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4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80029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4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4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4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继续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熟读成诵,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选文内容;结合选文分析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2过程与方法:诵读选文,积累知识自主阅读选文,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知识。品读选文,合作探究 品读选文,理解文中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意义。拓展延伸,深入探究 获人生启迪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积累的文言知识;理解文中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意义。2难点:联系选文,结合自己生活经历,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三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话题的导入一:品读经典,人生感悟。易中天教授读孔子获一颗爱新构建和谐,得任。用一句话概括你读孔子和论语有了怎样的感悟?交流和大家分享。易中天教授读孟子获“一股正气平定天下,得义。”的感悟,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孟子,对话孟子,你将又有怎样的人生感悟呢?共同学习王好战,请义战喻话题的导入二由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引入,回忆孟子的名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了解其中包含的仁政思想。2.孟子及孟子散文特点(1)孟子的故事材料1“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材料2“孟母断织”: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有顷,复诵。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9)(2)孟子的思想性善论: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人类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告子上)民本思想: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仁政学说: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3)孟子散文特点说理结构严谨比喻生动形象感情充沛激昂论辩雄辩有力二学习目标(多媒体出示)1积累文言知识。2反复诵读,疏通每则文意。3品读选文,读出自我感悟。三诵读选文,积累知识1.自主诵读选文二要求:以你最喜欢的方式朗读选文,圈注字音,重点字词。2全班齐读选文。3疏通选文文义。方法:学生翻译,互动解决,自主测试。(多媒体出示)(一)解释下列词的意思。(1)其良人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2)必餍酒肉而后反:满足、饱食。“反”通“返” (3)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窥视,暗中看。 (4)卒之东郭墦间:坟墓。 (5)与其妾讪其良人:讥讽。 (6)施施从外来:喜悦自得的样子。(二)翻译下列句子。A. 良人未知之也。B.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 C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有余;不足,又顾而之他。5.齐读选文。三品读选文,合作探究探究问题: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则寓言故事。齐人乞墦2.结合选文,说说“齐人”是怎样一个人,分析寓言的寓意。“尽”。 “齐人”势利卑鄙,虚伪做作,在妻妾前威风十足,自吹自擂,显现了虚伪无耻的本性。“必”,乞食行为的经常性,他的无耻深入骨髓。“遍”,连都城中的普通百姓也不屑与这样的人“立谈”,更别说富贵者。为下文铺垫。“乞”行为的卑劣,不顾尊严,不择手段,低声下气,求取一些令人憎恶的利益。“顾”真是贪得无厌,无耻至极。 “施施”,洋洋自得,恬不知耻。“骄”外表的趾高气扬,不可一世,他的厚颜无耻,欺骗虚伪,刻画的深入骨髓。寓意:孟子以齐人的形象来讽刺那些无耻的钻营富贵利达的人们,即一般官僚。乞墦的行径就是一幕官场现形记。3.选文运用聊什么手法?有何作用?两重对比:一是齐人自身行为的对比:坟场的“乞”与妻妾面前的“骄”,人物内在品格的委琐与外表的傲慢自得形成强烈的反差,形成了尖锐的讽刺。二是妻妾与齐人在人生准则上的对比:齐人在坟场乞食而没有丝毫的羞耻感,甚至在自己的妻妾面前大吹大擂;两个妇道人家能明大理,强调在追求“利”的同时能注意采用正当的手段,要“行丈夫之道”。两种道德标准的对比和冲撞,从更深层次上揭露了齐人的丑态。四拓展延伸,深入探究辩“齐乞何能有妾妻?”有何现实意义?这是一篇讽刺性很强的寓言故事,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而文学的特征是合情未必合理。如果从理上分析,这个问题是荒谬的。但从突出主题和情节安排看,妻妾二人的互讪互助,表达效果要比一个女人自怨自艾更突出。五作业 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1.齐读选文。2.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三诵读选文,积累知识1.自主诵读选文四要求:以你最喜欢的方式朗读选文,圈注字音,重点字词。2全班齐读选文。3疏通选文文义。方法:学生翻译,互动解决,自主测试。(多媒体出示)(一)解释下列词的意思。出,语人曰卒然问曰 今夫天下之人牧孰能与之 则天下皆引领而望之矣 天下恶乎定 如有不嗜杀人者二品读选文,合作探究1探究问题(多媒体出示)(1)用一个词概括这则选文。枯苗盼雨(2)从梁襄王的三句问话中可看出其形象如何?提示:梁襄王的三句问话:“天下恶乎定?”“孰能一之?”“孰能与之?”语调上扬,语气轻而短促,从中可体味出梁襄王虽有贪得之野心,却无王者之威仪,精神状态是低下的,“卒然”问话中流露出惶惑,表现出涉世不深的窘态。平定天下容易吗?这三个问题问的很大,让人难以回答。可见他连一些常识都没有。他也是一个嗜杀人的国君。史料上评价他是“一生无所作为的平庸之君”。(3)孟子见梁襄王后,出来对他人说:“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这反映了孟子怎样的个性? 他对梁襄王的态度是怎样的?提示:在孟子犀利、辛辣、不留情面的言辞中,流露着鲜明的爱憎感情,孟子的率真、耿直的性格鲜活地表现了出来。他对这个国君印象不佳,轻慢而藐视。诸侯危社稷,则变置。(4)说说孟子采用比喻说理的贴切性?提示:孟子以“禾苗”喻百姓,以“雨露”喻君恩,就清楚地向梁襄王表明了君恩之于百姓的重要性及实行“仁政”的好处。而“水之就下”就更是表明了实行“仁政”的效果之显著。2学生阅读文本合作探究问题3交流展示4点拨交流:三拓展延伸,深入探究汉代赵岐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试分析本文中寓言和比喻的艺术魅力何在? 结合思考 练习一探究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孟子,而且了解了孟子这部书的特点。首先想告诉大家读书读经典的一种方法比较阅读。其次,我们的品读过论语孟子后,我们是不是发现其实这些圣贤们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以前总用崇拜膜拜的目光对他们敬而远之。而当我们真正用心和他们交流时,我们会发现其实他们离我们很近,就像我们邻家的老爷爷一样,当看我们犯错时给予我们谆谆教导(可举例说明读孔子孟子后俩位留给我们的印象)。就暂时让这孔子和孟子这两位长者来开启我们的心智。但这只是暂时的,因为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这些大师们还在后面等待着给予我们以指引。这些经典已经贯穿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希望大家能够用心去体悟他们给我们的智慧,并用我们的一生去实践它,才能真正读懂经典。五、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