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苏联和东欧诸国的发展与变革.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230017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后苏联和东欧诸国的发展与变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战后苏联和东欧诸国的发展与变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战后苏联和东欧诸国的发展与变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战后苏联和东欧诸国的发展与变革 第一节战后苏联的历史进程 一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 斯大林模式 体制的僵化1 二战给苏联造成的人力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四五计划到1950年 苏联的工业建设在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领域取得令人嘱目的进展 恢复和新建了6200个大企业 建成了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 进行了首次核武器试验 工业总产值比1940年增加73 其中重工业产值增加1倍多 但不平衡 农业未恢复战前水平 2 斯大林晚年社会政治生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领袖意志即国家意志对党内外出现的改革思潮进行扼杀 在意识形态领域发动了对所谓 资产阶级思潮 和 反马克思主义观点 的批判运动 对党内改革派进行政治清洗 制造了 列宁格勒案件 1953年又发生了 医生间谍案 偏执狂病态 集权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理论的禁区 僵化19大后 斯大林模式陷入危机 社会病态现象日益严重 斯大林去世 1953年3月5日 斯大林因脑溢血而逝世 中国官方观点 斯大林的功过两大主要功绩建成了社会主义 使苏联在他执政的三十年里 通过社会主义道路 从落后的国家变成先进的现代工业国家 他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 为打败德 日法西斯 结束二战做出了贡献 三方面严重错误斯大林在个人品格上有权力欲 猜疑等缺陷 在工作作风上过于粗暴 在思想方法上又有形而上学和绝对化的片面性 造成对斯大林本人的个人崇拜 尤其是个人崇拜蔓延 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苏联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前进运动的唯一动力 造成阶级斗争经常化 尖锐化 扩大化 尼基塔 谢尔盖耶维奇 赫鲁晓夫 1894 4 17 1971 9 11 1953年起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1958年又兼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64年被迫下台1971年在沉寂中病逝 二 赫鲁晓夫揭开了苏联体制改革的序幕 墓碑上半白半黑的对比 其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 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因素之间的斗争 在彼此斗争中相互咬合 墓碑的设计者涅伊兹维斯特 位于莫斯科新圣女公墓的赫鲁晓夫的墓碑 当今部分俄罗斯人眼中的赫鲁晓夫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的伊万诺夫将军90年代和记者议论赫鲁晓夫的功过时说 他是个犯了错误的共产党人 他跟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不一样 是真心想实现共产主义的 只是方法不对头 效果不好 历史学家罗伊 梅德韦杰夫 2000年对记者说 赫鲁晓夫在苏联和国际共运史上的作用很大 苏联后期领导人的政治意识恰好是在他领导的11年内形成的 长期担任赫鲁晓夫英语翻译的苏霍德列夫在2004年4月初发表谈话说 45年前 赫鲁晓夫打破 铁幕 到世界帝国主义的心脏美国作正式访问 由此开始了我国领导的出访和外国代表团的来访 共签协议 相互拥抱 总之 他让苏联走向世界 中国学者眼中的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 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张建华 俄国史 马林科夫 贝利亚 赫鲁晓夫 莫洛托夫 一 赫鲁晓夫体制的确立 1 贝利亚事件2 排挤马林科夫3 苏共二十大和 秘密报告 4 1957年 反党集团 事件 1956年2月24日深夜至次日凌晨 赫鲁晓夫召集大会代表 作了以批判斯大林为主题的 秘密报告 秘密报告 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主要内容 集体领导是苏联共产党领导的最高原则 斯大林破坏了这一原则 个人崇拜的最大危害是破坏革命法制 使许许多多过去维护党的路线的无辜的人们吃了苦头 个人崇拜的危害之二是使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受到不应有的严重损失 个人崇拜的危害之三是阻碍了苏维埃社会的发展 产生个人崇拜的根源是斯大林的个人不良品质 评价 历史意义反对个人崇拜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 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错误的批判 起到了拨乱反正 解放思想的作用 为苏联后来逐步展开的经济政治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国际共运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冲破了国际共运 一言堂 的局面和社会主义只有苏联一个模式的禁锢 使各国不仅从理论上而且从实践上开始独立探索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赫鲁晓夫的分析肤浅 方法步骤也欠周详 过分强调斯大林的个人责任和个人品质问题 未从体制上追究深层原因 以铲除个人崇拜产生的土壤和条件 导致其后在赫鲁晓夫时期重犯了个人崇拜的错误 在缺乏思想准备的情况下 揭露斯大林及其时代的阴暗面 势必沉重地打击苏东各国共产党乃至整个共产主义运动的威望 动摇其思想支柱和社会基础 政权根基和社会控制力远比苏联薄弱的东欧国家 一般更难以应付非斯大林化的冲击 赫鲁晓夫的 三和 路线 战争与和平问题 战争并不是不可避免的 和平共处 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过去是现在仍然是苏联外交政策的总路线 和平竞赛 和平竞赛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斗争的主要形式 和平过渡 随着时代的发展 已经出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多样性 某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议会斗争的道路夺取政权 思考 如何理解赫鲁晓夫的上台 奥地利苏美肯尼迪和赫鲁晓夫首脑维也纳会议纪念明信片 二 赫鲁晓夫改革 1 历史背景 1 苏联长期以来实行的是高度集中化和行政化的计划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 2 苏联长期以来存在着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失调的现象 3 为了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苏联力求建立一支超过美国的军事力量 以取得对美国的全面军事优势 2 内容 1 经济方面 农业 工业 A 调整农业政策 改革农业管理体制首先 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 其次 取消义务交售制和拖拉机站的实物报酬制 实行统一的农产品采购制度 第三 放宽了对个人经营副业的限制 第四 开垦荒地和大种玉米 第五 改革劳动报酬制 强调贯彻物质利益原则 第六 增加对农业的投资 第七 改革计划管理制度 扩大集体农庄的生产自主权 在哈萨克斯坦 乌拉尔 阿尔泰和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区 鄂木斯克 新西伯利亚 萨拉托夫和斯大林格勒州 以及北高加索的部分地区 总计开垦出约3600万公顷的荒地 仅1954年上半年 有4万人去了西伯利亚的垦荒区 国家在1955 1956年间调往东部地区的拖拉机 以15匹马力计算 达20多万台 此数约为全国提供给农业的机器总数的三分之一 赫鲁晓夫大力提倡种植玉米 赫鲁晓夫在农场视察 B 改革工业经济管理体制1953 1956年间进行了局部改革 将中央 部长会议 的某些权力下放给中央各部和加盟共和国的部长会议 1957年 又对工业 建筑业进行了彻底改组 取消部门管理体制 实行经济行政区管理体制 60年代初 开始注意扩大企业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强调发挥经济核算和利润的刺激作用 1961年10月 在苏共召开的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新的 苏共纲领 提出了以扩大企业权限 加强经济刺激 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各种经济杠杆以及加强经济核算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改革思想和方向 纲领 强调指出 为了动员内部潜力 更有效地利用基本建设投资 生产基金和财政资金 必须在国家计划任务的基础上 扩大企业的业务独立性和主动性 提高企业在采用先进技术和更充分地利用生产能力方面的作用和兴趣 根据商品货币关系在社会主义时期所特有的新内容 对商品货币关系充分加以利用 经济领导将依靠对高生产指标的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 对劳动的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是争取共产主义斗争中的伟大的创造力量 1962年在赫鲁晓夫主持下进行了经济理论大讨论 9月 真理报 发表了哈尔科夫工程经济学院教授列别尔曼的文章 计划 利润 奖金 主张国家只给企业下达品种产量计划和交货日期两个指标 具体计划由企业自定 逐步取消物资的统一调拨 发挥利润在经济机制中的作用 奖金随利润高低而变化 2 政治方面A 提倡反对个人崇拜 主张实行集体领导原则B 平反冤假错案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平反冤案 从制度上防止随意制造冤案 恢复和加强司法制度 调整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恢复党代会和中央全会定期召开的制度 扩大地方苏维埃权限 对各级领导干部 中央最高层除外 的任期和定期更新也作了规定 3 赫鲁晓夫改革的历史地位 赫鲁晓夫改革对苏联历史和国际社会主义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方面 改革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破除了人们对斯大林及其斯大林模式的迷信 打破了僵化的斯大林模式 为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做了历史性探索 揭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序幕 将苏联社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另一方面 改革也推动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为其改革事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但总体上看 改革是不成功的 是失败的 改革是浅层次的 形式的变化远大于内容 没有突破 斯大林模式 的基本框架 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是继承多于批判 延续多于改革 4 改革失败原因原因很多 既有历史的 也有现实的 还有赫鲁晓夫本人的因素 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二是改革部署上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 带有明显的应急性 局部性和肤浅性 急于求成 轻举妄动 赫鲁晓夫的个人意志起重要作用 第三是国内保守思想严重 改革阻力很大 三 勃列日涅夫改革及执政 一 改革1 主要内容 1 恢复部门管理体制 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2 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2 特点 改革的重点在工业方面 注重发展重工业 3 结果 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 1975年以后 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 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比较相同点 背景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目的 都是为了解决 斯大林模式 的弊端 结果 都取得一些成果 但最终失败 失败的主要原因 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 斯大林模式 即未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只是对其进行小修小补 不同点 侧重点不同 赫鲁晓夫改革侧重于农业方面 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于重工业方面 二 执政 18年 老人政治 保守 政治体制 意识形态 废止赫鲁晓夫的干部轮换制 老化 官僚 恢复了被赫鲁晓夫废除的全部干部特权 保护干部 腐化 平庸 忠厚长者 勋章情结 四 戈尔巴乔夫改革 1 背景 1 20世纪80年代中期 苏联社会动荡 经济停滞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 2 1985年 戈尔巴乔夫执政 2 主要内容 1 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2 政府减少了指令性计划指标 代之以计划指标 3 通过一系列法规 调整了所有制结构 4 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 还出现了与国外合资的企业 5 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也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 3 结果 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 最终导致国内局势失控和苏联的解体 第二节东欧诸国的曲折道路 一 东欧国家走上苏联模式道路 二 苏南冲突与南斯拉夫 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的实践 1 苏南冲突 1 起因关于起因问题的各种观点 苏联 在国内外政策的主要问题上执行的是一条错误路线 是脱离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路线 南斯拉夫 苏南冲突的根源至少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而冲突的原因在于斯大林对南共执行的与莫斯科方针相抵触的独立政策不满 冷战的发生使斯大林改变了对西方及东欧各国的政策 而铁托对这一政策性变化的误解造成苏南之间的重大分歧 苏南分歧的焦点在巴尔干 即南保联邦 南阿关系及希腊革命问题 斯大林要求社会主义阵营绝对服从莫斯科统一指挥和铁托坚持要保证南共在巴尔干的特殊地位导致苏南最终分裂 沈志华 对1948年苏南冲突起因的历史考察 苏南冲突实际上是苏联领导人为了冷战的需要而对集团内部进行清理和整肃的产物 苏南冲突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在对外关系方面和双边关系中存在着深刻的分歧和矛盾 张盛发 1948 1949年苏南冲突原因新探 可以概括为 历史问题 二战期间的分歧及战后初期双边关系的不平等 主要原因 双方在巴尔干问题特别是巴尔干联邦问题上的分歧与矛盾 根本原因 斯大林要求社会主义阵营绝对服从莫斯科统一指挥的大国利益和铁托坚持要保证南共在巴尔干的特殊地位的国家利益的冲突 2 经过 3 影响给南斯拉夫造成了严重的困难 迫使南斯拉夫冲破苏联模式的束缚 率先走上改革的道路 铁托 马克思是共产党人的上帝 列宁是共产党人的耶酥基督 斯大林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任教皇 铁托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马丁 路德 华莱士 2 南斯拉夫 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的实践 1 三个发展时期工人自治时期 1950 1963 社会自治时期 1963 1970 联合劳动自治时期 1971年后 2 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政治方面 党政分开 变党的领导作用为引导作用 大规模改组和精简国家机关 实行权力下放和分散管理原则 实行国家集体元首制和议会代表团制 经济方面 所有制方面 变国家所有制为社会所有制 生产资料归劳动人民所有 计划体制方面 变国家指令性计划为自治社会计划同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管理方面由国家行政机关管理改为工人直接管理 价格体制方面 改变国家决定价格的做法 由市场决定 收入分配体制方面 减少国家控制的比例 由联合劳动组织决定 对外贸易方面 实行开放政策 取消垄断制 三 1956年波兹南事件与哥穆尔卡改革 1 波兹南事件与苏波冲突 1 事件的发生 2 原因分析A 长久以来波兰社会政治经济危机的必然产物 B 反对苏联干涉的民族主义意识逐渐强烈 反苏情绪日益高涨的结果 C 苏共二十大的影响 3 苏波围绕波兹南事件的斗争 十月事件 4 影响 为改革扫清障碍 揭开了改革序幕 波兰军队坦克在波兹南街道巡逻 2 哥穆尔卡改革与12月事件 1 哥穆尔卡改革 2 12月事件 哥穆尔卡 1905 1982 四 1956年匈牙利事件和卡达尔改革 1 1956年匈牙利事件 1 事件的经过 2 原因分析首先是拉科西集团的严重错误和罪行 其次 苏共20大批判斯大林运动解放了思想第三是波兰事件的影响 第四是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破坏和进攻 第五是纳吉政策失误 纵容反革命势力 构筑街垒 斯大林雕像被拉倒 苏军坦克进入布达佩斯街道 2 卡达尔改革 1 重建政治经济秩序 2 新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国家计划管理体制 扩大企业自主权 改革价格 工资体制 实行多元机制 承认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地位 五 捷克斯洛伐克 布拉格之春 的夭折 1 布拉格之春 改革运动政治体制 按民主原则进行改革 改变党的领导体制 实行党政分开 保证言论出版自由 改变集中的共和制 实行联邦制 对外政策坚持独立自主 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互助关系 经济体制 按市场原则进行改革 扩大企业自主权 建立工厂委员会 实行工人自治 使企业管理民主化 改革计划体制 将政府的管理权下放 取消外贸垄断 让企业直接进入世界市场 亚历山大 杜布切克 2001年9月18日斯洛伐克邮政为杜布切克诞辰80周年发行一枚纪念邮票 2 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 突袭布拉格国际机场的苏军空降兵 布拉格街头的苏军坦克纵队 苏军在德捷边境设立侵捷前进指挥所 捷克群众设置障碍阻拦苏军 并向坦克投掷燃烧瓶和石块 捷克国防部长被苏军拘留后同杜布切克一道被送往莫斯科 苏侵捷军队于1969年冬陆续撤出捷境 图为苏军第594摩步师某部正待乘火车返回其驻德营区 第三节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一 东欧剧变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东德 二 苏联解体 八 一九事件 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议 1991 12 8 阿拉木图宣言 1991 12 21戈尔巴乔夫电视讲话 1991 12 25 7 32 苏联国旗降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