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62045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30个,每题2分,共60分)1. 有史学家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文中的“制度”包括()内外服制度 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A. B. C. D. 2. 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这表明()A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 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C民本色彩较为浓厚 D宗法制度雏形初具3.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下列制度中与“祀”联系最密切的是()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军功爵制 D. 郡县制4. 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苏的墓葬中曾出土过一套编钟。编钟上的一段铭文记载道:“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这反映了诸侯要对周王尽的义务是()A朝觐述职 B镇守疆土 C出征作战 D缴纳贡赋5. 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治国家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D秦朝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6. 每年的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 中央集权 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D. 独断性和随意性7.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反映了()A察举制的弊端 B科举制兴起的背景C门第成为选才标准 D世官制的沿革8. 戴逸先生评论清王朝的某项制度时说:“它是皇帝私人的工作班子,直接听命于皇帝,帮助皇帝出主意、写文件、处理重大政务。”与“它”相关的是()A. 中书省 B. 内阁 C. 军机处 D. 中朝9.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此一制度上”北宋解决这一制度问题的措施有()A. 实行推恩令 B. 实行二府三司制C. 任命文臣为地方长官 D. 分割宰相权力10. 汉武帝于公元前106年在全国分设冀、幽、并、徐、梁、青、荆等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以“六条问事”考查郡县长官,内容有:“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两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今”、“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这主要反映了()A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B王国问题依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C皇帝加强对基层百姓控制 D中央集权受到地方的严重威胁11.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 B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C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12.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异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B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13. 雅典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用于反对民主敌人的主要措施是()A.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B. 实行公民财产等级制C. 陶片放逐法 D. 取消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限制14. 假设雅典的总人口为二十万,自由民约为十六万人,其中成年男性公民为四万五千人,外邦人约为三万人,奴隶约为一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A. 约十六万 B. 四万五千人 C. 约三万 D. 约一万15. 罗马人较为注重实际,崇尚秩序,在扩张征服和统治帝国的过程中,他们发展出体系宏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下面漫画体现了罗马法的哪一原则()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注重证据和程序C维护私有财产D不告不理及无罪推定16. 罗马法规定:“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为他人担保,或提出诉讼,或担任律师。”对此解读错误的是()A罗马妇女在法律上的地位与男子是不平等的B罗马法律更加维护成年男性公民权利C罗马法律所倡导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有条件的D罗马法源于自然和理性,更易体现出其平等性17. 有的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A. 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B. 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C. 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D. 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18. 近代英国、美国的元首( ) A. 都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B. 都直接领导政府,统帅武装力量 C. 都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 D. 都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19. 标志着古罗马时期法律发展到完备阶段的是()A. 十二铜表法 B. 阿奎里亚法 C. 卡拉卡拉敕令 D. 查士丁尼法典20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B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C法国颁布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D德意志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211905年,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了挽救自身统治危机,清政府首次派出以王公大臣为首的考察团去欧、美、日等国考察政治,此次考察团出洋,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仔细,收获颇多。清政府之所以对德国宪政最感兴趣在于()A宪政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不能世袭C议会制度之下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D宪政之下皇帝仍掌握国家大权22. “历史告诉我们,在所有年代,在所有形式的政府下,统治者大都是一样的,他们敢多坏就有多坏,堕落的空虚,愚昧的诅咒就像麻风病一样附着在他们身上。”鉴于此,美国人采取的有力措施是() A实行联邦制政体 B确立分权制衡原则 C. 保持两党制原则 D坚持人民主权原则23.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他所评述的国家依次是()A英法美德 B法英美德 C英德美法 D法德美英24. 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德恩说:“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话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25. 朱维铮在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26.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27. 太平天国“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其中“时代”的局限性是指()A封建主义势力过于强大 B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过于强大C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 D符合农民阶级利益的科学理论在中国没有形成28. 为了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临时约法特别规定()A实行责任内阁制 B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实行总统制 D实行君主立宪制29. 严复在评价近代某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没矣。”这战后( )A. 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B.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镇压中国人民C. 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 D.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30.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决定因素是:()A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主力军作用C先进知识分子指导、推动并领导 D广大人民的彻底觉醒二、非选择题(共两大题,每题20分,共40分)31. 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压迫、追求政治民主和民族独立是近现代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许海山欧洲历史材料二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袁峰比较政府与政治(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西方现代民主相比,雅典民主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主要大国英、美、德的代议制民主是怎样确立的?(15分)32.(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数量国名人口棉纺织品消费量比 例中国3.6亿人均0.75便士1洪都拉斯14600人人均934.5便士1246材料二:“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收藏在这个东方博物馆里的,不仅有杰出的艺术品,而且还保存有琳琅满目的金银制品。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有一个胜利者把一个个口袋都塞得满满的,至于那另外一个,也如法炮制,装满了好几口箱子。雨果材料三: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请回答:(1)造成材料一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英国人把原因归结为什么?(2分)(2)材料二中的“两个强盗”分别指什么?(4分)清政府又被迫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4分)(3)你认为材料三的观点正确吗?请结合有关史实,选用适当角度评述这种观点。(8分)2018年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答案一、 选择题1-5 CABCC 6-10 CCCCA 11-15 CBCBC 16-20 DDCDB 21-25 DBBAB 26-30 CCACB二、 非选择题31(20分)(1)特点:直接民主。(2分)成因:小国寡民(2分);享有公民权的公民数量少(或奴隶、外邦人、妇女没有公民权,只有少数成年男性公民享有公民权) (1分)。(2)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1分),颁布1689年权利法案(2分),建立了君主立宪制。(2分)美国:通过民族独立战争,取得民族独立(1分),制定1787年宪法(2分),建立了联邦制共和政体(2分)。德国:通过王朝战争(或统一战争)完成国家统一(1分),颁布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2分),建立了君主立宪制(2分)。32(20分)(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英国获得的特权太少。(4分)(2)英国和法国;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8分)。(3)答案一:这种观点是错误的。(2分)(1)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成它的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给地。鸦片战争的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3分)(2)鸦片战争的后果是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3分)答案二: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2分)(只要有走向近代化、促进内部变革、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中国知识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等,符合三条即可每条给2分,共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