56分)12下图是江汉平原某地村庄杂货部分布图(图中箭头越粗表示客货流量越大),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4分)(1)乡村商业网点的特点:规模_,密度_。(2)图中杂货部的布局符合商业点布局的_原则。(3)从商业网点布局的位置分析,杂货部A与杂货部B,经营规模可能大一些的是_,理由是什么?解析第(1)题,该地具有乡村商业网点分布的一般特点,即规模小、密度小。第(2)题,A、B两杂货部均位于道路交会处,交通便利,符合交通最优原则。第(3)题,从箭头所指的客货流量来看,杂货部A处的客货流量大于杂货部B处,所以杂货部A处的商业规模大于杂货部B处。答案(1)小小(2)交通最优(3)AA地客货流量大,B地客货流量较小(只相当于A地的一部分)。13(2018南京模拟)下图是某大城市平面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1)简述1980年以前的老城区的选址原因。(2)简述拟建大型超市离开老城区的原因。(3)简述拟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建在图示地区的原因。(4)简述拟建蔬菜基地选址在图示地区的原因。解析第(1)题,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内河运输是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河流交汇处是人流、物流的集散地,经常形成城市。第(2)题,随着公路和铁路运输的发展,水运的地位下降,城市不断向陆路运输便利的地方发展,商业也随之发生变化。第(3)题,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占地面积大,运输量大,一般布局在土地价格(或租金)较低、交通便利的地方。第(4)题,根据蔬菜生产的特点和图中信息分析原因。答案(1)老城区位于河流交汇处,水运便利,水源充足。(2)由于公路、铁路运输的发展,水运在交通运输中的地位下降,城市、商业向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发展。(3)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位于郊区,地租便宜。(4)靠近城市、公路,有利于蔬菜的运输和销售;靠近河流,水源充足。14(附加题)(2018湖北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0分)隋唐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在长达1 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浙地区的经济发展翘楚中华。以稻米、桑蚕生产为代表的农业,以丝绸、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名扬天下。如图为沪宁杭地区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分布图。(1)“人家尽枕河、水巷小桥多。”(参见图中照片)简析该区域内众多古城形成这种聚落景观的地理原因。(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简析隋唐以后扬州成为我国古代著名商都的区位条件。(3)19世纪中期以后江浙古城纷纷衰落。简析本区域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发生了哪些变化?解析第(1)题,沪宁杭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势低平,多河流,河网密布,人们大多傍水而居,以内河航运代替陆路运输。第(2)题,主要从位置、交通、市场、人口、经济基础等方面分析。第(3)题,19世纪中期以后,铁路和近代海运日渐兴起,且运价低廉运量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茶叶、丝绸、陶瓷生产技术外传,市场竞争力大导致经济衰退。答案(1)该区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陆上交通不便;傍水而居,水运便利,用水方便。(2)扬州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这两条重要的古代交通线交汇点附近,交通方便,服务范围广;地处当时的全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3)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铁路和近代海运的兴起);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茶叶、丝绸、陶瓷生产技术外传及新产地的竞争)导致经济优势衰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