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数学 每日一题 每周一测8(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59005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数学 每日一题 每周一测8(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数学 每日一题 每周一测8(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数学 每日一题 每周一测8(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每周一测 1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存在,而且是很大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太急了,毛泽东在此强调A批评苏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C区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合理性2邓小平指出:“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主要反映了A加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要性B要彻底破除个人崇拜“左”的思想C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紧迫性D扩大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艰巨性3科技创新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表述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反映一五计划的成果B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反映新中国的科技成就C袁隆平杂交水稻,缓解大跃进带来的粮食困难D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反映参与信息技术革新4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大城市中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新片展览月”,一共展出了35部优秀影片,电影界将这一年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出现这种盛况的主要原因是A“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B三大改造的完成C新中国成立,激发了人民的创作热情D科技进步推动电影业发展5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甚至文化部还专门举办从猿到人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A用科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B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C强调劳动人民的意识形态D开创舆论宣传的全新形式6观察下面两幅绘画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 A都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B都追求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述C都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D都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 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官办%民办%其他%不明%宋代1528706901403元代172361150332128明代572129840241271清代566724110561859据邓洪波中国书院史整理材料二 清末留学教育高潮出现于废科举、兴学堂的急剧变革中,其发展轨迹深受特定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废科举前,出国留学者为新学堂青年学生,士绅、官僚及女子留学风气未开。废科举后,留学教育突破社会阶层和年龄、性别的界限,大量负有科举功名者、在职官员、亲贵子弟纷纷远游,女子留学也开始获得一席之地。20名湖南留日女学生,年龄在20岁以上者13人,其中最大者已48岁,最小者仅14岁。士绅留学生年龄普遍较大。如:蔡元培首次留德已逾不惑之年;入读日本法政大学的进士、举人,平均291岁。留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及文化、年龄层次的差异性对留学课程的选择产生直接影响。1904年,中国留日1300名学生中,习文科(包括法政、师范和普通科)者达1100余人,学武科者200余人。1909年清学部举行游学毕业生考试,录用225人,即有168人习法政科(其中出身举贡监者128人),占总数的6588%。其后几次留学毕业生录用考试,合格者中习法政专业者均占60%以上。张亚群论清末留学教育的发展材料三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2)依据材料二,概括清末留学教育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女性比例总体呈什么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变化趋势对中国女性发展的意义。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材料二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据新华社电材料三 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据新华社电材料四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1)材料一中的“普遍法则”指的是什么?以该法则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产生了哪些影响?(2)材料二、三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主导思想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历史背景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3)怎样理解材料四中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1【答案】C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根据“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可知邓小平主要强调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性,没有论述执政党的地位问题、个人崇拜问题和社会主义民主问题,故排除A、B、D项。故选C。3【答案】D【解析】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是我国在计算机领域取得的成就,故D项正确;一五计划是1953年至1957年,第一颗原子弹是1964年,故A项错误;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确立是指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在研究中国和东亚构造的基础上于20世纪40年代创立的一种构造地质学说,故B项错误。袁隆平杂交水稻研制成功是1973年,“大跃进”是1958年,故C项错误。4【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中国电影事业“难忘的1959年”,反映了新中国文艺事业出现了一派繁荣的景象。根据所学可知出现这种盛况的主要原因是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及其贯彻,故A项正确。三大改造的完成与材料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不是文艺事业繁荣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当时的电影科技还没有巨大的进步,故D项错误。5【答案】C【解析】“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新中国成立之初正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要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因而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对“从猿到人”的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知识普及和宣传即是在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故C项正确。进行科学知识展览会有利于破除封建迷信思想,但这并非其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中共“一大”时即已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故B项错误。举办展览会并非全新的形式。故D项错误。6【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两幅绘画作品分别属于中国文人画和西方现代派作品,这两类作品都注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故答案为D项。印象画派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现实主义作品追求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述;现代派作品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其他三项不是二者的共同点,排除A、B、C项。7【答案】(1)变化:从宋代到清代,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民办书院比例总体下降;到明清时期,官办书院在比例上超过了民办书院。主要原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强化,思想控制加强。(2)特点:留学生群体涵盖面广泛;留学生来源广,年龄层次跨度大;在留学科目结构上,法政科盛极一时。(3)变化趋势:逐年增加。意义:整体上提高了女性的文化素质;逐步实现中国社会男女平等,为世界妇女解放运动做出了贡献;女性更多的参与政治生活,有利于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8【答案】(1)普遍法则是指万有引力定律。影响: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引发第一次技术革命(工业革命);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科学基础、为唯物主义哲学奠定科学基础等。(2)侧重点:材料二军事政治,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材料三经济,科技成果商品化。原因:材料二,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两极对峙,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材料三,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为基本任务;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国际环境也趋于缓和。(3)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本题考查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同,根据材料二“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即可进行分析判断,材料二侧重于政治军事方面;根据材料三“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等信息,材料三侧重于经济科技方面。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一定时期的科技文化是对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联系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后的国际、国内形式即可回答。(3)主要考查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诸如环保、社会问题,由此回答第一小问。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我们人类面临此种情形如何应对,注意从国际合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式等方面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