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A.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93647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A.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A.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A.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A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三16单元。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在中国古代法律文典中经常出现“贵和尚中”,“决今日讼以止明日讼”的语句。在地方官看来“无讼”是其追求的执政境界之一,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外儒内法的结果 B封建法治的完备C追求执政境界的结果 D儒家执政理念的追求2、“(周)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哪一学派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3、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步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耕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4、 西汉前、中期两个截然相对的社会集团儒生和“文法吏”,在后期渐趋合流,形成了一个全新而有长久生命力的社会阶层士大夫。西汉后期“士大夫”形成的主要因素A诸侯势力的削弱 B察举制度的实行C“独尊儒术”的提出 D“统制经济”的实施5、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6、开元10年,唐玄宗向天下颁布他写的孝经注,开元21年,玄宗又完成了御注道德经,开元22年又颁布了他注释的金刚经。唐玄宗的这一做法A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是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发展的体现C有利于儒学的发展成熟 D违背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主流趋势7、“始信心非明镜台,须知明镜亦尘埃;人人有个圆圈在,莫向蒲团坐死灰。”与此诗观念一致的是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王夫之8、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而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却指出:“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神州荡覆,宗社丘墟。”顾炎武认为A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B心学泛滥导致明朝灭亡C心学是对儒家思想的叛逆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9、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的,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A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B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C折射了社会伦理秩序 D表明了戏剧艺术成熟10、齐民要术共九十二篇中,饮食烹饪有25篇之多,其中包括造曲、酿酒、制盐、做酱、造醋、做豆豉、做齑、做鱼、做脯腊、做乳酪、做菜肴和点心。列举的食品、菜点品种约达三百多种。据此可知A介绍了当时食品加工与储藏等方法 B是实用价值很高的综合性著作C是北方民族大融合在文化上的反映 D汇集了当时最高超的烹饪技术11、中国历史上对女性审美的地域认知在南宋以前认同黄河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南宋后认同长江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南宋以前高大丰硕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北方核心区人种吻合,南宋以后纤小轻盈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南方核心区人种吻合。中国古代女性审美认知的地域变化反映出A各地区审美差异缩小 B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社会经济区位的变迁 D南北文化开始逐渐趋同12、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信息革命、军事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文学革命等,与此观点相应的史实说明正确的是信息革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军事革命战场开始使用火炮等火药武器商业革命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出现繁华商业街能源革命煤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日益普遍文学革命苏轼用白描的笔法不避俚俗,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A B C D13、皮锡瑞在师伏堂未刊日记(18971898)中写道:“中国重君权,尊国制。猝言变革,人(必)骇怪,故必言孔子改制,以为大圣人(有)此微言大义,然后能持其说。”该想法A着眼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B导致了尊孔复古的逆流C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D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14、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A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D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15、1902年4月,梁启超在给康有为的一封信中明确表示:“满清政府已百事腐败,久已毫无希望,破坏主义终不免;欲迟则欲惨,不如趁早。唤起民族精神讨满,是今日中国最适宜的主义”。这表明梁启超A拥护三民主义 B主张维新变法C赞成民主共和 D倾向民主革命16、某学者说:“孔家店倒了,孔子往何处去?是回到王朝中国,为他重建圣人排位,还是回到民间社会,确立其文化个体性?”。该学着旨在A支持“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B反思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C否定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 D主张重建传统儒学思想体系17、20世纪是革命的世纪,一场前所未有的国民革命曾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这场革命运动的“旗帜”是A“民主共和” B“革命统一战线”C“新三民主义” D“工农武装割据”18、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诗词既反映他的心路历程,也是中国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历史见证。下面哪首诗最有可能印证了中国特色民主革命道路的形成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C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D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19、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列举出如下大事,请你为它选择一个最为准确、全面的主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大业由此展开。2中共中央平反各种冤假错案,落实知识分子和干部政策,并加紧全面立法工作。3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中共中央清算了文艺领域的极“左”路线。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4邓小平在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并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国民教育迅速复兴。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 B现代中国文化事业的春天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完善 D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20、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这主要表明智者学派A没有法制观念 B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C忽视道德建设 D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21、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A对现实生活持悲观态度 B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C肯定自然的人性和欲望 D未对基督教文化进行斗争22、“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识,就不需要问别人。”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B认为信仰即可得救 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D主张建立民族教会23、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都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这段材料反应了伏尔泰的主旨是A抨击封建神学的自大心理 B把自然科学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C认为人类社会有客观法则 D自然界有其特殊的运行规律24、卢梭在民约论中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D议会至上,以法治国25、维基百科上说:“博尔顿和瓦特成为合伙人后,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并在1775年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这本质上体现了A经济利益驱动着工业革命的演进 B专利制度推动科技成果的推广C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志同道合者的帮助 D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第卷本卷共3题,满分50分。第26题25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5分。26、(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论语子罕材料二 苏格拉底习惯到热闹的雅典市场上去发表演说和与人辩论问题。他同别人谈话、讨论问题时,往往采取一种与众不同的形式。这一天,苏格拉底像往常一样,赤脚敞衫,来到市场上。突然,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那人回答:忠诚老实,不欺骗人。这就是公认的道德行为。苏格拉底问:你说道德就是不能欺骗别人,但和敌人交战的时候,我军将领却千方百地去欺骗敌人,这能说不道德吗?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那人说。和敌人作战时,我军被包围了,处境困难,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成功了。这种欺骗能说是不道德吗?苏格拉底问道。那人回答说:那是战争中无奈才这样做的,我们日常生活中就不能这样。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苏格拉底停顿了一下问道:儿子生病了,却又不肯吃药,父亲骗儿子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好吃的东西。请问这也不道德吗?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是符合道德的。又问: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那人被弄得无可奈何,只好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就是道德。(层层设问,步步引导,找到答案)苏格拉底听了十分高兴,拉住那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道德就是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了一个长期困惑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材料三 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考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 黄伊梅关于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材料四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相互关心、相互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社会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二者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的知识,分别概括其产生的时代背景。(12分)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指出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8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的知识比较古代中国和人文精神的差异。(5分) 27题(12分)南宋 马远梅石溪凫图马远的艺术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他师法李唐,多用水墨,笔法雄奇简练。作画特点是布局简妙,线条硬劲,或用斧劈,水墨苍劲,意境深邃清远,标志着南宋山水画的时代特色。在构图上,马远一变五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而是在取景上善于以偏概全,小中见大,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以表现广大空间。故人称马一角,品评者多以马远的画为残山剩水,赞誉他的独特画风。梅石溪凫图是马远的一幅传世精品。画面采用对角线式构图,正是山不见巅、树不见顶的边角截景。图中画山崖侧立,腊梅倒垂,薄雾蒙蒙的涧水中,一群野鸭正在游戏。山石以斧劈皴法画之,方硬峭拔,与用笔轻快、毛羽松蓬的野鸭形成鲜明的对比。岩石、梅树都偏居画面的左上部分,梅树枝条的走势更强调了此种布局的形式感,右下方的野鸭既起到了平衡画面的作用,又是全图的点睛之笔,一幅“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景象,无限生趣,跃然绢素。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围绕“社会存在决定社意识”撰写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论证有力;结论正确。)28、(15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呈现渐进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体西用”提出了一个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说法” 使中国人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中国的这一危局,影响了据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迫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他们任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他以著作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孙中山在1905年的民报发刊词中认为“罗马灭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独立”。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材料四 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威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齐鹏飞毛泽东思想概论1、据材料一,分析“那个世界的部分”的主要内涵是什么?有人认为“中体西用”和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依据材料分别指出其“高明”之处。(6分)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从1905年到1924年孙中山的一贯思想是什么?(2分)3、材料四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能吸引中国知识分子的原因?(3分)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认识?(4分)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DBCCD 610 CCBAA 1115 CBCAD 1620 BCCDC 2125 BBCDA二、非选择题:26题:(1)孔子:仁者爱人,做有道德的人;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4分) 共同点:二者都强调人要有美德(2分) 中国:春秋晚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割据混战,社会秩序混乱,孔子希望恢复社会秩序。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智者学派的思想盛行,人们贪图无节制的个人自由和享受,造成社会公德缺失,世风日下,道德沦丧,苏格拉底希望重建城邦公德,挽救日益颓废的城邦制度。(6分)(2)古希腊:肯定人,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中国:和谐友爱;规范有序;义;诚实守信(7分)(3)古希腊:突出人的个体价值;强调人的平等,自由;关注对自然界和人的研究。古代中国:强调人的社会价值;维护等级秩序;将社会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6分)27题:示例:南宋绘画艺术折射了南宋偏安东南政治局面(3分)(南宋绘画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宋偏安东南的政治局面) 南宋绘画艺术在构图上一变五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而是在取景上善于以偏概全,小中见大,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以表现广大空间,人们把这种构图不追求对称,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的艺术风格称为“残山剩水”,这种风格固然与南方山水和北方高山大川不同有较大的关系,但从写意的角度入手,意境隐喻着社会上的沧海桑田,客观反映了南宋统治者偏安东南,不思进取的政治现状,表达了文人的不满。南宋文学上也有同样的表现。(8分) 综上所述,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反映,南宋绘画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宋“半壁江山”的政治局面。(1分)28题:(1)主要内涵: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高明之处:对洋务派而言可以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对保守派而言则维护了封建纲常制度。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减少变法的阻力。(6分)(2)实现民族的独立和自由(2分)(3)辛亥革命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破产;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战暴露西方文明的缺陷(3分)(4)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过程;有走西方人的路到走俄国人的路,最后走自己的路。(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