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事务管理之三管理创新.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6296363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7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事务管理之三管理创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学生事务管理之三管理创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学生事务管理之三管理创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事务管理之三管理创新 主讲人 万清祥2008年10月18日 学生事务管理 在我国大多被称为 学生工作 学生工作 学校管理者为满足学生在智力教育之外培养情感 增长知识 锻炼能力等方面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 管理 服务活动或项目的总和 提纲 一 提出的背景二 提升科学性三 凸现实效性 一 提出的背景 前提 经过五十多年的积累 我国高校现阶段的学生事务管理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理念和运作模式 本土化 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和保障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已成为学生非智力教育的重要渠道 1 求新思变 继承与创新 否定 高等教育的环境 规模 对象均面临新的挑战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现状 一 提出的背景 一 学生工作的环境在不断变化 1 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以及承载多元意识形态 价值观念的各种文化产品对校园的冲击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2 高校培养规模持续增长和就业方式的多元化 以及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增大学生压力3 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改变学生的生活方式 学习方式 娱乐方式甚至是语言方式 应对网络的挑战还显得力不从心4 高校不太彻底的后勤社会化改革 旧的格局已经打破 新的格局尚待完善 二 学生工作的对象在不断变化 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 催生了学生的独立意识 竞争意识 民主意识 法律意识和创新意识 大学生的独立性 选择性 多变性 差异性日趋明显 他们崇尚平等公正但又非常在意个人得失 他们追求个人价值实现但又希望有捷径可走 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认可但又不大愿意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一些偏差 有其必然性 持续性 反复性 把握成长规律 引导思想和行为 要经历一个不断认识和反复认识的过程 世界银行报告曾评论 中国教育受几千年儒家文化 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许多学校并没有有效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 只是帮助学生应付考试竞争 更加关注如何满足社会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 更加关注如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成才需要 更加关注如何发挥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性作用 高等教育竞争的加剧 尤其是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高校必须负责任地为学生提供符合这种要求的教育 三 学校教育的内涵在不断变化 教育背景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三大热点 大众化 基本矛盾优质教育31 6万毕业生就业 和谐社会 民生 就业 大众化 在显性层次表现为在校学生明显增多 学生的学习方式更为灵活 接受教育成为一种个人发展的需要 在隐性层次表现为学生主体和学生价值观趋于多样化 学生的个性更加鲜明 实现个人价值的愿望更加强烈 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实现 量变 质变升迁 生存 升华 以普高在校生统计 我国高校招收第一批大学生 1898年 到达到100万 1978年 的在校生规模经历了近一个世纪 从100万发展到200万 1988年 经历了10年 从200万发展到300万 1996年 经历了8年 从300万增加到400万 1999年 用了3年 从400万发展到900万 2002年 仅用了3年 2003年 1100万 2004年 1300万 2000万 05年招500万 06年招530万 07 08年均在600万左右 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是不牢固的 高等教育的规模增长是直线上升 历史的积累并不厚实 2 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特点 不平衡性 区域分布院校层次与水平 精英层 大众层 大学四类对大学的界定 综合性 多学科齐头并进 研究型 高水平 新成果的原创基地 开放型 学科在国际上有影响 生均占有资源 培养成本大学功能发挥 传播知识 培养人才 服务社会 2 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特点 横向渐进 规模 2001 2015年以1 递增 二级学院纵向提升 质量 没有数量的质量没有质量的数量 办学目标 发展中国家的大众化教育优先原则 成本分担提高国民素质拉动内需 刺激消费 消费转移 教育 医疗 住房新 三座大山 延缓就业 蓄水池 正面 负面效应 社会 市场体制逐步完善 社会转型 分层 大学 办学形式的多元化 后勤社会化 想管与想不管 大学生 承受的压力 面临的诱惑 应对网络 就业方式的多元化 明天 特征 3 量变 质变 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张必然诱发高校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的根本性变革 学生事务性工作日益增多 新问题层出不穷 使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量急剧增大 管理边界日益扩充 高校学生工作的职能日益宽泛 任务更加艰巨 责任更加重大 必然性与长期性 重复劳动 一 提出的背景 为适应变化 优化模式 制度和体制更新主体观念 实施人本管理 更新管理理念 强调服务至上 更新评价观念 尊重个性张扬 注重提升学生事务管理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并注重二者的契合 以保证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国家教育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 提出的背景 科学是反映自然 社会 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学生事务管理的科学性 在合乎高等教育目标和规律的前提下 对学生实施正确 有效的教育 引导和服务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 提升科学性 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人教育 身心 学业 人格的和谐发展 突破对学生智力发展的关注 转向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既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之后的实践选择 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自觉调整自身与社会经济 科技发展关系之后的一场深刻变革 这也是我们提升科学性所追求的目标 知识 文化 在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的今天 仍然存在 重知识传授而轻人性和文化的养成 重学科课程建设而轻大学精神氛围的营造 教育的人本意义总被行业本位和专业本位所排挤 由此所导致的教育工具化倾向 已深深损害了教育的人性追求和文化品格 三种模式 欧美的许多思想家 教育家早在二战后就已意识到只有科学技术是不够的 还必须有体现正确价值取向的人文精神和文化追求作为科学技术的依托 科学技术能否造福人类 不取决于科学技术本身 而取决于掌握科学技术的人 人文立国与科技立国 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 我国高校承载着比其他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学生事务管理更为广泛的内涵和更为艰巨的使命 通过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教育 咨询 引导和生活服务来维护学生利益 满足学生成长 成才的需要 通过组织一定的活动来塑造和培养学生的理想 信仰 道德 情操 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和价值观 形成学生事务管理的原则 为学生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 帮助学生发展相关价值和道德标准 研究提高学生在学校的业绩 有效使用资源实现学校的使命和目标 联合各种教育伙伴以推进学生学习 为学生建立支持性和包容性社区 老狼 高晓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