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word教案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11643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word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word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word教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word教案1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知道战国七雄、战国时期区域性统一和秦朝大一统的关系;知道商鞅变法的原因和内容;知道秦朝的建立、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和巩固政权的措施。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基本掌握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不同的视角,评价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通过“探索与争鸣”,从评价秦朝的中央集权入手,掌握多元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懂得变法顺应了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的潮流,体现了时代的主旋律,进而明白改革富国、强国的道理。通过学习“秦朝中央集权体制”,懂得它之所以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是因为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内容与影响2、 难点:秦统一天下的原因三、 教学过程(一) 导入首先我们先来猜一个历史人物。此人是中国古代史帝王级人物;生于公元前259年,其身世仍是一个谜,至今人们还津津乐道于他的生父是谁;他的统治极为残暴,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于他有关;此人出现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他的故事也屡屡被搬上荧屏。(展示影视作品中的秦始皇)他就是秦始皇嬴政,他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课“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二) 从列国纷争到秦统一话说公元前476年,周王室进一步衰微,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与春秋时期相比更为激烈,因此这一历史时期被称为“战国”。战场从平地拓展至山地,步兵、骑兵成为主要的兵种,作战军队的数量大为增加,以步兵、骑兵为主的野战和保卫战逐渐代替了车阵战,战事相比春秋更加旷日持久,残酷性也大大加剧(图片:战国时期骑兵、步兵、战车);如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战败方被杀的将士都达数万、数十万。(图片:马陵之战、长平之战),这样,强国不断拓展国土,弱国则被兼并,最终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战国地图,并指出方位)。这一局面的形成实现了区域性统一,为秦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战争继续进行,鲜血仍在流淌,旷日持久的战争消耗者各国的国力,大国的君主们此刻已意识到若想成为最后的赢家,必须富国强兵,于是从春秋开始的内政改革到战国时代已蔚然成风。(表格形式简单介绍李悝改革、吴起改革、邹忌改革、申不害改革)问:各国改革内容有何相同点?指出:各国改革力度和规模虽不相同,但改革内容大体一致,政治、经济等制度建设上趋同,为秦的大一统提供了条件。在各国改革中,秦国商鞅变法的决心和力度最为彻底。战国初期,秦国内乱不止,国势日弱,常常限于被动挨打局面,秦孝公即位后,立誓变法图强,奋起直追。任用商鞅,进行改革。(出示文献选读材料,学生归纳变法内容)商鞅先后实行了废除井田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农耕、建县制和什伍连坐等一系列法规,并且严格贯彻。孝公死后,商鞅因奸人陷害惨遭五马分尸,但人亡政不息,他的改革制度得以继续,秦国也因此由弱变强,后来居上。练习与测评1:人们常说,先进可以变成落后,后来者也可以居上。试以秦国为例,说一说后来者居上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商鞅变法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商鞅变法冲破宗法制下的世卿世禄,打破“亲”,“贵”界限,使用外来人才,任用贤者说明后来者必须有打破传统的胆识;秦国大胆改革,奖励农耕,建立县制说明后来者必须有勇于创新的精神。秦国的成功转型,表明商鞅变法顺应了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的潮流,体现了时代的主旋律。说到这里,我们今天的男主角也已长大,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嬴政。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罢黜吕不韦,亲自执政,开始谋划吞并六国的战争。其作战的总谋略是远交近攻,各个击破。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兼并六国,一统天下。(示意图兼并过程、秦朝疆域图)(三) 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为了有效控制大一统的新局面,嬴政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国家机器,自称“始皇帝”问: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张“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示意图请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并显示正确答案并分析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地方实行郡县制;全国听命于国君,中央政府设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各地官员由国君直接委派。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为了巩固新建的中央集权体制,始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了保持政令通常,建造驰道与直道;为便利商品交换和经济交流,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为方便各种文书的书写和传阅,统一文字;为抵御匈奴侵扰,建筑长城;为充实边地实力,开边移民;为统一思想舆论便于统治,焚书坑儒。 秦的统治具有突出的“暴政”特征,刑罚不仅繁多,而且十分残酷。传世和出土文献记录的刑名种类有55种,其中能够造成身体严重伤害或死亡的酷刑有31种;为修建长城,无数百姓倒毙在长途跋涉的路途中和绵延无尽的长城脚下;“焚书坑儒”酿成了悲惨的文化浩劫。这一切埋下了秦灭亡的种子。秦虽短命而亡,但其创立的中央集权体制却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探索与争鸣:有人认为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有利于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抗击外族入侵、维持社会稳定。也有人认为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加速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引发农民揭竿而起,最终导致秦朝短命而亡。 以上 观点是否正确?说一说你的理由。上述观点虽然有理,但都不全面。秦朝建立了一套皇帝与中央集权的体制,消除了国家分裂割据的状态;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建造驰道、直道,以保障政令的畅通;建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的侵扰;开边移民,以充边地实力。秦虽短命而亡,但其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却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说明中央集权体制对于各项社会工程的修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抗击外族的侵略、保持社会稳定确实起到过积极作用。 但在中央集权体制下,秦统治者在统治不稳的情况下,建设的急功近利以及新制度推行中的刚性有余;沉重的徭役兵役,严刑苛法;不能审时度势,改弦易辙,而是一味重功利、恃酷法;宫廷争斗,大肆诛杀宗室朝臣;文化专制把士人推到了对立面;秦二世未能改正过失,统治的僵化腐朽;秦王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等,最终导致了秦的短命而亡。 秦帝国虽然短暂,但是它是中华帝国历史之开创。秦帝国的政治实践,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一次巨大飞跃,它一方面印证了法家思想在治理国家方面的独特作用,另一方面也证实了单纯的法家思想治国理念是不足以驾驭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帝国的政治现实。另外,秦帝国为中华帝国设立了一套基本的帝国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华帝国两千年的发展路线。因此,秦始皇和他的秦帝国历史功绩不可抹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