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后作业(含解析)(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03126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后作业(含解析)(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后作业(含解析)(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后作业(含解析)(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选择题1(2019辽宁实验中学月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于自然选择对个体表现型的间接作用,导致不同物种的形成B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中只能含有一个物种C若两个种群都发生了进化,则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都发生了改变D若乙物种是由甲物种进化来的,则两个物种之间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答案A解析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就是个体表现型,A错误;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指的是同一种生物,但可以生活在不同生活区域,形成不同种群,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必须是同一物种,B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中生殖隔离更是确认新物种与原物种的标志,D正确。2(2018安徽宿州褚兰中学一模)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答案C解析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b表示生殖隔离,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c表示新物种形成,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C正确;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例如多倍体的形成,D错误。3(2019四川雅安中学月考)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随机交配使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B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现型C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间接价值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答案B解析随机交配不会改变种群基因库,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会改变种群基因库,A错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C错误;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D错误。4(2019牡丹江一中月考)某豌豆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则自然状态下繁殖,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A331 B441 C120 D321答案D解析在亲代中,AA1/4,Aa1/2,aa1/4;由于aa个体没有生育能力,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自花授粉。故1/3AA 和2/3Aa自交,得到(1/32/31/4)AA,(2/31/2)Aa,(2/31/4)aa,故下一代中AAAaaa321。5(2018山东烟台二模)有关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B某校学生(男女各半)中,有红绿色盲患者3.5%(均为男生),色盲携带者占5%,则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为5.67%C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释生物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D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进化一定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答案D解析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存在如下等式关系: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基因A的频率为p,基因a的频率为q,则Aapq1,AAAaaap22pqq21,A正确;某校学生(男女各半)中,有红绿色盲患者3.5%(均为男生),色盲携带者占5%,假设该校共有200名学生,则男女生各100名,其中XbY2003.5%7人、XBXb2005%10人,所以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710)(1002100)5.67%,B正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C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生物通过长期进化,随着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可使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最终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进而使一个物种演变成另一个物种,可见,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但进化不一定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D错误。6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细菌进化的基本单位B细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细菌的基因突变C细菌的定向变异决定细菌的进化方向D抗生素的定向选择使细菌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答案C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抗药性变异来源于细菌的基因突变,B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细菌本来存在着“耐药性”个体,使用抗生素后,不耐药的个体被杀死,耐药性个体能够生存并将抗药性基因传递给后代,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D正确。7(2018宜宾调研)下列有关种群及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并决定了生物的进化方向B只有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被捕食者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捕食者的存在利于被捕食种群的发展D研究种群间差异的关键是它们能否出现地理隔离和形成生殖隔离答案C解析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因素很多,如突变、基因重组、迁入和迁出以及选择等,B错误;被捕食者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被捕食种群的发展,C正确;研究种群间差异的关键是研究它们的种群特征,D错误。8(2018山东菏泽调研)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B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段发生剧变CAa个体在、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D在、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答案D解析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60%,a的基因频率是40%,A错误;导致基因型频率在段发生剧变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对不同表现型的个体的选择作用,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段A和a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C错误;在、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所以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AA基因型频率降低至20%。aa基因型频率升高至40%,D正确。9(2018安徽宣城第二次调研)下列关于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浅色桦尺蠖与黑色桦尺蠖同时存在体现了遗传多样性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选择的对象C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种群内个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答案A解析浅色桦尺蠖与黑色桦尺蠖是同一种昆虫,同一种昆虫其表现型不同,说明在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其基因型不同,体现了遗传多样性,A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但自然选择的对象是个体而不是种群,B错误;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种群内个体属于同种生物,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的多样性,D错误。10(2018四川成都七中期中)下列有关变异和进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不能决定基因突变的方向B若没有外界因素的影响,基因就不会发生突变C自然界中即使没有突变发生,生物也会进化D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答案A解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决定基因突变的方向,A正确;若没有外界因素的影响,在生物体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基因也会发生突变,B错误;突变包括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因此自然界中若没有突变发生,生物不会进化,C错误;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D错误。二、非选择题11果蝇常作为实验的材料,下列是关于果蝇的一系列问题,请回答:(1)果蝇有灰身和黑身两种类型,其中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在对一个果蝇数量非常大的种群进行抽样调查时发现:BB的基因型频率为10%,Bb的基因型频率为20%,bb的基因型频率为70%。其中环境污染不利于灰身果蝇的生存,使得种群中灰身果蝇每年减少10%,黑身果蝇每年增加10%,在此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_(填“基因型”或“表现型”),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_(填“能”或“不能”)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原因是_。(2)若该种群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AA、Aa和aa的果蝇分别占15%、55%、30%。若此时从其他种群中调来2000只基因型为AA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下一代中A的基因频率约是_。(3)科学家在研究果蝇进化的过程中发现:某地有两种不同物种(物种1、物种2),在百万年之前,当地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为AAbbccdd,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型(如图所示),当基因A与B或C与D同时出现的时候会发生胚胎致死。丙地所有的果蝇可称为_。在某地进化阶段1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型,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的特点。在某地进化阶段2时,一些地区的果蝇消失,其消失的原因可能有_(多选)。A某些类型的果蝇不适应环境被淘汰B环境变化导致果蝇基因发生定向突变C突变产生了新的导致胚胎致死的基因D某些类型果蝇的天敌大规模增加答案(1)表现型不能生物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2)48%(3)种群不定向性ACD解析(1)自然选择选择的是表现型,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不能根据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判断生物有没有进化。(2)当果蝇由20000只增加到22000只时,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和aa的果蝇数量分别为5000、11000、6000,则A的基因频率(5000211000)/(220002)100%48%。由题意可知,种群足够大,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没有突变,基因频率在下一代中不变,A仍为48%。(3)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故丙地所有的果蝇称为种群。在某地进化阶段1出现了基因的差异,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环境对果蝇只起选择作用,并不能诱发果蝇基因的突变。12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如图,图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1)种群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的是_多样性,该多样性的实质是_多样性。(2)在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是_。(3)该研究发现,种群分布区域的扩大是喜马拉雅鸟类新物种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就、形成过程而言,种群X分布区域扩大的意义是_。(4)由种群X进化成为两个物种的历程约为7百万年,和成为两个不同物种的标志是_。下列关于这一进化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_(多选)。AX中的个体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B中每个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C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D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X中不同的等位基因E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演化答案(1)基因DNA的脱氧核苷酸的序列(2)(3)有利于在原种群之间形成地理隔离(或使原种群之间彼此不能接触,失去交配机会)(4)出现生殖隔离AE解析(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有: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种群内部生物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就是基因多样性,基因中脱氧核苷酸序列的差异是其根本原因。(2)因为是由最近的同一祖先进化而来的,所以两者亲缘关系最近。(3)种群分布区域扩大可能会导致的生活环境不同,逐渐形成地理隔离而导致生殖隔离。(4)和成为两个不同物种的标志是二者之间出现生殖隔离,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不是个体,而是种群,B错误;生活的区域不同,所以利用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不同,C错误;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表现型,D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E正确。13(2019山东临沂一中开学考)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下面问题:材料一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甲虫分成多组,每组再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不接触DDT。处理后选死亡率最低的那一组的B部分饲养繁殖,再把后代分成许多组,每组分成A、B两部分,重复上述实验。这样一代一代选择下去,就可以从B部分选出强抗药性的甲虫。材料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在幼年时期会夭折,但在疟疾流行的地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的携带者对疟疾的感染率比正常人低得多。现对A、B两地区进行调查,其中B地区流行疟疾。(1)材料一的实验说明:抗药性差异甲虫的存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多样性。DDT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了选择作用,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其直接作用的是_。(2)材料一中,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产生抗药性差异不同的种群中,雌雄甲虫之间仍然可以产生可育后代。这说明,人工选择的不同甲虫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_。(3)材料二中A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比例如图所示。计算A地区中A的基因频率为_。画出B地区流行疟疾后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大致比例图。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出现反映了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途径是_。答案(1)基因个体的表现型(2)基因交流(3)94%如图所示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解析(1)用DDT处理甲虫后,甲虫有死亡的,有不死亡的,说明甲虫中存在着不抗药基因与抗药性基因,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DDT对甲虫的抗药性差异起到了选择作用,通过选择作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故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的个体,而且是个体的表现型。(2)材料一的实验说明,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之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3)由图中数据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AAAa90%8%94%。Aa型的人对疟疾有较强抗性,所以Aa个体所占比例最大,AA对疟疾抵抗能力弱故所占比例较小,aa个体既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又对疟疾无抗性故比例最小。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出现反映了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途径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