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8 咬文嚼字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90089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8 咬文嚼字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8 咬文嚼字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8 咬文嚼字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咬文嚼字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婵娟(chn)垂涎(xin)援例(yun)咬文嚼字(jio)B.憎恶(zn)蕴藉(ji)剥啄(zhu)清沁肺腑(qn)C.岑寂(cn)尺牍(d)灞桥(B)不胜枚举(shn)D.斟酌(zhn)付梓(z)镞没(c)下乘作品(shn)思路解析D项,“镞”应读“z”,“乘”应读“chn”。答案D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检察机关不但要做好本职工作,发挥法律监督机关的效能,还要密切关注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让群众的犯罪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职务犯罪“消失殆尽”。(2)各车间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像花自己家的钱一样珍惜费用,反复考量,开展了别具一格、各具特色的降本增效活动。(3)市地震局副调研员对此次演练过程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并强调指出: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二要强化措施,。A.深恶痛绝斤斤计较防患未然B.疾恶如仇锱铢必较防微杜渐C.深恶痛绝锱铢必较防患未然D.疾恶如仇斤斤计较防微杜渐思路解析“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疾恶如仇”,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不能带宾语。“锱铢必较”指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原形容办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斤斤计较”形容过分计较微小的利益或无关紧要的事情,多用于口语。(2)句中侧重于珍惜钱财,应用“锱铢必较”。“防患未然”指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防微杜渐”指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根据句意选“防患未然”更合适。答案C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媒体的价值在于运用真实、客观的新闻信息,推动各种文明在相互交流、包容、借鉴中共同提高,全面促进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B.在63.57%的受访婴幼儿家庭中,孩子每天在阅读上花费的时间不足半小时。同时,超六成以上家长每周陪伴孩子阅读的时间不足3小时。C.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D.改变重在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关键。思路解析B项,“超六成以上”语意重复,删除“以上”。C项,语序不当,“不仅”应放在“电子商务”的后面。D项,句式杂糅,“重在”与“为主”杂糅。答案A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朱光潜先生说过,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不懂得诗,人生便无趣味。譬如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见不到它的诗,就像看到了花架而忘了架子上的花。同样,不懂得诗,文学的趣味也必然低下。因为一切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文学的各种样式都可当成一首诗看。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别的文学作品的佳妙处终不免有些隔膜。所以,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必须从读诗入手。A.B.C.D.思路解析承前文,把话题引到“文学趣味”上来。是对前文原因的表述。假设论证,进一步阐明观点。举例论证,同时也是对前文假设论证的进一步说明。得出结论,收束文段。答案A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7题。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读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5下列对作者认为用“推”比用“敲”好的理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推”字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须自掩自推,足见其乃孤零一人。B.“敲”字显得拘礼,也显示了不甘寂寞,破坏了温暖的人情。C.“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也似乎平添了搅扰。D.“推”字所呈现的情境似乎比“敲”所呈现的情境更调和一些。思路解析B项,“破坏了温暖的人情”不当。原文是“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与“孤寂”的意境不合。答案B6下列各项中,关于字的“联想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它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的种种关系的累积。B.它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绚丽迷人,又变化莫测。C.联想的意义是游离的、个性的,因而难以运用。D.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支离。思路解析B项,“绚丽迷人”将原意错解了。答案B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因为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所以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B.文学语言的“推敲”标准,应在于哪一种境界是符合作者当时所要说的。C.科学的文字意义精确,文学的文字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D.文中的“点铁成金”实指苏轼在原句中巧妙用上了“天上”“人间”两个词语。思路解析B项,“哪一种境界”在文中仅就“推敲”的诗句分析,不能将“哪一种境界是符合作者当时所要说的”作为文学语言的“推敲”标准,文中说文字的推敲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C项,这里漏掉原句的“有时”,原意也就改变了;D项,文中的“点铁成金”指的是用了字的联想的意义,使其含混中显得丰富。答案A(二)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0题。诗人的孤寂朱光潜心灵有时可互相渗透,也有时不可互相渗透。在可互相渗透时,就可以默然相喻;在不可渗透时,隔着一层肉就如隔着一层壁。惠子问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反问惠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谈到彻底了解时,人们都是隔着星宿住的。比如眼前这一朵花,你我所见的完全相同么?你我所嗅的完全相同么?你我所联想的又完全相同么?你觉得香的我固然也觉得香,你觉得和谐的我固然也觉得和谐,但是香的、和谐的,都有许多浓淡深浅的程度差别,毫厘之差往往谬以千里。一般人较量分寸而不暇剖析毫厘,以为这无关宏旨,但是古代寓言不曾明白地告诉我们,压死骆驼的就是最后一茎干草么?凡是情绪和思致,愈粗浅,愈平凡,就愈容易渗透;愈微妙,愈不寻常,就愈不容易渗透。一般人所谓“知解”都限于粗浅的皮相,而浓淡深浅上的毫厘差别是无法可以从这个心灵渗透到那个心灵里去的。在粗浅的境界我们都是兄弟,在微妙的境界我们都是秦越。曲愈高,和愈寡,这是心灵沟通的公例。诗人所以异于常人者在感觉敏锐。常人的心灵好比顽石,受强烈震撼才生颤动;诗人的心灵好比蛛丝,微嘘轻息就可以引起全体的波动。常人所忽视的毫厘差别对于诗人却是奇思幻想的根源。一点沫水便是大自然的返影,一阵螺壳的啸声便是大海潮汐的回响。在眼球一流转或是肌肤一蠕动中,诗人能窥透幸福者和不幸运者的心曲。他与全人类和大自然的脉搏一齐起伏震颤,然而他终于是人间最孤寂者。诗人有意要“孤芳自赏”么?他看见常人不经见的景致不曾把它描绘出来么?他感到常人不经见的情调不曾把它抒写出来么?他心中本有若饥若渴的热望,要天下人都能同他在一块地赞叹感泣。可是,在心灵探险的途程上,诗人不得不独自踯躅了。在一般人心目中,这位独自踯躅者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诗人布朗宁在当代人的观感一首诗里写过一幅很有趣的画像。一位穿着黑色大衣的人天天牵着一条老狗在不是散步的时候在街上踱来踱去,到处探头探脑。他真是一个怪人!一般人对于诗人的了解就是如此。一般人不也把读诗看作一种时髦的消遣么?伦敦、纽约的街头不也摆满着皮面金装的诗集,让老太婆和摩登小姐买作礼物么?群众所叫好的都是前一代的诗人,或是模仿前一代诗人的诗人。他们的音调都已在耳鼓里震得滥熟,如果有人换一个音调,他就不免“对牛弹琴”了,“诗人”这个名字在希腊文中的意义是“创作者”。凡真正诗人都必定避开已经踏烂的路去另开新境,他不仅要特创一种新风格来表现一种新情趣,还要在群众中创出一种新趣味来欣赏他的作品。但是这事谈何容易?“千秋万岁名”往往是“寂寞身后事”。诗人能在这不可知的后世寻得安慰么?汤姆生在论雪莱一文里骂得好:“后世人!后世人跑到罗马去溅大泪珠,去在济慈的墓石上刻好听的殊语,但是海深的眼泪也不能把枯骨润回生!”(有改动)8下列关于“曲愈高,和愈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指一位诗人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艺术修养越高,他引发的共鸣就越少。B.指一位诗人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格调越高昂,他所得到的赞同就越少。C.指一位诗人在作品中对事物之间的差异刻画越精微,他的知音就越少。D.指一位诗人在作品中表达出的观点越是独特,他获得的认同也就越少。思路解析“曲愈高,和愈寡”在原文第3段,此段的意思是说“诗人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表现事物时看到了事物之间精微的差别,而常人只能在粗浅的境界沟通”。答案C9根据原文的内容,对“诗人的孤寂”的表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不想孤芳自赏,他把所见所感写出来就是渴望同别人交流,但是他是失败的。B.诗人就是创造者,真正的诗人不能因循守旧,要在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上不断创新。C.常人对诗人的观察只限于日常行为等外在方面,得出的结论是诗人的行为古怪。D.人们购买诗人的印刷精美的诗集,只是为了赶时髦,扮高雅,并不是真正欣赏诗人。思路解析B项理解错误。诗人要不断创新只是诗人孤寂的原因,不是表现,因为创新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答案B10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引用庄子和惠子的对话,意在告诉我们,绝无隔阂的心灵沟通是不可能的。B.最后一茎干草压死骆驼的典故告诉我们,事物的质变总是在量变的基础上发生。C.诗人之所以成为诗人,是因为他较常人在感觉上更加敏锐,想象力更加丰富。D.除主观因素之外,导致诗人孤寂的客观原因是常人感觉迟钝,心灵麻木,思维僵化。思路解析B项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在第2段中,作者强调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十分重要,而对常人对事物的感知只停留在较量分寸而不暇剖析毫厘的水平持不赞成态度。答案B三、表达交流11古今中外,有很多名家在创作过程中巧妙地使用量词来传情达意。请从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的量词“痕”“点”“芥”“粒”中任选两个分析其妙处。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湖心亭”在西湖中央)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意境与表达效果的分析,语境是关键。从所给的文段内容看,这段文字是从远处看雪后西湖的湖心亭的。因为“远”,所以产生“小”的感觉;“点”“芥”“粒”则是这种感觉的表现。又因为是雪后,“上下一白”,所以有“痕”的感觉。参考答案“痕”,作者远观,长堤如一条痕迹,淡远轻无,如写意画一般,别有一番情致。“点”,作者远观,湖心之亭如一个小点,倒映水中,虚无缥缈,很有诗情画意。“芥”,作者远观,湖中小船如一株小草,随风摇荡,轻盈优美,自然而不失其真。“粒”,作者远观,船中人如一粒米,小而精致,小而有情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12汉语是世界上词汇量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往往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语表示,如“笑”便有很多的表达方式。请仿照下面周汝昌先生所写语句,再写两句,谈谈你对“笑”的看法。例:笑,是反映内心的一种面部表情。“笑脸相迎”“满面春风”“满脸堆下笑来”,证明笑和脸的关系。(周汝昌)思路解析本题中要先对“笑”的含义做出解释,然后列举出与其含义相近的词语,最后总结“笑”与某事物的关系。答案示例笑,是牵及全身的一种夸张表现。“笑不可仰”“笑弯了腰”“笑得肚肠痛”,说明了笑和身体的关系。笑,是因人而异的一种神情意态。“莞尔”“抚掌大笑”“回眸一笑”,说明了笑和身份的关系。笑,是内涵丰富的一种交际手段。“谄笑”“苦笑”“冷笑”,说明了笑和场合、对象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