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2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学案(含解析)(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98543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2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学案(含解析)(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2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学案(含解析)(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2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学案(含解析)(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2讲生态系统的功能考纲明细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考点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概念理解2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注意: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生产者真正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中的能量;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生产者净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3.第二营养级能量流动注意:(1)最高营养级消费者的能量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这条途径。(2)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4每一营养级能量来源和去向注意:如果在每一时间段去分析去向,还应有未被利用的能量(最终也将被分解者利用)。5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1(必修3 P95学科交叉)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封闭系统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序性将增加。生命系统是开放系统,可以通过获取能量来维持系统的有序性。2(必修3 P96思考与讨论)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出发,分析“桑基鱼塘”的设计理念是从人类所需出发,通过能量多级利用,充分利用流经各营养级的能量,提高生产效益。3(必修3 P97调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光能利用率的方法是合理密植,使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得到更充分利用的方法是稻田养鱼,实现立体化生态农业;建沼气池,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1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及特点2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能量传递效率100%(10%20%)(1)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少。具体计算方法如下:(2)能量传递效率的有关“定值”计算已确定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不能按“最值”法计算,而需按具体数值计数。例如,在食物链ABCD中,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a%、b%、c%,若A的能量为M,则D获得的能量为Ma%b%c%。如果是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多种生物获得能量,且各途径所获得的生物量比例确定,则按照各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合并。(3)用拼图法进行能量流动计算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1),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A1),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1C1D1)。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括现存的植物体B1、流向分解者的C1、流向下一营养级的D1,如下图所示:题组能量流动过程分析1下列表示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其能量流动的过程图解,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粪便量属于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B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占同化量的比例较小C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占摄入量的10%20%D从图示可知,能量在营养级之间不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答案A解析粪便属于该营养级未同化的能量,其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即生产者的同化量,A正确;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营养级同化量之比,大约是10%20%,C错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错误。2下面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图中bhcdefi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C在“草兔狼”这一食物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答案C解析首先,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应该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摄入量同化量粪便中的能量,因此c为同化量,h为粪便中的能量,同化量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因此d是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f是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i是流入分解者的能量,e是下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所以bhcfdhfeg,A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营养级同化量之间的比值,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a100%,B错误;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狼粪便中的能量应该属于初级消费者兔子的同化量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即为d,C正确。3(2018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检测)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营养级中,能量从一级传向另一级的最终去向是()A散失在环境中 B导致分解者数量增加C进入另一条食物链 D重新循环回到生产者答案A解析能量是沿食物链传递的,单向流动,不管能量暂时以何种形式存在,但其最终均以热能的形式消散在环境中,故选A。题后归纳能量流动易错点分析(1)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2)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呼吸消耗量净同化量呼吸消耗量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3)净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4)粪便量不是该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它是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5)生产者的同化量为生产者总光合作用获得的能量,生产者的净同化量为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题组能量流动的特点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营养级越高则所同化的能量就越少B由于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重新固定,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可循环的C充分利用作物秸秆等可以提高能量传递的效率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部分能量被分解者所利用,所以营养级越高同化的能量就越少,A正确;生产者只能固定光能或化学能,而不能固定每个营养级及分解者所散失的热能,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B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不能人为改变,充分利用作物秸秆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而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D正确。5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0 kJ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答案C解析由图分析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丁为分解者。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后能为植物提供无机盐,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1752008751250(kJ),A正确;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100%15%,B正确;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D正确。题后归纳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的区别(1)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其计算公式为能量传递效率(下一个营养级同化量/本营养级同化量)100%。(2)能量利用效率: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合理调整能量流动方向,可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题组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6(2018湖北大冶一中月考)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 kg,至少消耗A约()A100 kg B44.5 kg C25 kg D15 kg答案C解析图中有3条食物链,即AB猫头鹰、ACB猫头鹰、ACD猫头鹰。题中所问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 kg,至少消耗的A量,已知高营养级的能量,求低营养级最少能量需选最短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即为120%20%25(kg),C正确。技法提升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1)相邻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10%20%,计算方法如下:能量传递效率100%。(2)食物链中能量的最值计算设食物链ABCD,分情况讨论(如下表):能量传递效率未知时:已确定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不能按“最值”法计算。例如,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a%、b%、c%,若A的能量为M,则D获得的能量为Ma%b%c%。(3)在食物网中分析在解决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时,需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变式训练61(食物链最值类)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是B、C的能量之和B若C增加1 kg,则需要消耗A约42 kgC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C的个体数量D若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少答案B解析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A所固定的能量大于B、C之和,A错误;由图可知,A、B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0/(200175875)4/25,B、C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3/20,则C增加1 kg,需消耗A为:14/253/2042(kg),B正确;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不一定多于C的个体数量,数量金字塔有倒置现象,C错误;一定范围内,若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多,D错误。62(食物网比例类)如图为一食物网。若要使丙体重增加x,已知其食用的动物性食物(乙)所占比例为a,至少需要的生产者(甲)的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Ay90ax10x By25ax5xCy20ax5x Dy10ax10x答案C解析由题干中的“至少”可知,应该按最大传递效率20%计算,a表示动物性食物(乙)所占比例,则1a表示直接从生产者(甲)获得食物所占比例,故有(1a)x20%ax20%20%y,即y20ax5x。考点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概念2碳循环(1)碳循环及存在形式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2)碳出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 (3)温室效应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CO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植被破坏,降低了对大气CO2的调节作用。影响:导致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3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必修3 P101与社会的联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而把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大致相同。1(必修3 P104拓展题改编)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能否循环利用?你如何解释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氮肥?答案能。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满足人类的需要为目的的。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之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自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2(必修3 P104基础题T4改编)生物圈是不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能量”上呢?答案生物圈在物质上可自给自足,但在能量上不能自给自足,因为物质可以在生物圈内循环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它必须由生物圈外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输入方可维持正常运转。题组物质循环过程及特点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原理。根据这一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B物质循环中的“循环”指的是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之间C传统农业中的耕地技术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循环也可以让能量循环利用答案C解析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A错误;物质循环中的“循环”指的是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B错误;传统农业中的耕地技术可以加快庄稼根的呼吸及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进而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2如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圈的循环过程B伴随A过程的进行,能量输入生物群落中CB过程只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D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答案B解析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圈的循环,A错误;图中A过程为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伴随A过程的进行,能量输入生物群落中,B正确;B过程包括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等,C错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和线粒体,也可完成该循环,D错误。题后归纳 (1)物质循环中的“物质”并不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而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C、H、O、N、P、S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2)正确理解碳循环中“循环”的含义碳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传递并不都是双向的,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均是单向的。题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3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能量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答案C解析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A正确;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B正确;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指生产者总的同化量,的能量属于,无法比较能量的总和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错误;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在生物群落内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D正确。考点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的概念: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深挖教材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比,信息传递的方向有何特点?提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物质是循环利用的,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是双向的。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必修3 P108拓展题改编)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是()A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B农作物的适时灌溉,家禽、家畜的定时饲喂C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D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可用于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如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A正确;农作物的适时灌溉,家禽、家畜的定时饲喂不属于信息传递,B错误;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可用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如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C正确;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这是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产品产量的措施之一,D正确。 题组信息传递的种类及作用1草原中有一种鸟,当雄鸟发现危险时就会急速起飞,并用力抖动两翼,给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的信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雄鸟给孵卵的雌鸟发出的是物理信息B上述实例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C上述实例可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生存与繁衍D同种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毫无意义答案C解析用力抖动两翼属于雄鸟发出的行为信息,A错误;由于该信息传递发生在同种鸟之间,因此不能证明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B错误;同种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生存与繁衍,从而保证本物种不会灭绝,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一定的意义,C正确,D错误。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C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不仅可来自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还可来自于无机环境,例如湿度、光照等,A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发生在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或不同物种之间,而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起作用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范围,B错误;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C正确;一定限度内,食草动物吃草有利于草的更新与分蘖,D错误。题组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比较3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答案A解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而物质循环是反复进行的。4下列与生态系统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土壤微生物不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不断循环的,因此农田不需施加氮肥C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D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产生的物质和能量可以被植物利用答案C解析土壤微生物也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错误;在生态系统中,氮素不断通过产品输出该生态系统,所以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B错误;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产生的无机物可以被植物利用,但能量不能被植物利用,D错误。知识拓展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的比较高考热点突破1(2018全国卷)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答案B解析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正确;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发出330400 nm的紫外光波,故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通过紫外光传递的,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可利用黑光灯可以诱捕昆虫的特点,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C正确;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种类,D正确。2(2016全国卷)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而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态系统重新利用,故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的特点,B错误。3(2016全国卷)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写出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鹰的迁入延长了食物链,使能量消耗的环节(营养级)增加,但没有改变能量流动的方向,C正确、D错误;鹰的迁入使黄雀的数量减少,导致黄雀的食物螳螂的数量增多,进而导致蝉的数量减少,A错误;细菌产生的能量大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流向生产者,B错误。4(2018全国卷)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_(答出一点即可)。(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2)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野猪因恐惧而部分迁出该地区解析(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入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过程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也有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残骸等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来而不能输入到下一营养级,即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大部分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因此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2)依题意可知:顶级肉食性动物的引入,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而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进而推知,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顶级肉食性动物对甲、乙的驱赶作用而引起的甲、乙的“恐惧”程度不同,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由题意中“恐惧生态学”的知识可推知,其可能的原因:一是该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对野猪的直接捕食而导致野猪的个体数减少,二是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还可能是野猪部分迁出,而导致个体数减少。5(2018天津高考)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定,结果见下表。据表回答:*净初级生产力: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异养呼吸: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1)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2)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_部位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_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其中,部分通过生态系统中_的呼吸作用,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_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2库。(3)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_(大于/等于/小于)老龄群落。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_(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答案(1)恢复力(2)基质360消费者分解者(3)大于不能解析(1)生态系统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2)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基质部位被固定,进而被还原形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中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的碳量等于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量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碳量,即净初级生产力乘以1平方米(360 g/m21 m2360 g)。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的碳量,部分通过消费者的呼吸作用,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2库。(3)根据表格可知:老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为0.037/年;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为0.25/年,所以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每年的净初级生产力大于老龄群落。根据年碳收支分析:“收”即净初级生产力,“支”即异养呼吸,360390,即“收”小于“支”,所以幼龄西黄松群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