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24021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3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规范练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基础巩固1.(2018山西山大附中期中)下面是碳循环简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生物群落大气中的CO2化石燃料A.人类减少对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B.过程增强后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减少大气中的CO2量C.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物质形式主要是CO2D.参与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2019江西新余四中月考)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相对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净光合作用量可用-表示B.若的量减小,则该生态系统消费者死亡率降低C.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可用表示D.该生态系统一年中积累有机物的量可用-表示3.(2019甘肃金昌永昌一中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都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B.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彼此依存,不可分割,不能同时进行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流入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利用D.设计“桑基鱼塘”,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和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4.(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起点考试)下图表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全部生物可构成2条食物链B.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e传递到aC.若将c、d的排泄物用于肥田,有利于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若杀灭c中的农业害虫,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5.(2018吉林乾安七中月考)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等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6.(2018广东仲元中学、中山一中等七校联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低C.恶劣环境条件下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7.下图是我国南方开始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利用雏鸭的杂食性除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用作物养猪、养鸭,用秸秆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B.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某种双子叶杂草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C.在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都实现了循环利用,不需要向田间施用化肥D.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森林生态系统低能力提升8.(2019吉林长春实验中学开学考试)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碳的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B.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加,F减少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D.A与C之间碳元素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FB过程中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9.(2018湖北黄冈中学等八校联考)现有A、B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相同,而光照条件不同(见下表)。一段时间后,发现A瓶的生态系统较B瓶稳定。下列分析合理的是()生态瓶编号光照含微生物的泥沙浮游藻类水草浮游动物A+B-+注 “+”表示有,“-”表示无。A.A瓶中的所有生物组成食物网,而B瓶中所有生物组成一条食物链B.A瓶中有光照,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是能量流动的源头C.B瓶中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降低只是因为缺乏食物D.当A瓶中能量的输入能量的散失时,处于稳定状态10.麻黄属植物的授粉时间每年有很大差异,但都与7月的满月紧密联系在一起。就连幼小的无法进行授粉的球果也在满月峰值时从毛孔形珠孔处渗出传粉滴(花蜜),吸引传粉昆虫。上述材料表明()A.每年7月,麻黄属植物开花与传粉昆虫成熟是共同进化的结果B.满月、花蜜和球果都属于同种信息,信息传递方向是非生物生物生物C.麻黄属植物分泌花蜜以吸引传粉昆虫,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当地传粉昆虫获得麻黄属植物能量的10%20%11.20世纪80年代初,生活污水被排放到河流后,大多数河水仍能保持清澈,但随着污水排放增多,河流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某学生科技实践小组在某河流上设置了3个监测点,相关水质指标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河流受到轻微污染仍能保持清澈,属于抵抗力稳定性B.发生水华现象最严重的是2号监测点C.测定水体中藻类的种类是在种群水平上进行的研究D.可以利用捕食关系治理河流水华现象12.(2018重庆诊断)以下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图和碳循环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蛇与鹰的关系是。如果鸟的食物60%来自草,那么鸟增重100 g,最多需要草g。(2)甲图中,除草剂、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蛙的数量急剧减少,请写出在一段时间内蝗虫数量的变化趋势:。(3)乙图中,1过程是。(4)乙图中,物质循环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那么能量流动的特点是。(5)生态系统的功能除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外,还有信息传递。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的作用有。13.(2018吉林通化考前模拟)图1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图2是一个由5种生物组成的食物网;图3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之间的内在关系是。(2)图1中缺少两个重要过程,请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补充:、。(3)若图2中的乙大量减少,则短期内戊的数量会。(4)若图2食物网中戊摄食丁和丙的比例为31,丙摄食的两种生物所占比例相等,则戊每增加10 kg生物量,按1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需要消耗生产者kg。(5)图3中的C和B1+C1+D1可表示桑树和蚕用于的能量。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的能量属于第营养级所含的能量。课时规范练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1.A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减少对化石燃料的燃烧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表示生产者固定CO2的过程,生产者固定CO2形成有机物,有机物中的碳只有一部分随着呼吸作用重新回到无机环境中,还有一部分储存在动植物体内,故可通过增强来减少大气中的CO2量;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物质形式主要是含碳有机物;参与过程的生物只有生产者。2.A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净光合作用量=生产者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消耗量,可用-表示,A项正确;分解者能分解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排泄物及遗体残骸,因此的量减小,不能说明该生态系统消费者死亡率降低,B项错误;消费者的同化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因此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不可用表示,C项错误;该生态系统一年中积累有机物的量可用-表示,D项错误。3.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渠道进行,而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A项错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彼此依存,不可分割,且同时进行,B项错误;设计“桑基鱼塘”,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项错误。4.D读图知a为大气中的CO2库,b为生产者,c和d为消费者,e为分解者,分解者e不在食物链中,所以图中生物只可构成1条食物链,A项错误;碳以CO2的形式由e传递到a,B项错误;将c、d的排泄物用于肥田,有利于物质的重新利用,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项错误。5.C小囊虫发出的聚集信息素、榆树分泌的化学物质、群居动物的群体气味均属于化学信息;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属于物理信息。6.D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项正确。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就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恢复力稳定性相对较低,B项正确。恶劣环境条件下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群落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一旦被破坏,也不容易恢复,恢复力稳定性也低,C项正确。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项错误。7.C在该生态系统中,氮元素不断通过产品输出该生态系统,所以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且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项错误。8.C分析图形,A、B、D、E、F均有箭头指向C,则C表示大气中的CO2库。A、C之间为双向箭头,则A表示生产者。A、D、E、F均有箭头指向B,则B表示分解者,D、E、F表示消费者。图示中包含的食物链为ADEF,故E减少,短时间内D增加,F减少。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9.DA瓶中的浮游动物捕食浮游藻类和水草,组成了食物网,但分解者不参与食物网的组成,B瓶中所有生物不一定只组成一条食物链,A项错误;A瓶中有光照,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流动的源头是太阳能,B项错误;B瓶中浮游动的种群密度降低是因为缺乏氧气、食物等,C项错误;当A瓶中能量的输入能量的散失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D项正确。10.A麻黄属植物开花与传粉昆虫成熟是共同进化的结果,A项正确;满月属于物理信息,而花蜜属于化学信息,B项错误;麻黄属植物分泌花蜜,吸引传粉昆虫来传粉,体现了信息能维持物种正常的生命活动,C项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是指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D项错误。11.C河流受到生活污水的轻微污染后仍能保持清澈,体现的是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项正确;分析图中物质含量相对值可知,2号监测点的水华现象最严重,依据是该监测点藻类叶绿素a浓度最大,溶氧量最低,B项正确;研究藻类的种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C项错误;可以通过对水体投放适量植食性鱼类来治理水华现象,植食性鱼类以藻类为食,存在捕食关系,D项正确。12.答案(1)捕食与竞争4 600(2)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3)分解者的分解作用(4)单向流动、逐级递减(5)有利于生物的生命活动,有利于生物的种群繁衍,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1)分析甲图可知,蛇与鹰都捕食鸟,具有竞争关系,同时鹰又捕食蛇,所以蛇与鹰间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已知鸟的食物中60%来自草,则鸟的食物中40%来自蝗虫,要求使鸟体重增加100 g至多需要的生产者量,则能量流动效率应该取最小值10%,据此可以列式:草的量=10040%10%10%+10060%10%=4 600(g)。(2)如果青蛙的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蝗虫将因天敌的数量减少而先增加,达一定数值后由于种内斗争加剧等因素种群数量会减少,最后稳定在一定范围内。(3)乙图表示碳循环,图中的A为大气中CO2库,B为生产者,C为消费者,D为分解者,故过程1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4)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5)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的作用:有利于生物的生命活动;有利于生物的种群繁衍;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13.答案(1)物质循环以能量流动作为动力,能量流动以物质循环作为载体(2)无机环境丁甲丙(3)增加(4)2 125(5)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一解析(1)物质循环以能量流动作为动力,能量流动以物质循环作为载体。(2)图1中,丁是生产者,甲和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因此图中还缺少无机环境丁的光合作用过程和甲丙的过程。(3)图2中,若乙大量减少,则丙同化的能量增多,个体数量增加,进一步导致戊增多。(4)若图2食物网中戊摄食丁和丙的比例为31,丙摄食的两种生物所占比例相等,则戊每增加10 kg生物量,按1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由甲丁戊这条食物链需要消耗甲103/410%10%=750(kg)。由甲丙戊这条食物链需要消耗甲101/410%1/210%=125(kg)。由甲乙丙戊这条食物链需要消耗甲101/410%1/210%10%=1 250(kg)。因此共需要消耗生产者(甲)750+125+1 250=2 125(kg)。(5)图3中,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应是A;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可用B表示,图中的C表示净光合作用,是桑树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B1+C1+D1属于蚕用于蚕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蚕沙中所含的能量是蚕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即属于第一营养级所含的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