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改编创新题)作为我国西北第一条高铁线路,兰新高铁是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据此完成第12题。1.与公路运输比较,铁路运输的突出特点是()运输量大环境污染少连续性差灵活性差A.B.C.D.2.与兰新铁路比较,兰新高速铁路的走向在某些路段有明显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河流D.城市解析第1题,与公路运输相比,铁路运输的突出特点是运输量大,连续性好,灵活性差。第2题,高速铁路主要连接重要经济点,从图中可以看出,兰新铁路和兰新高速铁路的主要区别是兰新铁路经过武威,而兰新高速铁路经过了青海省行政中心西宁,因此其影响因素是城市。答案1.D2.D城市空气可吸入性颗粒物包括PM10(直径10 m)及细颗粒物PM2.5(直径2.5 m)等,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的排放均是该类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下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城市某年冬、春、秋三个季节PM10、PM2.5浓度的空间变化。读图,完成第34题。3.甲、乙、丙分别位于()A.住宅区、城市主干道旁、风景区B.风景区、住宅区、城市主干道旁C.城市主干道旁、风景区、住宅区D.城市主干道旁、住宅区、风景区4.图中冬季PM10污染物浓度较其他季节高的原因是()降水少风力弱工业粉尘排放多燃煤取暖A.B.C.D.解析第3题,图中甲三个季节PM10、PM2.5浓度都最高,可能是城市主干道旁;乙三个季节都最低,环境最好,应该是风景区;则丙为住宅区。第4题,我国北方冬季气温低,燃煤取暖会增加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同时北方冬季降水少,排放到空气中的颗粒物难以降到地面,使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不断增加。答案3.C4.D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某城市的可闻噪音分贝强度(单位:dB)等值线分布图,图中黑色圆点代表交通运输网中的点。读图,完成第56题。5.图中M点最有可能是()A.汽车站B.码头C.火车站D.飞机场6.对图示内容的分析正确的是()M地有公路直达市区,交通便利,布局合理M地噪声污染市区,布局不合理M地主要运输工具进出M地的方向为西北东南向M地主要运输工具沿公路从市区北部通过,方便居民出行A.B.C.D.解析第5题,等值线的轴线呈西北东南向。码头供船舶进出,船舶产生的噪声等值线应以港口为中心,轴线走向与河流延伸方向一致。M点通向城区北部的公路延伸方向和噪声等值线的轴线延伸方向一致,但是图中信息显示M点没有通向东南方向的公路,因此不会产生图示等值线轴线延伸方向,即M地不可能为汽车站。M地无铁路通过,不可能是火车站,只能是飞机场。第6题,飞机飞越城区上空,噪声污染影响城区,存在安全问题,布局不合理。噪声延伸方向为西北东南向,可判断飞机进出M地的方向为西北东南向。答案5.D6.C下图为长江中下游平原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第78题。7.对图示地区村落的描述,正确的是()初期受河流影响,村落呈带状分布初期受地形影响,村落分布稀疏村落形态演变过程是由到村落形态演变过程是由到A.B.C.D.8.乡村地区往往在人流量较大的地点形成集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d四地中,a地可能最早出现集市B.新集市出现在d地C.a、b、c、d四地皆形成集市D.随着公路修建,集市可能由c地转移到b地解析第7题,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村落较密集。初期,受河流影响,村落沿河呈带状分布;后来由于修建了公路,村落主要沿公路延伸。第8题,初期联系村落的渡口形成集市,后来集市可能转移到交通更加方便的b处。答案7.C8.D导学号16314069读广州市轨道交通30分钟等时线图(阴影部分表示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乘坐轨道交通30分钟覆盖范围),完成第910题。9.由图中信息可知,今后广州城市空间()A.向东、向南扩张B.向西、向北扩张C.呈同心圆状扩张D.由“单中心”到“双核”转换10.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将()提高沿线地区房价促进跨城居住就业增加运输成本加剧环境污染A.B.C.D.解析第9题,由图可知,轨道交通30分钟覆盖范围向东、向南最远,因此受其影响,城市空间将向这些方向扩展;城市空间扩张受交通影响是不均衡的,呈指状、串珠状。第10题,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必然能促进人员流动、加强区域联系,从而带动沿线房价的上升。答案9.A10.A读下面两幅图,完成第1112题。11.两图所示的含义是()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既存在负相关,也存在正相关关系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小于公交站点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大于公交站点A.B.C.D.12.如图所示,影响零售商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市场B.行人、营业面积C.营业面积、人口密度D.人口密度、交通解析第11题,左图显示行人数量增加的时候,零售商业面积既有增大,也有减小,正确。右图显示与交通节点相同的距离,道路交叉口的零售商业面积大,正确。第12题,行人数量的多少,代表市场,从左图可以看出市场对商业活动的影响;右图表示道路交叉口和公交站点与零售商业面积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交通对商业活动的影响。答案11.D12.A下图为某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314题。13.该社会发展阶段()A.人们依赖环境,崇拜自然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4.图示生产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酸雨危害环境污染A.B.C.D.解析第13题,图中的生产活动为农业生产,因而该图反映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农业文明时期。该时期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在局部地区出现了生态破坏问题。可持续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明确提出的。第14题,农业生产活动会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答案13.C14.A生态环境质量反映人口、经济、环境三者的协调关系。读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轨迹示意图,完成第1516题。15.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最优区域分布在()A.东部沿海地带B.中部内陆地带C.西北内陆地区D.西南青藏地区16.引起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A.防护林建设B.气候变化C.经济发展水平D.环境污染解析第15题,图中显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总体上向东移动,表明东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优化。第16题,结合我国东部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可判断答案。答案15.A16.C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的氮肥,工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化石燃料,城市中日益增多的机动车排放的尾气,规模化养殖场排放的畜禽粪便等,使“氮污染”已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据此完成第1718题。17.据卫星传回的“全球二氧化氮污染图”显示,欧洲和北美洲的一些大城市上空二氧化氮密度很高,最有可能与这些地区()A.大量施用氮肥有关B.工业生产中大量排放氟氯烃有关C.城市中数量庞大的机动车辆有关D.规模化养殖场排放的畜禽粪便有关18.我国是世界上氮素化肥使用量最多的国家,无机氮的化合物随江河大量排入我国近海,带来的后果是()A.抑制海水水面蒸发B.水体富营养化C.水循环速度改变D.海生植物大量死亡解析第17题,欧洲和北美洲城市中二氧化氮增多,主要是大量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第18题,氮磷化合物排入水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答案17.C18.B导学号16314070富碳农业是指将工业生产产生的二氧化碳捕集后,以高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几倍的浓度,释放在相对密闭的人造小区域中,创造一个高效的光合作用环境,从而极大提高作物产量的农业。下图示意富碳农业产业链。据此完成第1920题。19.下列生产特点中,符合富碳农业的是()A.生产规模大B.集约化程度低C.商品率低D.对自然条件依赖较小20.富碳农业是新型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其生产()A.提高了能源利用率B.减轻了水土流失C.缓和了碳排放压力D.分布在交通枢纽附近解析第19题,富碳农业生产规模较小,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高,对自然条件依赖较小。第20题,富碳农业做到了二氧化碳的再利用,缓和了碳排放压力。答案19.D20.C读我国某地生态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模式图,完成第2122题。21.该循环系统中a、b、c、d依次为()A.污水处理厂、服装生产、棉纺织、创意产业B.棉纺织、创意产业、污水处理厂、服装生产C.创意产业、棉纺织、服装生产、污水处理厂D.污水处理厂、棉纺织、创意产业、服装生产22.关于该生态工业园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产业生产处于工业发展的成长阶段B.该工业园属于高科技产业园C.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D.生产过程中所有工业产品都能循环利用解析第21题,依据各字母所代表环节的前后联系可解答。第22题,该工业园以服装产业为核心,处于工业发展的成熟阶段,不属于高科技产业园。该工业园重视废弃物的再利用和达标排放,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但并不是所有的工业产品都能循环利用。答案21.D22.C读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完成第2324题。23.该农业生产模式属于()A.生态农业B.订单农业C.有机农业D.精准农业24.该农业生产模式()A.往往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B.农田与鱼塘形成了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C.发展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性生产D.每年需进行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解析第23题,该农业生产模式中农田与鱼塘形成了良性的生态系统,因此属于生态农业。第24题,有机农业强调在生产中不施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等物质;订单农业的特点是在农业生产之前,农民与企业先签订产销合同;精准农业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答案23.A24.B25.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下列属于该湖区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是()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加大科技投入,注重生态经济发展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A.B.C.D.解析读图可知,加大科技投入,注重生态经济发展;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而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答案C二、综合题(共50分)26.(24分)宁蒙陕甘沿黄地区位于我国西部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重任务艰巨。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宁蒙陕甘沿黄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度空间格局图。材料二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结构和部分省级行政区域用水效率(每立方米水对应的GDP的产值)比较图。(1)简述2007年宁蒙陕甘沿黄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度分布特点。(6分)(2)指出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结构中比例最高的类型并分析原因。(6分)(3)结合材料分析沿黄地区在合理利用水资源方面可采取的措施。(6分)(4)为实现宁蒙陕甘沿黄地区生态与经济“双赢”和可持续发展,有学者提出要构建高效生态农牧基地战略,请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6分)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一可判断出除包头和银川协调发展度相对较高外,其他地区大多协调发展度较低。第(2)题,农业用水比重占到水资源利用结构的80%以上,这主要和沿黄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著名的粮食产区,而该地区降水较少,农业生产需要大量引水灌溉有关。第(3)题,主要从节流的角度,即如何节约用水来作答。第(4)题,高效生态农牧基地的实施措施主要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引进良种等角度作答。答案(1)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包头和银川协调发展度相对较高;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协调发展度相对较低。(2)农业用水。沿黄地区农业种植面积较广;降水量较少,土壤水分少,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3)优化用水结构;加强水利灌溉设施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调配管理等。(4)调整农牧业区域布局;引进优良品种,优化畜群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依靠科技和市场发展生态农牧业和农牧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等。27.导学号16314071(10分)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图1北方古“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图2新“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1)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说明北方古“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4分)(2)由高速铁路和公路运输、管道运输、海上运输、航空运输、光缆信息传输等组成的新“丝绸之路”,体现出地域联系方式的哪些发展趋势?(3分)(3)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我国西部一些城市作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将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些城市应如何适应这种变化?(3分)解析第(1)题,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都是气候相对干旱的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气候更加干旱,并导致了古文明的衰落,最终导致北方古“丝绸之路”的衰落。第(2)题,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发展的趋势表现为大型化、高速化与专业化等,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并交织成网,还体现了交通运输方式的多样化、网络化等。第(3)题,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西部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对外开放的前沿城市应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服务功能等。答案(1)自然环境的恶化;沿线古文明中心的衰落。(2)网络化;综合化(立体化;多样化);高速化;专业化;大型化(规模化)。(答对三个要点即可)(3)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8.导学号16314072(8分)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京津冀地区铁路分布示意图(1)结合图中所示信息,说明京、津两城市间铁路线较密集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请回答两项。(4分)2016年唐山至承德的铁路正式开通,使京津冀地区的铁路网进一步完善。(2)唐山至承德之间铁路修建的工程难度较大。据图中所示信息说明原因。(2分)(3)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务功能,对承德市社会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请回答两项。(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因素。第(1)题,铁路交通运输网密集的原因,主要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经济基础、技术力量及其在铁路运输网中的地位等方面分析。第(2)题,读图可知,从唐山到承德需要穿越山地,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修建铁路的工程量大。第(3)题,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分析。答案(1)京、津两城市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过境和中转的客、货列车多);京、津两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多,客、货运量大(交通需求量大;交通需求的多样化);京、津两城市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先进。(2)穿越山地(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3)增加收入;扩大就业;完善基础设施;保护旅游资源。29.(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我国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材料二我国的能源储量和利用情况表。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重我国能源循环利用率占发达国家的比重我国创造单位GDP能耗为其他国家的倍数石油天然气美国日本美国日本法国8.39%4.19%26.9%11.5%4.3倍11.5倍7.7倍(1)为实现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分析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3分)(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什么问题?(2分)(3)针对我国目前能源的利用现状,分析我国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发展“循环经济”。(3分)解析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要从人口现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方面来分析。针对目前我国能源储量相对不足、能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低、单位GDP能耗高的现状,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答案(1)目前中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仍十分巨大。主要包括: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令人担忧;深刻的环境危机。(2)我国能源储量相对不足,且能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3)措施:调整产业结构,控制高能耗企业的盲目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管理,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重视宣传教育,转变消费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