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及其发展阶段、发展差异.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55298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及其发展阶段、发展差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及其发展阶段、发展差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及其发展阶段、发展差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019-2020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 第一章 第1讲区域及其发展阶段、发展差异课题区域及其发展阶段、发展差异课型复习课时2节教学目标最新考纲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分析解读1.了解区域的内涵和特征。2.学会比较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学会从静态(横向)和动态(纵向)的角度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关系的技巧。教学重难点考点一区域发展阶段考点二区域差异的比较及影响因素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考点一区域发展阶段【预测展望】 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中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疑难剖析区域发展阶段划分项目阶段经济状况内部经济差异产业结构开放程度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相当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很少较小,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以资源型、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体较低,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逐步提高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到比较高的水平,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逐渐缩小,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大幅度增强案例剖析以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为例具体分析区域发展阶段: 考点二区域差异的比较及影响因素【预测展望】 1利用区域图进行区域自然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的比较。2在比较区域差异的基础上,深度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及因地制宜的措施。疑难剖析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的分析则应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异入手,同时要关注各要素间的联系。区域差异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任何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区域由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不同,所经受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式及其组合不同,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差异。(3)水文差异的形成(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人类活动差异成因具体表现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人口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开放程度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城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交通地形、位置、经济、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线网密度、通达度等差异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差异,分析区域间的不同发展方向和状况。方法技巧对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的一般步骤:(1)分析各区域发展的条件(2)进行区域差异的比较:包括区域发展条件,优势、限制条件等。(3)深层次分析各差异条件产生的原因。区域地图的判读方法区域空间定位的方法“主”“辅”结合法1空间定位的主要方法(1)利用经纬网定位地理事物都有精确的经纬度位置,通过判读地图,熟悉重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解题时就能根 据经纬度进行正确的定位。(2)通过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定位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特殊的轮廓特征,河流、湖泊也有自己的形状。如:意大利半岛像个长筒靴,伊拉克像芭蕉扇,云南省的形状像孔雀,陕西省像跪式兵马俑,青海省则像只兔子,黄河像个“几”字,长江中下游的形状则像字母“W”。要善于发挥想象,把轮廓、形状特征作为判断地理事物的一把钥匙。(3)根据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定位借助熟悉的点,根据相对位置定位。如要判断P点(45N,128E)的位置,可以联想与其距离较近的北京(40N,116E),可知P点在北京东北方,由此可以确定P点在我国东北地区。参照熟悉的地理事物,根据相对位置定位。这是最常用的定位方法之一,以熟知的河流、湖泊、海峡、海湾、内海、山脉、铁路、城市等为参照点,来确定未知点的位置。(4)利用特殊景观定位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现代建筑物、文化现象等往往是定位的重要线索。如自然景观中日本的富士山和樱花、南极洲的企鹅等;人文景观中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凯旋门,广州的五羊雕塑,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洛阳的龙门石窟,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5)利用典型区域特征定位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自然带特征、动物特征、土壤特征、河湖特征、地貌特征、人文特征等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些特征是区域定位的重要线索。如根据降水和气温情况可以大致判断某区域是位于低纬还是高纬,是内陆还是沿海,是大陆东岸还是大陆西岸。2空间定位的辅助方法(1)依据海陆位置定位每个区域都有各自的海陆位置,有些位于大陆东部,有些位于大陆西部,有些深居大陆内部,有些被海洋包围(如岛屿),利用这一特性可确定地理事物的大致位置。(2)依据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来定位很多地理事物都有各自的分布规律及特征。如: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地貌特征的分布规律,农作物的分布规律,人口的分布特征等。掌握了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再依据试题中的材料(文字、数据或图表),如:气候类型图、地貌示意图、河流径流量图、人口结构图、地球日照图及文字说明等,就不难分析出地理事物所在区域的空间位置。(3)利用地理原理来定位有些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是受地理原理支配的,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地理原理,就可以间接推导出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如根据某个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就可推测该地位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4)利用题目中文字提示信息辅助定位有些题目在题干或设问中提示了区域的大致范围或自然、人文特征,这对缩小定位范围和提高定位速度很有帮助,有的提示信息甚至决定定位的成败。(5)综合定位法给某一区域定位,有时采用一种方法是不够的,解题时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协同作战”,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