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单元质量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05817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单元质量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单元质量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单元质量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清宫书画的鉴藏中国宫廷书画收藏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魏晋开始,个人书画创作开始风行,宫廷对书画作品的收藏随之发展。南朝政权更迭迅速,宫廷藏品几乎成为末代帝王的随葬品。隋唐时期国家一统,加上帝王的喜好,天下书画名品源源进入皇家“秘府”,然而“安史之乱”则使自太宗朝积累起来的唐内府书画藏品“耗散颇多”。宋代内府书画收藏在徽宗时达到鼎盛,宣和画谱宣和书谱是其辉煌的见证,然“靖康之变”,宣和内府中的书画收藏全部散失。元代宫廷收藏在文宗朝也曾相当可观,后来则每况愈下。明代宣宗、宪宗、孝宗三朝的书画收藏之盛甚至不亚于宋代宣和与绍兴两朝,但松懈的管理使藏品不断流失,后期更将书画作为发给官吏的薪金,即所谓的“折俸”。书画收藏历来有官、私收藏(即皇家内府与民间私人收藏)两个方面,又总是时聚时散,官私递藏。清代皇室书画收藏不仅远胜于私家收藏,而且为前朝各代所不及。明末清初之际,流散在各地的书画已有一部分为清室所收集,后来梁清标、高士奇、安岐等许多著名私人鉴藏家的藏品亦陆续归入内府。臣民对帝王的进贡也是清宫书画收藏的组成部分。逢年过节、万寿大典或外出南巡,臣工往往多有贡献,其中又以进书画、文玩较为讨喜。清自入关后经四代积累,宫廷书画收藏在乾隆朝蔚为大观。在清宫书画收藏中,“三希堂”与“四美具”有着标志性的意义。王羲之的名迹快雪时晴帖原放在乾清宫,此为皇帝之正式寝宫。王献之的中秋帖则置于御书房。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一年(1746)得到王珣的伯远帖后,遂在自己办理日常政务的养心殿居所中辟专室存放这三件晋人名迹,并名之为“三希堂”。他为此写有三希堂记,认为这三件书迹不仅是中国书法的“稀世之珍”,而且是历经宋、金、元诸代皇室收藏的“内府秘籍”,三帖的重聚因此就有了非凡的意义。所谓“四美”,即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和传为宋李公麟的潇湘卧游图蜀川胜概图九歌图。乾隆年间,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艺术品搜集行动中,这四件名品相继进入清宫,至乾隆十一年夏,“四美”重新团聚。乾隆皇帝后特在建福宫花园静怡轩辟出专室存放“四美”,并命名曰“四美具”,御题“四美具”赞,一再强调“剑合珠还”之意。此时,存世的唐、宋、元、明名画几乎收罗殆尽。这是继宋徽宗宣和内府后最全的一次汇集。据秘殿珠林石渠宝笈记载,乾清宫、重华宫、养心殿、御书房为古书画收藏最集中的殿阁。清内府所藏的书画作品曾经专人鉴定,尤其是乾隆朝,更进行了全面整理与分类编目,数次组织书画名家和鉴赏家对藏品进行鉴定和品评,区别上等、次等,并分详简著录。其成果体现在奉敕编纂的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正编、续编、三编。全书的编纂过程前后长达74年之久,共收录上起魏晋、下至清代中期近两千年书画作品一万多件。(节选自郑欣淼清宫书画鉴藏、佚存与研究述评,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宫廷书画的收藏是从汉代开始的。魏晋时期,宫廷书画的收藏随着个人书画创作的风行而发展。B.政权迅速更迭使南朝宫廷书画藏品几乎成为末代帝王的随葬品,“安史之乱”使唐代宫廷书画藏品散失了很多,“靖康之变”使宋宣和内府的书画藏品大量散失。C.宫廷书画的收藏,宋代在徽宗时最盛,元代在文宗朝一直颇为可观,明代则是宣宗、宪宗、孝宗三朝兴盛,而清代在乾隆朝蔚为大观。D.清代宫廷书画的藏品,有清室收集流散在各地的,有著名私人鉴藏家的归入,臣民的进贡是最主要的来源。解析:A B项,原文第一段“然靖康之变,宣和内府中的书画收藏全部散失”,是“全部散失”,而不是“大量散失”;A项在第一段;C项,信息在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说“元代宫廷收藏在文宗朝也曾相当可观,后来则每况愈下”,说明文宗朝的收藏在后期是不如意的。D项,“臣民的进贡是最主要的来源”错,原文是“臣民对帝王的进贡也是清宫书画收藏的组成部分”,只是强调了组成部分,而不强调来源。2.下列对原文的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的第一段通过举例来说明中国书画收藏的历史及概况,个人书画创作开始风行是收藏发展的前提。B.书画收藏有官藏和私藏两个方面,这是分类论说,在第二段的分类论说中,也以梁清标、高士奇、安岐为例论说“官私递藏”的情形。C.以宋代的宣和画谱和宣和书谱,清代的“三希”和“四美”为例论述了很多朝代宫廷书画收藏的鼎盛时期一般都有标志性藏品。D.论述清宫书画的收藏主要是以“三希”和“四美”的情形以及清室的对书画藏品的分类编目为点加以支撑介绍。解析:C 宣和画谱宣和书谱不是藏品,是记录藏品的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明时期宫廷书画收藏都曾经相当可观,但对存世的藏品进行收集的完整度不如宋徽宗宣和内府,而清宫对存世的名品收集得比较完全。B.书画收藏总是时聚时散,官私递藏。官藏兴盛,私藏相对衰落,比如宋宣和年间、清乾隆年间,官藏鼎盛,私藏相对就要寥落。C.很多朝代皇家书画的收藏在其达到顶峰后就逐渐衰落了,像元代、明代,清代也是如此,乾隆朝之后,大量重要藏品或因战争,或因管理松懈而散佚。D.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是皇帝下令编纂的,工程浩大,历时74年,对清室的书画藏品进行了分类编目,还有书画名家和鉴赏家的鉴定。解析:C“乾隆朝之后,大量重要藏品或因战争,或因管理松懈而散佚”无中生有。A项,根据原文第三段最后“此时,存世的唐、宋、元、明名画几乎收罗殆尽。这是继宋徽宗宣和内府后最全的一次汇集”得出结论,这两句是在强调对存世作品收集的完全、完整,引导学生注意不是单纯指数量上的多少。B项,根据第二段开头“书画收藏历来有官、私收藏两个方面,又总是时聚时散,官私递藏”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注意理解“聚”“散”的含义,根据语境,“聚”对应“官藏”,“散”对应“私藏”,而“递”有“轮流、更替”义。“聚”与“散”是相对的,“官藏”与“私藏”亦是相对的,因为藏品的总数是一定的。D项,根据最后一段“其成果体现在”得出结论,“其”指代的是前一句话。(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老厨师【俄罗斯】 帕乌斯托夫斯基(1)一七八六年一个冬天的傍晚,维也纳城郊的一间小木屋里,一位失明的老人,杜恩伯爵夫人从前的厨师快要死了。几年前,这位厨师被炉子的热气熏瞎了眼。从那时起,伯爵夫人的管家就让他住到这间岗棚里,偶尔想起时才给他几个佛罗伦。(2)厨师和他女儿玛丽亚住在一起,她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小屋里全部家什只有一张床、几条瘸腿的板凳、一张笨重的桌子、满是裂纹的瓷碟和玛丽亚的唯一财产一架拨弦古钢琴。(3)玛丽亚给他临终的老父亲擦过身,穿上冰凉干净的衬衫,这时老人说:“我从来不喜欢神甫和修道士。我不能请牧师听忏悔,但是临终前我要净化一下我的心灵。”(4)“你到街上去,”老人又说,“把碰到的第一个人请到家里来,听取一个临终人的忏悔吧。我想谁也不会拒绝你的。”(5)街上空无一人。风把落叶刮得满街跑,昏暗的天空落下冰冷的雨点。(6)玛丽亚等了很久,才遇到一位陌生人。她用颤抖的声音向他转述了父亲的请求。(7)“好吧,”那人平静地说,“我虽然不是神甫,但没关系。走吧。”(8)他俩进到屋里。这个陌生人麻利地把凳子拉到床边,坐下来,俯下身,愉快地注视了一下临终人的面孔。(9)“您说吧!”他说,“也许我不是用上帝赋予的权力,而是用我所从事的艺术的力量,让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轻松下来,并卸下您心灵上的重负。”(10)“我干了一辈子活儿,直到双目失明,”老人小声说,并把陌生人的一只手拉到自己身边。“干活儿的人是没工夫去犯罪的。我的妻子,她叫玛尔塔,她害上肺病以后,医生给她开了许多种贵重的药品,还叮嘱要给她吃鲜奶油和无花果,喝滚热的红酒,我于是从杜恩伯爵夫人的一套茶具中偷了一只小小的金盘子,把它砸成碎块卖了。现在回想起这件事心里很难过,我对女儿隐瞒了这件事,一直教育她,别人的东西一点也不要动。”(11)“伯爵夫人的仆人中有人为这事受到牵连吗?”陌生人问。(12)“我发誓,先生,绝对没有,”老人回答说,跟着哭了起来。“要是我知道黄金救不了我的玛尔塔,我怎么会去偷呢!”(13)“那好,约翰梅耶,”陌生人说,把一只手放在老人失明的双眼上,“您在人们面前没有罪。您所做的,说不定还该算是您对爱情奉献的壮举。”(14)“阿门!”老人小声说。(15)“现在您告诉我您最后的心愿吧。”(16)“我希望有人能照顾玛丽亚。”(17)“这由我来做。您还希望什么呢?”(18)这时,即将逝去的老人突然露出微笑,大声说:“我希望能再一次看见玛尔塔,像我年轻时看到她那样。我想看见太阳,看见这座古老的花园百花盛开的春天。”(19)“好吧,”陌生人说着站起来,走到拨弦古钢琴旁边,坐到钢琴前的凳子上。急促的琴声突然从岗棚里飘散开来,仿佛千百颗玉珠散落到地上。(20)“听吧,”陌生人说,“一边听,一边看。”(21)“我看见了,先生!”老人说着,从床上微微欠起身来。“我看见和玛尔塔相遇的那一天了,那天她因为难为情,打破了牛奶罐。那是冬天,在山里。天空像湛蓝的玻璃一样透明,玛尔塔笑了。她笑了。”陌生人弹奏着,一边望着黑洞洞的窗口。“现在呢?”他问,“您看见什么了吗?”(22)老人默默地谛听着。(23)“难道您没有看见,”陌生人一面弹奏,一面匆促地说,“夜由黑变蓝,之后由蓝变成蔚蓝吗?暖融融的阳光已经从什么地方的上空投射下来,您家这些古树的树枝上已经绽开了白色的花朵。依我看,那是苹果树上的花。您看,第一道阳光已经投射到石砌的围墙上,把围墙晒暖了,上边直冒热气。可能是浸透着融雪的青苔水汽正在蒸发吧。天空变得更高,更蓝,更美了,鸟儿已经成群地从古老的维也纳上空往北飞去了。”(24)“这些我全都看见了,”老人喊道。老人倒在枕头上,急促地喘息起来,双手在被子上摸索。他气喘吁吁地说:“我像许多年前一样清楚地看到了一切。但是我不能不知道你的名字就死去。名字!”“我叫沃尔夫康亚马德莫扎特,”陌生人回答说。玛丽亚离开床边,双膝几乎触到地,向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深深施礼。(25)当她直起腰来时,老人已经死了。窗外已是朝霞满天,洒满湿润雪花的花园沐浴在霞光中。1940年【注】 佛罗伦,旧时佛罗伦萨的金币或银币,后来在欧洲很多国家通用。拨弦古钢琴,十六至十八世纪一种有键拨弦乐器,是钢琴的前身。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交代故事发生在冬天,意在与结尾老厨师去世时在音乐中感受到的春天的温暖形成鲜明的对比。B.医生给老厨师妻子开了许多种贵重的药品,并且叮嘱老厨师要好好养护妻子,然而他的妻子还是因为家庭无法负担高昂的药费而去世了。C.小说在最后才交代陌生人是莫扎特,使得故事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也将整篇小说推向了高潮。D.作者在文中着力介绍老厨师家的全部家什,旨在说明他家的贫困,为后文他因妻子的缘故被迫偷主人家的金盘子作了铺垫。解析:B“并且叮嘱老厨师要好好养护妻子,然而他的妻子还是因为家庭无法负担高昂的药费而去世了”无中生有。5.请结合小说内容概括老厨师的形象特征。(5分)解析:概括小说中提到的老厨师的事迹,根据事迹概括厨师的形象特征。答案:老厨师干了一辈子活,直到双目失明,体现出了他的勤劳;老厨师因为偷了主人的东西一直耿耿于怀,表现了他的善良;老厨师想尽办法救自己的妻子,体现了他对爱情的真挚。(每点2分,全对满分)6.有些小说的主题可以作多样化解读,请你结合文本,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试写出对小说主题不同的理解。(6分)解析:一篇小说可以从多个角度挖掘解读,比如从莫扎特的角度,体现了艺术的伟大力量;从老厨师对妻子的爱的角度,体现了普通人对待爱情的真挚态度等。答案:艺术应带给人们精神的慰藉;歌颂底层百姓善良的品质;批判上流社会对底层百姓的压榨。(写出两点即可,每点3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史学大师许倬云许倬云1928年出生于无锡大族,出生时手脚弯曲,一直不能动。直到七岁才能坐在椅子上,长大后肌肉不发达,终生借助双拐行走。小时候,许倬云没法上学,只能在家自修。时任厦门海关监督的许风藻,人文学术素养很高,经常给儿子随机指点:给他讲数学、讲历史、讲语文,教他有关战争史、政治学与外交学等。许倬云起初爱看武侠小说,许风藻说:“你别老看武侠小说,好好看看史记。”于是许倬云从十来岁开始读史记左传,读了许多古书。1934年,许倬云随父亲移居沙市荆关监督公署。抗战期间,因沙市地处要冲,逃难的人经此转往四川,川军也经此开赴前线。在沙市家门口的下马石旁,眼看见一队队川军开往台儿庄,有许多士兵还是小孩子,只有七八岁的许倬云,因母亲一句话,“这些人可能再也回不来了”,一夜之间长大。当时许倬云父亲负责供应军粮民食,许家人也经常随着军队转移,或者随着难民逃难。很多时候,许倬云被摆在一个土墩、石磨、板凳上,作为一个旁观者。满目所见,尽是战火纷飞,流离失所,生离死别,知道了什么叫饥饿,什么叫恐惧。也因此,许倬云看到了中国最深入内地的农村,看见最没有被外面触及的原始原貌。七十年后回顾起这段往事,许倬云还是忍不住伤心流泪。1949年,许倬云随家人迁台,考入台大外文系。因为中文和历史考得好,在傅斯年的建议下转入历史系一直读到硕士毕业。当年的台大大师云集,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去接触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学派,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题。再加上当时上课常常是一个人一班,等于几个名师一起训练许倬云。这在以后是不可想象的学习条件。许倬云终生感激这些不同风格的老师,每个人都给他一些东西,他没有走任何老师的路,而是自己走出一条路,这条路受每位老师很大的影响。1957年,时任“中研院”考古所助理研究员的许倬云,获得纽约华侨徐铭信提供的1 500美元奖学金,赴芝加哥大学攻读历史学博士。在芝大的五年,许倬云在学术上突飞猛进,除了历史以外,他还接受了社会学、宗教学以及计量统计学方面的训练,也熏染了芝大“眼光宏阔”的学风、大问题意识,这些影响了他一生的治学方向。不过,何炳棣在回忆录中,对芝大这种学风颇有微词只做“世界第一流的学问”。2010年“中研院”为许先生庆寿,院士杜正胜如是评价:“许先生最大的影响不在于上古史,而在于所引入的那种关注社会经济领域的研究视角。”许倬云影响更大的可能是大众史学的写作。近二十年来,他陆续出版了万古江河从历史看管理以及新近出版的“许倬云说历史”系列四册等几十种,有的是精心撰著而成,有的则是根据在企业、高校讲座的课件整理而成,都有着一以贯之的内在理念关注与当下、与中国相关的大问题。或许,这种文字背后的问题意识和情怀,也是许先生的书受到白领、商人、学生等阶层喜爱的原因。(摘编自云君许倬云:旁观者的深思、冯俊文许倬云:一位历史学家的奥德赛等)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3分)A.许倬云由于身体的原因,无法正常读书学习,所以他一直在家自修,直到考入台大外文系,他才开始了正式的学校学习生活。B.许倬云师从众多大家,但又不盲从,而是自己走出一条路,这说明学术研究中,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对人的发展非常重要。C.许倬云从事历史研究,特别强调从社会经济领域的视角研究历史问题,在这一点上,他的贡献大于他对中国上古史的研究。D.许倬云不仅具有扎实的功底,旁观者的观察能力,而且学术视野广阔,善于借助其他学科进行历史研究,因而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解析:A“他一直在家自修,直到考入台大外文系”,“开始了正式的学校学习生活”,均于文无据。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4分)A.从父亲的教育中,许倬云领略到了历史的趣味;古书史记等是许倬云最初的历史营养,使他萌发了对历史的兴趣:这些都为他从事历史研究奠定了基础。B.抗战时期,许倬云深入内地农村的经历,使他后来对中国社会复杂性的认识,都远比常人深刻、真切,这种经历,直接决定了他在学术上的成就。C.许倬云在台大求学时,得到了傅斯年的赏识,并在傅斯年的指引下做出正确的选择:从最初学习外文转到学习历史,自此一生没有离开过这个领域。D.留学美国是许倬云的人生转折,芝大“眼光宏阔”的学风、大问题意识确定了他治学的方向。有学者总体上对此表示理解,但在态度上略有保留。E.从在家自修学习,再到台大上学、芝加哥大学攻读历史学博士,许倬云都得到了众多老师的帮助和提携,整个学习生涯可谓一帆风顺。解析:ACB项,“直接决定了他在学术上的成就”错;D项,“确定了他治学的方向”说法有误,原文为“影响了他一生的治学方向”;E项,“在家自修学习”是受父亲的影响,且“一帆风顺”说法欠妥,许倬云幼年也曾经历战乱。9.有人评价许倬云“时时心怀天下,悲悯苍生”,这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解析:概括体现许倬云心怀天下的材料,分不同的角度提取。比如小时候的经历,创作方面,思想方面。答案:自小就学会设身处地,体会领悟人生悲苦。史学写作,面向大众,文字背后关注的是与当下中国相关的大问题。始终是一个爱国者,认识与实践并重,积极促进两岸关系发展。重视人才培养和训练。(意思对即可)(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李大性,字伯和,端州四会人。少力学,尤习本朝典故。以父任入官,进艺祖庙谟百篇。又言:“元丰制,六察许言事,章惇为相始禁之,乞复旧制,以广言路。”从臣力荐之,迁一秩,为湖北提刑司干官。未几,入为主管吏部架阁文字。丁母艰,服阕,进典故辨疑百篇,皆本朝故实,盖网罗百氏野史,订以日历,核其正舛,率有据依,孝宗读而褒嘉之。擢大理司直,迁敕令所删定官,通劓楚州。郡守吴曦与都统刘超合议,欲撤城移他所,大性谓:“楚城实晋所筑,最坚,奈何以脆薄易坚厚乎?”持不可。台臣将劫其沮挠,不果。会从官送北客,朝命因俾廉访,具以实闻,遂罢戎帅,召大性除太府寺丞。陈傅良以言事去国,彭龟年、黄度等继皆去。大性抗疏言:“朝廷清明乃使言者无故而去臣所甚惜也数人之心皆本爱君知其爱君任其去而不顾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将不止此。”为户部侍郎,升尚书。朝论将用兵,大性条陈利害,主不宜轻举之说,忤韩侂胄意,出知平江,充荆湖制置使。江陵当用兵后,残毁饥馑,继以疾疫,大性首议振贷,凡三十八万缗有奇。前官虚羡,凡十有四万五千缗,率蠲放不督,民流移新复业者,皆奏免征榷。边郡武爵,本以励士,冒滥滋众,大性劾两路戎司冒受逃亡付身,凡三千四百九十有七道,率缴上毁抹。江陵旧使铜镪,钱重楮轻。民持赀入市,有终日不得一钱者。大性奏乞依襄、郢例通用铁钱,于是采货流通,民始复业。除刑部尚书兼详定敕令。卒于家,年七十七,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文惠。(选自宋史李大性传,有删改)【注】羡:盈余。钱重楮轻:指纸币不能兑换成铜钱,贬值。楮:纸币。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朝廷清明/乃使言者无故而去/臣所甚惜也/数人之心/皆本爱君/知其爱君/任其去/而不顾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将不止此B.朝廷清明/乃使言者无故而去/臣所甚惜也/数人之心/皆本爱君/知其爱君/任其去而不顾/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将不止此C.朝廷清明乃使言者/无故而去臣/所甚惜也/数人之心/皆本爱君/知其爱君/任其去而/不顾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将不止此D.朝廷清明乃使言者/无故而去臣/所甚惜也/数人之心/皆本爱君知/其爱君任其去/而不顾/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将不止此解析:B原文标点:朝廷清明,乃使言者无故而去,臣所甚惜也。数人之心,皆本爱君,知其爱君,任其去而不顾,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将不止此。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丁母艰,遭逢母亲丧事。古代在职的官员,如父母去世,一般要辞官回家,为父母守孝。B.敕,可以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皇帝下达制令的形式一般有谕、旨、策、制、诏等。C.榷,文中指税。榷,也指专卖。古代很早就有专卖制度,主要产品有盐、茶、酒等。D.刑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刑法、诉讼、军令、考课等事务,长官是刑部尚书。解析:D“军令”一般由兵部掌管,“考课”一般由吏部掌管。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大性积极进言,主张广开言路。他因父亲的恩荫步入仕途,积极进献文章;他反对章惇禁言的做法,认为应该恢复以前的进言制度。B.李大性关注边防,为政务实。楚州郡守和都统想弃城而去,李大性表示反对,差一点被台臣弹劾;李大性把察访情况如实报告朝廷,有官员被惩处。C.李大性不惧权贵,力除弊政,他反对出兵打仗,得罪人而被调出京城;前任官员不追讨欠税,他予以纠正;有人利用边防政策进行舞弊,他予以处理。D.李大性关注民生,体恤百姓。江陵地区使用铜钱,纸币贬值,有人做买卖一天换不到一枚铜钱,李大性建议使用铁钱,解决了民生问题。解析:C“前任官员不追讨欠税,他予以纠正”错,应是前任官员虚报盈余他予以免除。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盖网罗百氏野史,订以日历,核其正舛,率有据依。(5分)译文: (2)江陵当用兵后,残毁饥馑,继以疾疫,大性首议振贷。(5分)译文: 答案:(1)大概是收集百家野史,用日历订正,核对它的正误,全都有根有据。(关键点:网罗、率、“订以日历”状语后置句式,各1分,句意2分)(2)江陵正是战争之后,残破毁坏闹饥荒,接着又流行瘟疫,李大性首先倡议救济。(关键点:当、用兵、振贷,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李大性,字伯和,端州四会人。李大性年轻时刻苦学习,尤其熟习本朝的典章旧事。因父亲的恩荫而做官,进献艺祖庙谟一百篇。又说:“元丰时的制度,六察司允许向上评论政事,章惇担任宰相才禁止,请恢复以前的制度,来拓宽进言之路。”侍从大臣极力推荐李大性,升官一级,担任湖北提刑司干官。不久,入朝担任主管吏部架阁文字。遭遇母亲丧事,服丧期满,进献典故辨疑一百篇,都是本朝旧事,大概是收集百家野史,用日历订正,核对它的正误,全都有根有据,孝宗读后赞扬了他。提拔为大理司直,升任敕令所删定官,任楚州通判。郡守吴曦和都统刘超一同商议,想要撤出城池转移到别的地方,李大性认为:“楚城实际是晋朝时修建的,最为坚固,为什么要用脆弱的调换坚固的呢?”李大性坚持认为不行。台臣打算弹劾李大性阻扰成议,没有实现。恰好担任送北方使臣的从官,朝廷于是命令李大性察访,李大性把实情全都告知朝廷,朝廷于是罢免军队统帅,召李大性入朝授任太府寺丞。陈傅良因进言国事离开京城,彭龟年、黄度等人相继离去。李大性上疏直言:“朝廷清明,却让进言的人无缘无故离开朝廷,我为之很惋惜。这几个人的内心,本来都是爱护君主,明知他们是爱护君主的,听任他们离去而不管,恐怕离去的正人君子将会不止这些。”担任户部侍郎,升任尚书。朝廷讨论将要出兵,李大性逐条陈述利害关系,主张不应该轻举妄动,违背韩侂胄的意思,担任平江知府,充任荆湖制置使。江陵正是战争之后,残破毁坏闹饥荒,接着又流行瘟疫,李大性首先倡议救济,一共三十八万缗多。前任官员虚报赋税的盈余,一共十四万五千缗,李大性全都予以免除不再催促,流亡迁徙重新恢复生产的民众,都上奏免去征收赋税。边郡的战功爵位,本来是用来鼓励将士的,冒名滥施的很多,李大性弹劾两路戎司违规接受已逃亡的士兵的身份凭证,一共三千四百九十七件,全都上缴涂毁。江陵以前通行铜钱,铜钱价值高,纸币贬值,百姓拿货物到市场交易,有人一整天得不到一个铜钱。李大性上奏请求按照襄、郢成例通用铁钱,于是钱货流通,百姓才恢复生产事业。授官刑部尚书兼任详定敕令。在家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文惠。(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各题。竹枝词二首姚少娥其一卖酒家临烟水滨,酒旗挂出树头春。当垆十五半遮面,一勺清泉能醉人。其二燕睛花暖春色饶,游情欲醉魂欲销。红衣突展绿阴畔,接袖纷纷度小桥。【注】 姚少娥,生卒年不详,明代女诗人。接袖:指携手。14.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第一首诗的第一、二句属于环境描写,距离自远而近,视野由大到小,为后面的人物描写作铺垫。B.“当垆十五半遮面”,用特写镜头描写当垆女子,卖酒少女虽然没有正面亮相,但显得羞涩动人。C.“一勺清泉”未必真“能醉人”,水不醉人而饮者自醉。这种拟人化的表达衬托了当垆女子的美好。D.第二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的景色和春游的感受,“饶”是“多、盛”的意思,“醉、销”写出了春色摇荡性灵的力量。E.第一首诗画面活泼可喜,第二首诗画面明净可爱,各有特色,但都洋溢着对自然对人生的爱悦之情,给人艺术美的享受。解析:CEC项,没有拟人化的表达;E项,讲反了,上一首画面明净可爱,下一首画面活泼可喜。15.“红衣突展绿阴畔,接袖纷纷度小桥”两句,在词语运用上或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特色?每种特色各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解析:赏析诗歌词语运用的特色,主要从动词、形容词(尤其是表色彩的)、叠词、拟声词、双关词等方面考虑,诗句的表现手法主要考虑修辞、动静、视听、虚实等的使用。答案:选用色彩词语:红衣、绿树互相衬托,大红大绿,色彩鲜明,富有视觉冲击力。用准确、贴切的动词表现情态:突展,说明眼前景象出现突然而迅速,给人惊喜的感觉,印象强烈;接袖,写出携手的独特形态,渲染欢快活泼的气氛,饱含诗情画意,富有动态美。借代的手法:用“红衣”借指红衣女郎,用“接袖”借指携手,只写衣着不直接写人,含蓄动人,给读者想象空间。(其他合理答案,比如“景物衬托、动作描写”等等,可酌情给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写生命之渺小的诗句是:,。(2)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3)曹操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则云:。答案:(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3)哀吾生之须臾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2017湖北高三第三次联考改造)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对于这个方案,我有充足的论证,也用了很多的案例,他说我调查不够,我不以为然,因为,具有前瞻性的方案是创意,还没有实施,去哪里调查?真是好事多磨,经历了许多挫折,他的公司终于正式成立了,他也可以安之若素了。王老师是位儒雅谦和的师长,前后共招了七名博士生,我忝列门墙,且为大弟子,接受教诲的机会更多一些。领导干部要带头约束自己的行为,大力清除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和“污垢”,努力实现自我净化。自我革新,才能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风气。今年上半年城区二手房网上备案量达到1 604套,比去年同期小幅增长。由于数据中存在部分房改房的备案量,二手房市场的交易情况依然不瘟不火。嫉妒心强的人看到身边的人取得了成就,不仅不赞一词,反而会恶语相加乃至造谣中伤,使对方激情消减,名誉受损,甚至产生更坏的结果。A.B.C.D.解析:B不以为然,不认为正确。用在此处符合文意。安之若素,表示对不顺利或不正常的情况,和往常一样毫不在意。望文生义,使用错误。忝列门墙,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只能用于第一人称,一般指仍在老师门下。用在此处符合文意。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不符合文意。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火爆。也指性格温和或销售行情不火爆。符合语境。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不符合文意。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一个社会整体科学素养低,不但会影响一个社会的判断力、科技创新力与竞争力,而且会为一些“伪概念”“伪科学”的流行和泛滥提供温床。B.米芾,湖北襄阳人,是北宋著名画家,生活在文人画的成熟时代,其绘画题材十分广泛,包括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无所不画。C.教育部早已发出通知,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因此,幼儿园该不该布置书面作业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而是必须严格执行的规定。D.政府把“治污减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出台了系列“铁腕”措施,大力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还给百姓碧水蓝天。解析:DA项,语序不当,“不但”与“而且”后的内容调换。B项,“包括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无所不画”句式杂糅。应把“无所不画”删去。C项,不合逻辑。“该不该”应改为“不得”(“不该”)。19.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述得体的一句是() (3分)A.某电视台就家风的话题进行采访,一位年轻人对记者说:“我家家风很严,令尊常告诫我们,做人要诚实。”B.中文系学生小周被一句古诗难住了。他对王教授说:“我找不到满意的解释,只好不耻下问,向您请教。”C.公交车进站时,售票员提醒道:“各位乘客请注意,由于雪天路滑,请您上下车时一定要注意脚下安全。”D.某同学的请假条中这样写道:“因昨天风大,我外出时穿少了,今早咳嗽不止,请您务必准我一天假。”解析:CA项,“令尊”是敬辞,用于称呼对方的父亲;B项,“不耻下问”是敬辞,用于夸赞别人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认为有失体面;D项,“请您务必”语气生硬,应将“务必”删除。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在民生方面,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成了农村突出的新诉求。这一年回到农村,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当地推行农民养老保险。我发现,随着义务教育实现全免费,致贫的主要原因不再是教育支出,。尽管这些年农村的保障水平有不小的进步,仍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解析:解答补写题一定要在遵循全文的前提下,结合上下文思考。从整个文段来分析,本段的中心意思是谈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第空是本段的中心句,根据全段的中心意思可以确定其答案。第空首先要注意句子结构,前句有“不再是”后句应含“而是”。第空句式是“尽管但”从这个转折关系可以确定答案。答案:建立一个完整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而是医疗费用但如何减轻重大疾病的冲击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通过创新创业成为商界精英的马云,创造了一个“芝麻开门”的神话,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的人物。马云因此被誉为改变世界的“外星人”,被人仰慕,成为全体青年心中的偶像。但是马云长相很一般,连他自己也自称是“丑陋”的男人。因为丑陋,他才成为商界精英的。福布斯封面文章曾这样介绍他:凸出的颧骨,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而笑,拥有一副5英尺(约1.52米)高、100磅(约91斤)重的顽童模样。“马云脸”真是可遇不可求,不久以后,一定会有很多人效仿,要整成马云脸。被人仰慕也不能成为全体青年心中的偶像。 解析:把“马云丑陋当作其成为商界精英的原因”不对,两者之间不构成因果关系。“不久以后”的说法太绝对。答案:丑陋不是他成为商界精英的原因。不久以后也不一定有很多人效仿,去整成马云脸。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青海某学生以省理科前五名的成绩考入北大就读,他在北大学习感到“痛不欲生”,后来退学转入北京某技师学院。从全国著名高等学府退学转到名不见经传的技校,这件事引起广泛的争论。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作文材料讲述的是某学生不上北大上技校的事,他摒弃了人人羡慕的北大,转入技师学院,完全出于他“喜欢”,技校更符合自己的兴趣,适合自己的特点。作文凡围绕正确对待“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立意行文,皆属符合题意。材料内涵丰富,立意较多。考生可直接评论事件本身。也可生发开去,谈“人生之路我做主”“不为功利而活”“摒弃世俗观念,活出自我”;也可谈“不能只从兴趣爱好出发”“摒弃小我,担当责任”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