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因果型、概念型、比较型及评价型选择题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53621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因果型、概念型、比较型及评价型选择题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因果型、概念型、比较型及评价型选择题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因果型、概念型、比较型及评价型选择题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因果型、概念型、比较型及评价型选择题教案一、学习内容和目标 (一)因果型选择题1.题型特征 因果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和产生的结果的选择题。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产生的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2.解题指导 (1)限定词法,即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历史原因与根本原因等。影响方面要分长远影响和直接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国内影响和世界影响、政治影响和经济文化影响等。 (2)逻辑推理法,即要注意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另外,还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3)时间推断法,采取时间先后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即以题干所述事件为中心,在此之前的是因,在此之后的是果。 (4)理论法,运用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就是果。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3.例题分析【例1】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活动十分活跃,其根本原因是 A.大量私田被开垦 B.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C.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D.西周分封制崩溃 解析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活动十分活跃,新兴地主阶级希望通过变法建立封建统治,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的发展,使大量私田得以开垦,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新兴地主阶级发展起来,希望通过变法建立自己的统治。本题运用理论法。【例2】 西汉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原因是儒家思想适应了 A.大一统的需要 B.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C.民族关系发展的需要 D.对外关系发展的需要 解析 西汉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加以发挥,其核心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适应了当时汉武帝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的需要,并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从而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特别强调用理论法分析根本原因:1.生产关系变化类从生产力变化方面入手,备选项中有反映生产力变化的即为根本原因。2.上层建筑变化类从经济基础变化方面入手,备选项中有反映经济变化状况的为根本原因。3.政治事件的发生类从阶级本质、矛盾变化或社会性质方面入手。备选项中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主要矛盾或社会性质即为根本原因。4.社会意识类从社会存在方面入手。判断文学、艺术、思想等社会意识的根本原因时,就要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等社会存在方面找答案。 (二)概念型选择题 1.题型特征概念型选择题主要围绕历史概念进行命题,要求同学们必须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以及基本概念的性质、内容、特点等有全面而准确的理解和掌握,真正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还要对相近、相似的历史概念进行比较。此题型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备选项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在题干中经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 另一种是题干提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另外提供四个概念作为备选项,在题干中经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反映了”、“对其理解准确的是”、“其本质是”等。 2.解题指导(1)史论结合法。运用唯物史观、辩证法的相应理论与观点对题干与备选项进行分析,再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印证,从而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2)逻辑推理法。将题干与四个备选项逐一对照,对两者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选出最深刻、最本质、最广泛的选项。(3)定性分析法。先分析题目的要求,再对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有目的的分析,进而分析选项,凡与题干中的概念性质不同或不符合题干中的概念范围的选项都要排除。3.例题分析【例1】新唐书记载:“富我多丁者,以宦、学、释、老得免,贫人无所入则丁存,故课免于上,而赋增于下,是以乡居地著者百不四五。”为此唐朝采取的措施是 A.编户制 B.租庸调制 C.两税法 D.募役法解析 根据“贫人无所入则丁存,故课免于上,而赋增于下”可知由于丁税是国家的主要赋税,且大多由穷人承担,无法保证财政收入,迫使封建政府进行赋税改革,通过分析材料可明确题目要求,即“改变以人丁为主要征税标准的赋税制度是什么”。结合相应史实,可知唐朝后期,由于均田制瓦解,以人丁税为主的租庸调制无法实行,迫使唐政府实行两税法来解决赋税分担不均的问题。答案 C【例2】 孙中山在遗嘱中着重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此对辛亥革命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B.辛亥革命并没有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北洋军阀所窃取 D.辛亥革命没有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解析 分析推理可知,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辛亥革命没有完成上述基本任务,因此A项在程度上最深刻、最本质、最广泛,逻辑关系完全符合题意。特别强调关于社会革命运动是否成功的理论界定:(1)是否完成运动的基本目标,即该完成的历史使命是否完成,这是界定革命或社会改革运动是否成功的首要标准;(2)是否形成积极的成果,成果是否得到巩固和保存;(3)运动后的社会发展总趋势和该运动的基本思想理论、路线是否保持一致,即运动的积极成果是否得到发展、深化。(三)比较型选择题 1.题型特征 比较型选择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阶段的反映等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考查的内容多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所以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且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表面问题进行比较,更多的是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所以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比较型选择题从试题形式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类比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是程度性比较,在题干中一般有“最早”、“最主要”、“本质上”等标志性词语;对比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或现象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事件、现象的性质、影响等方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此类题在题干中一般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相似”等标志性词语。2.解题指导 解答比较型选择题主要分为四个步骤:一审,仔细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看题干是考查两者的区别,还是考查两者的联系,或者是考查两者的所有关系即包括区别与联系。 二联,联系教材中相关的知识,抽取、储备与题意相关的知识,并进行对比。 三比,把备选项和题干进行联系比较,先看备选项的表述是否错误,再看备选项观点是否符合题干考查的角度。 四查,审查备选项,只有本身是正确的且符合题干要求的备选项,才能最后入选。3.例题分析【例1】 比较隋朝、元朝大运河图,元朝大运河河道的变化表现在 运河的迄止点 运河所起的作用 南北航程的路线 运河的中心A. B. C. D.解析 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对备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运河的迄止点没有变化,都是今天的北京和杭州,运河所起的作用主要是促进了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但与隋朝的大运河相比,伴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政治中心的东移,元朝的大运河截弯取直,南北航程缩短了,运河中心已不再是洛阳。答案 B【例2】 历史上,国民大革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都被称为“大革命”。其主要的依据是 ( ) A.领导阶级的先进性 B.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C.革命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 D.革命目标的高度一致性 解析 本题考查三者的共同点。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一次动乱,没有产生积极影响;三者的性质不同,革命目标也不可能是一致的; 依据史实分析可知作为“大革命”的主要依据是人民群众参与运动的广泛程度和运动的影响程度,正是由于三者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且对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才被称为“大革命”。答案: B.(四)评价型选择题 1.题型特征评价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观点以及历史结论等的分析、判断和评价的能力,体现了近几年高考以能力立意的基本原则,因此受到的青睐,成为高考的重点题型。 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题干给出被评价的主体,备选项给出对该主体的评价,从中选择最符合主体的评价;第二种是题干给出的是评价,备选项给出的是与评价相联系的主体,从中选择最符合评价的主体。该题型大多与材料型选择题相结合,大多以新材料来设置新的情境,以新的思维角度来设置新的问题。2.解题指导(1)推理反证法。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对主体与评价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成立进行逐一推理分析,然后再将题干与备选项进行反向推理论证,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2)信息简化法。评价的内容往往过于繁琐,以材料形式出现,不易读懂,针对此情况可运用信息简化法。首先确定评价的主体,然后结合题意和限定条件对评价内容中所体现的信息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处理,并运用历史知识和语文阅读能力对信息进行简化处理,最后将评价与主体对比分析,找出最佳答案。(3)史论结合法。运用相应的理论和史实对被评价的主体或对该主体的评价进行客观分析,逐个排除干扰项,最终确定最佳答案。3.例题解析【例1】 有人说美国在破坏这次中国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同英国一道悍然炮击南京,给蒋介石以沉重的压力,加快了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人物投降帝国主义的步伐。”这是对哪次中国革命的评价 ( )A.辛亥革命 B.国民大革命 C.土地革命 D.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析 通过分析材料,找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美国”“炮击南京”“蒋介石”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人物投降”,再经过简化处理,可知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中国革命,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背叛革命,投降了帝国主义。结合上述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被评价主体是国民大革命。答案 B【例2】 下列对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认识正确的是( ) 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同旧的生产关系的矛盾引发的战争 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反抗民族压迫的战争 都是美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性事件 都展现了美利坚民族的民族精神 A. B. C. D. 解析 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基本关系原理,结合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的史实分析两者的异同,可知南北战争是一次美国内战,不是一次反抗民族压迫的战争,所以排除;的表述属于两者的相同点。特别强调解答评价型试题的原则:1.坚持正确的立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同一事件的评价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要坚持正确的立场,如国际主义立场,爱国主义立场,民族团结的立场,社会进步的立场,改革探索、勇于创新的立场。2.坚持正确的标准。要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即一切历史活动凡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就应该肯定。3.坚持“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二、配餐作业1.北宋中期某大臣上书曰:“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皇帝命其进行变法,这次变法的背景不包括 ( )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农民反抗斗争不断C.冗官、冗兵、冗费D.辽和金的威胁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下图刊物,他创办该刊物的直接原因是 ( ) A.五四运动的开展 B.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C.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 D.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3.北伐战争一年内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其原 因不包括 () A.国共合作 B.方针正确C.军阀力弱 D.将士英勇4.南北战争后,美国西部资本主义农场不断发展,其直接原因是 () A.种植园经济的扩展B.西进运动C.殖民扩张D.宅地法的颁布5.1831年,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建立了系统的电磁学理论;1866年,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这些发现和发明的最大影响是( ) A.使电力成为新能源B.推动电灯、电车等的问世C.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D.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6.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指导思想,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 A.管仲改革是该政策具体实施的最早体现B.是封建经济,特别是小农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C.是封建地主阶级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内在要求D.是阻碍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变的重要因素之一7.金城公主入藏后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向唐朝皇帝上表曾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对“和同为一家”理解正确的有 唐朝加强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汉藏两族的民族矛盾消失 巩固了唐蕃间的友好关系 充分表达了藏汉两族人民要求友好相处的共同愿望 A. B. C. D.8.xx年是英国“光荣革命”胜利320周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 () A.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确立B.资产阶级革命任务的基本完成 C.近代内阁制和政党政治的形成D.以“法治、臣民”为特征的近代社会完全形成9.下表是1860年的美国大选结果,通过分析可知美国当时存在或实行注:候选人 所属党派 政治主张 所得选票林肯共和党 反对奴隶制度 1 866 452 道格拉斯 民主党(北方) 维护奴隶制度 1 376 957 布雷肯里奇 民主党(南方) 维护奴隶制度 849 781 政党政治 黑人奴隶制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的联邦制体制A. B.C. D. ( 注:林肯最终当选为美国的总统)10.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后,农民认为政府付给他们的纸币只不过是“彩色的纸片”。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该政策 ( ) A.一开始就遭到农民的强烈反对B.是牺牲农业而为工业发展积累资金 C.不利于政权的巩固与经济的恢复D.不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有效途径11.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都是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 )A.都是中原王朝国力衰落的产物,但都促进了国家的统一B.都促使少数民族归属中央政权,加强对边疆的管辖C.都是在少数民族主动请求下的政治婚姻,都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D.都促使少数民族建立封建政权,都促进了边疆开发12.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体现的共同精神实质是 A.追求真理,勇于探索B.顺应时代潮流,追赶文明脚步 C.勇于创新,与时俱进D.反对民族压迫,弘扬爱国精神13.有人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辛亥革命建立了真正的民主政治,呼唤着五四运动的到来 B.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五四运动的到来 C.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都是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 D.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都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14.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相比,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所呈现出的本质特征是( ) A.建立或完善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 B.进一步扫除封建残余势力 C.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向帝国主义过渡的需要15.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被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奠基石,三者从内容上来看相同之处是 ( )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建立资本主义法制社会B.反对压迫、专制,要求民主、自由 C.反对殖民统治,主张民族平等、独立 D.反对独裁专制,主张三权分立16.对君主制度与宰相制度的关系,唐太宗与明太祖的认识截然相反。对其认识错误的是 A.两者从根本上来说是不矛盾的 B.两者都坚持君主专制制度 C.最高决策权都掌握在皇帝手中 D.都对当时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17.某学者对1416世纪中西社会的发展进行了对比性研究。他对明清时期中西社会的特征评价概括最准确的是 ( ) A.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B.奔向近代社会的竞赛 C.封建社会的无奈悲歌 D.新旧社会的冲突与激荡18.从2001年起,俄罗斯各地逐渐兴起一股重塑列宁、斯大林雕像的浪潮,重建费用几乎都是由老百姓自掏腰包,特别是俄罗斯“最资本主义”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尤其积极踊跃。对此认识最准确的是 ( ) A.是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怀念 B.是对苏联历史客观评价与认识的产物 C.是对俄罗斯曾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否定D.是重振大国地位的对外宣言19.面对当今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有人将其归 罪于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下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但也存在诸多的体制弊端经济全球化将处在全球技术力量强的国家的主导下 经济全球化的机会是均等的,对任何国家而言都既存在着机遇,又存在着挑战 A. B. C. D.20.中国已成功进行大飞机的研制项目,飞机是人类20世纪的重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首次改变远距离的交通运输模式 是人类智慧与创新的结晶 直接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促使人们出行观念的更新,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