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 .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06992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A法家政治改革的影响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解析:变法运动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适应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需要。答案:B2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据此可知,李悝主张()A精耕细作B奖励耕织C土地私有 D重农抑商解析:根据材料“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可知古代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采取精耕细作的方式才能增加农业产量,故A项正确;奖励耕织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土地私有制度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明确主张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的是商鞅,不是李悝,故D项错误。答案:A3管仲说:“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半屈;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这实际上反映了春秋时期()A深刻反思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B认识到统一军事指挥权的重要性C国家要掌握全国的财政大权D意识到建立中央集权制的重要性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管仲”“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四孔者,其国必亡”等,可知材料主旨即在强调“一孔的重要性”。结合管仲代表的是法家思想,“一孔”,即加强中央集权。据此可知:A项“深刻反思”,明显错误;B、C两项属于无关项;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D项。答案:D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变法带来的变化是()A以礼治国取代以法治国B血缘宗法制度从此消失C世卿世禄制向官僚制度转变D国家通过统一考试选拔官员解析: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都希望富国强兵,韩非提出加强中央集权的法家思想,因此依法治国是发展趋势,而以礼治国作为儒家思想在当时并未得到重视,故A项错误;战国时期宗法制度受到冲击,但不是从此消失,宗法观念的影响一直存在,故B项错误;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度走向瓦解,各级官吏由中央任命,因此原来的贵族制逐渐被官僚制度代替,故C项正确;这一时期主要实行军功爵制度,并未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故D项错误。答案:C5“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据此可知,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是()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国君热心变法拥有较多的贤能有为之士充斥尚武精神A BC D解析:材料的意思是“秦国人性格倔强,国家地势险要,政令严厉,赏罚有信,士卒临战不退让,都有战斗的决心,所以秦阵虽然兵力部署分散但能各自为战。”依据材料意思符合题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D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李悝是战国时期魏国改革家。面对世卿世禄下的慵政局面,魏文侯向他询问治理之道,李悝说:“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农业是当时国家的根本,李悝向文侯建议“尽地力之教”,鼓励农耕,“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国家如何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也是当时比较棘手的问题,“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李悝认为:“善为国者,使民毋伤而农益劝是故善平籴者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为了国家稳定,建设良好治安秩序,李悝还根据各国法律,撰写了法经,他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盗、贼须劾捕,故著网捕二篇。”法经共六篇,“皆罪名之制也。”李悝的这些建议,都被魏文侯采纳推行,魏国成为一个强大的诸侯国。 组编自说苑汉书晋书等 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归纳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悝变法的原因。李悝变法折射出的时代特征是什么?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李悝说的“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来四方之士”可知其变法内容为废除传统的世卿世禄制,选贤任能;根据材料中李悝向文中建议“尽地力之教”,鼓励农耕,可知其内容为颁布“尽地力”的教令,鼓励农民积极进行农业生产;根据材料中李悝认为“善为国者,使民毋伤而农益劝是故善平籴者故虽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可知其内容为制定平籴法;根据材料中“为了国家稳定,建设良好治安秩序,李悝还根据各国法律,撰写了法经”可知其内容为制定刑法,建立法律制度。第(2)问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中“李悝是战国时期魏国改革家”可知李悝变法所处的时代为战国时期,结合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背景分析作答即可;第二小问“时代特征”,结合战国时代特征作答即可。答案:(1)内容:废除传统的世卿世禄制,选贤任能;颁布“尽地力”的教令,鼓励农民积极进行农业生产;实行平籴法;制定刑法,建立法律制度。(2)原因: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代替土地国有制,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政治权力;战争频繁,各国寻求富国强兵之道。特征: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韩昭侯的支持下,首先向挟封地自重的侠氏、公厘氏和段氏三大强族开刀。果断收回其特权,摧毁其城堡,清理其府库财富充盈国库,这不但稳固了韩国的政治局面,而且使韩国实力大增。与此同时,大行“术”治,整顿官吏队伍,对官吏加强考核和监督,“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向韩昭侯建议整肃军兵,将贵族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国兵混编,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申不害还提出“四海之内,六合之间,曰奚贵,土,食之本也”。他还特别重视兵器制造,韩国当时就有“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的说法。张文鸣申不害变法图强材料二李悝,在短时期内帮助魏文侯实施变法。提出“食有劳,禄有功,使有能,赏必行,罚必当”的主张,将无功而食禄者称为淫民,要求“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他还认为土地的收成和为此付出的劳动成正比,主张“尽地力之教”,提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此”。法经出现后,魏国一直沿用,后由商鞅带往秦国,秦律即从法经脱胎而出,汉律又承袭秦律,故有“战国法经秦汉行”之说。秦一风李悝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归纳韩、魏两国变法的相同点。(2)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诸侯国法律建设的重要性及对后世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第(1)问概括两段材料的大体含义,然后进行对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重要性”,可根据法律建设的目的,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其重要性;第二小问“影响”,根据“由商鞅带往秦国又承袭秦律”分析其历史影响。答案:(1)削弱和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重视农耕生产,发展经济;奖励有功之士。(2)重要性: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确保政令统一;有效控制人民。影响:为秦汉王朝法律所沿用;对后世统治者加强统治、维护国家安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