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地理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提纲.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19954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地理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一地理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一地理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提纲2019-2020年高一地理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提纲一 、大气的组成 1、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问题:大气中二氧化碳、臭氧含量少,但作用不可低估,其作用是什么?2、大气成分的变化 A 大气中的水汽和固体杂质的含量因时因地而异B 人类活动对干洁空气成分比例的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氟氯烃含量增多的原因、影响及保护措施密度 高度特 点 原因 与人类活动关系对流层高低纬:1718km中纬:1012km高纬:89km1、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2、对流运动显著。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地面是主要的直接热源。上热下冷,有利于对流运动。近地面水汽和固体杂质随气流上升气温下降,易成云致雨。大气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我们生活在对流层的底层,各种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该层,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平流层 由对流层顶至5055km高度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温不受地面影响,来自臭氧吸收紫外线增温。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大气稳定以水平运动为主。臭氧层(2227km)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能见度好,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低由平流层顶至20003000km气压低,密度小,有空气质点散逸到宇宙空间。受地球引力小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通信有重要作用。流星、极光、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二、大气的垂直分布2. 2 大气的热力状况一、大气的热力作用(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问题:1 解释下列现象 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依然是明亮的;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等2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的哪部分削弱很少?为什么?太阳辐射中的这部分最终被谁吸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多少与太阳高度的关系怎样?(二)大气的保温效应 问题:大气中保温效应的关键成分是?为什么?晚秋或寒冬,多云的夜晚不易出现霜冻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造烟幕能防御霜冻?(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产生的影响 降低了气温的日较差;使地球表面平均气温提高。二、全球的热量平衡 掌握大气、地面、全球热量收支平衡状况。例:对全球多年平均状况来看 收入:太阳辐射100支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地面反射34+大气逆辐射60+地面辐射6)=100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加强,也将使大气逆辐射增强(超过60),从而使全球热量收入大于支出,全球气候变暖。2. 3 大气的运动一、 热力环流低高B A C高低低高受热冷却冷却 1、形成:见左图 2、应用:海陆之间、高低纬之间、城市与城郊之间等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10041008(hPa)100010061002F1F2f风向 F1- 水平气压梯力 F2 - 地转偏向力f - 摩擦力方向对风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 低压 与等压线垂直它不因风向而变化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影响风向、风速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 右 南半球 左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可减风速2. 4 全球性大气环流北纬600 南纬300 北纬300 南纬600 极地东风 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 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盛行西风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一、三圈环流要求学生重点对照图掌握近地面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位置范围,以及气压带地区的气流垂直运动状况、各个风带的风向。强调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教材图2.17)。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一月(冬季) 七月(夏季)大陆海洋大陆海洋同一纬度气温低高高低气压中心高压低压低压高压亚太地区大气活动中心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压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副热带高压北半球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南半球纬向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300S以南的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三、季风环流见教材45页图2.20 亚洲季风 1月(冬季)7月(夏季)东亚南亚东亚南亚风向西北风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偏北风偏南风性质低温干燥、风力强劲高温、湿润和多雨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2. 5 常见的天气系统一、锋面系统移动 冷气团 暖气团 暖气团 冷气团过境时 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 云、雨,多连续性降雨过境后 天气转晴,气压升高、 天气转晴,气温上升、气压下降气温和湿度下降云系雨区 云系狭窄,雨区在锋两侧 云系宽阔,雨区多在锋前举例: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 我国较少 我国冬季的寒潮二、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水平气流北半球:逆时针方向辐合南半球:顺时针方向辐合北半球:顺时针方向辐散南半球:逆时针方向辐散风向(以北半球为例:)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南部偏西风、北部偏东风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南部偏东风、北部偏西风中心垂直气流上升下沉天气状况阴雨晴朗举例:台风锋面气旋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三、锋面气旋(略)2. 6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大气气候人类活动太阳辐射下垫面气候因子关联示意图一、气候形成因子二、气候类型 1、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问题:不同纬度带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其主要影响因子是? 同一纬度带内气温状况不尽相同,其主要影响因子是?2、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不同地区的降水的情况由大气环流形势决定(见下表)地区大气环流形势降水状况举例:赤道地区气流辐合上升全年雨量充沛1伊基托斯南北纬10南北纬23.5夏:赤道低气压带冬:信风带夏雨多,冬雨少一年分为干、湿两季2巴马科南北纬23.5南北纬30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常年干旱少雨4阿斯旺亚欧大陆大陆西岸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副热带高压中心或东缘气流下沉冬:西风带,多气旋活动夏季干燥少雨冬季暖湿多雨6罗马欧洲大部分(温带)终年盛行西风降水量不多,但分配均匀7伦敦大陆东岸季风环流(教材图2.20)夏季多雨冬季少雨3孟买5上海8北京大陆内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终年降水较少9莫斯科两极地区气流辐合下沉全年降水稀少10东方站三、气候的变化(略)2. 7 气候资源一、气候资源的特点(与其他自然资源比较)略讲相同点:能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要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就要有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不同点: 气候资源是普遍存在的。 气候资源的数字特征。气候要素只有在一定数字范围内才有资源价值。 气候资源是一种变化中的资源,有较大的变率。 二、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1、气候资源与农业问题:我国自北向南热量条件(无霜期、100C积温等)、降水条件的变化情况,相应的农业种植制度如何变化?NWES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2、气候资源与建筑业日照与街道方位、风与城市规划等问题:观察北京地区建筑,哪个方向光照条件最好?哪个方向光照条件最差?建筑应怎样才能保持各个方向都有光照? 北京地区主导风向是?最小风频的方向是?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主要在北京郊区的哪个方向?3、气候资源与交通问题:青藏铁路的修建要克服的最大的技术难题是什么造成的?答:在高寒气候下形成的冻土4、新的类型的气候资源 如:旅游资源 2. 8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一、台风1、热带低气压 热带风暴 强热带风暴 台风2、台风灾害分布:时间上是夏秋季节空间上多发地区为亚洲东部以及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的一些国家 3、台风的形成源地: 热带或副热带温度在26C0以上的广阔洋面上。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4、水平结构: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教材图2.32)垂直结构:近地面为低气压(气旋),高空为高气压(反气旋) 5、台风的危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6、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利用气象卫星可确定台风的中心位置、强度、移动方向和速度等。二、暴雨洪涝(略)三、干旱:防御措施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四、寒潮寒潮造成的灾害:强烈降温、大风、大雪、冻雨等2. 9 大气环境保护一、 全球变暖1、原因: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一是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2;二是毁林,尤其是热带森林的破坏。2、影响: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1) 引起海平面上升。 一方面气温升高,海水温度也升高,造成海水膨胀; 另一方面极地增温,会造成极冰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2) 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3、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二、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1、现象:卫星观测资料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臭氧总量明显减少,南极附近臭氧量减少尤为严重,出现了“南极臭氧洞”。(教材63页图2.37)2、平流层臭氧减少的原因:1) 自然因子:如太阳活动等;2) 人类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3、臭氧层破坏的危害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4、保护臭氧层的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三、酸雨危害与防治1、酸雨形成原因: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所致。2、我国酸雨类型:主要是硫酸型酸雨。我国能源最主要的为煤,全国SO2排放量的90%来自煤的燃烧。3、我国酸雨的分布:(教材图)9293年中国年平均降水pH值的分布。我国东南部大部分地区成为酸雨区,酸雨区已覆盖我国面积的40%。4、酸雨危害: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5、酸雨防治: 最根本的途径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有效措施 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