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3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章末检测试卷 中图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68954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3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章末检测试卷 中图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3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章末检测试卷 中图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3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章末检测试卷 中图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章末检测试卷(三)(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要素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组成B.各地理环境要素互不联系、独立发展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答案A解析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变化还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要素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组成。2.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与西北景观相符的是()地表水缺乏,河流较少,且多为内流河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A. B. C. D.答案C解析西北地区距海洋远,降水稀少,地表水缺乏,且多为内流河;由于植被稀疏,有机残体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很低。3.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其上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发育较多,水循环活跃,多为外流河,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A.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陆地环境的差异性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D.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制约性答案A4.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答案B解析洋流驱动力来自大气的水平运动即风,因此A项错误。由于海气相互作用,海洋通过辐射等将热量输送给大气,从而影响大气环流,B项正确。海洋赤潮是海洋生物灾害,是海水中浮游生物过度繁殖导致海水中缺氧的一种现象,C项错误。信风是一种大气环流形式,是地球表面热量差异引起气压差异而形成的,D项错误。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56题。5.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 B. C. D.6.下列地貌的形成属于环节的是()答案5.A6.C解析第5题,松花江和珠江所处地区不同、气候不同、水文特征也不同,属于气候因素对水文的影响,对应图中。第6题,图中环节表示河流水文对地貌的影响,与其相关的是C图中流水侵蚀所形成的沟谷。A图为新月形沙丘,是风力作用造成的,B图为冰川地貌,D为海浪侵蚀地貌。读“某山地位置及其植被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7.该山地分布在()A.高原山地气候区 B.温带季风气候区C.温带荒漠气候区 D.温带大陆性气候区8.北坡比南坡()A.光照强 B.坡度陡 C.水分多 D.林地少答案7.B8.C解析第7题,根据该山地的位置及山麓的植被可判断,该山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第8题,图中北坡比南坡林地多,可推知北坡降水多。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完成910题。9.图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10.该示意图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答案9.B10.B解析第9题,根据图示,土壤热容量越大,气温变化幅度越小。土壤湿度增大,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可使空气湿度增大;同时由于蒸腾作用加强,可使空气湿度增大,还可导致降水增加。第10题,该图显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即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略图”。读图回答1112题。11.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A.森林、草原、荒漠 B.草原、荒漠、森林C.森林、荒漠、草原 D.荒漠、草原、森林12.引起自然景观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从东向西降水减少 B.从东向西降水增多C.从东向西气温升高 D.从东向西海拔增高答案11.A12.A解析第11题,结合我国的气候等自然条件可知,在距海较近的甲地发育有森林,而丙地因深居内陆降水少,形成荒漠景观,位于中间的乙地草原广布。第12题,上述植被的变化,主要是因为从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图甲为“长白山望天鹅景区一角”、图乙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图丙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读图,回答1314题。13.从图甲到图乙再到图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14.在塔克拉玛干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多为风成地貌,体现了地理环境要素中()A.气候对地貌的影响 B.水文对地貌的影响C.地貌对气候的影响 D.植被对气候的影响答案13.B14.A解析第1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甲为森林植被,图乙为草原植被,图丙为沙漠,从图甲到图丙水分条件越来越差,很显然属于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第14题,该地区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成地貌,属于气候对地貌的影响。读下面四幅“海拔5 000米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回答1516题。15.四座山位置分布纬度最低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16.山地垂直自然带的递变规律是()A.由热量差异造成的B.由水分差异造成的C.由热量和水分差异造成的D.由海陆分布差异造成的答案15.B16.C解析第1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山地自然带带谱最复杂,且南北两坡的自然带海拔基本相同,说明该山应位于赤道附近,纬度最低。第16题,山地垂直地带性的变化,是水热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图为“贡嘎山、二郎山、峨眉山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分别代表不同海拔分布的自然带。这三座山均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四川省境内。读图完成1718题。17.贡嘎山垂直自然带最多,主要是因为贡嘎山()A.植被较丰富 B.距海洋较近C.土壤较肥沃 D.相对高度较大18.山麓自然带是()A.热带雨林带 B.热带稀树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答案17.D18.D解析第17题,山的纬度低,相对高度大,垂直自然带就多。贡嘎山垂直自然带最多,主要是因为贡嘎山相对高度较大。第18题,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处地区的自然带一致,山麓自然带应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017山东济南高一测试)读“某大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920题。19.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a自然带是狭长分布的热带草原带B.c自然带是以针叶林为主C.d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e自然带是以亚热带常绿植被为主20.有关g自然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g自然带反映了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B.g自然带的南北延伸与沿岸的暖流有关C.g自然带的形成与当地的地形有关D.g自然带的降水主要是由东南信风登陆带来的对流雨答案19.D20.D解析第19题,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知,图示为南美洲南部,联系自然带分布判断:a自然带是狭长分布的热带荒漠带,A错误;c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错误;d自然带是温带荒漠带,C错误;e自然带是以亚热带常绿植被为主,D正确。第20题,g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带,反映了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g自然带的南北延伸与沿岸的巴西暖流有关,ABC都正确;g自然带的降水主要是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而形成的地形雨,D错误。二、综合题(共50分)21.(2017湖南株洲高一质检)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0分)2016年1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伊朗首都德黑兰,开始对伊朗进行国事访问,下图为伊朗卡维尔盐沼分布图。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卡维尔盐沼的成因。答案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山脉阻挡海洋水汽深入,气候干旱;多内流河,河流在低洼处汇集;泥沼洼地,地表水下渗难;蒸发量大,容易形成盐沼。解析卡维尔盐沼的成因,可以从地形地势、排水、蒸发、降水等方面回答。22.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1)假如你对日本一无所知,探究日本群岛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时需要哪些知识、信息和资料?(2)结合下面的框图,回答下列问题。试述日本气候、地形和水文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日本地域分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若日本的森林被大量砍伐,自然环境将会产生怎样的变化?答案(1)日本的区域图;日本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日本各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等)的基本知识;了解各自然因素之间是如何联系、如何影响的等。(2)日本的季风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充足,地形受流水侵蚀和冲积作用明显;由于地形坡度大,水力资源丰富。由于南北温度带差异导致了热量差异,引起自然带呈现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由于山地多,水热条件差异大,自然带的垂直分异明显。会产生气候恶化、河流流量不稳定、旱涝灾害增多、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泥石流发生更频繁等问题。解析此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分析方法,首先要明确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包括岩石、土壤、大气、生物和水等,各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而差异性的产生则与其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密切相关,分析时可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方面入手。23.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图和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1)甲图中沿40N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分异规律。甲图中沿116E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分异规律。(2)乙图中字母A、B、C、D所代表的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带和高山针叶林带,从A到D依次为_。(3)珠穆朗玛峰南、北坡相比,垂直自然带数目多的是_,该坡形成明显垂直自然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2)高山灌木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带、常绿阔叶林带(3)南坡该坡基带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气温高,海拔差异大,所以垂直自然带更明显。解析第(1)题,沿40N自然景观的变化是水分差异造成的,体现了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沿116E自然景观的变化是热量条件的差异造成的,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第(2)题,乙图中字母AD海拔越来越低,热量条件越来越好,植被由针叶到阔叶、由落叶到常绿。第(3)题,可从相对高度和基带类型两个角度归纳。24.读“北美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写出图例中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带名称:B是_带,E是_带。(2)E自然带所在的地区,其气候类型是_,该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是_。(3)图中自然带ABC的依次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_分异规律,这主要是自然环境中_条件变化所引起的。(4)图中自然带EAD的依次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_分异规律,这主要是自然环境中_条件变化所引起的。答案(1)温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3)经度地带性水分(4)纬度地带性热量解析(1)B自然带位于温带大陆的内部地区,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所形成的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E自然带所在地区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形成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3)图中自然带ABC的依次更替是东西方向的更替,由于距海远近不同,故降水差异很大,所以体现了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水分。(4)图中自然带EAD的依次更替是南北方向的更替,由于纬度的差异使得热量条件差异很大,所以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是热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