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二 鹏之徙于南冥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87196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二 鹏之徙于南冥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二 鹏之徙于南冥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二 鹏之徙于南冥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鹏之徙于南冥释文题“鹏之徙于南冥”语出庄子逍遥游,原文为“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以奇异的想象、夸张的笔法,描述了鹏展翅翱翔飞向南海的壮丽画面。文中庄子将大鹏与蜩、学鸠、斥对比,言明小与大的区别,然后由物及人说明世间万物均“有所待”而算不上逍遥的道理,最后指出怎样才算是真正的逍遥,并得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结论。逍遥:没有什么约束,自由自在。游:各处从容地行走;闲逛。“逍遥游”即不借助任何外力,也不受任何外力限制地自由自在地遨游。它旨在说明人应当摆脱一切外物的牵累,追求绝对自由。庄子认为,只有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真正的“逍遥游”。明主旨本课选文先借“鹏之徙于南冥”的故事将大鹏与蜩、学鸠、斥对比;然后由物及人讲述了宋荣子和列子的故事,从而从反面阐述了世间万物均“有所待”,算不上逍遥的道理,为从正面表明自己的观点蓄势;第二段庄子从正面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才是真正的逍遥,只有“无己”“无功”“无名”才能逍遥。庄子认定的这种逍遥的理想境界和理想人格,是对现实人生困境的超越,是一种安宁、恬静的心理状态,是对个人精神的绝对自由的追求。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其中蕴含的一层层不断向更高的境界追求的思想,却是值得我们汲取的。1词语理解(1)通假字北冥有鱼通“_”,_其翼若垂天之云通“_”,_而后乃今培风通“_”,_三飡而反同“_”,_同“_”,_小知不及大知通“_”,_汤之问棘也是已通“_”,_此小大之辩也通“_”,_而征一国者通“_”,_旬有五日而后反通“_”,_通“_”,_而御六气之辩通“_”,_而爝火不息通“_”,_藐姑射之山通“_”,_吾以是狂而不信也通“_”,_犹时女也通“_”,_世蕲乎乱通“_”,_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通“_”,_世世以洴澼为事 同“_”,_答案溟海陲边陲凭依靠,凭借餐饭返回来智智慧矣了辨分别能能力又表示补充,追加返返回变变化熄熄灭邈远诳欺骗汝你祈祈求皲皮肤冻裂纩指新丝绵絮,也泛指绵絮 (2)一词多义息志名置穷适让治举答案呼吸时出入的气,这里指风/气息志向/立志/记/记忆名字/命名/名声/说出安放/购置,买尽/生活贫困/走到尽头往/依照让给,让位给/责备/退让,谦让前“治”,治理;后“治”,太平,安定/部署/医治/整理,备办胜任/全/被攻下/提出,举出/举行,实行/起飞,振翼飞去/推荐,推举,选拔(3)古今异义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_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_今义: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众人匹之古义:_今义:大家;许多人。腹犹果然古义:_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穷发之北古义:_今义:头发。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古义:_今义:愤怒;形容气势很盛。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古义:_今义:羊的角。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古义:_今义:哺乳动物,外形像家马。之二虫又何知古义:_今义:虫子;称具有某种特点的人(多含轻蔑意)。小年不及大年古义:_今义:农历十二月是30天的年份;指春节;丰收年。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古义:_今义: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泛指著作。答案海动。虽然这样。一般人。饱的样子。草木。奋起、奋发。指羊角状弯曲而上行的旋风。田野上空蒸腾浮游的水汽。泛称动物。寿命长的。错综华美的色彩以及花纹。 (4)虚词归纳其而之答案代词,它的/连词,表选择,“是,还是”/代词,它/代词,他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因果/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递进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动词,到、往/指示代词,这、此2词类活用(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_(2)置杯焉则胶:_(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_(4)不过数仞而下:_(5)而征一国者:_(6)而我犹尸之:_(7)我树之成而实五石:_(8)夫子固拙于用大矣:_(9)与越人水战:_(10)彼于致福者:_(11)德合一君:_(12)适莽苍者:_(13)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_(14)吾惊怖其言:_答案(1)名词作动词,南行,向南飞(2)名词作动词,搁浅(3)名词作动词,向上飞(4)名词作动词,落在地下(5)使动用法,使信任(6)名词作动词,指在其位而无所作为(7)树:名词作动词,种植。实:形容词作动词,充满、填塞(8)形容词作名词,大的东西,大的作用(9)名词作状语,在水上(10)使动用法,使到来(11)使动用法,使满意(12)形容词作名词,指近郊(13)名词作动词,发光(14)为动用法,为感到惊讶、震惊3特殊句式(1)南冥者,天池也。(2)齐谐者,志怪者也。(3)是其言也,犹时女也。(4)名者,实之宾也。(5)海运则将徙于南冥。(6)覆杯水于坳堂之上。(7)鹪鹩巢于深林。(8)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9)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10)奚以知其然也?(11)彼且恶乎待哉!(12)之二虫又何知!(13)物莫之伤。(14)归休乎君。(15)剖之以为瓢。(16)偃鼠饮河。(17)与越人水战。(18)请买其方百金。答:_答案(1)(4)判断句,(5)(7)介宾短语后置句,(8)(13)宾语前置句,(14)主谓倒装句,(15)(18)省略句。4语句翻译(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译文:_(2)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译文:_(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译文:_(4)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译文:_(5)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译文:_(6)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译文:_(7)孰肯分分然以物为事!译文:_答案(1)鹏鸟向南海迁徙,翅膀击打起三千里高的水,它鼓动翅膀,积聚风力,乘风上飞,直冲九万里的高空,大鹏飞向南海是凭借六月的大风。(2)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那么极厚的风就在它的翅膀下了,然后才凭借着风;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能够阻遏它,然后才能够谋划飞向南方。(3)何以(为什么)上升到九万里的高空而飞向南方呢?(4)彭祖如今以长寿闻名,众人跟他比,不是很可悲吗!(5)所以那才智可以授予一官之职、行为合乎一乡之人、品德合乎一国之君、能力取得一国信任的人,他们自己看待自己,也就像这蝉、学鸠、斥一样。(6)他们的精神专注,使人或物不生灾害疾病,而谷物丰熟。(7)谁肯纷纷扰扰把俗物当回事!文本名句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2适莽苍者,三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4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5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文外名句1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逍遥游)1文章在提出“逍遥游”之前为什么先强调“小大之辩”?答:_答案就精神境界、气象和格局而言,明乎“小大之辩”才能明白抉择的目标和追求的方向。庄子认为“逍遥游”是人生至大至高的境界、气象和格局,在提出这一境界、气象和格局之前,他先提出了一系列较小的境界、气象和格局,比如“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宋荣子、列子等。由于先已明确了“小大之辩”的意旨,文章后半部分就不必再费力去剖析人生境界、气象和格局的“小大之辩”,而直接把它们放在“而征一国者”之后,层层提升和推进,使层次异常明晰。又由于文章前半部分以大鹏、小雀等确立的“小大之辩”,跟文章后半部分人生境界、气象和格局的“小大之辩”,有某种类比、映衬关系,所以其气势更加飞扬,文思更加生动,颇有引人入胜之妙。2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大鹏”形象?答:_答案作者对“大鹏”的态度是矛盾的。首先作者对“大鹏”进行了否定,认为它的展翅高飞还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同时又是热爱的。作者义正词严地驳斥蜩与学鸠的嘲笑,强调指出有“小大之辩”;并且三次浓墨重彩,不避重复地描绘“大鹏”的雄伟形象。“大鹏”形象体现了作者一种无法逾越的悲哀。作者在才能无双、向往着逍遥却又无法逍遥的“大鹏”形象里,一颗心灵在深深苦闷中挣扎而出,幻想的翅膀张开了,怒而飞向“无何有之乡”,但有所求的心灵无法在那污浊黑暗的广漠之野找到慰藉。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作者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翔的悲哀。3惠子和庄子的大瓠之争,可作怎样的理解?答:_答案这里蕴含着对“有用”和“无用”的认识问题。庄子认为只要“不凝滞于物”,则大小皆为可用。这是有用,有用必须超然物外,优游于忘我之境。当然,最好是无用。无用则无害,也无困苦,就可以逍遥自在,绝对自由了。因而无用就是大用,这是庄子追求的理想境界。而惠子则基于对现实的认识,自然限于一般的理解和困惑。鹏之徙于南冥这篇文章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哲理?这个哲理是什么?答:_答案庄子的散文有时像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有时像万般源泉,随地涌出。汪洋恣肆、先破后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但是鹏之徙于南冥所表达的思想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是不满现实的自我超越的空虚。他企图以此达到逃避现实、保存自己的目的。实际上这种境界是不存在的,只能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一蓑烟草任江平时间的流逝,淡涤旧迹,仅留下微漠的平淡与悲哀。濮水之边,你翩然而去,仅留下楚使的瞠目与叹息。(1)或喜甜甘之味,或爱亦苦亦甜的刺激,谁人如你庄子,淡泊一切,与道合而为一,只偏执著那淡淡的清白。当一种美,美得让人无所适从,也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一种平淡,淡得让人无从品味,也只好叹之惜之,赞之赏之。你甘于淡泊,乐于平淡,自得于平淡,只愿在梦中化蝶而逍遥,只愿随那盘旋而上的鹏者浮游于天地,不愿累于国事,不愿牵绊于尘世,你就如同那甘之如饴、淡淡而香的矿泉之水,给人以绝境逢生,给人以平静致远,给人以超脱外物,我想要触及你的衣襟,却在指尖碰触了清而澈、凉而柔的泉水,原是这般滋味。(2)无奈我摆脱不了那甜的诱惑,忘却不了那或苦或甜的香醇,只好在无路可走之时,望见你那平静如水的双眸,澄澈至极,悠悠远远,望断天涯路。我以为你是孤独的,你却告诉我“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谊,惠子的离去并未换来你的嗥啕此类,原来你早已看透了生死,望穿了红尘。何以赞美你的平淡,我早已词穷。念往昔,繁华竞逐。你依旧逍遥游于世外,参透大自然的无穷。世界不过是你的主观产物,甚至你了解了河鱼之乐、蝶舞之愉、螳螂之负,摇曳而去,穿梭于泥潭之中。何去在乎那权势之争?谁言非要承受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氤氲之间,明月可掇。你在清风夜唳之中独自守望那明月,以至于在人们高枕无忧之时那皓白之月不会迷失只因你这颗平淡的心相追逐。世人笑你疯癫,你淡漠的眼神却摄人无语。恍然大悟你淡淡的泉水般的哲理如此深邃,你却早已悠然飘远。对你唯有惊鸿一瞥,却窥见了一种平淡致远的处世态度:淡罢,淡罢,绝不为万物所主宰,我独逍遥于濯浊之外,蝉蜕去拖累,只愿抱明月而长终。江边一蓑烟草,一片缟素。教我如何追寻你的步伐,那美至于无所适从的精髓;教我如何触及你的衣襟,那平淡而超然的态度。这便是你吧,淡淡如泉水,你偏执的追逐,泉边那飘扬的一片缟素,是为你而起的飘渺之歌。思悟亮点(1)画线句子浓缩了庄子的哪个典故?表现了庄子怎样的思想境界?提示濮水垂钓。表现了庄子不求名利、追求自由的精神。(2)画线句子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提示语句灵活,富有弹性,是作者创造性的运用。(3)通过一个人的人生境界来阐释一个“淡泊”的哲理,很容易落入俗套,或成为人物事迹的介绍而难见新意,本文有何不同?提示作者借大量的庄子寓言,使用经过提炼的语言,萃取精华,整合成文,富有文采,很好地展现了一个高中生的语言素养。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而后乃今培风小知不及大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此小大之辩也而征一国者而御六气之辩ABCD答案B解析“培”通“凭”。“知”通“智”。“辩”通“辨”。“而”通“能”。“辩”通“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B三飡而反,腹犹果然C则其负大舟也无力D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答案C解析C项古今义均为“没有力气,没有能力”。A项古义:不超过。今义:用在形容词性的词组或双音节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最高。B项古义:饱的样子。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D项古义:错综华美的色彩以及花纹。今义: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泛指著作。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去以六月息者也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B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C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D奚以知其然也答案D解析D项与例句均为“凭”。A项用。B项把。C项目的连词,来。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是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B南冥者,天池也C而后乃今将图南D晋军函陵,秦军汜南答案C解析名词作动词,往南飞。5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物莫之伤”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两句的句式特点相同。B“以盛水浆”与“以说吴王”均是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以”后的宾语。C“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与“南冥者,天池也”都是判断句。D“吾闻言于接舆”与“去以六月息者也”均为状语后置句。答案C解析C项前一个句子是一般陈述句。A项均属于否定陈述句中代词宾语前置。B项均省略了介词“以”后的宾语。D项均为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滑滑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子贡瞒然惭,俯而不对。有间,为圃者曰:“子奚为者邪?”曰:“孔丘之徒也。”为圃者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於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骸,而庶几乎!汝身之不能治,而何暇治天下乎!子往矣,无乏吾事。”子贡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其弟子曰:“向之人何为者邪?夫子何故见之变容失色,终日不自反邪?”曰:“始吾以为夫子为天下一人耳,不知复有夫人也。吾闻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今徒不然。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托生与民并行而不知其所之,汒乎淳备哉!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非其心不为。虽以天下誉之,得其所谓,謷然不顾;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谓,傥然不受。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我之谓风波之民。”反于鲁,以告孔子。孔子曰:“彼假修浑沌氏之术者也。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夫明白太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且浑沌氏之术,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选自庄子天地,有删改)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如泆汤数:通“速”,疾速B羞而不为也羞:以之为羞C而何暇治天下乎暇:闲暇D无乏吾事乏:缺乏答案D解析乏:耽误。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B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C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D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答案C解析“事求可功求成”意思是“办事要寻求可行,功业要寻求成就”。中间应该断开,故排除B、D两项。“用力少见功多者”意思是“用的力气要少,获得的功效要多”,显然要在“用力少”后断开,故排除A项。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贡见老者浇菜地用力甚多而功效甚少,就告诉老者可以用桔槔抽水,没想到却被老者讥笑批评。B老者认为有了机械之类的东西必定会出现机巧之类的事,有了机巧之类的事必定会出现机变之类的心思,这是道家的思想观点。C听了老者的话,子贡大感惭愧、神色顿改,怅然若失而不能自持,走出很远方才逐步恢复常态。D子贡回到鲁国,把遇见老者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对老者的话不以为然。答案D解析“孔子对老者的话不以为然”错。孔子认为自己很难达到“浑沌氏”的境界。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子何故见之变容失色,终日不自反邪?译文:_(2)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译文:_答案(1)先生为什么见到他面容大变、顿然失色,一整天都不能恢复常态呢?(2)天下人的非议和赞誉,对于他既无增益又无损害,这就叫做德行完备的人啊!参考译文子贡到南边的楚国游历,返回晋国,经过汉水的南面,见一老人正在菜园里整地开畦,打了一条地道直通到井中,抱着水瓮浇水灌地,吃力地来来往往,用力甚多而功效甚少。子贡见了说:“如今有一种机械,每天可以浇灌上百个菜畦,用力很少而功效颇多,老先生您不想试试吗?”种菜的老人抬起头来看着子贡说:“应该怎么做呢?”子贡说:“用木料加工成机械,后面重而前面轻,提水就像从井中抽水似的,快速犹如沸腾的水向外溢出一样,它的名字就叫做桔槔。”种菜的老人面起怒色讥笑着说:“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听到这样的话,有了机械之类的东西必定会出现机巧之类的事,有了机巧之类的事必定会出现机变之类的心思。机变的心思存留在胸中,那么不曾受到世俗沾染的纯洁空明的心境就不完备。纯洁空明的心境不完备,那么精神就不会专一安定;精神不能专一安定的人,大道也就不会充实他的心田。我不是不知道你所说的办法,只不过感到羞辱而不愿那样做啊。”子贡非常惭愧,低下头去不能作答。过了一会儿,种菜的老人说:“你是干什么的呀?”子贡说:“我是孔丘的学生。”种菜的老人说:“你不就是那具有广博学识并处处仿效圣人,以矜夸来超群出众,自唱自和哀叹世事之歌以周游天下卖弄名声的人吗?你要抛弃你的精神和志气,废置你的身形体骸,恐怕就可以逐步接近于道了吧!你自身都不善于修养,哪里还有闲暇去治理天下呢!你走吧,不要在这里耽误我的事情。”子贡大感惭愧、神色顿失,怅然若失而不能自持,走出三十里外方才逐步恢复常态。子贡的弟子问道:“先前碰到的那个人是干什么的呀?先生为什么见到他面容大变、顿然失色,一整天都不能恢复常态呢?”子贡说:“起初我总以为天下圣人就只有我的老师孔丘一人罢了,不知道还会有刚才碰上的那样的人。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听说到:办事要寻求可行,功业要寻求成就。用的力气要少,获得的功效要多,这就是圣人之道。如今竟然不是这样。持守大道的人德行才完备,德行完备的人形体才健全,形体健全的人精神才饱满。精神饱满,才是圣人之道。这样的人寄托形骸于世间,悠游自在而不知所往,淳和真朴具备!功利机巧必定不会放在他们这种人的心上。像那样的人,不同于自己的心志不会去追求,不符合自己的思想不会去做。即使让天下人都称誉他,并得其所愿,他也孤高而不顾;即使让天下人都非议他,失去自己所希望的,他也无动于衷、不予理睬。天下人的非议和赞誉,对于他既无增益又无损害,这就叫做德行完备的人啊!我只能称作心神不定为世俗尘垢所沾染的人。”子贡回到鲁国,把路上遇到的情况告诉了孔子。孔子说:“那是借着灌溉菜地研讨和实践浑沌氏主张的人。持守内心的纯一,心神不外分;修养内心,而不求治外在。明了心应归于清净,无为而返璞归真,体悟真性持守精神,优游自得地生活在世俗之中的人,你怎么会不感到惊异呢?况且浑沌氏的主张和修养方法,我和你又怎么能够了解呢!”三、语言表达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从新课改的视角看,教师不应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_。他将“游客”引入佳境,自由观赏,探究奥秘。但当“游客”对巍然高耸的建筑群茫然不解或不识鸟兽草木之名时,他不会置身事外,_,令人如沐春风,有时还要像仙人指路,在“游客”的思路出现滞涩凝绝时轻灵而高妙地一“点”,即收到“_”的奇效。答案(示例)而是更应像一个导游而是适时出面做精彩解说柳暗花明又一村1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共享单车出现的诸多问题与用户素质密切相关,用户的自身素质和自我修养不够高,共享单车就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我们应该尊重和珍惜这份为公民提供便利的公共资源,只要人们懂得尊重和珍惜,社会文明风尚就能得到很好的传播,共享单车也就能在城市畅行无阻,否则,共享单车就会消失。用户的自身素质和自我修养不够高,共享单车未必就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_。_。答案(示例)人们懂得尊重和珍惜,社会文明风尚未必就能得到很好的传播社会文明风尚得到很好的传播,共享单车未必就能在城市畅行无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