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11503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难易度哲学的物质概念1、2易、中运动和物质的关系3、4中、易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5、6、9易、易、难规律的概念7、9易、难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8中一、选择题1.有人认为,物质是永恒的,它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也有人认为,宇宙中的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这两种认识并不矛盾,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哲学上的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B.C.D.解析:B本题考查对物质及物质具体形态关系的理解。哲学上的物质是抽象出来的客观实在,因此它是永恒的,而物质具体形态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哲学上的物质和具体事物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符合题意,错误。2.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所蕴含的哲理是()A.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B.自然界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D.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物质体系解析:B李白诗句体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选B。A、C、D内容材料未体现,不选。3.“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这是易传中的观点。该观点主要体现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相对的运动是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事物处于运动变化之中A.B.C.D.解析:D本题考查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材料中的观点日月交替、寒来暑往体现了;材料没有强调世界的物质性,不符合题意;运动是绝对的,说法错误。4.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A.B.C.D.解析:C物质由于运动得以存在、生活,说明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正确;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错误;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强调的是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离不开物质,错误。5.法国巴黎的报纸上曾登过一则广告:“每个人只要花25生丁就可以得到既经济又没有丝毫困惫痛苦的旅行方法。”布朗立即寄去了25生丁。不久,他收到回信:“先生,请您安静地躺在您的床上,并且请牢记: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着的,在巴黎的纬度49度上,您每昼夜要跑数万千米。假如您喜欢看沿路美好的景致,就请您打开窗帘,尽情地欣赏星空的美丽吧!”布朗顿时目瞪口呆。布朗目瞪口呆的原因,从哲学上分析是因为广告商()A.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B.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肯定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D.否认了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解析:A本题考查物质与运动。“地球是在旋转着的”“每昼夜要跑数万千米”说明广告商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但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忽视了相对静止,A正确。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错;C、D与题意无关。6.(2016黑龙江大庆一模)东汉郑玄的著作易论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和“恒常不变”。如日月的运行表现出一种非人为的自然,这是简易;其位置、形状却又时时变化,这是“变易”;然而总是东方出、西方落这是“不易”。这里的“变易”和“不易”表明()万事万物都在运动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世界是对立统一的A.B.C.D.解析:C本题考查规律的普遍性、运动与静止。材料强调了事物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变化的规律,符合题意;材料不仅强调运动,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没有涉及对立统一,与材料无关。7.吕氏春秋中说:“有道之士,贵以近求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有道之士”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主要原因在于他()A.借鉴了别人的经验B.看到了事物的内在联系C.发挥了主观能动性D.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析:B本题考查物质运动的规律。“有道之士”做到这一点,根本原因在于他看到了事物运动的内在联系,把握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说法不是“有道之士”做到这一点的充分条件,排除。8.(2017江苏苏州检测)下列成语典故与漫画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A.故步自封墨守成规B.拔苗助长缘木求鱼C.讳疾忌医因噎废食D.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解析:B漫画中的人脚踏在木头上来抬木头,下再大的力气也抬不起来,漫画要表达的哲学寓意是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只发挥主观能动性,还要尊重客观规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A项强调的哲学寓意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C项强调的是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承认矛盾,解决矛盾;D项强调的是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A、C、D三项均与漫画寓意不符,只有B项强调的是要尊重规律,与漫画寓意相符。二、非选择题9.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现和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材料二我国北方,很多人有泡腊八蒜、喝腊八粥的习惯。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近两年的腊八,大蒜价格非但没有见到“蒜你狠”,反倒稳中有降。这让很多盲目扩大大蒜种植面积的蒜农小受损失,而瞄准市场、进行深加工的企业却在严冬里仍是春风得意。(1)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2)运用运动和规律的知识分析材料二蕴含的哲理。解析:第(1)问,首先指出,从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性,结合美日韩的例子得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其次,从规律的含义角度分析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规律,是不严谨的。第(2)问,一要看到大蒜价格的变化情况,二要看到蒜农和企业的营利情况,三要看到知识范围限定。答案:(1)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经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规律是事物运动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规律,是不严谨的。(2)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大蒜价格稳中有降。要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做到按规律办事。盲目扩大种植面积会遭受损失。进行深加工的企业瞄准市场,做到了尊重和利用规律,从而经营成功。【教师备用1】当人们还未发现珠穆朗玛峰是最高峰的时候,珠穆朗玛峰已经作为世界之巅屹立于蓝色星球上。这说明物质()A.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B.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反映C.是自然现象的共同本质D.是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解析:A材料表明,珠峰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客观存在着,故选A。B、D内容题干未体现,不选;C错误,物质是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教师备用2】 研究发现,一个人头部面部特征的年龄变化受到人体内在变化规律的影响,但也有一些指标是不会随年龄变化而变化的,比如男性头发和鼻子。容貌的这种特点给大年龄跨度的人脸识别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这说明()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可以限制容貌变化的不利影响物质世界在进行绝对运动的同时也存在相对的静止A.B.C.D.解析:D本题考查规律与主观能动性、运动与静止。材料说明的是人脸部分特征的变化、部分特征的不变,不是辩证否定问题,与材料无关,符合题意;人们发现了人脸的变化规律,体现了;材料没有涉及容貌变化的不利影响,与材料无关。【教师备用3】(2017安徽江南十校一模)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的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规定,上海和浙江先作为高考改革制度的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将在全国推广。这样做是基于()A.认识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规律B.实践的目的在于获取真理性的认识C.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D.在试点基础上获得的认识才是真理解析:A高考改革制度之所以在上海和浙江先行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再在全国推广,是因为规律具有客观性,我们要认识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规律,A符合题意。认识的目的是用于指导实践,B说法错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说法错误。D说法错误,在试点基础上获得的认识也并不就是真理,只有主客观相符合的认识才是真理。故选A。【教师备用4】2017年4月20日,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顺利发射升空,它与“天宫二号”对接并送去6吨重的补给。“天舟一号”发射标志着中国离2022年建立永久空间站的目标又进一步。上述现象反映的哲学道理是()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被认识利用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使人类摆脱规律约束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人们可以发现、创造规律A.B.C.D.解析:B“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是在正确把握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的,表明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被认识利用的,符合题意。现在“天舟一号”发射,到2022年建立永久空间站,表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不能摆脱规律约束,说法错误。【教师备用5】如果把地球的年龄看成24小时的话,那人类的出现只相当于1分钟,而工业革命以来的时间还不足1秒。然而就在这短暂的1秒钟,我们人类极大地改变了地球的面貌。今天,人类足迹几乎无处不在,这既有其好的一面,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有史以来全球森林已减少一半,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等自然资源被大规模消耗,气候变化不再是未来的影响而成为现实的威胁,水资源短缺影响着世界上40%的人口,活性氮污染成为全球面临的新的重要环境挑战,大量污染物排放已经让今天的地球净土难寻。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就人类面临的严峻资源、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指向是规律,属于建议类题目。解答本题时可根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从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生态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积极寻求解决资源和环境恶化的具体办法,重还地球净土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答案:(1)解决资源和环境恶化问题,必须意识到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应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或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人们利用自然物、改造自然物,必须服从自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们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生态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积极寻求解决资源和环境恶化的具体办法,重还地球净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