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19026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2分)1据考古资料显示,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也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说明A我国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 B. 铁农具已在农业产生中占主导地位C东北地区耕作技术超过河北地区 D战国时期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使用2. 战国时期,庄子说“人勿胜天”,而荀子不仅明确提出“人定胜天”,而且还指出“国家存亡皆与天无关,而是取决于人的做法”。这说明A.道家缺乏精神追求 B.儒家具有人文理念 C.儒道政治要求不同 D.道家主张天人和谐3.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解放特征的是A.文人多画山水寄托分裂动荡之痛B.戏曲象征虚拟表意的传统开始形成C.书法尚韵重在表现自我追求风骨D.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而倡4. 明朝中后期,“钱贵谷贱百物贵”“钱贱谷贵百物贱”的传统逐渐为“银钱俱贱,粮食百物俱贵”的现实所取代。其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白银的大量涌入C.生产方式的落后 D.世界市场的形成5. 在中国古代,“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这里所评述的制度A. 有利于完善君主专制 B. 加强了中央集权C. 使君臣关系趋于平等 D. 为官员升迁提供方便6公元100年,罗马帝国执政官小普利尼在元老院发表演说时,对坐在会场中的皇帝图拉真说:皇帝不应该在法律之上,相反,他应该在法律之下。这可用来说明罗马帝国A. 皇帝无权更改行政法 B. 强调法律的权威性 C. 皇帝与平民的地位相等 D. 立法权属于元老院7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A. 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 古罗马对商品交换活动的严格限制C. 古罗马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D. 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8.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此一制度上。”解决这一制度问题的措施有A. 实行节度使制度 B. 创立三省六部制 C. 任命文官做知州 D. 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9唐太宗命令高士廉等人修撰的氏族志 ,不再沿袭南北朝以来以山东士族为高门的惯例,而是以本朝的官品作为门第高低的根据,没有做本朝高官的士族,都将其门第品级降下来。这种做法A利于扩大唐朝统治基础 B扭转了唐代的等级观念C提高了庶族的社会地位 D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10. 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借”。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A. 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 B. 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 削弱中央,加强地方权力 D. 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11英国国王威廉三世代表英国与别国政府谈判,签订了反法联盟密约,但这么大的事情直到1700年才为议会和政府所知晓。尽管议会表示不满,但威廉却行之泰然,认为这次行动并未明显超出他的特权范围。威廉的这一做法实质上反映了A. 议会主权原则在英国尚未确立 B. 王权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被削弱C. 国王议会共享权力有历史渊源 D. 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形同虚设12. 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13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不仅如此,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这表明英国当时A. 英王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B. 两党角逐内阁局面尚未形成C. 议会至上原则尚未真正践行 D. 英国的责任制内阁有名无实14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尼克松的窃听丑闻,即“水门事件”爆发后,华盛顿邮报一直追踪报道;民主党候选人乔治戈迈文声称水门事件是对美国民主与自由的践踏;国会也成立了特别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材料最能体现美国A. 主权在民原则 B. 天赋人权原则 C. 分权制衡原则 D. 联邦制原则15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16. 刺史是汉武帝时设置的监察地方的官员,西汉后半期其权能有所扩大,到东汉后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说明A. 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 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C. 监察官位卑权重的特征得以改变 D.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所沿用17汉字中许多形声、会意字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如这个“耕”字,我们可以确知当时A土地私有得到发展 B精耕细作开始确立C. 小农独立经营普遍 D. 生产力水平较低下18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呈现集中趋势,太湖流域、鄱阳湖地区、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北方的井灌地区、成都平原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 A经济作物扩大种植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D粮食生产的商品化19.战国时期,随着秦对外征战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东方六国惊呼“夫秦,虎狼之国”也,使秦国成为虎狼之国的根本原因是A.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 B.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不断提高C.秦国的封建经济发展较快 D.秦国的旧制度被根本废除20.王安石变法中,能起到“治安、御外、节支”三种功效的军事措施是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更戍法21.关于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改革建立了新教,它们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B.沉重打击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D.这是一场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2辟举制是汉代人才选拔制度的一种,即由皇帝或地方长官选拔人才。被辟举的人,总称之为举荐者的故吏(也称门下),故吏一经辟置即同家臣,称长官为府主、举主,为其效劳,甚至生死相依,同患共难。故吏与府主的出现A拓宽了人才选拔范围 B发展了贵族宗法制度C稳固了封建人伦秩序 D催生了魏晋门阀士族23.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的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B、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C、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24.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25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这种变化反映出A. 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 B. 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C. 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 D. 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26. 19.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二材料题(共3题,48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家族中的贫富相恤,除临时性的救助外,又有制度性的义庄,以田产为经济基础,依一定的规矩对族人作经常的赡給。义庄之制,始创于北宋范仲淹,继为他族所仿效。范氏义庄有详细的规矩,由范仲淹所订立,大致上是计口逐日支米一升,每年支衣一疋(同“匹”),丧葬嫁娶皆有补助。赡给对象以居住在苏州的族人为主,外乡的亲戚如确有急需,也酌量予以济助。南宋义庄也多由士大夫在仕宦之后,以俸禄之余购置田产,义庄成为构成宋代以后家族制度的一个基本要素。 摘编自梁庚尧中国社会史材料二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1941年,英国伦敦经济学院院长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此后瑞典发展了这些思想,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 摘编自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义庄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成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与宋代义庄之制相比,概括近代西方社会保障体制的特点。(8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初置部刺史,掌(执掌)奉诏条察州,秩(俸禄)六百石,员十三人。汉书百官公卿表第七材料二 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采纳李乾祐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贞观末年,委御史台有“鞠(审问)案禁系”之权。摘编自邱水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材料三 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首先是巡视监察法规的系统化。明清进一步加强巡视立法,至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中国古代的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其二是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明清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趋势,建立起三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系统:一是监察御史系统,包括专差、巡按御史两种;二是按察司系统,职责就是按察所属的府州县,下设主要官员有按察使;三是督抚系统,督抚即总督和巡抚。其三是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明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梳略材料四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封建政治的一个组成部分,形成于秦汉并不断地被强化。宋代不仅中央御史台直属皇帝,地方的监司和通判也直隶皇帝。明代的都察院和六科(派驻其他部门的监察机构)都归皇帝直接领导。清代以法规的形式规定,监察官的考选、差遣、内升以及外转都由皇帝说了算。清初编纂的钦定台规明确说,监察机构是“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摘编自修晓波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十个基本特点(1)材料一中的制度由哪位皇帝设立?其目的是什么?(4分)(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监察制度有哪些新发展?(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强化巡视制度的特点和原因。(7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认识。(7)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1895年康有为率领千余举人开展公车上书。在上书中,一方面提出“迁都西安,整军再战”的“权宜应敌之谋;另一方面,提出了“立国自强之策”,希望光绪帝实行开矿、机器生产的富国之法,勤工、惠商的养民之法,立学堂、开报馆的教民之法,以及每十万户选一议郎,“上驳诏书,下达民词”的主张。材料二:1937年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宣言倡导“迅速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战争”,“实现民权政治,安定民生”,并重申中共中央“为三民主义的实现而奋斗、取消推翻国民党的暴动政策、取消苏维埃政权、改编红军”的四项保证。(1) 分析两则材料背景的相同之处,概括两则材料中的相似主张。(6分)(2) 两则材料中,为了实现其目标采取了什么不同的对策?(4分)历史答案 1-5BBCBA 6-10CDCCD 11-15CBBBB 16-20ADDCC 21-25DDAAA 26A27. (1)特点:赡给制度化,管理严格;以族人为主要赡给对象;以实物赡给为主;以士大夫购置田产所得为主要收入来源。 成因:小农经济;宗法社会;儒家仁政、德治思想的影响。(6分)(2)原因:国家统一,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的需要。特点:由国家主导;采用立法手段;内容更完备;覆盖对象更广泛;影响更深远。(从组织者、对象、内容、形式、影响等方面作答,意思相近即可。)(8分)28. (1)皇帝:汉武帝。(1分) 目的:监察地方官员,加强中央集权。(4分)(2)人员增多;权力扩大。(4分)(3)特点:加强立法;巡视法规系统化;巡视制度规范化;巡视系统多元化;巡视范围扩大、效率提高;巡视官员之间相互监督,注重内部反腐。(4分)原因:明清时期空前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统治;伴随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逐利风气日盛,官员腐败现象严重。(3分)(4)评价: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防止官员腐败、改善吏治(政治风气);有利于建设良好社会秩序,推动社会进步。(4分)监察制度为专制王权服务,是君主专制的重要工具。(3分)29(1)背景:民族危机加重。主张:实行民主,改善民生,抵御侵略。(6分)(2)对策:材料一进行变法,实行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实现富国强兵。材料二通过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4分)涉及到政治体制方面改革,但未触及专制皇权;清末的两次改革均未实现真正的政治民主化。(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