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93103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听爸爸说,那个烟斗是祖上 下来的,已经有两百多年了。(2)直到今天,一遇到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 龙王降雨,保佑丰收。(3)事前有周密的计划、部署,遇事有正确的应变措施,就不至于 、左右为难了。A. 流传 乞求 畏首畏尾 B. 留传 乞求 举棋不定C. 留传 祈求 举棋不定 D. 流传 祈求 畏首畏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要根据两个相近词语意义的比较,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流传与留传的区别:一是传的范围,“流传”既是纵向的,指时间上由前而后;又是横向的,指空间上由此及彼。“留传”只能是纵向的。二是传的态度,“流传”往往是自然传播,“留传”则有主观刻意的色彩。三是传的对象,“流传”较为宽泛,偏于精神层面;“留传”多指具体事物。故留传更符合语境。乞求与祈求的区别:乞求”侧重表现“请求给予”这种行为,“乞求”的内容或大或小但较具体; “祈求”指恳切地希望得到。重在表现态度诚恳,其内容不具体,只是表达这种强烈的愿望。举棋不定:比喻临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畏首畏尾:形容“瞻前 顾后”,疑虑重重。故举棋不定更符合语境。所以选C。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我们学校马上就要举办校庆庆典了,到时几个学校领导都会出席的。B. 这个社团的学生主要是由中产家庭的孩子组成的。C. 上海交响乐迷中近六成的人收入并不丰厚,难以承受百元以上甚至数百元的高价票。D. 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廉租房资源不足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几个学校领导”存在歧义,“几个”是修饰“学校”,还是修饰领导?B项,杂糅,“学生是中产家庭的孩子”与“学生由中产家庭的孩子组成”杂糅。C项,语序不当,“百元以上”“数百元”调换顺序。故选D项。3.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时间它是一件衣服,换换洗洗之中,不知不觉就穿小了。B. 多只小虫都被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泪珠里。C. 我们的贫困地区,需要更多像姜仕坤这样的“贴心人”。D. 眼前的山水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长卷。【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对于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解答时,认真辨读各个选项中的句子,注意寻找“比喻”这一修辞手法。A项,这里将“时间”比作“衣服”。B项,这里将“老松树黄色的松脂”比作“黄色的泪珠”。C项,虽然有“像”,但不是比喻句。D项,这里将“山水”比作“一幅长卷”。故选C项。4.杨先生为父亲举办个人书画展,下面是他给某知名书画家写的一份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有几处用语不得体,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明日请您屈驾到府上一坐,令尊珍藏的墨宝将悉数展出,届时还请您抛砖引玉、不吝赐教。明早七点请您在家恭候,我们将有专车迎接。真诚期待您的光临!A. “府上”改为“寒舍” B. “令尊”改为“鄙人”C. “抛砖引玉”改为“发表高见” D. “恭候”改为“等待”【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语言讲求运用得体。各级各类的考试中,有关语言得体方面的试题经常出现。语言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2)语言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3)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4)语言表达有分寸感。分析可知,B“令尊”改为“家父”,因是为自己父亲举办的书画展,不是对方父亲。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5.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标间来报告村景了。“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就所给文段来看,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写雪的,从前一天的傍晚到第二天的清晨。再结合上下文,“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是总写,“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与下文“雪月梅”“酒姑娘”衔接紧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更深人静后”发生的事,“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则是第二天早晨看到的景象,与后文内容衔接紧密。故选D项。【点睛】做这类题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那就是前后话题的一致性,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内容前后的照应性,句式结构的一致性,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合理性,意境的谐调性。二、课内文言文阅读6.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C.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D.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重点考查通假字现象。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A项,“有”通“又”,再;“暴”通“曝”,日晒。B项,“趣”通“趋”,趋向。C项,“缪”通“缭”,缭绕、纠结。形容山与河流相互交错。D项,无通假字。故选D项。7.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A. 顺风而呼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觉而起,起而归【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此处主要考查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时一般应明确例句中文言虚词“而”的意义与用法,然后再将各个选项中的文言虚词“而”带入具体语境中进行理解,看哪个选项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意义用法相同。例句“而”,连词,表修饰。A项“而”,连词,表修饰;B项“而”,连词,表递进关系;C项“而”,连词,表转折关系;D项“而”,连词,表顺承关系。故选A项。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B.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C.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D.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此题主要是考查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现象,而且是课内知识,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结合课文语境理解辨析。A项,“以为”,古义:“以之为,以作为”;今义:“认为”。B项,“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C项,“于是”,古义:从此、从这时;今义:顺承连词。D项,“颓然”,古今意思相同,此处形容喝嘴酒时东倒西歪,疲乏无力的样子。故选D项。【点睛】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大部分双音节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是把每个字单独解释,所以古今意义词有章可循,只需要记忆规律以外特殊的词语,来降低记忆难度。9.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客有吹洞箫者A. 凌万顷之茫然 B.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不拘于时,学于余【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对句式知识的积累情况,抓住标志性的词语进行判断。例句“客有吹洞箫者”,是定语后置句。A项“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B项“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句;C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D项“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动句、状语后置句。故选A项。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虽帝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杀父,帝将诛之。后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帝廉之,果枉。李文忠守严州,杨宪诬其不法,帝欲召还。后曰:“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且文忠素贤,宪言可信乎?”帝遂已。文忠后卒有功。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谏曰:“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帝不听。会后侍帝食,不御酒肉。帝问故。对曰:“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帝恻然,投箸起。明日赦濂,安置茂州。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帝乃悉赦之。帝尝怒责宫人,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帝曰:“何为?”后曰:“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 一日,问帝:“今天下民安乎?”帝曰:“此非尔所宜问也。”后曰:“陛下天下父,妾辱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问!”遇岁旱,辄率宫人蔬食,助祈祷。帝或告以振恤。后曰:“振恤不如蓄积之先备也。”奏事官朝散,会食廷中,后命中官取饮食亲尝之。味弗甘,遂启帝曰:“人主自奉欲薄,养贤宜厚。”帝为饬光禄官。帝欲访后族人官之,后谢曰:“爵禄私外家,非法。”力辞而止。然言及父母早卒,辄悲哀流涕。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群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疾亟,帝问所欲言。曰:“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帝恸哭,遂不复立后。(节选自明史后妃列传)10.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帝廉之,果枉 查访 B. 会后侍帝食,不御酒肉 进献C. 付宫正,则酌其平矣 平息 D. 帝为饬光禄官 整顿11.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马皇后知道朱元璋性格严苛,容易加重刑戮,于是就常常根据事情原委直言劝谏。B. 马皇后关心民生疾苦,常常为民祈祷;让朱元璋认识到要薄以待己,厚以待人。C. 马皇后不忍以已之病连累医生,临终前还劝告朱元璋察纳忠言,为天下苍生着想。D. 马皇后仁慈宽厚,体察民情,不计私利,正可谓“家之贤妻,犹国之良相”。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答案】10. C 11. A 12. (1)用罚劳役来赎罪,是国家(对犯人)最大的恩典。但是给疲惫不堪的囚犯施加劳役,(囚犯)恐怕仍然不能免于死亡。(2)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3)把像蜉蝣一样生命寄放到天地之间,渺小得就像大海里的一粒米。【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C项,“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在原文中的意思是“交付到宫正司,就能判定的比较公平合理了”,所以“平”,公平合理。故选C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解答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A项,“直言劝谏”错。原文“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据此可知是依据事理委婉地劝解。故选A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第一句关键词:“至恩”,最大的恩典;“疲囚”,疲惫不堪的囚犯;“加”,施加。第二句关键词:“无”,无论;“所存”,存在的地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第三句关键词:“蜉蝣”,像蜉蝣一样;“渺”,渺小;“之”,结构助词,的;“粟”,米。【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是宿州人,仁爱慈善且聪慧明辨,喜欢史书,勤心于内治,空闲时就讲求学习古人风范。太祖皇帝(朱元璋)在前殿处理事情,有时非常生气,马皇后等到皇帝回到后宫,常常依据事理委婉地劝解。皇帝的性格虽然严苛,但马皇后劝阻而能够减免刑罚的人也有很多。参军郭景祥守卫和州,有人告发说郭景祥的儿子拿着槊想杀郭景祥,皇帝想要杀了郭景祥的儿子。马皇后说:“郭景祥只有一个儿子,别人告发的事也许不是实际情况,杀了他恐怕就会断绝郭景祥的后代。”皇帝了解情况后,发现郭景祥的儿子果然是冤枉的。李文忠守卫严州,杨宪诬告他不遵守法律,皇帝想召他回来。马皇后说:“严州,是面临敌境的地方,随便更换将领不合适。况且李文忠向来贤明,杨宪的话可以相信吗?”皇帝于是停止了这件事。李文忠最终为国建功。学士宋濂因为孙慎的事情而获罪,被抓来定为死罪,马皇后劝解说:“普通百姓家为孩子请老师,尚且自始至终奉行尊师之礼,何况是我们天子之家呢?况且宋濂住在家里,一定不知道实情。”皇帝不听。正好赶上皇后侍奉皇帝吃饭,马皇后不为皇帝进献酒肉。皇帝问原因。皇后回答说:“我在为宋先生作福事。”皇帝内心感到凄然,于是放下筷子站起身来。第二天皇帝赦免了宋濂的死罪,把他安置到茂州。皇帝曾经命重刑犯筑造城墙。马皇后说:“通过罚劳役来赎罪,这是国家对重罪囚犯最大的恩惠,只是本来就疲惫的囚犯如果再加重劳役,恐怕仍免不了死亡。”皇帝于是全都赦免了他们。皇帝曾经非常生气地责备宫人,马皇后也假装生气,让人拘捕宫人送到宫正司定罪。皇帝说:“为什么?”马皇后说:“帝王不因喜怒而随意的赏罚。当您生气的时候,恐怕处理有所偏重。交付到宫正司,就能判定的比较公平合理了。也就是说陛下您定人罪也应该交付到有关的部门罢了。”一天,马皇后问皇帝说:“如今天下的百姓生活安定吗?”皇帝说:“这不是你应该过问的事。”马皇后说:“陛下您是天下人的父亲,我有幸能成为天下人的母亲,孩子们安定与否,我怎么可以不过问!”每当遇到灾年,马皇后就率领宫人吃粗茶淡饭,帮助百姓祈祷。皇帝有时把赈灾救济的事情告诉皇后,皇后就说:“赈灾救济不如事先有积蓄准备好。”朝廷官员上奏完事情,在宫廷中聚餐,马皇后就命令宦官拿食物来自己先尝一尝。味道不好,就告诉皇帝说:“作为人主奉养自己应该差一些,奉养贤能应该丰厚。”皇帝为此整饬了光禄官。皇帝想寻找皇后的族人分封官爵,皇后拒绝说:“分封爵禄偏爱外戚之家,不合乎法度。”皇后坚决拒绝才停止了这件事。然而有时谈到父母早亡,皇后常常痛哭流涕。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卧病在床。群臣请求祈祷祭祀,访求良医。马皇后对皇帝说:“死生,是命运的安排,祈祷祭祀有什么用处呢!况且医生又怎能使人活命!如果吃药不能见效,该不会因为我的缘故而降罪于各位医生吧?”病情加重时,皇帝问他想说什么。马皇后说:“希望陛下能够寻访贤能的人,听取别人的意见,自始至终,认真对待,子孙都能够贤能,大臣百姓都能够有所依靠罢了。”当月丙戌日去世,享年五十一岁。皇帝非常伤心,于是从此不再册立皇后。四、古代诗词鉴赏13.阅读下面两首诗,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深夜坐,还应说着远行人。(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2)“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一句抒情方法奇特,备受后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答案】(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呆坐的神态,用“灯前”引出“影”,“伴”又将“影”与“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苦坐的“身”,显得孤单寂寞。 (2)作者运用想象,巧借家人坐在灯前,诉说远行人直到深夜的情景,更深地表现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抒情委婉含蓄。【解析】【详解】(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应分析诗句的具体内容,并与作者的情感态度相联系。“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身”和“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影”与“身”皆抱膝枯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其中运用的一些艺术手法。题干说诗歌最后两句句抒情方法奇特,“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意思是说夜深了,家人还在思念自己。诗人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人想念自己,其实是自己在思念家人,这是运用想象的手法,抒发了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这样就扩大了诗的意境,强调、突出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点睛】古代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复杂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对比、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等;此外,还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衬托(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欲扬先抑、欲扬先抑。)本题主要从修辞手法和行文结构方面来赏析。五、名句名篇默写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故木受绳则直,_。 (荀子劝学)(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荀子劝学)(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韩愈师说)(4)师者,_。(韩愈师说)(5)_,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6)驾一叶之扁舟,_ 。(苏轼赤壁赋)(7)_,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8)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答案】 (1). 金就砺则利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师不必贤于弟子 (4).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 如冯虚御风 (6). 举匏尊以相属 (7). 舞幽壑之潜蛟 (8). 粪土当年万户侯【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砺”“利”“知”“矣”“贤”“受”“冯”“御”“匏尊”“幽壑”“潜蛟”“粪”“侯”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新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六、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世界属于流动,唯“一切皆变”的规律才能永恒。就中国诗歌而论,从诗经而楚辞,从律绝而曲令,从旧体诗而新诗,留下的正是流动的轨迹。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诗歌总是在对自己时代新的审美精神的最大适应中获得出世权,中国新诗亦如此。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郭沫若的自由诗宣告了“诗体大解放”的最初胜利。“诗体大解放”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其实,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胡适就自称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是从古诗那里取用的。传统是具有神圣性、社会性、广泛性、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现象。任何民族的诗歌都不可能完全推开传统而另谋生路。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然而,作为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又会造成诗的差异。大而言之,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从来不同。因此,西方诗与东方诗也有很大不同。把话说得更远一点,西方诗学和东方诗学也有颇大差异,无论是二者的诗学观念、诗学形态,还是二者的发展之路。西方诗学推崇戏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西方诗学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西方诗学运用纯概念,东方诗学运用类概念;西方诗学滔滔,东方诗学沉静等等。中国诗歌有自己的道德审美理想,有自己的审美方式与运思方式,有自己的形式技巧积淀。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自然,中国新诗也处在现代化过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只有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传统才可能在新诗中生存、活跃与发展。现代化是一个时间概念。本民族的传统和他民族传统是一个空间概念。不能用空间概念代替时间概念。如果将现代化理解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这将是一种滑稽剧。接通新诗与传统的联系不是倡导传统主义,应当将传统和传统主义分开。对传统作僵滞的、静止的理解,甚至将诗传统窄化为传统诗,因而指责新诗的种种“不是”,呼唤旧体诗的复兴等等,这种传统主义是新诗寻求新变的障碍。从总趋向看,西方诗存在着摆脱不了传统影响的焦虑,而中国新诗却存在着与传统隔绝的焦虑。和与散文界限太不清相反,新诗与传统界限太清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接通传统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节选自吕进熟读新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有删改)15. 下列对“中国新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新诗是对“五四”时期新的审美精神最大适应的文化运动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B. 中国新诗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但实际上,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倡导传统主义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C. 中国新诗处在传统要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过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D. 中国新诗存在着与传统界限太清的焦虑,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1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郭沫若的自由诗就是应变而生的产物。B. 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胡适的新诗诗集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源于古诗。C. 传统是非常稳定并且神圣的文化现象,而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D. 中国新诗的现代化是一个时间概念,若把它理解为抛弃本民族传统,而继承发展他民族传统,那将是一种“滑稽剧”。17.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 作为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造成了西方诗学和东方诗学的巨大差异,但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B. 因为西方诗与东方诗有很大不同,所以,东西方文化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也从来不同。C. 西方诗学推崇戏剧,运用纯概念,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运用类概念,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D. 西方诗和中国新诗在与传统的关系上也不同,西方诗是存在着摆脱不了传统影响的焦虑,而中国新诗却存在着与传统隔绝的焦虑。【答案】15. B 16. C 17. B【解析】【15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与“中国新诗”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B 项,“倡导传统主义”属偷换概念,应为“接通传统”。所以选B。【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在论述类文本阅读命题中,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常考点。顾名思义,“重要概念”,是就概念在文中的作用而言,指的是论述对象或对论述的中心、观点、思想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指的是根据具体语境把握这些概念的意义。此类题一般涉及三点:根据上下文推断含义深刻的概念;根据上下文把握重要概念的语境义;根据作者的观点理解重要概念的隐含义。例如本题选项B就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16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C 项,传统的稳定性是相对的,此处绝对化了。所以选C。【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例如本题选项C就犯了绝对化的错误。【17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B项,东西方诗的不同是东西方文化在天人关系等方面看法不同造成的,此处因果倒置。所以选B。【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主观倾向。作者的观点态度,可能直接表述,也可能间接表述;可能集中表述,也可能分散表述。作者的观点态度如果是隐含的,分析时就要依据文本,揣摩文中的隐含信息,推求作者所表达的意思,进而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如果散见于文中不同位置,分析时就要把这些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归纳整理。1从文中关键语句中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来说,文章的标题、起始段落的中心句,开启主体段落的起始句,收束主体段落的收束句,全文总结性段落的总括句,往往直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整体阅读时快速抓住这些语句,对于理清文章局部的内容要点或分论点,把握文章局部内容的内在关联,具有全局性的定向作用。2从文中选用的材料中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3从作者对有关事物的评价中把握引述材料隐含的作者的观点态度。4从文中不同观点、不同态度的比较中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正反对比:要通过上下文来对比两者或几者的观点,分析作者的观点。相似辨析:有些观点不是明显的对立,而是相容、相交、发展、递进,这要仔细辨析,方可准确地作出综合概括。5从文中流露出的情感倾向中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例如本题B就犯了因果倒置的错误。七、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宛大妈是公园凉亭戏迷聚唱的核心人物。她曾唱一段贵妃醉酒的四平调,众人听完不禁面面相觑:怎么跟梅兰芳的唱法大相径庭?她告诉大家,那是荀慧生还用白牡丹作艺名时候的唱法,后来这出戏被公认为梅老板的代表作,荀老板就没再演过这一出了。于是有人问她:“您是北京京剧团的吧?”她说:“我曾是北京市京剧团的龙套,角儿唱杨贵妃,我是八宫女之一。”完了又解释一句,听起来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家糊涂:这什么意思啊?她笑着细掰:“四五十年前,北京有两个市一级的京剧团,一个叫北京京剧团,后来成为排演沙家浜、杜鹃山的样板团;另一个,叫北京市京剧团,那政治地位、福利待遇,跟样板团可就差老鼻子啦。我呢,是在带市字的那个团,所以,当时北京戏剧界就流行这么一句话,叫作多一“市”不如少一“市”。当然啦,改革开放以后,又合并在一起,叫北京京剧院了。”那以后,有的人背地里就用“多一事”称呼她。社区居委会有一些人,觉得她这个老太婆脾气有些古怪。那年两位居委会女士抱着捐款箱,按响她那单元的门铃,说是知道社区里有些老人腿脚不便,想给灾区捐钱,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上门来满足其心愿。宛大妈听了却摇头说:“我不做隔山打牛的善事。我行善,要面对面,知道我捐的究竟落在了谁头上。”两位女士已经收到若干捐款,而且许诺将在社区公告栏公布捐款明细表,并会全部转交有关机构。宛大妈的表现,令她们气闷。有一次宛大妈去医院看病,候诊的时候,见旁边一个外地汉子,给一把旧椅子装上轱辘,推他媳妇来看病。问起来,得知他媳妇是生了骨瘤,动过手术,今天复查。给媳妇治这个病,汉子快到倾家荡产的地步。他哥哥也在北京打工,母亲轮流在他们两家住,这个月又轮到住他家所谓家,就是在几里外,每月四百元租的原来工厂的排房,小小一间,放高低铺,剩余空间也就放套煤气灶架和一张用来吃饭和让孩子做功课的桌子。不过有彩电,屋顶上有“锅”,能看电视。他哥哥的意思,是弟媳妇得了这病,母亲就别挪弟弟那儿了。嫂子却不干,认为该轮还要轮。他妈跟那嫂子一向不睦,倒很愿意多在他那儿住。他那媳妇衰弱得说话也缺气,一旁管自摇头。他苦笑,闭嘴前忍不住来一句:“明天赶紧去工地叫工头再支点,要不买米的钱也没了。”宛大妈看完病领完药,在医院外面又遇见他们,就过去跟那汉子说:“让你媳妇等在超市门口,你跟我进去,我帮你把该买的买了。”见那汉子犹豫,就说,“我是真心要帮。你接受了是给我快乐。”汉子就把媳妇坐的轮椅安置在妥善位置,跟宛大妈进了超市。两人各推一辆购物车,宛大妈往汉子的车里装了一袋米、一袋面、一桶玉米油、一大盒鸡蛋、一桶酱油、一桶醋、一包紫菜、一袋虾皮汉子直说:“谢谢,够了够了。”她最后还往里添了两罐辣酱。出了超市,她跟汉子说:“我每月五号上午十点必来这家超市。你以后有困难可以按时候到这儿找我。我不会给你钱,不会给你买别的,就是给你买这些最必需的日常用品。”汉子和他媳妇连声道谢,问她:“大妈贵姓?”她笑:“莫问我的名和姓,就记住仨字儿吧:多一事。”“多一事”的趣事很多。那天她去公园,推了个自备的帆布小购物车,里头是两提卫生纸。她先没去凉亭唱戏,先推车到公厕外的松树下守着,不一会儿,一位大嫂出来了,她迎上去问:“又把厕纸整卷儿全搂走啦?”那大嫂就知道被盯上了,脸上有些搁不住,嘴里硬撑着:“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不对?”又有一位胖老头从里头出来,他跟那位妇女一样,也是几乎每天都要来这公厕收集厕纸的。管理人员刚续上,他们就很快整卷搂走,其他游客往往无纸可用,意见很大。宛大妈见两位占便宜的全在眼前,就说:“道理你们也懂,不说了。今天我带了一提十卷的名牌厕纸来,赠你们每人一提。只希望你们从此以后能保障其他游客的权益。”那大嫂不知所措,那胖老头却理直气壮:“你多什么事!我们这算什么问题?你有能耐逮那些贪官去!”宛大妈说:“大贪要反,小贪也要戒。端正社会风气,大事小事全要做。当年我演不了贵妃,就演好那宫女。如今我还是唱不了主角,干不成大事,可是我还能做点小的好事。我真是想送你们厕纸,好让你们生出点儿悔意,赶明儿别再这么贪小啦!”那大嫂和那胖老头灰溜溜地绕开她走了。后来管理员说,白搂厕纸的现象少多了。凉亭里又响起宛大妈的唱腔,这回唱的是穆桂英挂帅:“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18.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宛大妈有时吝啬,社区给灾区募捐,她拒绝捐款;有时古道热肠,正气凛然。B. “多一事”是人们称呼宛大妈的,除了剧团名称的由来外,可能与她喜欢“多管闲事”有关。如在有人占便宜搂偷公园公厕厕纸时,挺身而出,“多事”。但文中“多事”似贬实褒。C. 开头结尾都写到宛大妈的唱腔,开头写她的唱腔与梅兰芳的不同,体现她个性独特的一面,结尾的描写则体现她的精神风貌。D. 小说主要记叙了三件小事,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写出了宛大妈做人的原则,刻画她的性格,展现她的品行。19. 人们觉得“多一事”古怪,结合具体情节或细节,说说她的“怪”表现在哪里?你怎么理解?20. 小说结尾写宛大妈唱穆桂英挂帅,耐人寻味,请说说其意蕴与作用。【答案】18. A 19. 拒绝去向不明不白的捐款,体现了她做事讲原则,助人讲实效的个性;帮助病困人家而不留姓名,体现她热心助人、不求回报的品格;自己出钱买纸送给爱占便宜的搂(偷)厕纸的人,体现她关心公益,敢于斗争,敢于担当的精神。 20. 以唱京剧开头又以唱京剧结尾,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体现出宛大妈的独特风采;以穆桂英挂帅的唱词做结尾,以歌明志,寓意为宛大妈虽年老但仍要“多事”,敢于与不良现象作斗争。体现了她敢于担当、舍我其谁的精神;通过唱词侧面赞扬宛大妈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感,凸显了小说的主题。小说以高亢的唱腔戛然而止,余韵耐人寻味,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解析】【18题详解】试题分析:A项,拒绝捐款之事不能说明宛大妈吝啬。【19题详解】试题分析:题目要求说说宛大妈的“怪”表现在哪里?你怎么理解?,可见这是一道文中的细节描写的题目,答题的关键是找到文中反应宛大妈“怪”的具体事件,谈自己的理解实际就是分析这些描写反应宛大妈额性格特征。如通过文中的语言描写“我不做隔山打牛的善事。我行善,要面对面,知道我捐的究竟落在了谁头上”写出她“做事讲原则,助人讲实效的个性”的性格特征。【20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章的结尾的作用的题目,答题的关键是答出说些的内容和结尾方式,然后从文章的结构、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等角度分析作用。此题首先答出戛然而止的结尾方式,余韵耐人寻味,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然后分析作用,如,文章以唱京剧开头又以唱京剧结尾,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以“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唱词结尾反应宛大妈敢于担当、舍我其谁的精神同时深化主题。点睛:文章的结尾主要有“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直接点明主旨”“急转直下”“环境渲染”等方式,作用分别“结构严谨、悬念丛生”“留下回味、想象的空间”“中心突出”“富有戏剧性”等,还要结合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进行进一步分析,此题是戛然而止式结尾。八、写作21.人生,总有一些事让我们后悔。而这些事,如果我们之前考虑周全些,是可以避免的。但这些不该发生的事却发生了请你以“不该发生的事”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要求:记叙文,立意自定,书写规范,不得抄袭。【答案】不该发生的事在我记忆的长河中,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但最令我记忆犹新的,还要数那件使我至今难忘的不该发生的一件事情那天早上,天下着蒙蒙细雨,我却醒得格外早,穿好衣服后,便小心翼翼地来到了爸爸妈妈的卧室,生怕吵醒他们,悄悄地从妈妈的衣服口袋里掏出钱包,拿了3元钱和一把伞,背着书包上学去。一路飞奔,来到我们学校旁味道最好的面馆,虽说是一大清早,而且天下着雨,面馆也刚开张,可还是生意兴隆,顾客把面馆挤得水泄不通,我好不容易挤了进去,叫了一碗肉丝面。我像一匹饿狼似的,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风卷残云般的将那碗面条一扫而光,连面汤也喝得一滴不剩。这时,我见老板娘也正忙招待其他客人,根本不可能注意到我,便想逃跑,不给钱,于是我便像离弓的箭一般跑出了面馆。等我走到快要到校门时,才想起雨伞忘在了面馆,于是我又不由自主地向面馆走去。我心想:万一她发现了我,把我捉住了怎么办,去还是不去呢?这时我心里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想着想着,已要到面馆了,我的心就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到了面馆,我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我使劲使自己镇静下来。这时我看见那个老板娘手里正拿着我的雨伞,还大声吆喝道:“这是谁的雨伞?”我便连忙低着头走上去,接过雨伞,声音颤抖地说了声“谢谢”。扭头就跑。离开面馆后,我的脚像灌了铅似的,一下子沉重了许多,心里更不平静了。我艰难地走到小卖部,拿出那没有给的面钱买了一袋糖果,想用它来安抚一下我那久久不能平静的心灵。可不知怎么的,平时香甜可口的糖果突然让我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使我感到恶心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到那家面馆去吃面了。每当我经过那家面馆时,我的心里便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每次闻到那家面馆诱人的面香,我会谗得直流口水,但我却不能进去品尝。如果那天我没有不付钱,我现在不会痛苦、内疚,如果时光能倒流,我一定不会做出这样的事。哎!这可真是一件不该发生的事啊!【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只给出材料,不给话题,直接命题。对于这类作文,学生首先要确定文章的立意。立意解读:“不该发生的事”,抓住关键点“不该发生”,应该是充满遗憾、悔恨的情感的,记叙事情,可以是一件难忘的事,一位难忘的人,一次难忘的考试等,只要感情真挚,贴近生活,有自己的观点即可。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