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每日一题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20018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每日一题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每日一题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每日一题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20172018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下图是某历史著作第十九章的部分子目录,该章总标题(?处)最合适的是 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国民大革命【答案】C 【解题必备】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前期(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迷信。“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陈独秀认为旧道德本质上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实质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注意】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从本质上来说,两者都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写文章要言之有物,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2后期俄国十月革命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首兰花草是1919年胡适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国后写的,就当时社会背景以及胡适的理想而言,“兰花草”比喻的是A师夷长技以自强B经世致用C德先生与赛先生D民主共和观念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早年守寡,因害怕被婆婆卖掉而跑到鲁四老爷家做帮佣,但还是被婆婆卖给了贺老六。不料贺老六病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又回到鲁四老爷家。她怕死后被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鲁迅表达的思想主要是A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B彻底否定传统道德C哀其不幸,怒其不争D痛斥封建礼教的本质1918年,中国一些进步刊物改用白话文;不久,全国用文言文的报纸大多开始出现用白话文的副刊,随后短评、通讯、社论也都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文学革命”思潮的出现B青年杂志创刊的影响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 1【答案】C【解析】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分别被称为德先生与赛先生,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兰花草”比喻的应当是民主与科学。故答案为C项。师夷长技以自强是洋务派的主张,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倡导的治学方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宣扬民主共和观念,排除A、B、D项。2【答案】D 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18年”“全国用文言文的报纸大多开始出现用白话文的副刊”和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故A项正确;青年杂志是新青年的前身,创刊于1915年,故B项不是直接原因;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是在五四运动之后,故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是由于十月革命后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故D项也不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