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6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押题专练.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63186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6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押题专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6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押题专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6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押题专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06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1剑桥中国晚清史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材料中的“太平军的社会革命”()A顺应了当时中国小农经济国情B是绝对平均主义的体现C强调国家对百姓财产权的尊重D是战争环境的必然选择【答案】B2据史载,在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不久,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就租赋问题向天王洪秀全上了一道奏章并得到天王的同意,不久,太平天国施行了“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此举反映()A“照旧交粮纳税”是革命运动的现实需要B封建地租关系仍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C农民领袖意识到天朝田亩制度的不足D解决财政问题是当时天国的核心问题【答案】A【解析】“照旧交粮纳税”是革命运动还未完全成功,现实革命形势依然需要,故A项正确;近代中国小农经济逐渐走向解体,因此封建地租关系不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农民领袖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反思,故C项错误;当时的核心问题是巩固革命成果,并进一步进行革命,不是财政问题,故D项错误。3太平天国失败后,清王朝为恢复社会秩序对所谓的“忠义之士”进行表彰和纪念。在这一过程中,地方精英通过主持本地区纪念活动趁机扩大自己的影响,地方社区则通过表彰自己社区的“忠义之士”确立自己在战后新秩序中的地位。这表明()A朝廷意在重塑正统价值观B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C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D社会各阶层争夺政治权利【答案】C419世纪中期,英国人看穿了天国,认为其虚弱无力、不堪扶持,所以泰晤士报严正表示,“叛军”已经成为“阻挡我们摘取金苹果的龙,最终英国政府做出了选边的决定”。此处“选边”的含义是()A没有太大作用了,干脆淘汰B保持中立,静观其发展C没有利用价值了,让其靠边站D放弃中立,参与镇压“叛军”【答案】D【解析】“干脆淘汰”与材料中“英国政府做出了选边的决定”不符,故A项错误;保持中立,与材料中“英国政府做出了选边的决定”不符,故B项错误;让其靠边站,与材料中“英国政府做出了选边的决定”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叛军已经成为阻挡我们”“英国政府做出了选边的决定”表明参与镇压,故D项正确。5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B旨在化解西方入侵带来的危机C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发生于近代中国文明转型初期【答案】D【解析】旧式的农民起义只能表明“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故A项错误;旨在化解西方入侵带来的危机,只能表明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提出的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故D项正确。6太平天国运动留给历史的余响是长久的。在戊戌维新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这是用反清来促成革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拼的反面教训。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A搅乱了社会政治制度B促进了政治变革进程C改变了封建生产关系D实现了资本主义理想【答案】B7清政府于1909年和1910年分别颁布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府厅州乡地方自治章程等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地方自治机关具有相对独立的权限,可以行使一定程度上的立法权和行政权。这反映了()A专制皇权体制走向崩溃B对地方制度改革的尝试C地方实力派的离心倾向D地方自治改革成效显著【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地方自治,未涉及专制皇权体制,故A项错误;从封建的中央集权到具有近代色彩的地方自治,反映出清政府对地方制度进行了改革,故B项正确;实行地方自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拢地方实力派,故C项错误;材料所反映的仅仅是清政府颁布的地方自治章程,实施效果如何不得而知,故D项错误。81905年2月,陈独秀、柏文蔚联合安徽公学中的先进分子常恒芳、宋少侠、杨端甫等人,在芜湖发起成立岳王会,他们集会于芜湖关帝庙,借烧香宣读誓约并订立章程,以反清为宗旨,其用意是“盖岳武穆抵抗辽金,至死不变,吾人须继其志,尽力排满”。这说明岳王会()A盲目效仿古人不符时代潮流B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政党C具有狭隘的民族革命思想D凸显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现象虽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但是视野狭隘,没有从反对整个地主阶级和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高度来审视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故C项正确。9有学者认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大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不属于资产阶级,他们革命的动力不是为资产阶级争取利益,而是从帝制统治和列强的窥视下拯救中国。因此,他们也代表了深受列强欺凌之苦的民族资本家的心声。材料表明革命派()A进行革命的目标不明确B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利益C有民族民主革命的诉求D已成为知识分子代言人【答案】C10武昌起义后,很多地区的农村士绅大部分持三种态度:一种是顽固守旧,拼命抗拒,愚忠清廷;一种是走走看,认为“民心噪逆,朝野纷争,上下未有所定,此时欲顺不可,欲拒弗能”;一种是顺水推舟,积极响应,在革命的口号中借以自保,并扩大权势。士绅的态度说明()A革命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B传统士绅对革命的冷漠C士绅对清政府的同情理解D革命思想并未深得人心【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只有部分士绅抵制革命,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顺水推舟并扩大权势”可知部分士绅借机扩大势力,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部分士绅愚忠清廷,故C项错误;材料中士绅不同反应体现了其对革命态度各取所需,未真正认识革命,故D项正确。111921年,梁启超在纪念辛亥革命时说:“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起事咧,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这反映出()A梁启超坚决反对民主革命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辛亥革命非革命党一己之功D辛亥革命赢得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答案】C【解析】材料中可以看出,梁启超认为革命派与立宪派采用不同的手段,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变的是政体,故B项错误;在材料革命派与立宪派“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故C项正确;各阶层的支持不符合史实,主要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故D项错误。12辛亥革命后两年里,全国出现了500多家报馆,标榜民主,评价时政,其中胡鄂公就在天津的大中华报上“无日不骂项城(袁世凯)”。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A社会资讯传播方式的改变B传统社会道德观念被打破C言论出版自由制度受尊重D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答案】D13.杨秀清、萧朝贵发布的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中写道:“夫中国有中国之形象,今满洲悉令削发,拖一长尾于后,是使中国之人变为禽犬也。”在太平军将领眼里,清政府强制民众剃发后所蓄的辫子是()A.满族人生活习俗的象征B.清朝专制统治、民族压迫的象征C.儒家传统文化习俗的象征D.农民起义军挑战清朝统治的象征【答案】B【解析】在太平天国高级将领看来,辫子是清王朝对中华民族实行民族压迫的代表而非仅仅是其生活习俗象征,故A项错误;“夫中国有中国之形象,今满洲悉令削发,拖一长尾于后,是使中国之人变为禽犬也”,表明太平天国将领将辫子看作是清朝专制统治、民族压迫的象征,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并不反对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而且这也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C项错误;“农民起义军挑战清朝统治的象征”,辫子显然并不是清朝统治的象征,故D项错误。14.太平军曾经“搜得藏书论担挑,行过厕溷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以水浇。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太平军的这种行为()A.对传统文化过于简单粗暴B.有利于发动贫困群众C.奠定太平天国文化基础D.冲击了世人对科举的态度【答案】A15.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但一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得以进入长江航线。外国轮船未能在条约签订后立即进入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B.福州船政局的创办C.太平天国战事影响D.清政府设法拖延相关条款落实【答案】C【解析】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即被列强打破,故A项错误;福州船政局开办于1866年,而且是清政府官办的,不会对材料现象构成干扰,故B项错误;天津条约签订后,太平天国运动还没有结束,当时和清政府作战范围主要在长江流域,故C项正确;清政府当时被列强欺压,没有设法拖延,故D项错误。16.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光荣革命”,是一场胜利了的“光荣革命”。该观点主要着眼于辛亥革命()A.以和平方式结束了帝制B.中国民主政治政体建立C.实现了社会制度的转型D.民主革命任务得以完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光荣革命”,突出和平的手段,结合所学,辛亥革命最后以和平的方式,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故A项正确;革命强调破旧的一面,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辛亥革命仅是政体的变化,社会性质并未发生根本转变,故C项错误;从革命任务角度看,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故D项错误。17. 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A.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B.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C.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答案】C18.有学者指出,民国初年破旧而又未能立新,社会陷入严重失范状态,只有实行具有一定现代导向的过渡性强权统治,才能渐进地从封建专制过渡到现代民主。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以上材料说明()A.孙中山可依法承担立宪下的皇权B.权威人物上台有历史的必然性C.辛亥革命引发急剧的社会大动荡D.改良相对革命更有利社会稳定【答案】B【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皇权不复存在,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权威人物上台有历史的必然性,故B项正确;根据“民国初年破旧而又未能立新,社会陷入严重失范状态”并不能说明辛亥革命引发急剧的社会大动荡,故 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改良和革命,故D项错误。19. 1912年8月民权画报发表题为改头换面的一幅漫画,画中人面部主要器官由“共和”二字组成,四肢和躯干乃为“拿破仑”三字。作者旨在()A.肯定袁世凯维护共和之功B.揭露袁世凯实行专制之实C.希望结束专制建立共和国D.批判法国人支持北洋政府【答案】B20.下表是武昌起义后独立各省最高军政长官来源统计表,据此可知辛亥革命()新军将领革命党咨议局议长巡抚布政使提督督练公所总参议13人5人3人3人1人1人1人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答案】B【解析】材料中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在政权中占少数,除此外的立宪派与旧官僚投机革命,不能代表广泛的社会基础,故A项错误;革命党人对立宪派与旧官僚妥协,让他们进入革命政权,反映出辛亥革命具有明显的妥协性,故B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材料没有体现出资产阶级的领导地位,不能反映出资产阶级革命的特征,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辛亥革命的方式,故D项错误。21.民国初期,政府开始在县下增设区级政区。除行政机关外,传统的乡族和工会、民团、 党派等新式社团也参与管理。这表明()A.基层治理主体多元化B.中央集权开始瓦解C.新式社团代行行政职能D.政党政治初显雏形【答案】A22.辛亥革命胜利后,有人评论说:“今日之革命家皆注意于种族革命、政治革命,而未闻乘此时机并行社会革命。”这说明辛亥革命()A.改造社会的效果有限B.以反满方案为宗旨C.实现了民主革命目标D.脱离了中国实际【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今日之革命家皆注意于种族革命、政治革命,而未闻乘此时机并行社会革命”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主要是强调进行民族革命和民权革命,而忽视进行民生的改革,说明改造社会的成果有限,故A项正确。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第2条第1款规定,总统在就职前应作如下宣誓或郑重声明:“我谨庄严宣誓,我一定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按照传统,在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主持下,当选总统需手按圣经宣读誓言。此外,第6条规定:参议员和众议员、各州议会议员以及合众国政府和各州一切行政、司法官员均应宣誓或郑重声明拥护本宪法。摘编自邓静秋各国宪法宣誓制度的比较材料二1894年兴中会成立会上,孙中山带头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鉴察”。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拟定盟书后带领大家举右手宣誓: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或渝此,任众处罚。”1912年1月1日晚10时,孙中山在南京原两江总督衙门就任临时大总统,便首开总统宣誓之先河:“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孙中山与民国宣誓制度之建立(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宪法宣誓制度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宣誓的不同。(3)综合以上材料,探讨就职宣誓制度的价值。【答案】(1)特点:宣誓主体广泛;突出宪法的权威;体现三权分立、权力制约;手扶圣经 宣誓,彰显宣誓的神圣感和宣誓者的使命感。(2)不同:前者是为了激发革命党人的斗志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后者是为了在中国建立现代民主国家;前者是对政党负责,后者是对国民宣誓。(3)价值:树立法治信仰;凝聚共和力量;强化民主观念;增强历史使命感。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武昌起义爆发时,传教士感到非常震惊,但他们很快认识到“这里正在进行一场革命”“结局以惊人的速度来临,说明了满族统治基础的腐朽和中国人民的高尚、有秩序,从来没有一场如此宏大的革命如此迅速、平和地完成”,他们进一步指出:“整个世界都惊讶于中国能够开始并完成一场理性的革命,其流血之少,在任何东方国家中从未有过。”在众多传教士眼中,“伟大的中国革命”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意义,“(对中国来讲)一次性彻底完成破坏的工作,不管转变怎样跌跌撞撞,不管进步是怎样不确定,确信无疑的是中国不可能回到之前的情形了。”据朱英等著民间社会对辛亥革命的记忆与诠释材料二新中国官方纪念辛亥革命大事记:时间主要领导人讲话人民日报社论专题1961年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家和杰出的民主主义者”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1981年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胡耀邦:“共同纪念这个光荣的节日,尤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在目前时期我们的内外任务就是:实现四化建设、保卫世界和平、完成统一大业”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1991年国家主席杨尚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自己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四十二年间,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的十多年里,我国的现代化事业获得了巨大进步”继往开来、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2001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中国人民正朝着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重要时刻,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2011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注:1951年和1971年因特殊历史背景,未举行纪念大会(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带给传教士的印象,说明“中国不可能回到之前的情形”这一观点的合理性。(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官方举行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的特点,分析说明举行这些纪念活动的原因。(15分)【答案】(1)印象:突然发生;进程迅速;和平完成;影响深远。说明:辛亥革命顺应了世界现代化历史潮流;辛亥革命后君主专制统治结束,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新的经济因素进一步成长;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受到冲击,近代意识逐步加强。(2)特点:长期坚持,除特殊年份外,逢十周年都要举行纪念;以最高规格举行纪念活动,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发表专题社论;将纪念辛亥革命与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中共始终将自己作为孙中山未竟事业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原因: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决定的。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里程碑。是辛亥革命与中共事业的共同目标决定的。辛亥革命与中共的奋斗目标都是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是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通过隆重纪念辛亥革命,可以不断发展与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制度;可以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框架下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可以将辛亥革命的精神发扬光大,在提高中国综合国力的基础上,鼓舞民众增强实现民族复兴的勇气,担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2)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时间1961、1981、1991、2001和2011年”可知纪念活动长期坚持,除特殊年份外,逢十周年都要举行纪念,据材料二“主要领导人讲话”和“人民日报社论专题”可知纪念活动以最高规格举行纪念活动,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发表专题社论,结合“主要领导人讲话和社论专题具体内容”可知纪念活动将纪念辛亥革命与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中共始终将自己作为孙中山未竟事业的继承者和发展者;第二小问,要注意结合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两个角度,首先要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里程碑,其次主要领导人都是中共领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与中共事业的共同目标决定的,辛亥革命与中共的奋斗目标都是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再次从“主要领导人讲话和社论专题具体内容”可知是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通过隆重纪念辛亥革命,可以不断发展与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制度,可以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框架下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可以将辛亥革命的精神发扬光大,在提高中国综合国力的基础上,鼓舞民众增强实现民族复兴的勇气,担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寻访历史事件当事人,从中获得历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20世纪60年代,某大学历史系学生确定了“评价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研究专题,为了广泛收集资料,搞好这个专题的研究,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了一份寻访辛亥革命当事人的调查提问提纲,以下是这份调查提问提纲的内容: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的活动。武昌起义后西方帝国主义破坏辛亥革命的罪行。武昌起义后清政府对抗革命坚持反动统治的罪行。武昌起义后各地旧官僚、立宪派混入革命队伍破坏革命的活动。南北议和革命党人对袁世凯妥协退让,导致袁世凯窃权的经过。袁世凯独裁卖国、镇压革命的罪行。南京临时政府奖励,保护工商业的政策,民国成立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史实。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调查提问提纲的内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调查提问提纲的内容提出修改、补充或更正,也可以否定提纲内容提出另外不同的寻访调查方式。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示例一:应增加辛亥革命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提问内容。理由:提纲的内容受20世纪60年代“左”倾思想的影响,片面的以革命的史观评价辛亥革命,主要强调革命的局限性和失败的结局,对革命推动历史进步的功绩认识不足。应当摆脱“左”倾思想的束缚,以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面客观地评价辛亥革命,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其临时约法规定了公民的言论、结社等民主自由权利一定程度上得到实现。示例二:应增加辛亥革命推动思想观念近代化的提问内容。理由:提纲的内容受20世纪60年代“左”倾思想的影响,片面的以革命的史观评价辛亥革命,主要强调革命的局限性和失败的结局,对革命推动历史进步的功绩认识不足。应当摆脱“左”倾思想的束缚,以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面客观地评价辛亥革命,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民国成立后袁世凯、溥仪的两次复辟帝制均遭到人民的反对而迅速失败。示例三:应增加辛亥革命推动社会习俗近代化的提问内容。理由:提纲的内容受20世纪60年代“左”倾思想的影响,片面的以革命的史观评价辛亥革命,主要强调革命的局限性和失败的结局,对革命推动历史进步的功绩认识不足。应当摆脱“左”倾思想的束缚,以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面客观地评价辛亥革命,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辛亥革命后,在民国政府的倡导下,社会习俗日益近代化。如男子剪辫子、中山装、旗袍流行,实行公元纪年等。示例四:提纲中“革命党人对袁世凯妥协退让,导致袁世凯窃权”的认识不当。应改为“革命党人对袁世凯必要的妥协退让,为革命尽快结束帝制取得胜利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理由:提纲的内容受20世纪60年代“左”倾思想的影响,把革命派必要的妥协退让视为软弱和丧失原则,实际上是否定历史发展的过渡性、渐进性,是不可取的。南北议和时革命党人在军事上与北方相比处于劣势,不做必要的妥协退让,依靠武力对抗很难实现推翻帝制实现共和的理想。革命党人对袁世凯必要的妥协退让实现了由帝制走向共和的平稳过渡,减少了武装对抗带来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应给予肯定。示例五:改变事前拟定提纲的调查方式,让被调查的当事人自由畅谈革命中的亲身经历。理由:事前拟定提纲限制了被调查人的叙事范围,不利于获得辛亥革命完整的准确的资料,不利于对辛亥革命全面正确的评价。材料中的提纲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左”倾思想、革命史观的影响,过分强调革命的局限性和失败的结局,对革命的历史功绩认识不足,会导致对革命的评价的片面性。我们应当通过调查尽可能占有广泛的历史资料,以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为指导,对占有历史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全面客观的认识评价辛亥革命。(其他观点建议,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均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