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31700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惠南中学2018年秋季期中考试卷高三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2018.11.1第I卷 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把所选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变革围绕“国君通过对官员的任免和监督以加强权力的统一和集中”“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来加强中央集权”“国君掌握兵权和军权以保障国君的权力和地位”等方面进行。这说明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A 使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在全国建立起来 B 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体制C 为建立专制集权体制进行了多方准备 D 导致贵族分封体制开始走向崩溃2.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 ) A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 B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C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 D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3.汉朝的土地所有制与秦朝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土地所有者须向国家缴耕地税,耕地税率为亩产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在文帝时,曾全部免收田租,前后历十一年之久。这将会导致( )A 田庄经济产生 B 大量自耕农出现C 土地兼并加剧 D 有效保护非耕地4律学是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间。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这表明唐宋律学( )A体现了三教合流的特点 B延续了以礼入法的传统C凸显舒儒学哲理化的趋势 D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5.宋初,三司(户部、盐铁、度支)独立掌握全国财政,王安石变法时期将三司重新组织起来并统一到一个新的机构里。这一措施的主要意图是( )A消除宋初加强皇权的弊端 B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C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D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6.科举后备队伍的积累使不少生员对科举感到绝望,以至明中期以后发生了科举以来首次颇具规模的“反科举”运动。大批的生员、监生纷纷“弃举业”、“裂秀才冠”,往往自称“山人”,以自身学识与才华充当各衙门官员幕僚从而参与政治。这反映了当时( )A 知识分子对八股文的痛恨 B 科举制已失去选拔公正性C 在野派幕后操纵国家政权 D 明代政治体制已相当僵化7.长城通常被视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与秦长城相比,明长城的整体位置向南 移动约二百到四百公里不等。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明长城以北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B长城沿线居民向中原地区陆续迁移 C中原王朝对边疆的统治力日益削弱 D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向江南地区转移8.据测算,清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总面积为733万顷,乾隆十八年已增至993万顷,嘉庆十六年又增至1051万项;从乾隆至道光年间,种植玉米的地区已扩展至20省354府州县。这些现象反映了( )A清朝政府大力扶持垦荒 B中西经济交流日趋领频繁C传统农业转型动力不足 D种植结构发生根本变化9明中叶以后,王守仁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引发了士大夫对君主圣贤偶像的怀疑,此后有些士大夫们一反陈规旧说,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这( )A 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 B 是西学东渐的产物C 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D 是理学思想的创新10某绘画体系大体经历了以诗入画、以书入画、以金石入画三个阶段,成为一个自足的绘画体系。这一绘画体系的作品( )A 体现了寄情山水的避世思想 B 具有强烈的自我主观意识C 拘泥于客观景物的逼真摹写 D 反映了文化世俗化的倾向11.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中外交涉剧增。“五口”成为外国人从事各种活动的法定地点,也成为中外交涉的法定地点。列强不同意与理藩院或礼部打交道,于是清政府于1844年设置了五口通商大臣。这表明清政府( )A 仍坚持天朝上国传统体制 B 谋求与列强进行长期交涉C 接受了西方现代外交的观念 D 建立了统一的常设外交机构12.从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到1901年,全国20余所新式教育机构的分布为:广州5所,天津4所,上海3所,福州、南京、北京、武昌、台北各2所,珲春、烟台、旅顺、乌鲁木齐各1所。影响新式教育机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近代化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B洋务运动人才需求突出C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进行文化侵略13.1885年清政府改台湾府为台湾省,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巡抚。此举提高了台湾的战略地 位,加强了东南海防。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 A历史叙述和史料实证 B.历史解释和历史观点C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D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14.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立法服从于政治 B行政服从于司法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15.1927年11月,宋庆龄、邓演达等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称,“农民必能于最近与城市之革命势力重心联合”,“(将来)政权主要的掌握在工农为中心的平民群众手上,其经济建设必超越资本主义之毒害向社会主义前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三民主义开始与工农运动相结合 B更多的革命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C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新形势出现 D部分国民党人继续弘扬新三民主义16下图是1933年和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份比例的情况,这一变化说明了( )图1 1933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 图2 1938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A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 中国革命性质的重大改变C 中共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 D 建立新型民主政权的尝试17抗战前期,国民政府不遗余力地宣扬世界和平不可分割、日本侵略将危及整个人类的思想。国民政府的主要目的在于( )A促使各国关注中日战争 B警示世界大战可能爆发 C宣传日本威胁世界和平 D争取各国对华进行帮助18.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建了一所特殊学校日本工农学校。从1940年至1945 年,有近500名日军战俘在此接受教育,其中绝大部分参加了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日本人在华的反战组织。这表明( ) A根据地的教育体系趋于完善 B侵华日军厌战情绪滋长蔓C中共统一战线策略取得成效 D正义战争必将获得广泛支持19与其他官职以抽签方式产生不同,雅典城邦掌握兵权的十将军,始终保持选举制,可以连选连任,并不给薪水。伯利克里就是连续担任了15年首席将军。这种现象表明当时的雅典( )A注重完善统治手段 B平民缺乏政治权利C民主政治深人人心 D贵族垄断国家政权20. 罗马法的“取得时效”制度是指持续占有使用他人之物,经过法定期间而取得对该物的所有权。根据十二铜表法的规定,“取得时效”的使用人必须是罗马市民,外邦人不得适用。这一规定表明( )A 贵族掌握了财产特权 B 罗马帝国排斥外来民族C 法律保护公民财产权 D 万民法具有较高实用性 21.乔治三世(英国君主,17601820年在位)统治时期,内阁名存实亡,政党被视为大 逆不道人民与议会的争端消失了,这是一个政治上的冷漠时期。权力平衡的重心, 在沃波尔内阁时,是由上院滑向下院,现在却是从议会滑向君主。这表明英国 () A君主立宪制开始建立起来 B君主的权力有增强的趋势 C政党政治发展遇到新契机 D议会被君主的权力所控制22.美国宪法规定:“本宪法及依照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权力所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均为全国的最高法律;即使与任何一州的宪法或法律相抵触,各州的法官仍应遵守。任何一州宪法或祛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违反本宪法。”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 分权制衡 B 联邦体制 C 人人平等 D 宪法至上2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实行议会制,从共和国初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它产生了50届政府,平均每年一届。一战之后,政府更迭速度加快,内阁平均寿命为6个月。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内阁不能有效制衡议会 B两党制度下竞争激烈C战争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D总统拥有的权力过大24.二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这最简单的口号直击人心。三月份,布尔什维克党只有2万多名党员,到了十月革命前,成为35万人的大党。由此说明当时( )A 退出一战的俄国急需土地和面包 B 民意成为革命发展的助推力C 布尔什维克政党获得了执政地位 D 实现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卷(非选择题 共52分)25.(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阅读史,是一部以“仕”为主体的阅读史,阅读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导,甚至还规范了经史子集学习的先后顺序。但是,伴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带来纸质书籍的“贬值”,加之科举制度的实行,阅读权力也从绝对垄断到有限控制。藏书和阅读不再是王室和官吏的专利,民间藏书数量和读书的人数逐渐增多,书籍种类和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元。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著书立说,还是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历代读书人,发奋苦读,求取功名,其目的都只是期待有朝一日,能“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学而优则仕”无疑是封建时代读书人的最佳出路。摘编自郇红梅中国古代民众阅读的演进材料二晚清的阅读革命经过了一个较长的酝酿期。新式媒体、新式出版机构及西学类书刊的增加,为阅读革命的生成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持条件,但并未使潜在的阅读革命转化为现实。甲午一役后,为了救亡图存,士大夫阅读的主题逐渐由四书五经转到西学,关注的焦点正由内而外、由古而今,推崇的学问家由诸子百家转为卢梭、孟德斯鸠等,士大夫津津乐道的关键词正由仁义、纲常、名教而转为民权、自由、革命等。一场外力推动型的“阅读革命”正悄然兴起。摘编自闾小波论晚清阅读革命的兴起及政治功效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民众阅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阅读革命”兴起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晚清士大夫阅读与古代的主要不同。(10分)2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早在18世纪中期,掌握政权的辉格党左翼主张议会改革,成为议会中的反对派,并发表了选举制度改革计划。19世纪初期,资产阶级激进派又活跃起来,议会改革的高潮又一次兴起。1829年,伯明翰工业家组成以阿特伍德为首的伯明翰政治同盟。此后,类似组织在其他城市相继成立,议会改革是这些组织活动的主要目标。他们还宣布同工人联合,竭力争取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支持。在群众的压力下,1830年重新上台掌权的辉格党人表示赞成改革,提出议会改革法案, 1832年6月被议会通过,并经国王批准生效。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材料二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但没有提到开国会的具体年限。针对开国会这一旧问题,在1907年秋至1911年1月尤其是在1910年,以立宪派人士为代表,各省咨议局为阵地,先后进行了四次请愿活动。期间,各省请愿代表团赴京并成立国会请愿同志会,呈递请愿书,吁请“皇上速降谕旨召集国会”,形成了国会请愿的热潮。规模越来越大的国会请愿运动,对清廷的统治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引起当权者的极大恐慌,最终请愿运动在清廷的镇压下偃旗息鼓。据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整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议会改革运动与清末国会请愿运动的特点及其背景。(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结果不同的原因。(10分)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历史时期人物活动或主张春秋战国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明清之际顾炎武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晚清时期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康有为:“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宪法乃维新之路”。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惠南中学2018年秋季期中考试卷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CCCBB 610 DACAB 1115 AACAD 1620 ADCAC 2124 BBAB 二.非选择题25.(20分)(1)特点:以儒家经典为主导,内容逐渐丰富;以“仕”为主体,人数逐渐增多;以仕进为主要目的,致力于求取功名。(6分,每点2分)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科举制度的推行;儒家思想的影响;造纸术、印刷术的发展。(4分,每点2分,每点1分,)(2)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新式传媒的推动;西学的传播;知识分子的觉醒。(4分,每点2分,答对2点即可)不同:晚清以西学为主,古代以儒家经典为主;晚清重在救亡图存,古代重在谋求功名;晚清推动了社会变革,古代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6分,每点2分)26. (20分)(1)特点: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主导;得到广泛支持。清末,立宪派人士主导;规模不断扩大。(4分,每点1分)背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议会内部权力分配不均。(4分)清未,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民众对清政府抱有幻想;预备立宪的开展。(4分,答对2点即可)(2)原因: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政治同盟组织成立的推动;广大群众的参与;执政党的赞成。(4分,每点1分,)清末,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立宪派将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绝大多数群众对参与请愿热情不高;清廷的镇压。(4分,每点1分)27(12分)【示例一】观点: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士”阶层崛起,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意图改造社会。孔子主张仁、德治,恢复周礼,以缓和社会矛盾,重建社会秩序,但克己复礼思想不符合时代潮流。清末,外敌入侵,民族危机加深。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魏源据此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了思想。但未受重视,影响有限。总结:在历史的变革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勇立潮头,引领时代发展,但也难免有时代局限。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过去的知识分子。【示例二】观点:时代巨变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礼乐崩坏,矛盾丛生。孔孟以天下为己任,周游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德治、仁政等,践行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精神。晚清时期,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以康有为代表的维新派,把救亡图存和维新变法结合起来,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总结:时代巨变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率先觉醒,他们心忧天下,为家国命运鼓与呼,显示了强烈的担当精神。(评分说明:论题3分,(只写论题,没有论述,不给分;没有紧扣材料和所学知识的论题,不给分),论述6分(必须史论结合;没有论题,有论述,不给分);结论围绕论题、论述进行提升,才可得3分;照抄论题,只给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