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考历史 第七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48907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考历史 第七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考历史 第七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考历史 第七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指导意见学习要求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1.了解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有为等人的思想主张及活动。2.理解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和影响。3.认识时代的局限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知识点一早期改良思潮1.背景:19世纪70年代,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民族危机加深。2.代表: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3.主张(1)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2)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4.影响: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成为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知识点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1.变法萌发:1888年,康有为在北京第一次上书光绪皇帝,主张变成法,求自强,挽救危局。2.变法理论(1)提出人类社会进化过程的三个发展阶段理论,即“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和“太平世(大同)”。(2)系统阐发了变法理论的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3.思想特点: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知识点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1.政治活动公车上书(1)背景: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引起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应。(2)概况:康、梁联合会试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等主张。(3)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2.创办报刊:康有为等在京、津、沪等地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宣传变法主张。3.成立团体强学会(1)成立:1895年8月,康有为等在北京成立,后又成立上海强学会。(2)宗旨: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3)结果:1896年初,北京强学会和中外纪闻被查封,上海强学会解散。知识点四梁启超与时务报1.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的活动与主张代表人物活动地点主要著述刊物主要思想梁启超上海变法通议时务报变法图强;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科举制度,培养人才;发展近代工业谭嗣同湖南仁学“冲决君主之网罗”反对君主专制、反对封建思想观念严复天津天演论国闻报用进化论理论阐述维新变法主张2.维新活动的影响(1)维新派倡导立学会、办报纸、兴学堂的活动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2)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促使维新变法局面逐渐形成。【概念阐释】 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朝廷,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它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性政治运动的开端。【思维点拨】1.早期的维新思想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对后来的戊戌变法运动起到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2.康有为的思想特点是把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相结合。这既体现了康有为高超的政治智慧,又暴露了康有为等维新派的软弱性。3.梁启超强调实行君主立宪,改革科举制度,发展近代工业。4.谭嗣同侧重抨击“君为臣纲”,具有民主革命色彩,严复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图解历史】 维新派代表人物主张【易错提醒】1.早期改良主义者与洋务派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即不变革中国的政治体制;而早期改良主义者主张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2.强学会是最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团体,不是政党。维新变法从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的关键是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而不是强学会的成立。【结构图示】 维新运动的兴起主题早期维新思想与康、梁维新思想的比较史料研读史料一中华而自安卑弱,不欲富国强兵,为天下之望国也则亦已耳。苟欲安内攘外,君国子民,持公法以求升平之局,其必自设立议院始矣。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史料二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1.史料一反映了郑观应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发展工商业、实现国家富强的思想。“商务”是指新兴的资本主义工商业。2.史料二体现了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1.据史料一分析郑观应认为中国需要借助什么途径实现富强;“与外人商战”是什么意思?提示途径:郑观应主张既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又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含义:“与外人商战”是指发展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在市场上竞争,抵制外来经济侵略。2.史料二中康有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其理论依据是什么?提示主张:君主立宪;依据:三权分立学说。史论归纳比较早期维新思想与康、梁维新思想1.联系(1)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都主张变法。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创办新式学校。(3)都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都是爱国的和进步的。2.区别(1)早期维新思想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康、梁维新思想不仅提出具体的改革方案,还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史根据,使变法思想形成较完整的理论。(2)早期维新思想没有付诸行动。康、梁将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迅速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1.1875年,郑观应在易言中写道:泰西列国“设有上下议院”。“所冀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这一认识()A.是对中体西用的具体表述B.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C.对洋务派的思想有所突破D.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解析“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可知已经超出了洋务思想的范畴,故C项正确。答案C2.“不简单的抛弃传统,而以西方近代精神重新解释传统,努力实行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这里评价的是()A.魏源 B.林则徐C.康有为 D.陈独秀解析根据所学,康有为主张托古改制,用儒家思想来阐释变法主张,向资产阶级政体转变,故C项正确。答案C3.“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这说明维新思想()A.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否定B.促使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C.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D.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解析“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可知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是有益的,故C项正确。答案C4.“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然其实施政策,以为中国积数千年之习惯,其民智未开,骤予以权,固自不易。盖独有所见,非徒感今上之恩而已。”材料中先生的政治主张是()A.主张民主共和 B.提倡民主科学C.主张君主立宪 D.倡导中体西用解析材料中“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非徒感今上之恩”表明主张君主立宪制,而“然其实施政策,以为中国积数千年之习惯,其民智未开,骤予以权,固自不易”也符合康有为的思想,故C项正确。答案C5.文史参考将梁启超家族三代人誉为“国家脊梁”,此“梁”一语双关,介绍了他们走的一条共同的忧国忧民的人生道路。梁启超获此殊荣,主要是因为他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解析A项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口号,B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C项是康有为的思想特点,D项是梁启超的思想主张。答案D6.强学会成立后不久,两江总督张之洞等人相继加入,这说明()A.强学会为研究儒学的团体B.张之洞等人与顽固派决裂C.各省督抚赞成维新变法D.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扩大解析A强学会为政治团体;张之洞属于洋务派,各省督抚大都反对变法,B、C不符合史实。故D项正确。答案D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与国人办报高潮相遇相逢。1896年,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它事实上成为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报刊。以下均摘自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政论性文章:吾所谓新法者,皆非西人所故有,而实为西人(对中国之法)所(做)改造。因此,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论不变法之害西人之侮我甚矣!西人之将灭人国也,则必上之于议院,下之于报章。日日言其国政之败坏,纲纪之紊乱,官吏之苛黩;其将灭人种也,则必上之于议院,下之于报章。论中国之将强今之言变法者,必曰练兵也,开矿也,通商也,斯固然矣。却是弥缝蚁穴,漂摇一至,同归死亡,而于去陈用新,改弦更张之道,未始有合也,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即举一国之民而智焉,而力焉,则必无复退而为君政,此于公理不顺。“君权”之下的民意之伸,固非泰西之所得专,亦非震旦(中国)之所得避。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1)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梁启超维新论说的主要内容。(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时务报在当时发挥的积极作用。解析第(1)问,根据所给四则材料分别概括出梁启超维新论的四个主要观点,如第一则材料中“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即在强调变法的重要性;第二则材料则强调了民族危机的加剧,呼吁进行政治改革等。第(2)问,时务报的影响主要从其对于维新思想的传播、人们思想的启蒙及维新运动的开展角度考虑,此外结合所学知识,大众传媒的变迁彰显传媒力量,有效发挥舆论工具的功能。答案(1)内容:阐述康有为的“托古改制”论,强调维新变法的重要性;痛陈列强灭亡中国的危机,呼吁政治改革;批判洋务派不知“本原”的变法,强调变法之本在变体制;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2)作用:宣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成为人们了解维新思想的窗口;促进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开展;动员了一部分参与变法的社会力量,彰显了传媒的力量,有效发挥了其充当舆论工具的功能。1.“顾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这说明王韬主张()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学习制度,改革强国C.武装暴力,革命救国 D.实业救国,商战富国解析根据材料“顾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可知,王韬认为洋务派企图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就使清王朝走向独立自强道路的愿望属于舍本逐利和无法实现的愿望,其引申主张即力主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答案B2.康有为打出“孔圣人”的招牌宣传维新变法,其策略在于()A.利用传统思想作武器B.动员士大夫阶层参加变法C.继承和发展传统思想D.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解析康有为维新变法属于资产阶级性质,而传统思想属于封建思想,故A错误。正由于两者矛盾,且“孔圣人”的儒家思想影响很大,故康有为打着“孔圣人”旗号,利用其减少变法阻力,D正确。答案D3.1898年,日本原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访华,这个三年前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人却受到了一些地方大员英雄般的欢迎。光绪皇帝接见他时也说:“贵国自维新后,庶绩成熙,皆出贵侯手定,各国无不钦仰,无不赞美,朕亦时佩于心。”这反映了()A.民族国家观念尚未形成B.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C.汉族地方势力的兴起D.当时变法维新的社会风气解析据材料的时间1898年,正值戊戌变法期间,再根据材料“贵国自维新后,庶绩成熙,皆出贵侯手定,各国无不钦仰,无不赞美,朕亦时佩于心”可以得出清政府的皇帝及官员受到当时变法维新的社会风气的影响才会对伊藤博文如此尊重,故D项正确。答案D4.有学者认为:“若无传统学问之素养,便难发挥其言论之效力。新思想若无本国语言之词汇,不能表达。”这则材料最能反映()A.中体西用思想 B.康梁维新思想C.三民主义思想 D.文学革命思想解析根据材料“若无传统学问之素养,便难发挥其言论之效力”,体现出新思想的传播需借助传统文化,结合所学与康梁托古改制相符,故B项正确。答案B5.“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由此可见,康有为的主要意图是()A.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度B.假托先贤外衣,铲除封建统治基础C.抨击顽固势力,采用西方先进技术D.借助儒家思想,推行资产阶级改革解析康有为从“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即借助儒家思想宣传变法的合理性,故D项正确。答案D6.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时指出:“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由此可知,康有为()A.维新思想已形成体系 B.主张与列强进行商战C.对皇帝软弱表示不满 D.关注日深的民族危机解析从材料中康有为对外国侵略形势的分析,可知其关注民族危机,故D项正确。答案D7.1897年,湖南的湘学报创刊,该刊更多地传播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对西方富国强兵的实学的兴趣,远远大于对康梁改制说的兴趣。这反映出()A.湖南学界、政界视野渐开B.维新变法运动在湘遭遇挫折C.湖湘学派排斥政治近代化D.湖南已开始有人开眼看世界解析题干反映了甲午战后湖南人更关注西方自然科学及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对西方富国强兵的实学的兴趣远大于康梁改制说,表明湖南人的视野更广阔,故A项正确。答案A8.“公车上书”中提出的设“议郎”一职,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反映了维新派()希望参与政治模仿西方议会政治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反对君主专制A. B.C. D.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议郎由府县民选产生,可随时请对、上驳诏书、下达民词,维新派设置议郎一职意图效仿西方对皇权起一定的制约作用。故题干的四种叙述都有道理。答案B9.1895年,康有为等人创办宣传维新变法的报刊中外纪闻,并在北京建立政治团体强学会,但不久就被清政府查封,其根本原因是这一刊物和这个团体()A.损害了洋务派的威信B.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C.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D.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解析本题考查对维新派宣传变法活动遇到阻力的原因的分析,最根本的原因是触犯封建顽固派的利益,最后被清政府查封。答案B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币制紊乱之故,而致外国干涉之财政,则国亡。即不尔,而币制缘此不能整理,国库所入,岁岁告不足,则政府破产而国亡。货币购买力日落,百物腾涌,民穷财尽,救死不赡,铤而走险,盗贼蜂起,乱党乘之,则国亡。即不尔,而全国食力之小民,皆转死于沟壑,则国亡。即不尔,而全国人皆匍匐于外国资本家金融家之下以求一饱,则国亦终亡。是乎亡征万千,而无一不与币制相缘。然则,今日当举之政虽万千,而颁定币制,实为其最重要之一端,可断言矣。梁启超饮冰室文集材料二1914年,币制局总裁梁启超提出了完整的币制改革理论和设想:首先是中国的货币宜采取金本位,但在过渡阶段可先采取银本位,以为致用,然后向金本位过渡;新的货币宜铸一种主币、九种辅币,主辅之间互相统属,实行十进制;主币允许自由铸造,但要收取高额铸费;从前官局所铸一元银元,皆许作为国币使用,旧铸币允许暂时按市价流通;钞票的发行量,应限定在不超过一年的赋税收入的范围内,这样才不至于出问题。戎新会、侯瑞浅论梁启超币制改革主张(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主张币制改革的目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币制改革的特点。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以币制紊乱之故,而致外国干涉之财政”可以归纳为统一币制,维护金融主权等。第(2)问,根据材料二“在过渡阶段可先采取银本位,以为致用,然后向金本位过渡”可以归纳为循序渐进;根据材料二“从前官局所铸一元银元,皆许作为国币使用,旧铸币允许暂时按市价流通”可以归纳为重视民生;根据材料二“限定在不超过一年的赋税收入的范围内,这样才不至于出问题”可知金融改革需从现实出发。答案(1)目的:统一币制;增加财政收入;改善民生;维护金融主权;挽救国家危亡。(2)特点:借鉴西方金融理论;循序渐进;重视民生;从现实需要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