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 高频考点题型分类汇编——卷7(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06700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 高频考点题型分类汇编——卷7(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届高考历史 高频考点题型分类汇编——卷7(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届高考历史 高频考点题型分类汇编——卷7(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频考点题型分类汇编卷71、下面为19491952年中国私营工业产品的销售情况统计表(单位:%)。据表可知,当时的中国()项目1949195019511952加工订货、统购包销比重1(1)8828.834(2)7156.04自产自销比重88.127(1)1757.294(3)96A. 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建立B. 国家对国民经济影响力增强C. 私营工业占据主导地位D. 开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2、“一五”计划从1951年初开始酝酿,至1955年2月基本定案,历时4年多,共编制了5次。1955年7月,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九五三一九五七),至此,“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最终完成。材料反映了( )A.党内对实行计划经济存在分歧B.“一五”计划有利于恢复经济C.新中国对经济建设探索的迷茫D.新中国对经济建设探索的谨慎3、1953年至1955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的形式是“四马分肥”,即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费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这一措施表明( )A.国家对私营企业实行代购代销制度B.工人阶级获得对企业的民主管理权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已经完成D.这类企业已带有明显社会主义性质4、“队里花生大丰收,一颗能榨十缸油,豆荚用来做军舰,十万军队装不够。”这首民间歌谣最有可能出现在中国()A.20世纪40年代末B.20世纪50年代末C.20世纪60年代末D.20世纪70年代末5、图中所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轴,其中,对空白的三个时间曾经发生的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A.实行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经济政策和政治制度B.带动了珠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C.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D.以上三个事件都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表现6、鸡毛换糖的说法最初源自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镇,是指在物资匮缺的年代,小商小贩走街串巷,以红糖、草纸等低廉物品,换取居民家中的鸡毛等废品以获取微利。曾经,鸡毛换糖被作为“投机倒把”的典型加以禁止,直到1980年,当地工商局才为鸡毛换糖颁发了临时许可证。于是,廿三里镇的男劳力一到空闲,便纷纷出动,可谓盛况空前。它反映了()A.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B. 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质变C. 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D. 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7、对下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中国欧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1979年英国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市场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1979年中央决定对广东、福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1981年美国里根总统强调“国家已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更加彻底的向右转”1980年中国在广东、福建设立四个特区;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化产责任制的文件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法国开始私有改革浪潮A. 20世纪70年代中国和欧美的所有制关系都发生了质变B. 中国改革开放是在欧美私有化改革浪潮推动下发生的C. 凯恩斯理论对世界经济依然发挥着主导作用D. 20世纪70、80年代世界进入经济调整时期8、中国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按照深化程度大致可划分为两大阶段,参照下表,对这两大阶段的解读正确的是(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特征感性发展阶段:实验性、探索性破坏旧体制理性推进阶段:系统性、主动性制度创新A.从时间看,1984年是两大阶段的分水岭B.从历程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第二阶段全面展开C.从理论看,第二阶段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从内容看,理性推进阶段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19世纪中后期:自行车传入中国,刚开始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了20世纪初,自行车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的中国()A. 封建等级观念已破除B. 崇洋媚外风气盛行C. 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D. 贫富差异日益缩小10、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今后将敷设无数之干线,以横贯全国各极端,使伊犁与山东恍如毗连,沈阳与广州语言相通,云南视太原将亲如兄弟焉,则中国之前途,可永久适存于世界。其意在说明铁路的修筑( )A.有助于实现中国近代化B.有助于增强民族意识C.有利于交通条件的改善D.有利于实现民生主义11、1930年5月中旬大公报为陕西某事连续配发了以下社评。这反映出()5月12日为陕灾致最后之呼吁5月13日各尽我之救命责任5月14日各竭其力,各尽其心5月15日陕灾之造因及目前之转机A. 众多报纸媒介密切关注灾情B. 官方赈灾力量十分有限C. 大众传媒与社会的互动关系D. 媒体关注政府救灾力度12、1970年电影智取威虎山中的时代英雄“杨子荣”的英武雄壮、浓眉腮帮、一脸正气的相貌特征成为当时全国的审美样本;而2014年徐克导演的同名影片中“杨子荣”则亦正亦“邪”,“匪”气十足。杨子荣“英雄”形象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A.社会经济的发展B.对外开放的实施C.现代主义的流行D.“左”倾错误的纠正13、税收是国家机器运行的重要基石。税收制度的变化直接反映社会经济的变革;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也会导致税收制度的变化。材料一 中国古代赋税(役)制度的变化时代制度西周时期“谷出不过籍”,井田制下,借民力助耕公田的劳役制度。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接照土地状况分等征税。鲁国“初税亩”,按照土地数量征收实物。此后,接土地征税的制度在各诸侯国先后实行。两汉时期按亩征收土地税,数量校少;按人征收“赋”,即人头,数量较多。十六国至北朝前期战乱背景下豪强地主拉制大量民户,豪强负责征集所控制民户的租调,向朝廷缴纳。北朝至唐中期与均田制相配套的租调役制或租庸调制。租庸调以人丁为依据,所谓“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唐中后期实行两税法,接土地和财产的多少,每年分夏秋两季征税。明清时期明朝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税等合并,折成银两,按人丁和田亩收税。清朝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以来,西方各国政府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推出“取富济贫”的政策,构建社会福利制度和征收高额累进的个人收入所得税。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政府推行向资本倾斜的税收和福利政策,减少对富人征税。例如,1981年美国对收入最高的公民征收的所得税可达75%,而1989年则降到33%。降低税率、削减福利成了里根政府的关键词。由于削减福利,在美国常年有4000万贫穷人,工资极其低廉,没有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随时会被解雇。他们朝不保夕的处境换来了里根时期的经济繁荣摘编自胡连生等当代资本主义双重发展趋势研究材料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前,国家和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主要是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为规范国家和企业的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20世纪80年代,开始把上缴利润改为缴纳税款,实行“利改税”。企业在纳税后,自负盈亏。国有企业的利润中,先征收一定比例的所得税和地方税,税后利润再在国家和企业之间分配。改革财税体制,是用经济手段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从1994年起,国家进行财税、金融等方面的重大改革。至1997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形成。国家建立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体制和以增值税为主体的税收体制,适应市场经济的财税体制框架基本形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变化,国家实行减税降费政策。2018年全年减少税费(1)3万亿元。2019年,继续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总体减税费将达到2万亿元,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稳定市场预期。从长远看,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有利于稳增长、保就业,为改革发展注入新动能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等(1)结合所学,从表格中任选两个变化的时段,分别分析其赋税(役)制度的变化和历史影响。(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西方国家税收和福利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指出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实质。(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解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变化历程。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晚清民国时期外国传入中国的新词汇(节选) “蒸汽机”“法学”“电线”“报纸”“议院”“自由”“公司”“轮船”“天文学”“文明”“代数”“火车”“警察署”“民主”“科学”“电灯”“邮政局”“电话”“商务局”“人权”“公园”“师范”“立宪”“专科”“卫生局”“进化论”“股票”“银行”“军舰”“议员”“化学”“总统”“铁路”“生产”“政治学”“革命”“进步”“图书馆”“经济学”“民族”“冲突”“新闻馆”“电报”“实验室”“物理学”“哲学”“出版社”“社会”“共和制”“工厂”“组织”“主义”。 请从以上词汇表中提取一组(至少3个)概括出一个主题,并围绕该主题建立中外历史关联。(要求“列出提取的词汇,明确主题,结合史实,中外关联)答案1.B2.D3.D4.B5.C6.D7.D8.D9.C10.B11.C12.A13.选答一时段:从西周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变化:从劳役地租制度向按土地征税的制度转变。影响:增加了各国的赋税收入;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选答二时段:从十六国(十六国至北朝前期)到唐中期(北朝至唐中期)变化:从宗主豪强包揽税务到租庸调制。影响:打击豪强地主势力,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选答三时段:从两汉时期至唐中后期(或明清时期)变化: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依据到以土地和财产为依据。影响:有利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税收负担;有利于税务负担的合理分配;减轻了官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选答四时段:从唐中后期到明清时期变化:征收赋税由实物转向货币。由赋役分开到合并赋役。影响:促进了农业商品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简化了税收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其他的选答时段,时段划分合理,与所划分的时段相对应的变化和影响分析正确,亦可得分。(2) 变化:对富人的高额税收减少,对工人的福利政策也大幅度削减。原因: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的局面;福利政策使得政府财政支出过大。实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巩固资本主义制度。(3) 本题按照思维水平层次赋分:水平四:能够从三个阶段进行论述,把握阶段特征,总结归纳准确完整;史论结合,逻辑紧密;史实准确无误;语言表达准确。水平三:能够从两个阶段进行论述,总结归纳较准确;史论结合较紧密,逻辑较清晰;语言表达较准确。水平二:只能从一个阶段进行论述;史论结合较紧密,逻辑较清晰;语言表达较准确。水平一:简单论述,没有逻辑,或只罗列史实,语言表达不准确。14.示例:蒸汽机、火车、铁路-西学东渐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8世纪后半期,英国引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785年瓦特改进了蒸汽机;史蒂芬孙1815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年火车运行,从此铁路交通飞速发展,大大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为了开拓更广阔的海外市场,英国发动了两次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同时西方先进的生产交通方式传入中国,19世纪60、70年代以曾国潘为首的洋务派在西学东渐思想的浪潮下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派引进机器,创办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修建铁路,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促进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进程。综上所述,西学东渐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