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数学 第八章 解三角形 8.3 解三角形的应用举例(二)学案 湘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70359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数学 第八章 解三角形 8.3 解三角形的应用举例(二)学案 湘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数学 第八章 解三角形 8.3 解三角形的应用举例(二)学案 湘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数学 第八章 解三角形 8.3 解三角形的应用举例(二)学案 湘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3解三角形的应用举例(二)学习目标1.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有关距离的测量问题.2.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有关高度的测量问题.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正确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知识链接“遥不可及的月亮离我们地球究竟有多远呢?”在古代,天文学家没有先进的仪器就已经估算出了两者的距离,是什么神奇的方法探索到这个奥秘的呢?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将揭开这个奥秘.预习导引1.仰角与俯角与目标视线在同一铅垂平面内的水平视线和目标视线的夹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时叫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时叫俯角,如图.2.高度问题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问题.由于底部不可到达,这类问题不能直接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决,但常用正弦定理计算出建筑物顶部或底部到一个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然后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要点一测量底部不能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例1如图所示,在山顶铁塔上B处测得地面上一点A的俯角为,在塔底C处测得A处的俯角为.已知铁塔BC部分的高为h,求出山高CD.解在ABC中,BCA90,ABC90,BAC,CAD.根据正弦定理得,即,AC.在RtACD中,CDACsinCADACsin.即山的高度为.规律方法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解题时,要学会审题及根据题意画示意图,要懂得从所给的背景资料中进行加工、抽取主要因素,进行适当的简化.跟踪演练1某登山队在山脚A处测得山顶B的仰角为35,沿倾斜角为20的斜坡前进1000米后到达D处,又测得山顶的仰角为65,则山的高度为_m(精确到1m.1.4142,sin350.5736).答案811解析过点D作DEAC交BC于E,因为DAC20,所以ADE160,于是ADB36016065135.又BAD352015,所以ABD30.在ABD中,由正弦定理,AB1000(m).在RtABC中,BCABsin35811(m).例2如图所示,A、B是水平面上的两个点,相距800m,在A点测得山顶C的仰角为45,BAD120,又在B点测得ABD45,其中D点是点C到水平面的垂足,求山高CD.解由于CD平面ABD,CAD45,所以CDAD.因此只需在ABD中求出AD即可,在ABD中,BDA1804512015,由,得AD800(1) (m).即山的高度为800(1) m.规律方法在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通常都根据题意,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然后通过解这些三角形,得出实际问题的解.和高度有关的问题往往涉及直角三角形的求解.跟踪演练2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时,可以选与塔底B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C和D.现测得BCD,BDC,CDs,并在点C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求塔高AB.解在BCD中,BCD,BDC,CBD180(),即.BCs.在RtABC中,由于ABC90,tan,ABBCtans.要点二测量地面上两个不能到达点之间的距离例3如下图,为测量河对岸A、B两点的距离,在河的这边测出CD的长为km,ADBCDB30,ACD60,ACB45,求A,B两点间的距离.解在BCD中,CBD1803010545,由正弦定理得,则BC(km).在ACD中,CAD180606060,ACD为正三角形.ACCDkm.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B2AC2BC22ACBCcos452,ABkm.所以河对岸A,B两点间距离为km.规律方法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一般是把求距离问题转化为应用余弦定理求三角形的边长问题,然后把求未知的另外边长问题转化为只有一点不能到达的两点距离测量问题,运用正弦定理解决.跟踪演练3如图所示,隔河可以看见目标A,B,但不能到达,在岸边选择相距km的C,D两点,并测得DCB45,BDC75,ADC30,ACD120(A,B,C,D在同一平面内),求两目标A,B之间的距离.解在BCD中,因为DCB45,BDC75,所以CBD60.又CD,由正弦定理得BD.在ACD中,同理可求得AD3.在ABD中,AB.即A、B之间的距离为km.1.如图,在河岸AC测量河的宽度BC,测量下列四组数据,较适宜的是()A.a,c,B.b,c,C.c,a,D.b,答案D解析由、可求出,由、b,可利用正弦定理求出BC.故选D.2.甲、乙两人在同一地平面上的不同方向观测20m高的旗杆,甲观测的仰角为50,乙观测的仰角为40,用d1,d2分别表示甲、乙两人离旗杆的距离,那么有()A.d1d2B.d120mD.d2tan40可知d1d2.3.甲、乙两楼相距20m,从乙楼底望甲楼顶的仰角为60,从甲楼顶望乙楼顶的俯角为30,则甲、乙两楼的高分别是_.答案20mm解析甲楼的高为20tan602020m;乙楼的高为2020tan302020m.4.如图所示,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一测量者在A的同侧,在A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离为50m,ACB45,CAB105,则A、B两点的距离为_m.答案50解由题意知ABC30,由正弦定理,AB50(m).1.只运用正弦定理就能测量“一个可到达点与一个不可到达点间的距离”,而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点间的距离”要综合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无论测量“底部不能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还是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点间的距离”都需要在两个点上分别测量,并且都需要测量出两点的距离.2.正弦、余弦定理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的一般步骤:(1)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画出示意图;(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三角形的数学模型;(3)求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解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一、基础达标1.如下图所示,D,C,B在地平面同一直线上,DC10m,从D,C两地测得A点的仰角分别为30和45,则A点离地面的高AB等于()A.10mB.5mC.5(1)mD.5(1)m答案D解析在ADC中,AD10(1).在RtABD中,ABADsin305(1).2.某人在C点测得某塔在南偏西80,塔顶仰角为45,此人沿南偏东40方向前进10m到D,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30,则塔高为()A.15mB.5mC.10mD.12m答案C解析如图,设塔高为h,在RtAOC中,ACO45,则OCOAh.在RtAOD中,ADO30,则ODh.在OCD中,OCD120,CD10,由余弦定理得OD2OC2CD22OCCDcosOCD,即(h)2h21022h10cos120,h25h500,解得h10或h5(舍).3.如图,为测得河对岸塔AB的高,先在河岸上选一点C,使C在塔底B的正东方向上,测得点A的仰角为60,再由点C沿北偏东15方向走10m到位置D,测得BDC45,则塔AB的高是()A.10mB.10mC.10mD.10m答案D解析在BCD中,CD10,BDC45,BCD1590105,DBC30,由正弦定理,得,BC10.在RtABC中,tan60,ABBCtan6010.4.在某个位置测得某山峰仰角为,对着山峰在地面上前进600m后测得仰角为2,继续在地面上前进200m以后测得山峰的仰角为4,则该山峰的高度为()A.200mB.300mC.400mD.100m答案B解析方法一如图,BED,BDC为等腰三角形,BDED600,BCDC200.在BCD中,由余弦定理可得cos2,230,460.在RtABC中,ABBCsin4200300,故选B.方法二由于BCD是等腰三角形,BDDCcos2,即300200cos2.cos2,230,460.在RtABC中,ABBCsin4200300,故选B.5.如图所示,为了测量河的宽度,在一岸边选定两点A,B,望对岸标记物C,测得CAB30,CBA75,AB120m,则河的宽度为_m.答案60解析在ABC中,CAB30,CBA75,ACB75.ACBABC.ACAB120(m).作CDAB,垂足为D,则CD即为河的宽度.由正弦定理得,CD60(m).河的宽度为60m.6.如下图,AB是底部B不可到达的一个建筑物,A为建筑物的最高点,设计一种测量建筑物高度AB的方法.解选择一条水平基线HG,使H、G、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由在H,G两点用测角仪器测得A的仰角分别是,CDa,测角仪器的高是h.那么,在ACD中,根据正弦定理可得AC,ABAEhACsinhh.7.在某一山顶观测山下两村庄A,B,测得A的俯角为30,B为俯角为40,观测A,B两村庄的视角为50,已知A、B在同一海平面上且相距1000米,求山的高度.(精确到1米.sin400.6428)解设山顶为C,山高CDx,由题意CAD30,CBD40,ACB50.在RtADC中,AC2x,在RtBDC中,BC.在ABC中,由余弦定理知AB2AC2BC22ACBCcosACB.100024x2cos50,x1000sin40643(米).所以山高约为643米.二、能力提升8.要测量底部不能到达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高度,在黄浦江西岸选择甲、乙两观测点,在甲、乙两点分别测得塔顶的仰角分别为45,30,在水平面上测得电视塔与甲地连线及甲、乙两地连线所成的角为120,甲、乙两地相距500m,则电视塔的高度是()A.100mB.400mC.200mD.500m答案D解析由题意画出示意图,设高ABh,在RtABC中,由已知BCh,在RtABD中,由已知BDh,在BCD中,由余弦定理BD2BC2CD22BCCDcosBCD得,3h2h25002h500,解之得h500.故选D.9.如图,一艘船上午9:30在A处测得灯塔S在它的北偏东30处,之后它继续沿正北方向匀速航行,上午10:00到达B处,此时又测得灯塔S在它的北偏东75处,且与它相距8nmile.此船的航速是_nmile/h.答案32解析设航速为vnmile/h,在ABS中,ABv,BS8nmile,BAS30,BSA45由正弦定理得:,v32nmile/h.10.地平面上有一旗杆设为OP,已知地平面上的一基线AB,AB200m,在A处测得P点的仰角为OAP30,在B处测得P点的仰角为OBP45,又测得AOB60,求旗杆的高h.解如图,OAP30,OBP45,AOB60,AB200m,在OAP中,OPAO,AOP90,则tan30,OAh(m),同理在BOP中,BOP90,且OBP45,OBOPh,在OAB中,由余弦定理得AB2OA2OB22OAOBcosAOB,即20023h2h22h2cos60,解得hm.答旗杆高为m.11.某人在塔的正东方沿着南偏西60的方向前进40m以后,望见塔在东北方向.若沿途测得塔的最大仰角为30,求塔的高度.解在BCD中,CD40m,BCD906030,DBC4590135.由正弦定理,得,BD20(m).在RtABE中,tanAEB,AB为定值,故要使AEB最大,需要BE最小,即BECD,这时AEB30.在BCD中,BDE1801353015,BEBDsinBDE20sin1510(1)(m).在RtABE中,ABBEtanAEB10(1)tan30(3)(m).所以塔的高度为(3) m.12.如图,某测量人员为了测量西江北岸不能到达的两点A,B之间的距离,她在西江南岸找到一个点C,从C点可以观察到点A,B;找到一个点D,从D点可以观察到点A,C;找到一个点E,从E点可以观察到点B,C;并测量得到数据:ACD90,ADC60,ACB15,BCE105,CEB45,DCCE1百米.(1)求CDE的面积;(2)求A,B之间的距离.解(1)在CDE中,DCE3609015105150,SCDEDCCEsin150sin30(平方百米).即SCDE公顷.(2)连接AB,依题意知,在RtACD中,ACDCtanADC1tan60(百米),在BCE中,CBE180BCECEB1801054530,由正弦定理,得BCsinCEBsin45(百米).cos15cos(6045)cos60cos45sin60sin45,在ABC中,由余弦定理AB2AC2BC22ACBCcosACB,可得AB2()2()222,AB百米.三、探究与创新13.如图,A,B,C,D都在同一个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内,B,D为两岛上的两座灯塔的塔顶.测量船于水面A处测得B点和D点的仰角分别为75,30,于水面C处测得B点和D点的仰角均为60,AC0.1km.试探究图中B,D间距离与另外哪两点距离相等,然后求B,D的距离(计算结果精确到0.01km,1.414,2.449).解在ACD中,DAC30,ADC60DAC30,CDAC0.1km,又BCD180606060,故CB是CAD底边AD的中垂线,BDBA,在ABC中,ABC75BCA15,由正弦定理得,即AB(km),因此,BD0.33km,故B,D的距离约为0.33k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