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人教版(II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24293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人教版(I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人教版(I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人教版(I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人教版(III)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题型有选择、问答等,2003年全国卷和2004年、xx年江苏卷都各考查了一道问答题,时间跨度大小不一,但求答内容都比较全面。连续三年在同一专题中出现主观题,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本专题包含的内容都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点知识,涵盖面非常广,命制主观题的空间很大,因此,在这个专题中命题的可能性仍然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这一专题时必须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扎实培养基本的概括、归纳和文字表达能力,从变换思维方式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力求不留知识盲点。复习目标:内 容第一:现代化的含义第二:经济现代化第三:政治民主化进程第四:思想和文化的现代化第五: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的现代化要 求:(1)准确把握现代化的含义与所包含的内容;(2)准确掌握中国现代化的阶段、阶段特征及各个阶段的重要事件;(3)掌握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所进行的各种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果,能够正确分析导致最终结果的原因。(4)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而进行的努力和最终取得成功的原因。(5)比较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道路的不同及其原因。(6)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曲折发展历程中得到的有益启示。第一 现代化总论一、现代化的含义1、什么叫“现代化”? 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变革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2、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内容经济领域:经济上的工业化、机器化(用现代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人类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发展资本主义,在生产力上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在生产关系上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政治领域:政治上的民主化与法制化(用民主主义思想取代封建专制制度,以法治取代人治);主要是实现政治民主化,由封建专制到民主政治;思想领域:思想上的理性化(以民主和科学的理念取代教会的精神独裁)传播西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思想、政治制度;军事领域:创办近代的军队和军事工业;外交领域: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3、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一直贯穿着的两大主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4、中国现代化与民族民主革命的关系关系:相互交叉、同步进行,双向互动的辩证关系。工业化的发展为近代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近代革命又为工业化的开拓前进扫清了道路。民族民主革命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民主革命的开展过程,是封建势力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帝国主义在华走狗不断受到打击的过程,是中国由封建专制统治到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过程。近代百年的历史证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实现现代化是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的最终目的。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不解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掠夺和压迫,现代化就无法实现。二、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一)资本主义现代化探索时期(18401949)1起步阶段(18401895年)阶段特征:这一时期,担负现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政治体制现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现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表现:A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促使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它是中国工业化的起点;兴办新式学校,中国教育现代化由此起步;建立新式军队,组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开始了军事现代化。B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原因:外部西方侵略的刺激和内部先进人士的抗争、探索。水平:近代代的领域主要在经济方面,是物质层面的现代化。主角:地主阶级。 结局:没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之路。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19年)阶段特征:本阶段担负现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现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整体发展”体现在现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现代化内涵的全面体现和资产阶级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主角地位的充分体现;最突出的领域是在政治领域。表现:A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B维新变法运动: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在政治上主张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它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第一次较为全面的社会动员。C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措施,对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以及改革社会风气,都起了积极作用。D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对封建思想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在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E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水平:由物质层面上升到政治制度和文化层面。 主角:资产阶级。结局: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经济上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思想文化方面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曲折发展阶段(19191949年)特征: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现代化艰难地进行。由于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官僚资本、日本的侵华、美国的侵略等因素,使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历经曲折,几乎陷入绝境。同时,增加了新的内涵: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现代化的任务,中国现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表现:A经济领域虽然有所发展,但整个现代化进程不断受阻;官僚资本、外国资本的排挤,一党专政的影响、日本的掠夺、美国的垄断,严重阻碍现代化进程。B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形成和发展。 水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客观上为中国选择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与目标。主角:无产阶级。结果: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为开辟一条新的现代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时期(1949)特点:总体看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革命与建设,经历了由“走苏联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过程,经历了由幼稚到成熟的发展过程。1.第一阶段(19491978)表现: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起点;B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C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D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一座里程碑,大大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进程;E1956年秋召开的中共“八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F持续十年的“文革”严重地干扰和破坏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极大的危害。特点:借鉴苏联经验,主要是建设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2.第二阶段(1978)表现:A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决定,明确提出了改革的任务,为中国共产党制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点;C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D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E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为我们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吹响了号角;特点: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思考题1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中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思想主张、社会实践及其特点如下: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或中体西用);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技术。维新派:要求变法维新(或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领袖: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共同之处:挽救危亡。 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如答救亡与启蒙相辅相成也可)2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中国的有识之士继续为反对封建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而奋斗,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概述他们所作的努力,以及这些努力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的重大影响。政治方面:限制袁世凯独裁,反对袁世凯复辟。影响:民主共和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企图。 经济方面:兴办实业。影响:“实业救国”成为社会主要思潮之一;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文化方面:发起新文化运动。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三、中国近代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及其影响1、中国近代多元化的经济结构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原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封建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从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看,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经济了,我们称之为半封建。在这种半封建的经济结构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等三种所有制。它们相互勾结,三位一体,严重地阻碍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主要障碍,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后虽有一定的发展,但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在中国近代多元化的经济结构中还存在着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式,它是中国共产党在独立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形成的。至解放战争后期,根据地已形成了个体经济、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经济格局。在这五种经济成分中,个体经济比重最大,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比重最小。2、近代中国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1)它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复杂化。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交织在一起。(2)使中国社会性质特殊化。中外反动势力逐步勾结起来,使中国社会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使中国革命斗争长期化。由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革命,中国民主革命经过近百年的艰苦奋斗才取得成功。(4)使中国社会的政治力量多元化。首先,形成了多元化的阶级结构和复杂的阶级关系。除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外,新增加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阶级关系上,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压迫其他各个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对象;农民阶级、工人阶级深受压迫,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民族资产阶级则具有两重性。其次,产生了不同的政治派别。地主阶级中有顽固派和洋务派,资产阶级中有维新派和立宪派、革命派和民主派。再次,出现了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政党,国民党、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等。四、近代影响中国现代化的不利因素 (一)先天的不利条件:1、资金准备不足,没有资本的原始积累,缺乏资金储备;2、技术准备不足,只有手工技术,缺乏机械化操作技术;3、人才准备不足,只有经济型的人才,缺乏通晓国际现代化大势和能经营管理大机器生产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4、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念,都是发展近代工业的思想障碍。(二)面临三大政治障碍:1、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破坏。西方列强依据不平等条约取得的关税协定、海关管理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等特权,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资本主义始终得不到正常的充分的发展;帝国主义还和中国封建主义结合起来,支持反动派作为他们统治中国的支柱。2、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中国封建专制统治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的政治制度特别完善,封建的意识形态特别顽强。当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之后,清朝统治者并没有从鸦片战争的失败中清醒过来,反而愚昧无知,不思进取,白白延误了20年的宝贵时间。3、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在中国资本中,官僚资本占有压倒优势,民族工业无力与之抗衡。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日、美等帝国主义势力和官僚资本的摧残、压迫下,日益萎缩。 (三)缺乏正确的道路、科学的决策和安定的环境。从道路上来看:从道路上来看,欧美各国的工业化一般是从轻工业开始,而后延伸到重工业。在工业化的同时,农业都有一个相应的较大变化,给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中国的现代化在从重工业领域中开始后,农业始终没有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拖了工业化的后腿。无论是欧美还是日本,工业化开始之前,资产阶级都通过政治革命掌握了统治权,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中国的民主革命直到新中国的成立才最终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业化的规模和速度。从决策上来看,历届统治者都没有把知识结构的变革放到极其重要的地位,致使中国在长时期内一直是一个文盲半文盲的国家。缺乏现代知识的推动,使中国的现代化一直为缺少人才、技术而困扰。由于历届政府都代表了反动落后的阶级,违背广大人民的利益,不可能从发展生产力的主观愿望出发来制定内外政策,因而都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中国现代化的正常进行。从环境上来看,战争和革命不断,使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五、中国现代化的启示 1、政治是前提: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现代化的必要前提。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努力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现代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只有中共在领导各族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后,中国的现代化才能迎来新纪元。2、农业是基础: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现代化进程,为现代化提供支撑。3、对外开放、兼收并蓄是各国历史发展的经验。明清闭关锁国,导致中国愚昧落后,而中国现代化历程实际上是在敞开国门、不断向西方学习,不断融入世界的过程中进行的。由此可见,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思想文化,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保证。实践证明, 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只有对外开放,放眼世界,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真正实现现代化。4、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现代化的首要条件。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中国现代化的启动和发展过程,充满着前进与倒退,革新与守旧的斗争。清除封建思想对现代化的消极影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中国现代化的启动与发展过程,充满着前进与倒退、革新与守旧的斗争,每一次斗争都是对封建思想的批判,都使价值观念得到逐渐更新。但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形态,顽固地阻碍着中国现代化的前进。清除它的影响将是一项十分艰巨繁重的任务。5、知识、人才是关键:英美等国现代化历程贯穿着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发达的教育为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当今世界国与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科技的发展,科技发展靠人才,而人才培养需要教育的发展,国家要富强,经济要发展,现代化要早日实现,教育要先行,改革开放之前,教育的落后,严重制约中国现代化事业。知识结构的变革是现代化的核心和终极源泉,欧美等国凭借三次科技革命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国家要富强,经济要发展,首先是教育要先行。科教兴国是实现中国四个现代化的科学决策。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做出科学决策,才是现代化的正确途径。7、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和斗争才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思考题以下有关中国现代化和现代人的问题1、从狭义上理解,通常所说的现代化的含义是什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振兴和发展。 2、请简要综述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近百年中国现代化艰难历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洋务运动开始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中,近代化艰难起步。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输出的影响和清政府放宽限制,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国初年由于辛亥革命推动和帝国主义忙于世界大战,民族工业迎来短暂的春天。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由于四大家族的垄断、排斥,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3、阻碍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从根本上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第二 经济现代化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过程和历史地位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一)产生条件:A、 ;B、 ;C、 。时间、地点: 。概况: 。意义: 。(二)初步发展原因:A、 ;B、 。概况: 。影响: 。(三)短暂繁荣条件:A、 ;B、 ;C、 ;D、 。表现:A、 ;B、 。特点: 。影响:A、 ;B、 。(四)显著发展(五)走向萎缩抗日战争期间:解放战争期间:(五)获得新生2历史地位:(1)从经济上看: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二、与欧美各国的现代化相比,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特点(一)总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二)具体特征:1、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2、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3、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4、发展畸形。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调、不配套,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重工业特别是钢铁、机械、电力、石油等工业尤为微弱,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三、新中国的工业发展1、19491952年底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首先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国营经济,奠定了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随后在国营企业开展了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2、“一五”计划建设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执行“一五”计划建设,到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工矿业成就突出,鞍钢无缝钢管厂、第一汽车制造厂、飞机制造厂、沈阳机床厂等建成投产。交通运输方面新建了宝成、鹰厦等铁路30多条,建成武汉长江大桥,及康藏、青藏和新藏公路等。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4、“文化大革命”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我国工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工业发展突飞猛进,现在我国已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