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42254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课标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预 习 学 案【知识梳理】一、发展概况(一)铁路1、特点:速度快、 大、费用 ,而便于国计民生,是国民经济的动脉。2、发展历程:(1)1876年英国人修建的 至 铁路是中国境内第一条铁路,被清政府赎回并拆毁。(2)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至胥各庄铁路建成。(3)1888年,总长2000米的 专用铁路落成。(4)甲午战争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 。(5)1909年中国工程师 设计的 建成。(6)民国以后,各条铁路修筑权 ,但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二)水运与航空1、水运(1)诞生: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 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2)发展: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始终在列强 、 中艰难求生。2、航空(1)起步: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真正起步于 年。附设在福建 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水上飞机。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 ”,先后拟订以北京为中心的五大民航线路。(2)发展: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三)从驿传到邮政1、邮政(1)晚清时期: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地区设立“ ”,专门处理各国在华邮政业务。 1896年“ ”宣告成立。 设立 ,邮传正式脱离了海关。(2)民国时期: 1913年北洋政府裁撤全部 。 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 大会,签订相关国际邮政条约。 外国在华开办的“ ”一律被撤消。 2、电讯(1)1877年,福建巡抚在 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2)短短数年,电报线遍及各省,电报也普遍开展。(3)民国时期战乱频繁,电报电信事业一度发展缓慢,直到 年代情况才发生变化。二、影响1、积极影响:(1)新式交通促进了 发展,改变了人们的 和 ,一定程度地转变了人们的 。(2)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 更为便捷,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2、消极影响:有利于列强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掠夺。【预习自测】1.右图为上海造币厂2004年铸造的上海铁路博物馆纪念章,图案为130多年前淞沪铁路上运行的“先导号”机车。选择此图案是为了纪念( )A中国出现的第一条铁路 B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C中国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奠定 D中国铁路营运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位2鸦片战争中,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乘船从伦敦出发,途中还在孟买逗留了十天,到达澳门用了67天。而清政府派官员琦善与奕山从北京紧急南下,到达广州分别用时56天、57天。这说明中国在战争中实际上丧失了应有地利 英国官员在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交通技术在近代战争中作用渐居首位 工业文明在近代战争中取得了优势地位A B C D3“上海之有德律风,始于壬午季夏,其法沿途竖立木杆,上系铅线,线条与电报无异,惟其中机括不同。传递方法,只须向线端传语,无异一室晤言。”该材料反映的是A电报传入 B电灯传入 C电话传入 D英语传入4中华民国时期,一位住在南京的普通市民想要前往重庆,最适合他出行的交通工具是A汽车 B火车 C轮船 D飞机5“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轮船运输 D电报通讯6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该表反映了上海年份人力车马车轿子马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188969845449110000019261460000034591943764172922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A B CD7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在交通运输业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呈现萎缩状态,原因在于A中国的交通方式发生了质的变革B铁路、公路和民航业的快速发展C造船企业纷纷破产D航空航天事业的进步 合作探究【重难突破】阅读材料:铁路是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材料一:1880 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 ;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材料二:19 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等铁路的修筑权。材料三: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 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旧铁路进行改造,重新修建了许多新铁路,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建的宝成、鹰厦、兰新铁路、成昆铁路、湘黔铁路;改革开放以来修筑的大秦铁路、青藏铁路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2)结合材料三,谈谈新式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选做题】(3)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新旧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变化,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体系构建】【课堂巩固】120世纪初,实业家张謇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 B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C通过电话了解 D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2下列关于我国近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是以社会进步为前提的B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加强了各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C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和国际接轨D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发展不平衡3晚清至民国,近代化交通的发展与变化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交通运输业A B C D4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就19世纪末李鸿章出访俄国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探讨、。学生发言中出现的下列言论与历史事实较为接近的是A民报抢先透露了李鸿章此次的出行计划B清政府为李鸿章专门包租俄国远东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C李鸿章乘火车游历了俄罗斯的主要城市D李鸿章参观了纪念十月革命胜利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选做题】5在汕头市西城区有一条老街“火车路”,纪念着我国最早的一条商办铁路由梅县华侨张煜南、张鸿南兄弟等集资,日本人设计承包,修建于19041908年全长42.1公里的铁路,这条铁路南起汕头经潮州至意溪。它修建的背景是 A20世纪初,“收回利权”、“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B日本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二十一条”,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C中国所有的铁路都由外国控制D近代航运企业还未在中国兴起【选做题】6. 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A.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C. 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 D. 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第13课【预习自测】:1-7 ABCCDAC【问题探究】(1)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资金和技术的缺乏;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外国列强的阻扰和侵略。(2)影响:便利了各地之间的联系,方便了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3)变化:旧中国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阻扰,铁路运输业发展缓慢;新中国铁路发展迅速,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启示: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课堂巩固】1-6 DCDC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