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四 3.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59200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四 3.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四 3.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四 3.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四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建议用时45分钟)考点一传统文化1.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春节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相传至今的风俗习惯,如扫尘、贴春联、贴年画、守岁、放爆竹、拜年等。对春节习俗的正确理解是()A.它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B.它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C.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D.它被称为凝固的艺术【解析】选C。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A表述错误;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B错误;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D错误;C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加固训练】清明节距今已有2 500多年的历史,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竞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如今,更是我国的法定传统节日。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都是落后文化的表现民族节日对我国人民的思想影响最深远A. B. C. D.【解析】选A。清明节历史久远,影响到今天,且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故正确;传统文化不一定都是落后文化,说法错误;说法不准确,传统文化对我国人民影响最深远的是传统思想。2.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再到中国诗词大会,紧张的比赛、有趣的点评和真诚的告白,让文化变得可触、可感、有温度、有意蕴,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受众的自然对接,既“有意义”又“有意思”。这对文艺创作的启示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方能彰显文化魅力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需要深入挖掘创新形式,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A. B. C. D.【解析】选B。题目要求回答的是这些节目对文艺创作的启示,“有意义”符合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有意思”符合创新形式,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正确。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侧重说要吸收各种文化的优秀成果,均不符合材料中的“有意义”和“有意思”的要求。故选B。3.2 000多年前,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要像水一样涓涓细流,泽被万物。习近平主席引用老子的话,期望亚太经合组织以太平洋之水结缘,使太平洋成为太平之洋,友谊之洋,合作之洋。实现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繁荣、进步。这表明()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源头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D.传统文化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解析】选B。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才是现代思想的源头,A表述不准确;老子思想的精髓至今仍被引用并发展,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正确;材料并没有表明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C不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D错误。4.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两岸关系发展,在不同场合的讲话、演讲、谈话中多次谈及两岸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这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对两岸人民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对社会与人的发展始终起积极作用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在不断增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B.C.D.【解析】选B。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这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两岸人民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华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应排除。5.“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这首诗,引起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共鸣()是实现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反映了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体现出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两岸同胞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A.B.C.D.【解析】选D。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爱国主义的作用、中华文化的意义。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实现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说法符合题意,台湾诗人余光中的爱国主义诗篇,引起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共鸣反映了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说法正确,体现了两岸同胞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6.自古以来,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自觉弘扬工匠精神,使其成为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重视工匠精神,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对凝聚国民具有纽带作用具有相对独立性,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指导作用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时而变可以促进社会发展具有时代先进性,能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A.B.C.D.【解析】选B。材料强调重视工匠精神,是因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它能够成为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符合题意;材料未强调凝聚国民的纽带作用,错误;传统文化并不都具有时代先进性,说法错误。7.“家规知道多少”成为现代人热议的话题。站不倚门、话不高声;夹菜不过盘中线;称呼长辈必须以“您”开头对于传统的家风,我们应该()摒弃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发展全面继承传统,促进社会发展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A.B.C.D.【解析】选D。本题以传统家风为背景,考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阐释事物的能力。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历史的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故正确;传统文化有优秀和落后之分,对待传统文化既不能“摒弃”,也不能“全面继承”,故错误。8.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戒骄戒躁,有所为有所不为,珍惜用好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存,我们才能告别文化干涸、精神粗鄙、品位低劣的洼地,站在一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得益彰的高地上。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摒弃封建主义的糟粕,弘扬和光大优秀民族传统主张全盘西化,吸收西方的一切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全面继承,加强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A.B.C.D.【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摒弃封建主义的糟粕,弘扬和光大优秀民族传统,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正确且符合题意;错在“全盘西化”;对于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而不是全面继承,说法错误。9.唐代诗词故事108部系列微电影用讲故事的方式重新解读、建构唐诗精华和精神本质,更适应了当今人们的欣赏和观影需求。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这意味着 ()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文化创造活力能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A.B.C.D.【解析】选A。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文化创新的作用。“唐代诗词故事108部系列微电影用讲故事的方式重新解读、建构唐诗精华和精神本质,更适应了当今人们的欣赏和观影需求”体现了科技的作用,即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符合题意;通过该手段能够使传统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促进文化发展和繁荣,符合题意;与材料无关。【加固训练】2017鸡年春节,央视一频道在每晚黄金时段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创下春节期间收视率之冠。参赛题目出自从诗经到毛主席诗词纵贯两千多年的诗词名篇,活动参加者有从八岁小学生到八十岁老翁跨越七十余岁的各行业诗词爱好者。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创下最高收视率的重要原因是() 中华传统诗词对今人的审美、价值取向和精神需求产生了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中华传统诗词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大众传媒对中华传统诗词的传递、推广、沟通、共享发挥了强大功能中国观众对中华传统诗词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给予了充分肯定A. B. C. D.【解析】选C。创下最高收视率的重要原因,一是大众传媒的作用,二是这档节目对人的影响大,非常吸引观众,由此可推断出和,选C。不符合题意。10.每年的3月27日是世界戏剧日,但知道这个日子的人并不多。戏剧不像电影、音乐等大众艺术,具有快速传播性、可复制性。一部片子、一首乐曲,一夜之间,一日之间,就可以飘得很远。戏剧是剧场艺术,具有现场性、难以复制性,传播效果多是慢热。一部戏要演一段时间才能逐渐被人知晓。下列有助于戏剧文化发展的措施是()A.加强学校的戏剧教育,普及戏剧文化知识B.全面继承中国传统戏剧,推动戏剧文化发展C.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决定戏剧文化发展方向D.摒弃传统戏剧桥段,融入时代精神【解析】选A。本题考查文化的传承的相关知识点。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加强学校的戏剧教育普及戏剧文化知识有利于戏剧文化的发展,A入选。B说法错误,对待戏剧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选。C说法错误,现代科技手段有利于戏剧文化的发展,但是不能决定戏剧文化发展方向,不选。D说法错误,对待传统戏剧桥段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不选。考点二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1.城市和人一样,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其诞生至今,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融合,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将此转化为一条条老街道、一座座名胜古迹以及民间手艺、历史人物等,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肌体里。这告诉我们()透过物质载体,可以认识和了解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持其原有的建筑风格,才能弘扬传统文化城市发展要自觉延续历史文脉,留住独特的城市文化基因城市传统文化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全面继承A.B.C.D.【解析】选D。本题考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材料表明我们透过物质载体,可以认识和了解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告诉我们在城市发展中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留住独特的城市文化基因,正确且符合题意;保持其原有的建筑风格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对城市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而不是全面继承,说法错误。12.近年来,各地中学举行的成人礼,始于周代的冠(笄)之礼。对此,甲同学认为,成人礼应该回归古代已有的冠(笄)仪式,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乙同学认为,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只要在内容上让学生感受到成人的责任就好,复古式的冠(笄)仪式没有价值。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甲的合理性在于认识到传统礼仪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乙的不足之处在于忽视了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成人礼仪式演变是社会进步的突出表现和主要标志中华传统礼仪文化需要因时而变,并注入时代精神A.B.C.D.【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文化传承的相关知识点。不符合题意,并不是所有的传统礼仪都是民族精神的结晶。符合题意,乙的不足之处就是忽视了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不符合题意,成人礼仪式演变不能说是社会进步的突出表现和主要标志。符合题意,中华传统礼仪文化需要继承,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13.中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总体来说,是礼治和法治的结合,是礼法并治。礼治既表现在国家治理中体现出的文化精神。中国自古就重视文化立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警戒,“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的齐家之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治国之道,“仁义礼智信”的基本价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奋进态度等,对中国古代治国理政以及全体中国人的人格言行影响深远。在礼治之下,中国历史上也发展出了与其相应的法治,有法律制度,规范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例如监察制度,唐朝就有“四善二十七最”“六察法”等,对官员的监察和考核进行详细严格规定。中国历史上治理较好的时期,都是那些文化较昌明开放的时代,比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当文化精神比较衰退保守的时候,便出现社会治理和制度的相对颓废。所以,今天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法治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徒法不足以自行”“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应大力加强礼治,注重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当今社会治理为什么要“加强礼治,注重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当今社会治理为什么要“加强礼治,注重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强礼治,注重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因为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有利于构建文化秩序,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和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是因为优秀传统文化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因为有利于提高文化软实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是因为有利于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答案:(1)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耕耘,有利于繁荣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2)文化影响社会发展。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有利于提高文化软实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有利于构建文化秩序,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和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4)文化影响人。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有利于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14.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央视纪录片走红,从舌尖上的中国到我在故宫修文物,让观众通过纪录片了解到很多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材料一我在故宫修文物重点记录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等领域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片中第一次完整呈现世界顶级的中国文物修复过程和技术,展现文物的原始状态和收藏状态;第一次通过对文物修复领域“庙堂”与“江湖”互动,展现传统中国四大阶层“士农工商”中唯一传承有序的“工”的阶层的传承密码以及他们的信仰与变革。材料二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对传统文化的表现,还是汲汲于卷轴、瓷器、昆曲、武术等各种符号。如果历史只停留在零散的、呆板的符号上,那将会使传统文化失去持续生长的内在力量。中国传统文化只有与“现代相遇”,向新一代的年轻人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器物之美、精神之美、价值之美,才能使中华文化不被来势汹汹的“日风”“韩流”“美剧”所淹没。材料三某校为了让国学文化与“现代相遇”,将国学文化的内涵与当代青少年人格培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利用经典诗词与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收到了极佳的效果。(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一纪录片对文化传承的意义。(2)结合材料二、三,运用树立创新意识的知识,谈谈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相遇”。(3)有人在网上推荐我在故宫修文物时说:“这部纪录片最让人感动的是匠人精神,最顶尖的文物修复专家几十年如一日,从事着一份伟大又平凡的事业,而社会的发展需要无数个具有匠人精神的普通人。”请你推荐一部文艺作品(如影视、书籍、戏曲),并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两个推荐的理由。【解析】第(1)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一纪录片对文化传承的意义,主要考查文化传承的知识,属于意义类主观题,解答时可结合材料从文化遗产的作用、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等角度来分析说明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一纪录片对文化传承的意义。第(2)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三,运用树立创新意识的知识,谈谈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相遇”,知识范围是树立创新意识的知识,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考生首先答出辩证否定观的原理和方法论,然后再结合材料二、三从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树立创新意识等方面来分析说明。第(3)问要求考生推荐一部文艺作品(如影视、书籍、戏曲),并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两个推荐的理由,题目比较开放,考生推荐文艺作品时,要注意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两个推荐的理由,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文物是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纪录片有利于让人们感受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和文化成就,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通过纪录片有助于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树立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该纪录片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能更好传播和继承,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要让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相遇”,必须肯定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在价值,同时否定和抛弃传统文化中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让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相遇”,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我们不仅可以创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式,更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精神,永葆生机和活力。(3)示例:我们诞生在中国,推荐理由:展示动物间天然亲情,引发观众对家庭情感的共鸣;与迪士尼跨国团队的合作,有利于促进两国文化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