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3月月考试题 (I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07988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3月月考试题 (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3月月考试题 (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3月月考试题 (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3月月考试题 (II)1、 选择题(本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北京冬奥组委会面向全球征集2022年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设计方案李克强总理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出席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某县举办老年人书画展丹霞地貌A B C D2.书信是有情物,每一封书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在手写书信传统逐渐逝去的今天,见字如面电视栏目,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养料。从这一现象中可以体味到( )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书信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应该与时俱进地发展文化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更取决于其传播的广度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根基,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BCD3.漫画变与不变,变的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变的是精神文化生活的陋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造成这一现象的依据是( )A. 文化塑造人,落后文化会阻碍经济发展 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C.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D.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4.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我国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是因为( )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文化力量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A. B.C.D.5.漫画手机信访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 手机信访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时代发展进程中文化与政治不可再分 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文化与政治日益交融A.B.C.D.6.你有多久没对妈妈说心里话?你有多久没吃过妈妈做的饭?你有多久没陪妈妈散步?你有多久没牵过妈妈的手?xx春节期间,一个名为牵妈妈的手的微视频刷屏网络。视频中,习近平牵着妈妈齐心的手陪她散步的画面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这反映(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健康有益的文化有利于培养健全人格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具有强制性 家庭美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A.B.C.D.7.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ABCD8.“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这一励志寄语,尽管寥寥数语,却胜过千言万语,让人震撼,激励了无数的人。这说明()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A.B.C.D.9.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千万里,我一定要回到我的家”。人们忙碌了一年,总要赶在除夕前回家与家人团聚,吃团圆饭,诉说着一年的快乐,忘掉所有的烦恼。这说明( )A.民族节日是不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C.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经济生活对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10.吉祥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在许多中国的民间器物首饰、绣品、木雕、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这告诉我们( )中华文化对别国的渗透能力增强 中国吉祥文化被世界各国所认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各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 ABCD11.曾经的丝绸之路,是东亚强盛的象征,如今的“一带一路”,则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聚集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实现沿线和各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一带一路”能够实现各国文化的繁荣,原因在于( )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能促进文化交流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文化发展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和基本特征各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遵循普遍的规律A BCD12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成为人们的常备装备,利用各类电子终端阅读电子书已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但对于一些真正爱书的人来说,在读有意义的书时还是愿意选择纸质书。他们认为,读纸质书才能让人享受慢慢思考的乐趣。这说明( )纸质书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子传媒取代印刷媒体已成为必然趋势A. B.C.D.13.微信作为一种互动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的传播方式,获得了众多手机用户和网民的青睐,很多人用微信交流。这种现象揭示了( )文化传播方式是不断发展的 传媒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传播方式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B.C.D.14.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要求我们( )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增强文化传播亲和力 在中外人文交流中,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努力提升文化竞争力,加强对外文化渗透能力ABCD15. xx1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新修订的重点之一,这是因为( )传统文化已成为展现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根本途径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A BCD16.“杯小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中国的酒文化有上千年的历史。中国人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说法,然而在今天,众多血淋淋的由酒驾引起的惨案让人们不得不反思我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由此可见( )A.传统文化对今天的社会发展仍具有积极的影响B.经济政治的变化决定着传统文化的发展C.对待传统文化必须要“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D.面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7.“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材料观点主要强调了(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继承就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 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A BCD18.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在线教育日益火爆,人们的学习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在网上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课程,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灵活。这说明( )思想运动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科技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互联网+教育”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在线教育满足了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A.B.C.D.19.央视公益广告Family-有爱就有责任很简短,却内涵深厚。作品从中华文化的角度挖掘外来词Family的内涵:Family=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将外来词字母幻化成人物角色,演绎了一个孩子在家庭中成长的故事。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 )要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要立足于传统文化这一根基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要反对文化渗透,捍卫文化主权A.B.C.D.20.现今的重阳节,除了是传统佳节,还被赋予了敬老爱老等新的含义。“九九”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最尊,有长久长寿的含义,我国政府于1989年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下列观点与材料意思不一致的是( )A.文化具有继承性和时代性 B.庆祝民族节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C.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D.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能够因时而变21.那边“洪荒之力”的余温还未散去,这边“厉害了,我的哥”又集体刷屏。你也许正在一头雾水要问“厉害了,我的哥是什么?”时,微信、微博中已经出现“厉害了,我的国”“厉害了,我的哥”等变体,而使用它们的不仅有朋友,还有媒体“大V”。这种现象佐证了(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人的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科学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B BCD22.“小伙伴”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热词。其实,“伙伴”最早是军事用语,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材料说明()A.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D.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23.“感情深,一口清!感情浅,舔一舔!”在国人深厚的酒文化影响下,坐在酒桌旁如果不喝酒,就好似失礼了。不过查“酒驾”后,各种饮料、豆浆及汤品成了白酒的替代品,演绎出了“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的新“酒桌文化”。这说明 (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社会制度的更替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A.B.C.D.24.微信作为一种社交软件,用户可关注与自己所需信息相关的公众号。因此,很多商家都开设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 通过向用户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进而推广自己的产品, 从而实现点对点营销。这就是当前比较火热的营销模式微信营销。微信营销的兴起表明(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网络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A.B.C.D.25.下图是我国申办的2022年冬奥会的标识。该标识以中国传统书法“冬”字为创作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既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标识运用奥运五环色彩彰显动感、时尚和现代,将中国文化、体育和奥林匹克精神相融合。这说明( )文化创新应该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 文化创新应实现文化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需要植根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ABCD26.xx1月,电影无问西东上映以来深受好评,影片反映四个不同时代却同样出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成长奋斗的故事。一场电影,百年沉浮,既有青春、爱情,又有爱国、责任和担当,是一部堪称商业化成功的正能量电影。吸引观众的不仅是演员的颜值和演技,更是影片演绎的家国情怀。这部电影之所以深受好评是因为( )立足实践,进行文化创作,反映了时代要求体现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激发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了观众的精神力量ABCD27.千百年来,蒙古马驰骋于风霜雨雪,不仅成为马背民族的交通工具和心爱伙伴,也积淀下民族文化的精神特征。蒙古马虽然没有国外名马那样的高大个头,但生命力强、耐力强、体魄健壮。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下列选项的表述与材料中“蒙古马精神”一致的是(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浮生六十度春秋,无辱无荣尽自由力猛者乃一世英雄,智勇者乃万事英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ABCD28.民族精神不是虚幻的、虚无缥渺的。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 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 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阅读,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这段材料说明( )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只要大力创造优秀文化作品,就能弘扬民族精神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A.B.C.D.29.“让孩子健康成长,让世界感到友善和微笑,走到哪里都遵守规则,把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传下去我做的,你也能做!”这是题为今天,我们这样爱国的公益广告的解说词。这则广告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 )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必须要在法治的轨道上合理有序表达爱国热情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具体丰富的内涵每个人都能通过点滴行动表达朴素的爱国情怀ABCD30.xx9月是我国第15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许多地方都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国家有关部门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是( )它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物质基础 它是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它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ABC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共52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变,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材料二 在传统书店普遍萧条的今天,我国台湾地区的诚品书店却取得了成功。诚品的成功之处是打破了传统书店的经营模式,除了以精致优雅的阅读空间规划,精心陈设展现阅读价值外,更长期举办各项演讲、座谈、表演与展览等延伸阅读活动,满足了现代人生活的多元需求;诚品还主张“连锁不等同于复制”,实行“因地制宜”的经营方式。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12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节派“红包”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也叫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钱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要说猪年春节最火的什么,那无疑是抢“红包”!猪年春晚最大的国民行为是抢红包。马云、马化腾利用一个小小的手机红包就把央视举全国之力、精心准备半年之久的新民俗“春晚”给打败了!有人说:红包秒杀传统一切广告形式的秘密就是体验、就是参与感、就是连接!这是互联网产业最具优势的地方。在中国最强势的超级广告平台春晚的直接带动下,微信支付、支付宝伴随着红包迅速向全民普及渗透,腾讯、阿里巴巴做了一个做梦都会笑醒的广告。 材料二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近年来,除了商业味越来越浓厚之外,“年味”也越来越淡了。特别是随着洋节的兴起和影响,在许多青少年中春节的概念越来越淡漠,他们更热衷于过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一对全民抢“红包”现象谈谈你个人的认识。(10分)(2)结合材料二,请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角度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拯救传统的春节?(6分)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xx10月,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xx人物评选活动全面启动,这是中央电视台最重要的xx人物评选活动。在过去16年中,感动中国xx人物评选始终坚持媒体推介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有益经验,成为新闻媒体传播主流思想价值的知名品牌。在推出的100多位感动中国人物中,既有为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士,也有来自民间的优秀人物、光彩耀人的明星,集中展示了我国的“精神脊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集中诠释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真情与挚爱,集中反映了新时期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他们的感人事迹给予观众以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感动中国xx人物评选活动是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12分)高二政治答案一选择题:(共60分)1.B 2.B 3.B 4.D 5.B 6.A 7.A 8.A 9.C 10.D 11.A 12.D 13.A 14.A 15.C 16.D 17.A 18.D 19.C 20.D21.C 22.A 23.C 24.B 25.D 26.C 27.B 28.C 29.D 30.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答:(1)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读书是人们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重要方式,爱读书能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3分)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爱读书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会推动民族的发展。(3分)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爱读书是一种优秀的文化,必然推动社会发展。(3分)(4)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爱读书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3分)32.答:(1)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春节派红包是华人新年中的传统习俗,是表达祝福和祝愿的活动,历经多年演变却始终存在。(2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在继承中发展。春节送红包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活动形式,这一习俗到今天仍然盛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压岁钱又赋予了新的内容。(4分)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互联网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动了微信和支付宝红包的普及渗透。(2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正是信息技术的出现才使得微信和支付宝红包的新形式得以产生并得到极大的发展。(2分)2、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要想拯救春节,离不开对传统春节文化的继承。(2分)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正是传统春节的一些东西不适应青少年的要求,所以他们热衷于过洋节。我们要拯救春节,就必须进行大胆创新,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赋予春节新的时代内涵。(2分)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最终实现对传统春节的传承和发展。(2分)B. 答:(1)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感动中国xx人物评选始终坚持媒体推介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有益经验,成为新闻媒体传播主流思想价值的知名品牌,向全国观众推出了100多位感动中国人物,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传播和弘扬。(3分)(2)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感动中国xx人物集中展示了我国的“精神脊梁”,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3分)(3)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感动中国xx人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3分)(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感动中国xx人物集中反映了新时期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使民族精神日益丰富和发展。(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