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沪教版化学九年《氧气的性质和用途》word同步教案一.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33753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沪教版化学九年《氧气的性质和用途》word同步教案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沪教版化学九年《氧气的性质和用途》word同步教案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沪教版化学九年《氧气的性质和用途》word同步教案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沪教版化学九年氧气的性质和用途word同步教案一一、教材结构和内容简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性质活泼的氧气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选择氧气作为初中化学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开端,因为在此之前,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中对氧气的知识已有初步接触,而且它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是自然界中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学习化学物质,从研究与我们生命息息相关的氧气着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充分体现生活中的化学,进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也是通过实验来探究气体性质的开始,还是学习物质性质和结构的起点,它为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提供事实材料,而且为以后学习别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合理的思维模式夯实了基础。(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一些主要用途;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3、认识氧化反应。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3、初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极其变化的方法。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还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及分析思维的能力,这些是化学继续学习的基本功。而且学好氧气的性质又可以为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起指导作用。因此,“氧气的化学性质”是这节课的重点。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及要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一个过程,因此,“用实验来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是这节课的难点。二、教学方法和手段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概念、获取知识和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所以,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是采用学生实验探究和教师演示实验的教学法。在学习氧气物理性质时还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法。另外,还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媒体,不仅增大了课堂容量,更重要的是可以把实验中难以显现的情景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思维,达到最佳效果。三、学法指导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根据人的正常感官习惯,指导学生按颜色、气味、状态的顺序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再通过相关资料了解氧气的溶解性及密度等。对于氧气的化学性质,则引导学生用实验探究法,进行大胆的猜想、设计合理的实验、小组进行分工合作、细心地观察、认真地分析讨论之后,进行归纳推理,得出结论。这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科学程序。四、教学程序(一)复习巩固,讨论激趣,引入新课1、提问: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含量最多的是 ,其次是 ,我们又是怎样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既巩固了上节课的知识,又为下面学习氧气的性质做准备)2、讨论:你知道在空气中占了五分之一的氧气的哪些性质?用途?你又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同学们在热烈地讨论着他们觉得很“熟悉”的氧气的同时,我用多媒体展示火箭升空图,并说明火箭升空,氧气也是功臣之一。学生会觉得惊讶,也特别的兴奋,这尖端的高科技,居然也是从我们身边的物质开始,更增添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从而急于想知道氧气的更多的信息,由此引出课题。(二)自主学习,了解物理性质学生能否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关键是看学生是否以主体的状态出现在学习过程中,而学生能否以主体状态出现在学习中,又取决于他是否有迫切想解决的问题。此时的学生有了以上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要想知道氧气为什么有助于火箭升空,我们先从物理性质着手。让学生根据课本知识以及大屏幕上显示的信息(三种状态下的氧气的图片,不仅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氧气也有液态和固态,并都是淡蓝色的,而且从中让他们感悟出“要说氧气是无色气体,必须强调在通常状况下这个条件。)完成此学习过程的目标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并填写表格。学生填氧气的溶解性的时候,可能会填“不溶”或“可溶”,此时教师用两个事例说明并不是“不溶”或“可溶”,而是不易溶于水。此过程,学生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并不是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下,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体现了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三)实验探究,掌握化学性质1、学生分组完成木炭、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1)讨论和猜想:我们在坐的每位同学都点过蜡烛,看过木炭的燃烧。你们知道它们燃烧后生成了什么吗?可能是什么状态的物质?你能想出办法证明生成物吗?(2)设计实验方案:对与化学初学者来说,要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性质实验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此时利用多媒体逐层引导、提示,帮助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3)进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注意:a、把木炭、蜡烛直接伸入氧气中会燃烧吗?(突出条件的重要性)b、木炭、蜡烛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何不同?(4)交流讨论:完成课本35页的实验记录。在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和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这过程中,教师深入到学生当中,指导、答疑,师生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能感受到自己的长处,能有机会跟他人合作,学习他人的长处,从而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提高,并取得成功,能跟他人一起分享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与信心。从中还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2、教师演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由于此实验有它的特殊性铁丝不容易被点燃,所以由教师演示,并引导学生讨论:铁在空气中能燃烧吗?能举例说明吗?(用铁匠加工铁器的实例说明)你发现老师这瓶氧气与你们实验的集气瓶里的氧气有何不同?(很容易发现其中的水)这水有何作用呢?当学生看到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现象时,非常的兴奋,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高潮。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并讨论瓶中留少量水的作用。研究表明,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用于获取知识的所有感官中,通过视觉的学习占83%。因此,实验完后,我再利用多媒体再现以上三个实验,再次从不同的角度调动学生的感知器官,它比教师的口授具有更广阔而形象的时空,能使学生较长时间地保持集中而旺盛的精力。学生在观看录象的过程中,能比较出自己的实验现象与录象中实验现象的差异,激励他们去寻找形成这差异的原因。同时还能比较出自己在观察实验现象及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录象中叙述的偏差与不足,从中也可启发他们如何描述实验现象。这过程,不仅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更可让学生逐步学会如何用语言来描述实验中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的方法,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也突破了难点。(四)归纳小结,知识升华讨论(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红磷还有剩余,为什么会停止燃烧?(此时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氧气耗尽了”,说明剩下的氮气不能支持红磷的燃烧。)从而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有助燃性。我们把这种有氧气参与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氧气不仅能与好多物质发生上述的剧烈氧化,还能与一些物质发生缓慢氧化(举例说明)。讨论(2):回顾火箭图。火箭升空,氧气起了何作用?除此外,氧气还有哪些用途?(多媒体展示氧气的用途)并讨论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一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从理论高度认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这不仅呼应了引题,也是这节课的小结。(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是围绕本堂课的两条主线进行的:一条是能力主线,用多媒体展示在学生自主学习时对他们的引导、提示;另一条是知识主线,在黑板上列出知识点,以利于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加深记忆。(附:板书设计)一、 氧气的性质1、 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2、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很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支持物质的燃烧。如:碳+氧气 二氧化碳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 + 水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 + 水二、 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