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政治政治常识前言教案示例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38344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政治政治常识前言教案示例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三政治政治常识前言教案示例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三政治政治常识前言教案示例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政治政治常识前言教案示例人教版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基本观点;总体上了解全书的基本内容;明确学习本书的重要意义及科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马史思主义政治学的有关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具体要求: 1、知识方面: 识记:政治的基本含义;政治常识的主要内容。理解: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公民参加政治活动的实际需要三个方面分析说明学习政治常识的意义。 2、在能力方面: 使学生在学习、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科学理论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初步具有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觉悟方面: 使学生明白:作为跨世纪的建设者,不仅要具备相当 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应该树立起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责任感,要有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的使命感。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要做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教学重点 :1、政治的含义 2、学习政治常识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 政治的含义 课时安排: 共两课时。 第一框题:政治常识基本内容为一课时。 第二框题:学习政治常识的重要意义和方法为一课时。学生活动设计:1、阅读:按提纲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归纳知识框架;2、例证:从最新国际国内重大政治现象分析理解政治科学的含义,3、课堂讨论:从最近际国内重大政治现象中选出一例进行讨论; 第一课时 【重点】多角度理解和把握政治的基本含义;【难点】政治的科学含义;用政治对经济反作用理论分析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企改革问题;【素质要求】知识方面:掌握政治的科学含义;能力方面: 培养和训练学生阅读自学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聚焦热点问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德育目标:激发学生身在校园,心系天下的政治责任感,从分析北约暴行中激发为振兴中华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使命感;整体感知:引导学生阅读前言课,要求粗读,只读课标题、框标题、黑体字,对前言知识有整体感知,然后启发学生归纳出前言知识总体框架结构:复习提问: (1)高一思想政治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高二思想政治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什么是对立统一?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这两部分知识的内容。 (以上前二个提问设计的目的使学生知道,高三的学习内容是建立在前两部分知识的基础上的,它们之间的有着内在联系的。第三问的目的是为分析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服务的。) 导入新课: 根据同学的回答,我们已经明确了高一和高二思想政治课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高一的学习内容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有关知识,分析社会的经济现象,归纳出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这一本质,从而提高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必然性的认识。高二的学习内容是建立在对客观经济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扩展到整个物质世界的广度来认识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从而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此基础上,我们把视野推进到对人类社会中深层次的社会现象的认识,在各种社会现象中我们来分析社会的政治现象。对社会政治现象的分析,提示政治的本质,这就是我们高三学习的内容。也就是继续对马克思主义有关政治基本常识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前言课。(要求粗读,即只读课标题、框标题、黑体字。然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写出前言知识总体框架结构。)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是阶级之间的关系和斗争 政治常识的 政治的含义、基本内容 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政治常识的基本内容 前言 学习政治常识的重要意义和方法 科学方法 一、政治常识的基本内容(板书) 1、政治的含义(板书) 对“政治”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比如:对党的十五大的召开,我们说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我国的“一国两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基本国策等等。从世界范围来看,国际间围绕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都在激烈的竞争,抢占21世纪的制高点。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具有国际政治性的大问题,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政治现象。不难看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着极丰富的政治内容,这就需要我们认识社会的政治现象,并透过政治现象进一步提示政治的本质。政治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内涵丰富而外延又广阔,很多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都对政治作为不同的解释,但都没有提示政治的本质。唯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工作,洞察到了政治的深刻内涵,从不同侧面提示出了政治的本质。 设问: 革命导师列宁是从哪向方面阐明政治的本质的? (要求学生详细阅读第一页倒数第二自然段至第二页第五自然段,教师边提问边讲解) 马克思主义认为,要理解和把握政治的含义,应从政治与经济、政治与阶级、政治与国家政权的联系中,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全面提示政治的本质。 我们先从政治与经济的联系中认识什么是政治。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板书)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列宁选集第4卷,第916页),这是列宁是1921年为了批判托洛斯基和布哈林的错误写了再论工会目前形势及托洛斯基和布哈林的错误一文中,以极精辟的语言高度概括了政治与经济的密切关系。 对这一结论性的观点,我们应如何理解?请同学们看书并思考以下问题:设问: 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的怎样的? 2)你能否对课文中举出的我国解放前中国革命的实例来理解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在学生看书,并思考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边提问边讲。)我们理解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必须从政治现象入手分析。 以解放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为例来分析。 请同学们回答第一个问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帝国主义用大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和财政大权;封建地主阶级由于占70%80%的土地,在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始终占统治地位;官僚资本主义当权的20多年中,他们暴敛了巨额资本,并占有全国约2/3左右的工业资本。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大敌人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国家的政权,残酷压迫、剥削中国人民,形成了旧中国反动的生产关系,这就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社会经济基础。 同学们再思考第二个问题:这样的社会经济基础必然会引出什么样的社会革命? 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规律(或原理),这样的社会经济基础必然会严重阻碍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就决定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的对象和任务。为此,中国共产党为了使人民摆脱苦难,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铲除反动、腐朽的经济制度,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是符合全国人民最根本的经济利益,这种政治斗争是全国人民根本经济利益的集中体现,摧毁旧制度,建立新制度,这是当时中国的最大政治。 从以上分析,同学们可以归纳出政治与经济关系的道理: 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板书) 1)经济决定政治。(板书) 政治属于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所以政治不能脱离经济而孤立存在的,是根源于经济的。 2)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板书) 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必然会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有两种情形:一是适应经济基础的政治,对其起巩固、维护、加强的作用。二是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政治,则是对其破坏、阻碍的作用。 (为了巩固对这一关系的理解,教师举一例,由学生进行分析,教师再作总结。) 请同学们分析下列事例中说明了什么基本道理? 日本是二次大战中的战败国。日本经济崛起于60年代末期,成熟于80年代中期,80年代末国民生产总值相当于美国的五分之三,相当于联邦德国、英国、法国的总和。 日本要求进入联合国安理会,成为常任理事会的成员国,参与世界大事的处理;日本正谋求世界大国地位;日本通过了海外派兵法。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看到,日本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正在世界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日本强烈要求成为世界军事、政治大国正是日本经济发展的要求,是日本经济的集中表现。而日本谋求政治、军事大国也正是为了保护日本垄断资产阶级在全球的经济利益。 从实例的分析中我们还进一步认识到:经济利益的得失是最根本的利害关系。也正因为如此,任何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的。 从以上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到:既然政治活动都是为了一定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这就说明政治与经济之间存牵头质性的联系,所以必须要从政治与经济的角度深入把握政治的实质内容。 (2)政治是阶级之间的关系和斗争。(板书) 设问: 1)既然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不能脱离经济孤立存在,那么是否有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就一定必然存在政治活动? 2)为什么社会会存在政治关系? 3)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表明了什么? (同学看书,思考以上问题) “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反对世界资产阶级而争取解放 的无产阶级的关系。”这是列宁1920年在 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厅政治教育工作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所以这个论述在当时是有针对性、有一定条件和范围的。 怎样把握这个观点?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我国近现代史,分析旧中国的经济关系; 例如,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一文中,就非常详细地阐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存在的种种复杂的政治关系。旧中国,由于各阶级的经济地位不同,因而形成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买办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右翼、小资产阶级的右翼之间的关系;统治阶级内部,即以蒋 、宋、孔、宋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大官僚买办阶级与地主阶级,大买办、大地主阶级内部的亲日派、亲美派之间的关系,他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经济、政治利益。正因为旧中国有着如此复杂的政治关系,才导致中国几十年的内战。自中国共产党诞生后,被压迫、被剥削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三在敌人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奋战,终于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了主人。这一事实表明了,旧中国的每个阶级,每个集团都在为维护和实现自己的根本经济利益而进行激烈的阶级斗争。 从具体中归纳抽象出共性的认识:1)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是与经济活动紧密联系的,体现出的是一种社会关系。而这种社会关系则是指政治关系。2)政治关系的形成,则是由于人们对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占有和分配方式不同,在生产关系中形成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出现不可调和的根本经济利益的对立形成了不可调和的政治对立,因而形成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政治关系。简单说,人类社会产生阶级,才形成政治关系。3)政治关系可表现为多种形式: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统治阶级与同盟者之间、统治阶级内部之间的关系。4)政治关系说到底,实质上就是阶级关系,也是经济关系。伴随阶级关系的产生,则是各阶级、各集团为各自不同的经济利益进行各种各样形式的斗争。这便是政治的实质内容。5)从政治关系的产生、活动的内容、目的来看,都是以阶级的产生,为其阶级的利益服务的,所以,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即:政治的本质是阶级性。6)政治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当经济关系发生根本变化时,政治关系则也发生变化。 归纳结论:(板书) 1)在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板书) 2)政治关系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动。(板书) 由学生指出我国现阶段国内政治关系主要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在课文中划出。 在阶级社会中,每个阶级都为实现和维护自己的根本利益而进行斗争。然而,如何有效的实现和维护经济利益?最关键、最根本的手段,就是必须通过国家政权。所以,政治与国家政权也是紧密联系的。 3)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板书) 设问: 1)在阶级社会中,是否一切政治斗争都是围绕国家政权进行的?举一事例说明。 2)国家政权是否对任何阶级都是极为重要的? 举二例说明: 例一:1905年,在沙皇尼古拉二世统治下的俄国,人民革命斗争风起去涌。工人罢工,农民夺取土地,黑海舰队中的装甲舰“波将金”号水兵举行起义,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工人、士兵或工农代表苏维埃组织,着手酝酿武装起义。面对此起彼伏的革命浪潮,统治阶级惊惶失措。10月30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对全国颁布了一个“诏书”。他在诏书中说:“你们要言论、集会、结社、出版、人身等自由权利我都可以给你们。你们要求什么,我就答应什么。不过,请你们保留我的权力。除了国家政权,一切我都给予。”后来,在他利用欺骗手段得以缓过劲来以后,就运用手中的国家政权 对人民进行疯狂的屠杀。 例二:重庆谈判:国共两党斗争的焦点(文字资料) 在1945年8月至10月的重庆谈判和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中,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进行了一次激烈的政治斗争,斗争的焦点有两个问题:军队问题和政权问题。国民党反动派扬言:“你先交出军队,我再给你民主。”中国共产党郑重指出:“什么时候中国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的联合政府,中国解放区的军队就交给它,必须坚持要建立一个 民主的联合政府。”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核心问题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从种种的事例中,可以看出,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最根本的问题是国家政权。国家政权拥有一整套带强制性的国家机构,拥有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手段,使之成为最重要最强有力的阶级斗争的工具。 结论: 1)国家政权是最得要最强有力的阶级斗争工具。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政治斗争都是围绕着国家政权问题展开的。 2)各种政党和其他政治组织所进行的政治活动,其主要内容都同国家政权有关。 3)无论是对反对的统治阶级,还是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政权掌握在谁手里,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所以,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对马克思主义从三个侧面提示的政治的本质,我们已经作出全面的分析,从而对政治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认识。 巩固新课 从三个关系的内在联系中把握政治的科学含义。 思考下面问题: 怎样理解“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的本质是什么? 第二课 时 【重点】讲学习政治常识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积极性和主动性;【难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素质要求】知识方面: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掌握学习政治常识的重大意义;能力方面: 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分析热点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目标:通过对“三讲”教育和“法轮功”分析,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坚决和法轮功邪教斗争到底,从而深刻领会学好思想政治重大意义,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复习提问:(1)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2)现阶段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什么? (通过对第(5)个问题的回答,引出对我国当前最大政治的认识) 导入新课:出示投影内容: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近代的历史和当今世界的现实,都清楚表明,经济落后就会非常被动,就会受制于人。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我们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快发展经济。如果我们经济发展慢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会遇到极大困难。所以,我们经济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这段话说明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来,政治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2、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板书) (学生看书,教师提出问题) 议一议: 1)政治被赋予的新的内容指的是什么? 2)怎样理解当前我国最大的政治?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什么。(板书)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而且发展经济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最大的政治问题。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板书) 我们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 从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看,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世界各国都在加快经济的发展。经济落后就会被动,就会受制于人。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仍然比较低,我们能不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经济发展,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是解放 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人民根本经济利益所在,它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虽然是经济问题,但对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政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又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成为我闪当前最大的政治。 3、政治常识的基本内容(板书) 这部分是从总体上介绍我们学习政治常识的基础知识,共七方面的知识。 (学生看书,分出七方面知识,画在书上。) 以上我们对政治的科学含义进行了研究,进一步认识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又明确了要学习的基本知识,那么作为一名面临高中毕业的青年人,马上步入社会,开始人生的旅途,在这关键的时刻,必须掌握一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有关知识。那么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应如何学习?下面我们就分别进行说明。 二、学习政治常识的意义和方法(板书) 1、学习政治常识的重要意义(板书) 第一,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板书) (学生看书第三页,邓小平同志的一段话,并要求学生简单地谈谈自己的认识,教师举正反两种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政治态度的人生结果实例,说明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的重要性。) 例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他的童年时代正是我们的祖国处于灾难深重的时候,那时他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在中学时代,就有着为祖国为民族富强的伟大理想和抱负。他鄙视那些为金钱而活的人,鄙视那些为官而百般钻营的人。他提出,只有为公的志向才是远大的志向。 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勤奋刻苦学习。1917年夏,他在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后,决定赴日本留学。在他赴日前夕,为了表达他的报国救国之志奋笔疾书:“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 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种气贯长虹的豪情壮志,几十年来一直鼓舞和激励着他,使他成为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人民的幸福贡献出毕生的精力,成为人民爱戴的好总理。 例二:张钰哲为“中华”小行星命名 以自己祖国命名自己的科学发现,在我国就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张钰哲。 1923年张钰哲前往美国留学,进入芝加哥大学天文系,成为中国留学生第一个学天文的学生。1926年,他获得了学士学位后,到芝加哥大学的叶凯士天文台进行实地观测,准备考博士学位。他白天学习,夜间观测,从未间断。他每天晚上坚持给星空拍照,冲洗出照片后再和星空图相比较,这样就可以从星星的位置变动中发现行星。经过两年多的连续艰苦的观测,在1928年冬,他发现了一颗旧星空图上没有的小行星,为了证明这颗小行星是否是第一次发现,他进行了大量准确的计算,并通过权威的行星中心站鉴定,最后证实:他发现了一颗从未被人发现的小行星。按惯例请发现人自己给这颗小行星命名。张钰哲面对自己的成功,想到的是自己祖国当时正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欺凌,要国祖国争光,要为中华民族争光,他毅然决定以“中华”来命名这颗小行星。这颗小行星在国际上的编号是“1125”,这是第一颗由中国人命名的小行星。这一年,张钰哲才26岁。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过:“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他的祖国。”张钰哲不就是心里装着自己的祖国吗?这就是他奋斗进取的人生信念和动力。 例三:一个“学习尖子”的毁灭 1981年随着一声枪响,盗窃行凶,伤人致死的罪犯冯大兴,年仅二十几岁的人生画上了一个极不光彩的句号。 冯大兴,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四年级的学生,是学习尖子。他之所以走上盗窃杀人的犯罪道路,正是实践了他的人生价值观。他曾总结进自己的人生观:“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周围的人基本上都在为自己谋利益”他还宣称:天才人物就要“唯我独尊”。他还在日记中写道:“里根从一个鞋匠的儿子, 能够今天做到美国总统,我为什么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一切就 是为了我,”“目标达到了,什么手段都行。”就这样,国家花了大量的经费,并寄予很大希望的“高材生”,发展到了一个残忍的,为了达到自己的欲望,不惜用盗窃的手段,直到杀人来实现他的目标,以使他出人头地,换取他的尊严。他辜负了人民的嘱托,国家的希望,走向了与人民为敌的犯罪道路。冯大兴的自我毁灭,发人深醒。我们的青年 ,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难道不是至关重要的吗? 通过三个实例学生讨论,并明确以下几点: 1)政治是在整个社会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和国家、个人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2)每个人的行为在政治上对国家、对民族都会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3)幻想“超脱”政治,不问政治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错误的。 4)年轻时选择人生政治道路至关重要。 所以,青年学生一定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现阶段,我们青年学生要树立的政治方向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我们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我们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 我们的政治方向之所以是社会主义,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当代,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政治方向,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如何坚定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这就需要学习政治常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这两种制度的历史联系及本质区别,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更加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社会主义的方向。 第二,有助于我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板书) (学生看书,要明确为什么能通过学习政治常识,就可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要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现代化的国家,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这一历史责任落在你们青少年身上,这不仅是艰巨的,更是神圣的使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必须要懂得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本知识,而这些知识的获得就需要认真学习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掌握政治学方面的一些理论观点,以便将来更好地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三,有助于我们开阔政治视野,了解国际社会。(板书) (学生看书,要求学生明确,学习政治常识与了解国际社会的关系,进一步认识到学习政治常识的必要。) 教师归纳 世界在发展,中国在发展,而且要加快发展的步伐,这就需要对外开放,面向世界,了解复杂多变的国际社会和国际环境,进一步理解我国的对外政策,这就需要通过学习政治常识对国际关系、国际社会有关问题的认识,掌握正确观察和分析国际政治现象和政治形势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提高执行对外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2、学习政治常识的科学方法(板书) 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会使学到的政治常识的有关理论能理解、掌握和运用。那么,用怎样的方法才能学好、学活这门课程? (学生看书,教师边讲边归纳) 第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板书) 政治常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是学习这门课的最基本的方法。掌握这一方法,首先要学好理论,理解掌握好理论。再次,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第二,坚持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比较的分析方法。(板书) 学习政治常识,就是要透过政治现象,提示其政治本质,这就需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实事求是地把社会政治问题放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历史范围内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还要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防止片面性、绝对化。 运用比较的方法,才能识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从而提高辨别政治问题的是非能力。 第三,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板书) 因为政治的本质属性就是阶级性。我们研究社会政治问题,就必须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分析政治现象,才能了解其阶级背景、反映的阶级利益,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举一例说明: 英国前任首相撒切尔夫人把英国石油公司等国有企业产权卖掉,让人们购买股票,并规定200股以上一律不卖,使持股人分散,从而使大部分工人拥有股份。1979年至1987年,英国持有股票的人数几乎增加了3倍,从7%上升到20%,达900万人。撒切尔夫人的口号是“把英国工人都变成资本家。”对这一政治现象应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 结论:1)资产阶级剥削工人的手段更为隐蔽,富有欺骗性。2)美化资产阶级。3)企图否认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对立和阶级剥削。在以后各课的学习中,都需要运用这一方法。 巩固新课: 对学习政治常识的意义和方法进行归纳。教师对前言部分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以前面出现的图表为基础,让学生对这一图表进行充实。 请同学们思考书后的练习。 附: 高三思想政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几个问题江苏省姜堰中学 孙友新 陆顺扣 宋裕生 陶宏根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高考政治命题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贯彻这一原则,首先要把握好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同时要把握好可以联系的实际问题(包括中学生所能理解的当前国内外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以及中学生对这些重大问题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认识实际),并努力把握好这两者的结合点。本文试图就高中三年级思想政治教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关系政治与经济相互关系的原理是贯穿全书的一个重要原理,书中所涉及的政治制度、政治组织、政治活动、政治举措等,作为政治上层建筑,都是根源于各自的经济制度并为其根本经济利益服务的。放眼世界,一年来,中德、中法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的一波三折,港英当局在香港平稳过渡问题上制造的种种麻烦以及我们与之进行的斗争,都是根源于经济上服务于各自的根本经济利益的,都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国内,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治安管理条例,审议和通过对外贸易法、广告法,中共中央公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等,也都是在发挥政治对经济的能动作用,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实施。因此,在观察一年来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问题,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时,要紧紧把握政治与经济相互关系这一重要原理。如“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为实现这个大局,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认识这个大局和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中,也有个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因为经济发展是深化改革的基础,改革则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体制保证。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奠定物质基础;而巩固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才能保证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贯彻爱国主义教育 年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宣部拟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爱国主义与高三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在教学与复习中,应把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教育贯串于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我国的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教育,增强国家观念和党的观念教育,“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国际环境与对外政策教育之中。以第五课为例,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在对外开放中应怎样坚持爱国主义?”其思路应包括这样一些方面:()坚持爱国主义与坚持对外开放是一致的。在对外开放中,应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捍卫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维护祖国的尊严,在涉及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的问题上,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同时要扩大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和文化教育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在对外开放中,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把本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搞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这样,就把“实施纲要”的精神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 打开电视、收音机、报纸会看到这样的报道:“国务院最近决定,当前棉花购销体制仍实行由国家统一定价统一经营。不放开棉花市场,也不搞双轨制。各地区各部门要统一认识,统一步调,统一行动,齐抓共管,深化改革,把今年的棉花生产、收购和供应工作做好。”“全国计划会议强调明年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任务。要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把过高的物价涨幅降下来,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可以看出,这是国家在实施管理经济的职能。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在高三思想政治教材中占有一定位置,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又具有特别重要的实践意义。因此,在教学与复习中应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好下列知识。 (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管理经济职能的作用:()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管理是任何国家所共有的职能。国家通过调节和管理社会经济巩固自己的经济基础,以保证国家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的物质条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根本任务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国家必须把管理经济作为一项重要职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起基础性作用。这一基本内涵说明,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是内在统一的。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管理经济的内容和方式。这一部分内容教材有明确的阐述,从中可以看出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相比较,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有了很大的转变。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管理经济的手段,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四、市场呼唤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商品经济是不可逾越的,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然而,市场经济是有序经济,物质文明建设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当前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市场的无序状态和商品经济的负面影响,都在呼唤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与复习第二课有关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时,应结合上述背景注意指导学生弄懂这样两个问题: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内在统一的。这种统一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要依靠完备的法制来保障。近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订一系列有关法律,正是要保障市场运行的规范和秩序。可以说,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才能有效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以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健康有秩序地发展。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内在统一的。第一,因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它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上都有自己的特征。这些特征要求也能够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精神文明建设统一起来。第三,不能把经济领域里的等价交换原则侵入到思想政治领域和道德领域,也不能把经济领域里的等价交换原则理解为“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后者不仅腐蚀人们的思想,也破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五、划清两种人权观的界限 一个时期以来,西方某些国家一再用人权问题压我们,干涉我国内政。我国与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先后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会议上挫败了他们借口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的企图。第二、五课分别阐述了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知识,在教学与复习中应结合现实问题指导学生划清两种人权观的界限。(一)我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基本立场。人权作为一定社会成员的权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权利。我国在人权上的基本立场是保障绝大多数人的人权;国家主权是享有人权的基础,人权受国家主权的保护;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人权,首先要争的是生存权和发展权;人权有其国际性的一面,但本质上属于一国内部管辖的问题;中国愿意在相互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在联合国宪章原则指导下,与国际社会一起,为促进和保护人权共同努力。 (二)西方某些国家宣传的“人权高于主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不适合人权问题”的观点,是这些国家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的借口,是强权政治的表现。这些国家口口声声关心中国的人权状况,其实他们真正关心的不是广大中国人民的权益,而只是那些少数企图颠覆中国政府、破坏中国稳定的人。这实质是政治问题、法律问题,不是人权问题。维护法律和秩序,保持国家的政治稳定,这是各国政府天经地义的职责。西方某些国家以人权为借口,向我国施加压力,是妄图使中国变成它们的附庸。 六、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历史性任务。第三课是专门阐述党的领导和我国的政党制度的。在教学和复习这一部分时,应把四中全会的精神贯彻进去。 (一)要指导学生掌握好有关党的基本知识,这包括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优良传统、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政治路线(基本路线)、工作路线(群众路线)以及党的领导的实现方式等。这些基本知识是增强党的领导观念的基础。 (二)要使学生知道新时期我们应该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这就是: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的条件下,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变革中,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建设这样的执政党,党在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方面面临着许多具体的任务。 (三)要使学生明确在新时期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的重要性。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党面临着艰巨复杂的改革和建设任务。只有坚持党的领导,维护中央的权威,才能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才能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逐步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这是党和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 七、全面理解民主集中制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在突出强调党的组织建设时,提出的第一条就是要进一步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以及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是第二课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与复习这一部分时,应把四中全会的精神贯彻其中,使学生明确: (一)民主集中制的内涵、地位和意义。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它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民主集中制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它有利于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 (二)全面理解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民主和集中是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的。没有民主,就没有正确的集中;没有集中,就不会形成统一的意志和行动,民主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目标。有人说“集中就意味着否定民主”。这种把集中和民主对立起来的说法是不对的。集中并不否定民主,它要求以民主为基础;民主也不排斥集中,它要求以集中为指导。否定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容易导致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 (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继续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全党全国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需要统筹规划、协调配套、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需要以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和国家按照民主集中制实行的正确领导。以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可以不要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的民主集中制,或者以为坚持民主集中制就是回到计划经济体制的老路上去,都是不对的。 八、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四课阐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联系国内外的现实来看,在民族问题上有两点显得特别重要。一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二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关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从道理上说,各民族的团结是实现国家统一、繁荣和巩固国防的重要保证。没有民族的团结就没有国家的安定,就不能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国家的统一,没有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各民族就失去了依靠而难以发展。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凝聚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从事实上说,当前国际上许多地区因民族矛盾而引起的动乱和国家分裂也充分说明了这点。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才能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统一呢?核心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对此,可从以下几点加以说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基本条件。()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可以发挥各少数民族地区的优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保持全国的稳定和边防的巩固。 九、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四课还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和我国的宗教政策。这部分内容的政策性很强。近几年高考在考查这一部分知识时,多侧重在基本知识与党的宗教政策的结合。年考查对“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的认识,年考查“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相统一”的理解。去年江泽民总书记与出席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的代表座谈时说:“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目的都是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科学论断对我们全面认识我国宗教的状况,对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的宗教工作,以及团结广大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积极参加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理论导向,具有重大意义。应怎样理解这一科学论断呢?首先,要弄清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含义。这就是要求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把爱教与爱国爱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结合起来,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并用宗教教义、教规和宗教道德中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并不是要求广大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其次,要了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被消灭,宗教存在和发展的阶级根源基本消灭,我国的宗教组织及其成员在政治思想面貌上已发生了根本变化,各宗教组织已成为联系各自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广大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同全国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这是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政治基础。()从实践上看,各教派正通过各种形式把爱教同爱国、爱社会主义结合起来。 在教材中,还没有来得及明确提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但上述具体观点在教材中大都有所阐述,复习中应把这些具体观点与江总书记的科学论断联系起来。其他如“既要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又要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也要指导学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 十、错综复杂的中美关系 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令人关注。我们应当怎样结合教材的有关知识正确认识中美之间的关系呢? 首先应明确中美关系的基本特点是既存在着根本利益的冲突,又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上面所列错综复杂的事实,就是这个基本观点的反映。中美两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由两种制度的不同性质决定的。两国由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存在着根本利益的对立。这使中美关系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种种障碍和曲折。但中美两国之间也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与合作。这主要体现在国际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两个方面,国际安全方面,我国的改革开放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平与安全环境;中国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国际安全利益也十分重要。经济利益方面,两国在经贸和技术合作方面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吸收美国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美国也看好中国市场,需要同中国发展经贸关系。美国已超过日本成为在中国投资最多的国家。 教材对两种制度的共处以及斗争与合作、这种共处的具体形式均有阐述。我们应当指导学生运用这一部分知识来观察中美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同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教材中还指出,国家之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这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这是符合事实的科学论断。但这并不排斥各国之间还有共同的利益。当然承认国家间存在共同利益和合作,从根本上说,也是为了更好地谋求和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这是观察当前国际形势应把握的一个基本观点。 十一、经济优先的国际潮流 钱其琛外长在第届联大发表讲话中指出:“当前经济优先已成为国际潮流,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本国经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第五课对冷战后的国际关系状况作了分析,指出国际竞争的重点已转向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但对经济优先的国际潮流尚未能作出更多的反映。我们在教学与复习中应对这一潮流加以补充,以作为学生观察国际形势和理解国内方针政策的一个依据。 这一潮流首先表现在经济因素已成为世界各国制定和调整内外政策的出发点,经济安全和发展成为国家和国家集团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自去年以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欧洲统一市场的出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召开,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协定,乃至存在年之久的巴黎统筹委员会的解散等等,都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和出现的。 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发达国家的美、日、欧,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竞争,磨擦日趋尖锐。与此同时,亚洲经济崛起,市场潜力巨大,为国际经济竞争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空间,从而导致了国际经济关系新的调整。 也正在这一背景下,“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世界”逐渐成为国际性的共识。与这一客观形势相适应,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恢复我国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成为世界贸易组织创始国成员。党中央、国务院之所以把“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作为全国工作的大局,也正反映了这一国际潮流的要求。 十二、政治常识和哲学常识的结合 哲学常识为学生观察分析国内外的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是指中学生所能理解的而言),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在政治常识复习中,应该与哲学常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年高考恢复哲学考试,起点可能不会太高,在复习中不宜过分加大难度,但在分析某些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时,有机地使用和渗透一些哲学观点,则可以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与复习“一国两制”方针时,可以指出这一方针是在尊重世界和中国的历史及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从实际出发的。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在方法论上的体现。港、澳、台问题不是孤立的,它既与祖国大陆联系着,又与世界联系着,既与社会主义制度联系着,又与资本主义制度联系着。我们正是从诸多的联系中去把握与确定“一国两制”方针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决定让自己的一个行政区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考虑到港、澳、台的许多特殊情况,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则是矛盾特殊性原理的要求。我们说实行“一国两制”方针,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主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再如,我们既可以用历史的、阶级的、辩证的观点说明资本主义民主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也可以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以及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辩证否定的观点说明社会主义民主是更高类型的民主,以及它既要否定资本主义民主的阶级本质,又要吸取和借鉴资本主义民主一切有益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好东西。总之,在政治常识与哲学常识的结合上,有着广泛的内容需要我们去发掘和开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