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限时规范特训36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解析)湘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00926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限时规范特训36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解析)湘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限时规范特训36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解析)湘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限时规范特训36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解析)湘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限时规范特训36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19太原模拟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如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完成12题。1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A BC D解析:观察四幅图中距地面6米高度以内风速的大小,最大风速依次约1.3千米/小时、3.2千米/小时、3千米/小时和6千米/小时,因此该范围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是下层有灌木的针叶密林。答案:A2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A BC D解析:华北地区位于中纬度的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条件下,典型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根据地域分异规律可知,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答案:B2015天津卷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34题。3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4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B退耕还草保护水源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34.解析:第3题,艾比湖的面积缩小会引起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诸多要素发生变化,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只有大量注入淡水才会引起艾比湖的含盐量减小,A错误;湖中芦苇大量死亡,导致水质变差,鱼类会大量死亡,而不是鱼类密度增大,B错误;湖水面积缩小,湖水总蒸发量会减小,D错误;湖水面积缩小,其自净能力就会减弱,故答案选C。第4题,从水体相互补给的关系来看,修建水库会截留水源,导致艾比湖更加萎缩,A错误;在艾比湖流域实施退耕还草、保护水源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可以防止湖面缩小,B正确;退耕还湖有一定作用,但是水产养殖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并且其对艾比湖增加水源没有作用,C错误;同理,种植芦苇也不能增加水体的数量,D错误。答案:3.C4.B2019山西四校联考我国某地区的植被多呈斑块分布的特征。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该地区结皮斑块产生的径流、侵蚀产物、有机质、氮及溶解养分均大量被位于下坡向的灌丛斑块截获。下图示意该地区植被呈斑块状分布的山坡。读图完成56题。5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A增加湿度和径流 B降低风速,减少沙尘C阻止冰川和固沙 D拦截径流和泥沙6该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C西南地区 D华南地区56.解析:第5题,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坡地,减缓径流速度,拦截径流和泥沙;有植被的阻挡,大气湿度可能会增加,但是径流量不会增加。 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植被以灌丛为主,缺乏森林,说明气候比较干燥,降水比较少,与西北地区吻合;我国东北、西南、华南地区相对湿润,都有森林分布。答案:5.D6.A2019武汉调研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是我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自然保护区。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位置。河水、地下水、雨水和海水复杂的相互作用主导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和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异规律。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系统中磷主要是陆源磷,氮主要来自植物的分解输入。据此完成79题。7黄河三角洲湿地成为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成因是()A黄河径流量大 B黄河输沙量大C地壳上升运动 D沿海海平面上升解析:黄河三角洲是黄河带来的泥沙在河口堆积而成,则土地面积增长最快的原因是输沙量大。答案:B8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的空间分异规律有()含盐量整体上由河道两岸向外侧递增高值区多集中于近海沿岸和地势较高的地区在黄河入海口附近的滩涂,土壤盐分含量较低1996年黄河人为改道后新生湿地含盐量明显低于改道前形成的湿地A BC D解析:盐分主要来自海水,河水、雨水、地下水对盐分有稀释作用。则受河水影响,河道两岸、入海口附近盐分较低;新生湿地受河水补给地下水较多而盐分较低;故C正确。答案:C9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分布特点是()A总氮含量整体上呈现出由河道两侧向外递增B总氮含量低值区集中在近海滩涂地区C总磷含量整体上由海向陆递减D总磷含量整体上由河道向外递增解析:“氮主要来自植物的分解输入”,则植物较多的区域氮含量较高,近海滩涂等盐分高的区域,因植物少,而总氮含量值较低;河道两侧水分条件好,植被较多,总氮含量较高,整体呈现由河道向外递减;“陆源磷”说明磷主要来自陆地,则必然是河水带来的;总磷含量应由河道向外、由陆向海递减。答案:B2019洛阳市模拟植被地上部分(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被称为植被覆盖度。下面图1示意2001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三大统计区域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图2示意这种变化与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的相关性。据此回答1011题。10有关图示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20012010年内蒙古的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下降趋势B年均温的变化对内蒙古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大于降水量的变化C森林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大小主要取决于年均温的变化D草原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与年均温呈负相关,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解析:由图可知,森林区植被覆盖度与年均温的相关性较强,荒漠区植被覆盖度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较强,而草原区植被覆盖度主要受降水影响。C选项正确。答案:C11图中曲线a、b、c分别代表()A森林区、荒漠区、草原区 B荒漠区、草原区、森林区C草原区、森林区、荒漠区D草原区、荒漠区、森林区解析:由图可知,植被覆盖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c、b、a。森林树冠大,在地面垂直投影面积大;草地叶小,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也小;荒漠区植被稀少,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更小。B选项正确。答案:B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9山东威海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桉树喜光、好湿,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气温15 以上、年降水量超过1 000毫米的地区。桉树对低温很敏感,生长期最低温不低于78 ,一般生长在海拔600米以下的丘陵和平原,可用于木材加工、制浆造纸、化工等。桉树本身带有的挥发性芳香油还具有驱虫作用。桉树快速生长期可达十年,且具有早期“高生长(第26年)”快于“粗生长(第610年)”的特点。广西桉树种植面积达3 000万亩,居全国首位,其中崇左市扶绥县是主要的桉树速生林生产基地。当地农民以前种植甘蔗,需要施肥等精耕细作,后来弃蔗种桉,为了多种多收,有的一亩地种600棵桉树,导致桉树林下寸草不生,许多桉农在桉树生长到第3年就砍伐了。2014年起,当地政府提出“限桉、禁桉”,重新规划树种结构,调减桉树种植面积。下图示意扶绥县在广西的位置。(1)与百色相比,分析扶绥县适宜桉树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2)分析扶绥县当地农民弃蔗种桉的原因。(6分)(3)分析近年来扶绥县“限桉、禁桉”的原因。(6分)(4)有人说桉树是“生态杀手”,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解析:(1)联系桉树的生长条件,从气候、地形和土壤等方面分析扶绥县适宜桉树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2)主要从经济效益方面进行分析。(3)从对经济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4)赞同主要分析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赞同主要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地种植桉树,分析桉树的生态环境作用。答案:(1)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热量充足;位于河流下游,灌溉水源充足(百色位于河流上游,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易下渗,灌溉水源不足);海拔大多在500米以下,地势较低平、土壤肥沃。(6分)(2)桉树生长快,经济效益较高;化肥、劳动力等生产成本投入低;桉树深加工可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6分)(3)大量占用耕地,影响甘蔗等传统经济作物的种植;农业生产结构单一,过度依赖桉树产业,经济具有脆弱性;种植单一的树种且密度过大,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肥力下降,破坏生态环境;桉树生长耗水量大,加剧水资源短缺。(6分)(4)赞同。大面积、高密度种植桉树,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肥力下降。(4分)不赞同。合理种植,保持桉树的合理种植间距,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4分)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巴拉圭河干支流两岸覆盖着厚厚的黏土,在流域内形成了面积广大的沼泽湿地。湿地吸附和淀积大量营养物质,水生生物繁多,鸟类资源丰富。流域上游地区经济较落后,人口主要分布在高原地带。图1示意巴拉圭河、巴拉那河、乌拉圭河流域分布,图2示意甲地的气候资料。(1)分析巴拉圭河流域沼泽湿地形成的原因。(12分)(2)说明湿地内鸟类资源丰富的优越条件。(8分)(3)从产业综合发展的角度,列举适合该沼泽湿地发展的三个具体产业部门。(4分)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分析巴拉圭河流域沼泽湿地形成的原因,主要从水分来源(降水和河流水)、地形、土壤性质等方面分析。第(2)题,湿地内鸟类资源丰富的优越条件主要从鸟类的食物来源、生存空间、气候、受人类影响等方面分析。第(3)题,注意题目要求是从产业综合发展的角度,另外还要注意所发展的产业不能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可以发展淡水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科学研究等产业。答案:(1)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大;多条河流交汇,地表水丰富;河流流经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流域内土质黏重,地表水不易下渗。(12分)(2)大量的水生生物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湿地面积广大,为鸟类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纬度较低,水热充足,适宜大量鸟类在此繁衍;湿地附近人口稀少,开发程度低,人为的干扰破坏少。(8分)(3)淡水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科学研究等。(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