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生物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58619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中生物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高中生物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高中生物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1.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 降低、CO2、Na2CO3B 降低、乳酸、NaHCO3C 升高、CO2、H2CO3D 升高、乳酸、NaHCO32.如图表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选项中对曲线BC段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A 乳酸主要与Na2CO3反应生成CO2B 乳酸主要与NaHCO3反应生成CO2C 乳酸主要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D 乳酸主要与Na2HPO4反应生成NaH2PO43.下图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那么BC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B 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C 乳酸与碳酸钠反应D 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4.如图表示人剧烈运动前后血液pH的变化曲线,请分析AB段变化的原因 ()A 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释放到血液中B 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释放到血液中C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碳释放到血液中D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释放到血液中5.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 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 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C 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 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6.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 降低、CO2、Na2CO3B 降低、乳酸、NaHCO3C 升高、CO2、H2CO3D 升高、乳酸、NaHCO37.一运动员正在进行长跑锻炼,从他的大腿肌细胞中检测到3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下图。图中P、Q、R三曲线依次代表A O2、CO2、乳酸B 乳酸、CO2、O2C CO2、O2、乳酸D CO2、乳酸、O28.某人剧烈运动后身体内产生了某种物质,这时参与体内pH调节的物质应是()A H2CO3/NaHCO3B NaH2PO4/Na2HPO4C NaHCO3/NaH2PO4D NaHCO3/Na2HPO49.在人体剧烈运动后,预测血浆pH值变化及原因,正确的是()A pH略有下降,原因是骨骼肌无氧呼吸时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乳酸是酸性物质B pH不变,原因是骨骼肌无氧呼吸时产生的乳酸不会进入血浆C pH升高,原因是骨骼肌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后与血浆中的Na结合形成乳酸钠,乳酸钠是碱性的D pH略有下降,原因是骨骼肌无氧呼吸的中间产物丙酮酸进入血浆后造成的10.下列有关缓冲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完全不变B 缓冲溶液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C 调节缓冲剂的使用比例就可以制得在不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液D 生物体内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一定的pH下进行11.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以下原因错误的是()A 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B 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通过肾脏随尿排出体外C 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D 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12.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H2CO3/ NaHCO3等缓冲对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A B C D 13.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A 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B 很快排出体内C H2CO3/ NaHCO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D 形成Na2CO3排出体外14.人体体液中存在着许多酸碱缓冲对(如H2CO3与NaHCO3、NaH2PO4与Na2HPO4等),它们既能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又能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这说明无机盐()A 能够维持细胞的渗透压B 能够维持生物体体液的酸碱平衡C 能够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D 是构成细胞的成分15.取甲、乙两支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盐酸或NaOH溶液。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B “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与试管中的血浆或水充分混合,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C 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的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pH变化明显D 可见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稳定不变16.分别向20 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血浆酸碱度变化与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ABCD17.在等量的下列液体中加入等量盐酸或氢氧化钠稀溶液后,pH变化最大的是()A 自来水B 肝匀浆C 马铃薯匀浆D 磷酸缓冲液18.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的溶液pHB 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C 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D 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19.下列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B 每更换一种材料进行实验前,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C 从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后的变化来看,生物材料更像缓冲溶液D 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一般以pH为横轴20.在“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B 血浆中的一对缓冲物质是H2CO3/Na2CO3C 本实验每一组都进行了自身前后对照D 生物材料的缓冲作用都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21.利用教材中的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中的实验数据,得出的有关判断不合理的是()A 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更像缓冲液B 生物材料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的调节来维持pH稳定C 若只用自来水和生物材料作对照,不能充分说明生物材料中有类似缓冲液中的缓冲物质D 若只用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对照,不能充分说明生物材料对酸碱物质具有缓冲作用22.为了探究血浆pH值维持稳定的机制,设计实验比较:蒸馏水、人工配制的缓冲液、血浆,分别滴加0.1 mol/L NaOH和0.1 mol/L HCl后pH变化的情况,下列关于实验的设计和分析不正确的是()A 加入酸或碱后pH变化明显B 每组中所加酸或碱的浓度和量是相同的C 本实验缺乏对照D 血浆和在加入酸或碱后pH都不会发生很大变化23.正常情况下,高等动物和人体的内环境是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这种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血浆中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其中含有_。肺气肿患者由于呼吸不畅,血液中的pH将略有_。这是因为_。(2)如果给某病人静脉滴注质量分数为9%的NaCl溶液200 mL,预计此病人的内环境渗透压将_,尿量将_。(3)血液中的各种化学成分也能保持相对稳定,如果给一个健康男子静脉注射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100 mL,请在下列坐标中给出你预测的血糖含量变化的大致情况。(4)对于人体来说,体温恒定也是内环境稳态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来说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_。24.回答有关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问题:(1)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_之间,这主要是_在起作用。(2)剧烈运动时,肌肉会产生_,血浆pH有下降的趋势,但实际仍维持相对稳定,其调节过程是:乳酸和NaHCO3/H2CO3中的_反应,生成_和_,后者再分解产生CO2,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3)pH稳定主要是为了保证_的活性。25.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分别加入25 mL实验材料 测pH 滴加5 mL 0.1 mol/L的HCl溶液、摇匀 测pH 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 重复实验并记录。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实验开始前应测量三种材料的pH值,其目的是_。(2)该同学用如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试回答: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的是_组,理由是_。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_作用。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3)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_。26.为了研究血浆能否维持pH稳定,某同学将血浆等量分装到2支洁净的试管甲、乙中,分别测定pH值并记录,再向甲管中滴1滴5%的盐酸溶液,乙管中滴1滴1%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1 min,再分别测定pH值并记录。(1)试评价并完善此方案:_。(2)有同学猜想血浆通过缓冲作用来维持pH的相对稳定,他获得相关证据的实验思路是:_。27.血浆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成分。为验证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试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乳酸、pH试纸、滴管等。模拟人体血浆内导致pH变化的主要物质是_。(2)实验步骤:设计A、B两个实验组,每组取3支试管。先向A组的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_,再依次滴入等量乳酸,测量pH并记录入表。向B组的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再依次滴入等量_,测量pH并记录入表。(3)结果预测:A组: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降低,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B组:_。(4)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_。28.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探究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的机理。一、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溶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呈碱性)、乳酸、pH试纸。二、实验流程(1)步骤中向A组和B组的1号试管中加入_。(2)步骤中向B组3支试管中滴加_。(3)预测A组的实验结果,填写下表:(4)从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蒸馏水_(有/无)缓冲作用,人工配制的缓冲溶液_(有/无)缓冲作用;动物血浆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29.为验证血液中含有酸碱缓冲物质,做如下实验,请补充完整。(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号、2号、3号、4号。(2)在四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抗凝剂),然后将等量的正常人的新鲜血液注入1号和3号试管中,注意边加边搅拌,再向2号和4号试管中加入蒸馏水,加入量与血液量相等。(3)分别从1号和2号试管中取少量液体,测定pH并记录。然后向1号和2号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加入量相等,搅拌均匀,再各取少量液体测定pH。与上一次测定值比较,1号试管pH变化量记作pH1,2号试管pH变化量记作pH2,比较这两个变化量pH1_pH2,并说明原因:_。(4)从3号试管和4号试管中取少量液体,测定pH并记录。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乳酸,搅拌均匀,测定它们的pH,与刚才测定值比较,3号试管pH变化量记作pH3,4号试管pH变化量记作pH4,比较这两个变化量:pH3_pH4,并说明原因:_。(5)结论:_。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人在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乳酸,从而使血液的酸碱度下降,但由于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H2CO3和NaHCO3,所以碱性NaHCO3来缓冲调节血液pH,使之处于平衡状态。2.【答案】B【解析】图中的BC段乳酸的浓度逐渐降低,主要原因在于乳酸可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乳酸钠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H2CO3分解为CO2和H2O,CO2经过呼吸作用排出体外。3.【答案】D【解析】内环境中H2CO3、NaHCO3是一对缓冲物质,分别呈酸性和碱性,乳酸达到一定量后开始被碱性物质缓冲生成CO2和乳酸钠,以降低乳酸的含量。4.【答案】D【解析】人剧烈运动过程中,氧气供应不足,部分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释放到血液中使血液pH降低,乳酸可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乳酸钠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H2CO3分解为CO2和H2O,CO2经过呼吸作用排出体外,血液pH又上升。5.【答案】D【解析】AB段上升是由于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所致,A错误;人体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与NaHCO3反应,B错误;AB段上升是由于此段时间内人体的无氧呼吸加强所致,而不是只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能运输更多的氧气,D正确。6.【答案】B【解析】当机体缺氧时,部分组织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乳酸量增加,血液pH下降,此时血液中的NaHCO3与乳酸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进一步分解成CO2和H2O,CO2由呼吸排出体外,从而对血液pH起到缓冲作用。7.【答案】B【解析】在长跑运动中因为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下降的R应是氧气,故A、C错误。因为需要能量,随着锻炼持续时间进行,有些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量开始增加,故P代表乳酸,故D错误。二氧化碳含量是逐渐升高到一定程度不再升高,因为人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故B正确。8.【答案】D【解析】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HPO等离子有关。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强碱盐反应,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9.【答案】A【解析】剧烈运动后,乳酸进入血浆,乳酸是酸性物质,乳酸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pH会略有下降,A正确。10.【答案】A【解析】缓冲溶液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基本不变,A错误。11.【答案】D【解析】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可缓冲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对内环境pH的冲击,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A正确;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通过肾脏随尿排出体外,多余的无机盐主要通过肾脏排出,B正确;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当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时,呼吸动作加强,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C正确;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需要由血液中的缓冲对来进行缓冲,从而调节和维持血液pH,D错误。12.【答案】C【解析】H2CO3/ NaHCO3等缓冲对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正确;当体内摄入或者产生酸性物质时,可以与HCO反应生成H2CO3,H2CO3分解产生的CO2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从而维持的血浆的酸碱平衡,正确;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正确;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排出更多的CO2,从而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正确;内环境的酸碱缓冲物质在血浆中,不是食物中,错误。依据以上分析,正确,选C。13.【答案】C【解析】血浆中存在H2CO3/ NaHCO3等缓冲物质,由于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14.【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当人体内产生乳酸时,人体中的HCO会和乳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使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当人体中出现碱性物质时,体液中的H2CO3会和该碱发生中和反应,从而使pH维持相对稳定。因此说明无机盐具有维持生物体体液的酸碱平衡的作用,故选B。15.【答案】D【解析】“等量”是排除数量多与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摇匀有利于反应完全;乙试管是空白对照,pH变化明显;血浆中因有缓冲物质,pH保持相对稳定但不是不变化。16.【答案】D【解析】一定范围内,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会维持pH基本稳定,但这种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盐酸和NaOH加的过多,pH会明显下降和上升,故选D。17.【答案】A【解析】在溶液中滴加酸或碱会引起溶液pH的变化,变化的大小取决于溶液的量和溶液对pH的缓冲能力。在等量的溶液中加入等量的盐酸或氢氧化钠稀溶液后,pH变化的大小由溶液的缓冲能力决定。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pH变化小。自来水没有缓冲能力,pH变化大。18.【答案】D【解析】本实验探究的是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所以血浆组为实验组,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A项正确;加入HCl后,清水组的pH应该降低,所以图中清水组的结果不合理,B项正确;从坐标曲线可以看出,当加入的HCl达到一定量后,无论是血浆组还是缓冲液组,都不能继续维持pH的相对稳定,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C项正确;据图可知,缓冲液组的曲线比血浆组先下降,说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低于血浆组,D项错误。19.【答案】D【解析】选项组中描述的是本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A正确;为减小实验误差,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实验材料,B正确;该实验的结论是比较几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C正确;根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滴加数为横轴,而以pH为纵轴,D错误。20.【答案】C【解析】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量为横轴,以pH为纵轴,A错误;血浆中的一对缓冲物质是H2CO3/NaHCO3,B错误;本实验每一组都进行了自身前后对照,C正确;生物材料的缓冲作用只要通过体液调节,D错误。21.【答案】B【解析】该实验的结论是比较几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A正确;离体的实验材料不能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B错误;若只用自来水和生物材料作对照,不能充分说明生物材料中有类似缓冲液中的缓冲物质,应再加用缓冲液的对照实验,C正确;若只用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对照,不能充分说明生物材料对酸碱物质具有缓冲作用,应再加用自来水的对照实验,D正确。22.【答案】C【解析】中没有缓冲物质,因此加入酸或碱后pH变化明显,A正确;探究实验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含有缓冲物质,每组中所加酸或碱的浓度和量都属于无关变量,都需相同,B正确;本实验中已经设置对照组,即蒸馏水,C错误;血浆和中都含有缓冲物质,因此在加入酸或碱后pH都不会发生很大变化,D正确。23.【答案】(1)缓冲物质(缓冲对)降低氧气不足时,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2)升高减少(3)见下图(4)各种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解析】内环境的稳态体现在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如pH通过缓冲物质的调节维持在7.357.45之间;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产生的渗透压,渗透压的平衡可通过调节尿量来维持;血糖浓度为0.81.2 g/L。由此可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4.【答案】(1)7.357.45缓冲物质(2)乳酸NaHCO3乳酸钠H2CO3(3)酶【解析】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碳酸;人的食物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这些物质进入血液,都会使血液pH发生变化。但血液的pH却不会变化过大,而通常在7.357.45之间,原因是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在起作用。25.【答案】(1)获得实验前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pH值做比较(2)清水清水中加HCl后,溶液pH值会下降对照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值相对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的这种能力比较强(3)加入NaOH后,血浆pH值仍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解析】(1)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则,此实验是观察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所以在实验开始前应预先测量pH值,以获得实验前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pH值做比较。(2)加水组实验前是呈中性,但是加HCL后,溶液pH值下降,因此加水组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根据图中曲线可以分析,加水组和缓冲液组具有一定的维持pH的能力,血浆组维持pH组能力最强。由此可得知,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与血浆组起对照作用。(3)血浆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设置实验时,可设置酸性、中性和碱性等条件下观察血浆维持pH稳定的能力。本实验还需添加NaOH,测量血浆pH值的变化,这样实验更完善。26.【答案】(1)缺少对照,应再增设两个蒸馏水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2)增设两个缓冲液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解析】(1)该实验应该遵循对照原则,根据题意此方案缺少对照实验,应该再增设两个蒸馏水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2)血浆通过缓冲物质来维持pH的相对稳定,获得相关证据的实验思路是增设两个缓冲液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27.【答案】(1)Na2CO3、乳酸(2)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Na2CO3溶液(3)B组: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升高,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4)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人工配制的缓冲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解析】(1)根据实验的目的,在正常的人体内引发血浆渗透压变化的物质主要有二氧化碳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两种,因此本实验中以Na2CO3、乳酸两种物质进行模拟;此外检测pH值时需要用到pH试纸,滴加试剂时需要用到滴管。(2)本实验中要使用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用家兔的血浆与缓冲液进行对照,以证明血浆维持pH的恒定是类似于缓冲溶液的。滴加等量的上述物质之后,开始滴加对pH值有影响的物质,比如Na2CO3或者乳酸。一定时间后测量pH值并记录。(3)结果是蒸馏水的对照组pH值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而缓冲液组和血浆组中的pH值的变化不大。(4)从实验现象可以看出蒸馏水对血浆pH值的恒定没有维持作用;而人工配制的缓冲液与家兔血浆都有缓冲作用,故而推测血浆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28.【答案】(1)等量蒸馏水(2)等量的乳酸(3)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上升;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4)无有【解析】(1)根据题意分析,步骤为设置对照试验,即向A组和B组的1号试管中加入等量蒸馏水。(2)实验中应该遵循等量原则,步骤中向B组3支试管中滴加等量的乳酸。(3)由于A组1号试管中加入蒸馏水,没有缓冲作用,2号中有缓冲溶液,3号中的血液中有缓冲物质,所以预测A组的实验结果是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上升;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4)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溶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溶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29.【答案】(3)小于1号中有缓冲物质,中和了碱性物质Na2CO3(4)小于3号中有缓冲物质,中和了酸性物质乳酸(5)血液中含有酸碱缓冲物质【解析】(3)血液中H2CO3和加入的碳酸钠发生反应,形成碳酸氢钠,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即pH1变化较小,pH1pH2。(4)血液中的碳酸氢钠与乳酸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又可分解为CO2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即pH3变化较小,pH3pH4。(5)由四组实验可知,血液中含有酸碱缓冲物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