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中地理 第四章 防灾与减灾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77019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高中地理 第四章 防灾与减灾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2019高中地理 第四章 防灾与减灾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2019高中地理 第四章 防灾与减灾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 防灾与减灾 学习目标 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一 我国重大减灾工程项目 工程 措施 效益 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 中下游地区加固堤防 平垸 行洪 退田还湖 移民建镇 修建水库等 上游地区实行 退耕还林 封山育林措施 中下游地区摆脱了 人争水地 水致人灾 的恶性循环局面 有效遏制了长江上游不断加剧 的水土流失 三北 防护林体系工程 采取人工造林 封山封沙育 林和飞机播种造林 实行乔 灌 草结合 带 片 网结 合 多树种 多林种结合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15 荒漠 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 水土流 失得到基本控制 生态环境和 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 上得到改善 淮河流域治理工程 治理水土流失 对病险水库 河堤进行除险加固和疏通河 道等 提高淮河流域各地区的防洪标 准 改善航运条件 提高供水 保证率 发挥巨大的社会 经 济和环境效益 二 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1 遥感技术与减灾 遥感技术在减灾工作中的主要应用有 第一是灾害前兆监测 第二是 进行灾害跟踪监视 以便及时发出警报 第三是帮助救灾 第四是建立灾害模型 我国遥感技术应用 a 对滑坡和泥石流发生的预测 b 对森林和草原火灾发生的预测 c 对 农作物和森林病虫害的预报 d 对洪水灾害的预报 2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与减灾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能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 连续 实时 高精度的三维位置和三维速度及时间数据 在防洪 预报台风 抗震 扑灭林火等减 灾领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三 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前景 1 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1 应用变化 将更为广泛地应用于灾害监测 评估 预报与灾害信息管理 2 意义 使灾害监测实现综合监测化 并实现监测 评估 预测 预警的智能化 自动化 网络化 大大提高灾害管理水平和防灾减灾的快速反应能力 2 其他技术 生物工程技术 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将对保护资源与环境 有效防治灾害 发挥巨大的作用 探究点 长江防洪体系建设的原因 读 流域内四个行政区的灾情统计表 和 长江某年份某河段的汛期水位 流量变化 过程线图 回答问题 流域内的行政区 圩垸 个 141 143 1 359 332 淹没土地 平方千米 750 250 1 180 210 受灾人口 万人 45 1 36 6 135 3 14 6 1 试分析长江该河段小流量造成高水位的原因 答案 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 植被覆盖率降低 蓄水滞水能力下降 上游的水土流失造成中 下游泥沙淤积 河床抬高 围湖造田和不合理的增加建筑用地 使水域变小 湖泊调蓄功能 下降 2 试分析该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 答案 地势低平 河道弯曲 排水不畅 夏季降水集中 多暴雨 气候异常年份南北支流同 时来水 流域面积大 水系发达 流量大 3 为了减轻长江的洪涝灾情 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工程措施 答案 修建水库 建设中上游防护林 退耕还湖 疏通河道 裁弯取直 长江流域洪灾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如下表所示 因素 长江洪灾成因 治理措施 洪水 来量 流经湿润区 流域广 支流多 汛期长 水量大 上游干流及中 游支流洪水量大 雨期大范围内 普降暴雨 上游干流和中游支流 洪水同时暴发 中下游势必发生 特大洪水 自然因素 滞洪 泄 洪能力 长江中下游地势低平 排水不畅 滞洪 泄洪能力差 滥伐 森林 中上游山区滥伐森林 植被减少 水土流失加剧 不仅使森林涵养 水源 调节径流 削峰补枯作用 减小 又使大量泥沙入江 淤积 抬高河床 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人为因素 围湖 造田 围湖造田 泥沙淤积 使湖泊萎 缩 调蓄洪峰的能力削弱 需要从宣传 管理和工程 建设等方面入手 工程措 施 非工程措施以及生物 措施同时实施 上游退耕 还林 封山育林 保持水 土 减少水土流失 中游 兴修水利 退耕还湖 还 林 修建蓄洪区 下游疏 通河道 加速径流的排泄 等等 实行防洪保险 读 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 回答 1 2 题 1 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作用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是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保护农田 B 是防风固沙 保持水土 保护农田 C 是防止海风 海浪和暴雨的袭击 保护农田与城市 D 是进行平原绿化 美化城市环境 2 防护林工程主要减轻的灾害是 霜冻 干旱 土地荒漠化 泥石流 A B C D 答案 1 C 2 B 解析 第 1 题 图中防护林 是 三北 防护林 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 保护农田 是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是沿海防护林 主要作用是防止海 风 海浪和暴雨的袭击 保护农田与城市 第 2 题 三北 地区历史上曾有茂密的森林 肥美的草原 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 大面积的森林与草原变为裸地 进而导致日益严重的土 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和干旱 三北 防护林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减轻上述自然灾害 1 读下图 回答问题 1 图中 三北 指的是 2 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造成该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主要有哪些 3 三北 防护林为何要建成一个 乔 灌 草结合 带 片 网结合 多树种 多林种 结合 的大型防护林体系 4 有人说 三北 防护林工程对减轻沙尘暴危害有积极作用 你认为对吗 理由是什么 答案 1 东北 西北 华北 2 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干旱 人为原因 农业垦殖 战争 统治者大兴土木 3 三北 防护林建设范围大 地跨西北 华北 东北 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 本 着因地制宜的原则 宜林则林 宜草则草 乔 灌 草结合 带 片 网结合 多树种 多林种结合 可以使防护林区的物种多样化 生态系统复杂化 增强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 对 三北 防护林所处地区 气候较为干旱 容易形成沙尘暴或受沙尘暴影响 森林具 有防风固沙 保持水土 吸烟滞尘等作用 三北 防护林对风沙来说 就好像一道绿色的 屏障 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降低沙尘暴的危害 因此 三北 防护林工程对减轻沙尘暴危害 有积极作用 2 2003 年 6 月下旬至 7 月中旬 淮河流域出现了自 1991 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 为缓解 水位上涨压力 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 安全搬迁群众 4 6 万人 还启用 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 完成下列各题 1 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 2 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 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 答案 1 多雨 梅雨 季节 持续强降雨 淮河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涨 2 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的影响 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临淮岗 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 或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 怀 洪新河 分洪 除涝 灌溉 航运等 1 我国防灾减灾取得的成就 主要表现在 参与 国际减灾十年 活动取得巨大成就 成功防御了多次重大自然灾害的侵袭 建 立完善了各类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自然灾害防治的科学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都是对我国防灾减灾所取得的成就的描述 2 下列关于 三北 防护林的意义 说法正确的是 A 三北 防护林可以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 B 三北 防护林主要是为了增加经济收入 C 三北 防护林对沙尘暴没有影响 D 三北 防护林的目的是保护草原不被破坏 答案 A 解析 三北 防护林有生态 社会和经济效益 可以减少沙尘暴 保护草原和农田 保护 城市等 主要是生态效益突出 3 三峡工程的最主要作用是 A 防洪 B 航运 C 发电 D 养殖 答案 A 解析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人口稠密 经济发达地区 但长期受到洪水的威胁 因此 综 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防洪 兴建三峡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洪 4 治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根本措施是 A 在受灾地区大力植树造林 防止水土流失 B 重灾区大规模移民 并不再布局大 中型企业 C 在中下游修建蓄洪水库 D 在下游疏浚并增加泄洪通道 答案 D 解析 淮河治理措施 上游修建水库 植树造林 控制洪水 中游利用洼地 湖泊修建蓄洪 工程 下游开挖 扩大泄洪通道 5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目的不包括 A 使长江中上游各省区山区沙化 石漠化速度下降 B 涵养水源 C 保持水土 D 美化环境 答案 D 解析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主要的作用是保持水土 涵养水源 防治沙化 石漠化 美化环境 是城市绿地的作用 6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B 繁衍物种 维护生物多样性 C 调节气候 稳定大气成分 D 净化空气 吸烟除尘 答案 A 解析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主要是防治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 7 世界上最大的已建成的绿化生态工程是 A 三北 防护林 B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C 绿化撒哈拉大沙漠 D 太行山绿化工程 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要掌握 三北 防护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 三北 防护林是 我国目前为了防治 三北 地区荒漠化而建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绿化生态林 8 我国通过植树造林来治理泥石流 治沙造田较为成功的案例是 A 云南东川 B 黄土高原 C 东北三江平原 D 云南路南 答案 A 解析 泥石流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 9 实施防灾减灾对策要因地制宜 下列对策不正确的是 A 黄土高原和江南丘陵应植树造林 保持水土 B 上海市要注意采取防止地面沉降的措施 C 我国西南地区要建设护坡工程和抗震工程 D 华北平原应大力植树造林 防止水土流失 答案 D 解析 黄土高原和江南丘陵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上海市人口众多 工业发达 生产 生活用水量大 地下水开采量大 导致地面沉降 西南地区是我国地震 滑坡 泥石流多发 地区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 水土流失不严重 但旱涝 盐碱 风沙严重 大力植树造林并不 是因地制宜的对策 中国园林网 2017 年 9 月 11 日消息 截至目前 三北防护林工程已累计完成造林 2 918 53 万公顷 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建设初期的 5 05 提高至 13 02 森林蓄积量由起初 7 2 亿立方米增加到 20 98 亿立方米 营造防风固沙林 806 7 万公顷 治理沙化土地 33 62 万平 方公里 从根本上扭转了荒漠化扩展的局面 三北地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连续 10 年呈现 双缩减 目前三北地区防护林体系已初具规模 生态状况显著改变 生态面貌大为改观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0 11 题 10 关于 三北 防护林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三北 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 保护农田 B 三北 防护林最终能将我国 三北 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50 左右 C 三北 防护林的建设范围包括东北 华北 西北的 13 个省 市 区 总面积可达全国 的 40 以上 D 三北 防护林只有生态效益 没有经济效益 11 三北 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A 吸烟除尘 B 美化环境 C 防风固沙 D 净化空气 答案 10 C 11 C 解析 第 10 题 三北 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 因此 三北 防护林的主要 作用为防风固沙 保护农田 A 错 三北 地区主要的气候特征为干旱 因此大规模植树 造林是不易存活的 故森林覆盖率不可能提高到 50 左右 应实行乔 灌 草相结合 将森 林覆盖率提高到 15 B 错 三北 防护林具有生态效益 同时也能促进该地区农村经济的 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 错 第 11 题 三北 防护林能 够有效防风固沙 保护农田 在我国防灾过程中 建设了许多大型的水利工程 据此完成 12 13 题 12 就水系特点而言 下列流域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是 松花江 海河 辽河 淮河 长江 雅鲁藏布江 A B C D 13 下列水利工程的建设以防洪防汛为首要目标的是 长江的荆江大堤 珠江的北江大堤 南水北调 龙羊峡水库 引滦入津 A B C D 答案 12 B 13 A 解析 第 12 题 海河 淮河中下游支流众多 水系庞大 如果降水集中 易导致干支流同 时来水 从而形成洪涝灾害 第 13 题 长江荆江大堤和珠江北江大堤主要目标是防洪 14 读 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 回答问题 1 我国滞洪区集中分布地区 A 是 流域 C 是 流域 B D 分别在 黄河下游地区和长江的 地区 2 A 地区滞洪区较为集中的原因是什么 3 分析 D 地区需要划定滞洪区的自然原因 4 我国滞洪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 说明其原因 答案 1 海河 淮河 中游 2 自然原因 7 8 月份降水集中 多暴雨 海河水系呈扇形 加之泥沙多 淤积严重 导 致下游排水不畅 地势平坦 极易出现洪涝灾害 社会原因 这里人口稠密 城市集中 工农业发达 3 长江三峡以下的荆江河段河道弯曲 泥沙淤积 形成 悬河 堤坝容易垮塌 4 我国东部地区 夏季降水集中 多暴雨 且地势平坦 水流较缓 泥沙淤积严重 极易 产生洪涝灾害 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河谷较深 不易发生洪灾 解析 A 地区为海河流域 地势平坦 泥沙淤积严重 排水不畅 易出现洪涝灾害 所以划 定为滞洪区 D 地区为长江三峡以下的荆江河段 因是地上河 堤坝易垮塌 所以划定为滞 洪区 滞洪区多分布在大河的中下游地区 因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 水流较缓 加上泥沙淤 积严重 极易造成洪涝灾害 15 结合 我国特大 较大型山崩 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读图分析 我国六大区中 出现特大 较大型山崩 滑坡 泥石流最多的是 地 区 该地区多特大 较大型山崩 滑坡 泥石流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2 图中发生特大型山崩 滑坡 泥石流最多的省区是 省 该省区灾害点数约为 主要分布在该省的 和 3 相对而言 我国六大区中 地区发生特大型山崩最少 4 我国中南地区发生的山崩 滑坡 泥石流主要分布在 地区 5 据报道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石材产量最大的国家 许多人认为 大量开采石材是一种因 地制宜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做法 对此你有何认识 答案 1 西南 西南地区地处我国地势第一 二级阶梯和第二 三级阶梯交界处 坡陡谷 深 植被覆盖差 地震频繁 岩石比较破碎松散 多暴雨 2 四川 10 2 西部地区第一 二级阶梯交界处 东部地区第二 三级阶梯交界处 3 华东 4 东部地区的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处 5 开山采石 必然破坏山林 使生态环境恶化 易发生地质灾害 因此须慎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