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新课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64181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新课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新课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新课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推进新课(板书)一、“开眼看世界”问题情境1: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一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材料二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叙材料三1842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海国图志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全面介绍世界各国地理、历史以及科技、经济发展状况的书籍,它使得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终于有了一次质的改变。魏源也成为引领国人放眼世界为数不多的几位先行者之一。但是这本书在当时的中国没什么影响,反而传到日本去了。日本人从这本书中了解到现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本书翻刻了25版,这本书对日本后来的明治维新起了很大的思想启蒙作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变强大了,反过来侵略中国,这确实是个历史的悲剧啊!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填写表格,熟悉基础知识。多媒体展示材料:人物主要活动著作内容林则徐设译馆,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世界30余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结合材料,思考探究下列问题。(1)鸦片战争以后,为什么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2)林则徐和魏源在学习西方过程中有何异同?(3)他们主要向西方学习什么?(4)怎样评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自主学习1: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日趋衰微,阶级矛盾不断尖锐,政府财源枯竭,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扩张。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逐渐传入中国。外患日深的历史条件推动他们面向世界,开始认识到在当时世界潮流下改革的主要方向向西方学习,开眼看世界。自主学习2:共同点是都曾翻译过西方的书籍,介绍了许多关于西方地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林则徐是第一个主动认识到了解西方重要性和必要性的人,在魏源的影响下,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自主学习3:军事技术。自主学习4:进步性: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这促使人们开阔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局限性: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方面落后于西方,仅仅学习军事技术是不够的。拓展探究:阅读教材P68“历史纵横”思考:(1)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遇到了什么问题?(2)为什么会遇到这些问题?自主学习:遭到封建顽固派的攻击和嘲讽。教师指导:第(2)问鼓励学生思考讨论,意在唤起学生多种意识。比如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培养忧患意识;努力学习,时刻准备,抓住机遇的意识等,也为总结新课打好基础。规律总结:正如当代历史学家戴逸所说的“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很可惜,在当时,大多数人只把海国图志视为“识夷情”的入门书,很少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付诸实践,真正发展并实践这一思想的是在19世纪6090年代由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的洋务运动。(板书)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问题情境2: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一所谓“体”是指事物的主体本质;“用”是指由主体派生,或为主体服务的表现形式。张之洞(洋务派)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人心,西学应世事,而必无孛于经矣。”材料二“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李鸿章材料三京师同文馆旧址合作探究:结合材料一、二和教材,概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主要内容、实质、根本目的。自主学习:“中学为体”指以中国旧的封建制度、纲常礼教为主体、本质;“西学为用”应该是指学习西方先进的一些东西,为封建制度服务。它的实质指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合作探究:根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综合评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自主学习:进一步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局限在于没有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层面。(板书)三、维新变法思想问题情境3: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一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冯桂芬校邠庐抗议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先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二康有为: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梁启超: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严复:崇尚自由是西方富强的深层原因,自由是最基本的价值,西方所说的民主是捍卫自由的一种手段。材料三将知新报与当时中国报业水准,知新报可谓当时的优秀报刊。而知新报与时务报相互呼应,发表维新言论,宣传变法思想,与爱国救国的热情分不开。知新报除畅销华南地区,更远销日本、越南、新加坡、美国等地,为昔日影响中国华南风气的大报。即使在百日维新失败后,其他维新派的报刊被迫终刊,而知新报仍继续出版,乃当时中国唯一仍鼓吹维新变法的报刊。其意义不仅在于当代人物和社会思潮,而是更深远的激发后人对国家民族的热情。由于知新报所处地为澳门,独特的政治背景令言论上得以自由开放,在中国南方起了舆论先锋的作用,可以“言时务报所不敢言”。所以,知新报在中国新闻史亦具有重要的地位。合作探究:根据教材结合材料一,思考、讨论:(1)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郑观应提出了怎样的思想?(3)郑观应的思想与冯桂芬的思想有何不同?(4)早期维新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自主学习:(1)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向西方学习的范围在扩大,特别是涉及政治层面,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4)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自主学习:根据教材结合材料二,自己设计表格,概括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三人的主要思想,掌握维新变法思想的主要内容。人物主要著作主要思想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实行君主立宪梁启超变法通议只有变法才能救亡图存严复辟韩用民权否定君权合作探究:根据教材结合材料三,概括总结维新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意义。自主学习: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它引起的戊戌变法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学,批判封建主义旧学,引导人们重新认识世界;他们痛感民族危机的严重,号召人们奋起救国,谋求国家的独立富强;给古老的中国社会注入的活力是不可低估的,站在历史长河的高度看,由传统农耕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尽管它在19世纪末的中国遭到了暂时挫折,但对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却是一次巨大的强烈的冲击波,它留下的痕迹是永不磨灭的,是永远鼓舞与启迪后人的。问题情境4: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一林则徐建议用关税的十分之一制造炮船,以抵抗英国侵略者,道光皇帝对林则徐建议的朱批是:“无理!可恶!一派胡言。”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面临着被扼杀的危险。材料二顽固派极为恼火,山东道监察御史张盛藻首先上奏表示反对,紧接着倭仁亲自出马,对奕忻此举大张挞伐,兴师问罪。他向朝廷上了一份奏折,力言:“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指出令学士、大夫学习制器之理,且用升官、银钱去引诱他们,这是重名利轻气节,“上亏国体,下失人心”。倭仁尤其反对“奉洋人为师”,他质问奕忻:“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术,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材料三其守旧者,谓新法概宜屏绝;其开新者,谓旧片概宜扫除。小则见诸论说,大则形诸奏牍,互相水火,有如仇雠。山东道监察御使杨深秀折拓展探究:为什么每次西学东渐都会遇到强大的阻力?合作学习:学生思考、讨论,写出答案。规律总结:中国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文化在中国人的心理上造成一种华夷观念,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尚未发展壮大,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封建自然经济,因而,新思想缺乏社会基础。清朝统治者的闭关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使民众思想保守,愚昧无知,从而造成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封建顽固势力坚守纲常名教,士大夫阶层思想保守,很大一部分官僚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抵制新思想,这是新思想传播的直接阻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从鸦片战争以后到19世纪末“西学东渐”的历程。这一路风风雨雨,虽受重重阻力,却不断深入,围绕挽救民族危机,如何向西方学习的主题,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的复杂历程,促进了中国人民思想的空前解放,也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不过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这些先进思想没有实现挽救民族危机,强国富民的目标,中国人民还需进一步探索。板书设计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活动设计课堂辩论:怎样评价“中体西用”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那么“中体西用”应该怎样评价呢?生1:所谓“体”是指事物的主体本质;“用”是指由主体派生,或为主体服务的表现形式。“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说要以中国旧的封建制度、纲常礼教为主体、本质,同时学习西方先进的一些东西,为封建制度服务。要知道中国不仅仅是技术落后于西方,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个方面都是落后的,中国是落后的封建社会,西方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光学技术怎么能救国呢?落后的内容决定了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甲午战争的结果证明了一切。生2:“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所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目的是反动的,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强化封建统治必然阻碍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生3:我不同意你们的观点。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洋务派在各个通商口岸设立企业、翻译外国书籍、创办报刊杂志、开办新式学堂,派遣政府官员出洋考察,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把西学东渐从军事技术推进到工业制造、自然科学和技术层次,甚至引进了一些零星的哲学和社会科学学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宝贵的第一步。生4:是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继承了林则徐、魏源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先风,并付诸实践,进一步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同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不足,也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思,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正是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可以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潮流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生5:我赞同刚才两位同学的意见。看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吧。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太平天国运动烽火尚盛,清政府统治不稳,面临“千古变局”,仅依靠传统,维护清朝统治已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地主阶级能够走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步,对中国封建守旧思想进行了巨大的冲击,实属难能可贵,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生6:特级教师马学松说过:历史评价要运用以下三个基本观点,一是唯物的观点。即站在正确立场上,以史实为依据,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好说好,是歹说歹,既不拔高,也不贬低,实事求是,客观评述。只有真实,才能接近真理。二是历史的观点。即把被评价的对象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考察、评论。要重视被评对象的阶级属性、社会属性和时代属性。三是辩证的观点。即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发展的观点,不能用片面的、静止的观点去考察、分析被评价的对象。也就是说,历史评价要客观、真实、全面、论从史出,既要看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进步性又要看到其局限性。所以,我们不能苛求洋务派,判断历史的功能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新的东西,与当时许多人相比,洋务派已属不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呼声震撼了当时的中国思想界,引发了一股新的社会思潮,扩大了中国人的眼界,推动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思想历程。他们对封建守旧思想的禁区进行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开拓精神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师:当代历史学家戴逸说:“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在当时,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没有真正重视这一思想,中国人民也因此付出了更大的代价。伴随着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西学东渐将一浪高过一浪。习题解答学思之窗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解题关键:比较两者的异同点。思路引领:从对内对外两方面比较。答案提示:他们都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洋务派在思想上源于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此而言他们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但他们却抽去了林则徐、魏源思想中“制夷”的爱国精神,而采取了一定的“和夷”妥协投降思想,把重点放在对内镇压人民反抗上。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解题关键: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思路引领: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思想启蒙的作用。答案提示: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二、学习延伸讨论一下,慈禧太后一直被认为是晚清封建顽固派的最高代表,可她为什么支持洋务运动?解题关键: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思路引领:洋务派的观点。答案提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实质是维护清朝统治,因而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