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随堂真题演练26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63754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随堂真题演练26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随堂真题演练26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随堂真题演练26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随堂真题演练26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2017高考全国卷)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解析:选B。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通过口服发挥作用,可通过皮下注射发挥作用,A项正确;膝跳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仍能完成膝跳反射,B项错误;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项正确;胰腺作为反射弧中效应器的一部分,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同时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D项正确。 (2016高考全国卷)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解析:选B。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能产生大量ATP,神经元细胞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A项正确;突触间隙属于内环境,神经递质在内环境中的移动不消耗ATP,B项错误;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消耗ATP,C项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时要排出钠离子,吸收钾离子,都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D项正确。 (2017高考海南卷)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解析:选A。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需要能量,缺氧能通过影响有氧呼吸过程而影响到细胞中能量的产生,A错误。传出神经和其支配的肌肉之间通过突触相连接,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B正确。当兴奋沿轴突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的电位发生改变,突触小泡就向突触前膜移动,与突触前膜接触融合后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这样就使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C、D正确。 (2017高考海南卷)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D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解析:选D。小脑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身体平衡;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A正确。脑和脊髓构成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B正确。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都在大脑皮层,C正确。下丘脑可以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参与体液调节,D错误。 (2016高考全国卷)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再到达突触后膜。(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解析:(1)图示信息显示:物质C在乙酰胆碱的合成中能循环利用;除乙酰胆碱外,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能作为神经递质。(2)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3)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递质,若分解乙酰胆碱的酶失活,则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答案:(1)C能(2)胞吐突触间隙(3)兴奋 课时作业1(2018河南百校联盟)下列有关神经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后神经元不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能力B与神经元相连接的肌肉只能是反射弧结构中的感受器C神经细胞静息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D突触后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解析:选C。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的,但在生物体内的反射弧中,一部分突触后神经元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突触的突触前神经元,所以也可能合成神经递质,A项错误;反射弧中神经元能支配肌肉的结构为效应器,B项错误;神经细胞静息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形成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C项正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D项错误。2(2018福州十校高三联考)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1: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蛙出现搔扒反射;实验2:去除脊蛙腹部皮肤,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实验3: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剪除脑的目的是为了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B在实验1的搔扒反射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C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效应器被破坏D本实验说明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解析:选C。搔扒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去掉脑的目的是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A正确;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B正确;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C错误;实验3: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说明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D正确。3(2018安徽合肥质检)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B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既能传到A又能传到C,实现双向传导C兴奋传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上含有相应的神经递质的受体,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地结合解析:选D。根据突触的结构可判断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A错误;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只能由B传到A,不能由B传到C,B错误;处是突触前膜,兴奋传到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C错误;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其上的突触后膜有相应的神经递质受体,能与神经递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引起该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正确。4(高考全国卷)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答案:C5(2018厦门中学质检)将完好的某动物神经元浸泡在任氏液(模拟细胞外液)中进行实验,A、B为神经元膜外侧的两处位置,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时,可测得A、B两处的电位不相等B静息状态时,与任氏液相比,细胞内Na浓度高CB处兴奋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D若阻断Na内流,刺激后,A、B不能产生兴奋解析:选D。静息状态时膜外为正电位,A、B两处电位是相等的,A错误;任氏液模拟细胞外液,所以静息状态时任氏液中的钠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内,B错误;B处兴奋时,钠离子内流,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C错误;如果阻断了Na的内流,刺激后,A、B都不能产生兴奋,D正确。6(2018山东德州模拟)下列关于乙酰胆碱的叙述,错误的是()A作用于不同细胞引起的效果可能不同B存在于突触小泡中,经扩散通过突触前膜C释放过程伴随着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D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发膜电位变化解析:选B。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作用于不同靶细胞引起的效果可能不同,如作用于腺体会引起其分泌相关激素,而作用于肌肉则会引起其收缩,A正确;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通过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B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伴随着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C正确;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其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发膜电位变化,使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D正确。7(2018天津红桥区检测)已知神经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是一种常态现象,细胞不受刺激时,膜外有较多的正电荷,而膜内侧相反,如下图所示。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膜内外会产生相关的电流,则膜外与膜内电流方向为()A膜外ba;膜内 abB膜外ba;膜内baC膜外ab;膜内abD膜外ab;膜内ba解析:选A。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兴奋首先传到a点,此时a点变为外负内正,而b点还是外正内负,所以膜外电流方向ba,膜内电流方向ab,故选A。8图甲中A、B、C为三个神经元,图乙是图甲中突触结构的放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B、C细胞间信息的传递方向为ABCB刺激部位,该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为负C当神经冲动传到D点时,将导致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DX物质的释放引起的效应是E细胞的持续兴奋解析:选D。图甲由于A上有神经节,因此A为传入神经,故A选项正确;刺激部位,将产生动作电位,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为负;当神经冲动传到D点时,将导致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与突触前膜融合,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X物质是神经递质,引起的效应是E细胞的兴奋或抑制。9(2018山东临沂模拟)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长期记忆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B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C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D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解析:选A。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的记忆是短期记忆,A错误;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B正确;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C正确;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可引起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收缩或引起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腺体分泌,D正确。10(2018甘肃张掖二中月考)下图图1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结构放大后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中填字母标号,_上填写文字): (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结构是。(2)如果手指不小心碰到针尖,会立即缩回,但是当医生用针刺手指皮肤取血化验时,手指可以不缩回。此现象说明:_。针刺手指皮肤时,人会感到疼痛,写出人体接受针刺产生痛觉的过程_。(3)当神经冲动传导到A结构时,图2中结构1以_方式将3_释放到突触间隙里,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的膜外电位由(不考虑抑制)_。解析:(1)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分析图1可知,根据神经节所在位置均可判断出,图中B是感受器,C是效应器。(2)手指不小心碰到针尖会立即缩回,是非条件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当医生用针刺手指皮肤取血化验时,手指可以不缩回,是条件反射,其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低级中枢位于脊髓,此现象说明了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控制。人体接受刺激产生痛觉的过程是感受器(手部皮肤)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产生痛觉)。(3)当神经冲动传到A突触时,图2中结构1突触小泡以胞吐方式将3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钠离子内流,突触后膜的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答案(1)C(2)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控制感受器(手)传入神经大脑皮层(3)胞吐神经递质正电位变为负电位11(2018德州高三调研)如图是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神经递质释放过程图解。根据图中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中的细胞膜属于突触结构中的_,循环活动的小泡叫_,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2)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突触间隙中的Ca2减少或低于正常值,神经递质的释放会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3)某类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物质和Ca2通道具有相似的结构。当该患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后会导致_(填生理变化原因、过程和结果)。从免疫学来讲这种疾病属于_病。解析:(1)兴奋传导至该突触小体时,该细胞能够释放神经递质,因此图示细胞膜为突触前膜,循环的小泡内含神经递质,叫突触小泡。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2)从图中分析可知,Ca2进入到膜内促进突触小泡和细胞膜融合并释放神经递质,因此当突触间隙中的Ca2减少或低于正常值时,进入突触前膜的Ca2减少,神经递质的释放因受阻而减少。(3)该类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物质与Ca2通道具有相似的结构,因而患者体内相应的抗体会与Ca2通道结合,导致Ca2进入突触前膜内的量减少,从而使神经递质的释放受阻,导致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的过程受阻,最终造成兴奋传递障碍,此种病是由自身的抗体对抗自身的结构引起的,属于自身免疫病。答案:(1)突触前膜突触小泡流动性(2)减少(3)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的过程受阻,进而造成兴奋传递障碍(或Ca2内流受阻,进而引起递质释放受阻最终造成兴奋传递障碍)自身免疫12(2018山东德州一模)下图为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示过程会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B气味分子引起Na通道开放导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C图示过程体现了膜蛋白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和运输功能D神经冲动传导至大脑皮层才能产生嗅觉解析:选B。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化学信号),产生兴奋(电信号),A正确;Na通道开放前后膜内Na浓度始终低于膜外,B错误;图示细胞膜上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和Na通道分别行使信息传递、催化和运输功能,C正确;嗅觉产生部位在大脑皮层,D正确。13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相应反射弧如图1所示。图2是图1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2中方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据图判断,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b是传入神经,d是传出神经B图2中e处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C图3中物质f的分泌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Df与g的结合可能使该处膜内外电位变成内正外负解析:选B。图1中b为传入神经,c为神经中枢,d为传出神经;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反;物质f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分泌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f可能是兴奋性递质,也可能是抑制性递质,因此f与g的结合可能使该处膜内外电位变成内正外负。14(2018宁波十校联考)美国神经生物学家Kandel发现,当水流喷射到海兔(螺类的一种)的喷水管皮肤时会引起鳃肌收缩,导致喷水管和鳃收缩,称为缩鳃反射。当喷水管重复受到温和的喷水刺激时,缩鳃反射的幅度越来越小,即产生习惯化。当科研人员先用短暂电流刺激海兔头部的皮肤(这对海兔是一个伤害性刺激),再用水流刺激喷水管,结果产生的缩鳃反射比只用水流刺激喷水管强烈,即产生敏感化。相关结构及发生机制如下图,请分析回答: (1)参与缩鳃反射的神经元至少有_个。 (2)为研究海兔重复受到温和喷水刺激产生习惯化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连续电刺激部位测量指标喷水管皮肤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动作电位持续产生持续产生?运动神经元动作电位逐渐减弱逐渐减弱持续产生肌肉收缩程度收缩逐渐减弱收缩逐渐减弱一直正常收缩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受刺激部位膜内电位变化是_。表中“?”代表的现象是_。根据实验结果,海兔重复受到温和喷水刺激产生习惯化是由于兴奋在_部位传递减弱或受阻。(3)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敏感化形成的原因是:当伤害刺激作用于头部皮肤时,神经元L29兴奋,释放神经递质5HT,再受到喷水刺激后,引起感觉神经元在兴奋时其轴突末梢释放更多的神经递质。据此判断,仅用短暂电流刺激海兔头部的皮肤能否产生缩鳃反射?_,请简要说明理由:_。(4)根据敏感化形成机制,请推测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连续温和喷水刺激导致_。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参与缩鳃反射的神经元至少有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2个神经元参与。(2)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受刺激部位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导致兴奋部位膜内的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表现为内正外负,即受刺激部位膜内电位变化是负电位正电位(负电位)。连续刺激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没有动作电位产生。因为兴奋不能由突触后膜传到突触前膜。分析表格,连续电刺激喷水管皮肤、感觉神经元等部位,感觉神经元动作电位持续产生,运动神经元动作电位逐渐减弱,肌肉收缩程度逐渐减弱,而连续电刺激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动作电位持续产生,肌肉一直正常收缩。故海兔重复受到温和喷水刺激产生习惯化是由于兴奋在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部位传递减弱或受阻。 (3)看图可知:感觉神经元的末梢分布于喷水管部位的皮肤中,只有刺激喷水管部位的皮肤才能引起感觉神经元的兴奋,若仅用短暂电流刺激海兔头部的皮肤不能产生缩鳃反射,因为此刺激不能引起感觉神经元兴奋,感觉神经元不能释放神经递质,故兴奋不能传至运动神经元,不能引起缩鳃反射。 (4)根据敏感化形成机制。可推测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连续温和喷水刺激导致感觉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运动神经元动作电位逐渐减弱,肌肉收缩程度逐渐减弱。答案:(1)2(2)负电位正电位(负电位)不产生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3)不能因为此刺激不能引起缩鳃反射的感觉神经元兴奋(或答没有刺激到喷水管也可)(4)感觉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