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6.1《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word导学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11466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6.1《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word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6.1《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word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6.1《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word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6.1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word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主要的海洋自然灾害及其成因。2. 分析风暴潮、海啸、海冰灾害的形成、危害和预防措施。3了解科学防灾措施,提高灾害自救能力。【重点难点】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学习过程】高手笔记1.风暴潮 风暴潮的形成:风暴潮是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作用下,引起的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连续向岸吹的强风是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 风暴潮的类型:(1)台风风暴潮: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台风鼎盛时期,这类风暴潮的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西北太平洋是台风最易生成的海区。(2)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有发生,一般特点是增水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中纬度沿海地区常会出现,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为多。2.海啸(1)海啸的形成: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的巨浪,在涌向海湾内和海港时所形成破坏性的大浪称为海啸。 全球地震活动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主要是环绕着太平洋周边地区,这里是地球上地震活动最强的地区。(2)海啸发生区的分布:全球地震海啸发生区的分布基本上是与地震带一致,其中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地震海啸多些。日本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和危害最重的国家。名师解惑1风暴潮灾害剖析:风暴潮引起的水位暴涨及相伴的狂风巨浪,可使船只沉没、沿岸堤防决口、农田被淹、房屋被毁,常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此外,还会造成严重的海水入侵,使地下水遭到污染、耕地盐渍化。 灾害的轻重,除受风暴增水的大小和当地天文大潮高潮位的制约外,还取决于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和海底地形、社会及经济情况,一般来说地理位置正处于海上大风的正面袭击、海岸形状呈喇叭口、海底地形较平缓、人口密度较大、经济发达的地区,所受的风暴潮灾要严重些。 易遭受风暴潮袭击的地区:(1)孟加拉国。孟加拉湾海岸呈喇叭口状,面向印度洋,极易受风暴潮的侵袭。1970年11月13日,一次震惊全球的特大风暴潮灾害发生,导致恒河三角洲一带约30万人丧命,100多万人无家可归,是亚洲地区近百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海洋灾害。时隔10年后的1981年又发生一次严重风暴潮,由于预报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防范,死亡人数和灾害程度大大降低。但是隔了10年,1991年4月又发生的一次特大风暴潮再次夺去了13万人的生命。(2)日本伊势湾顶的名古屋。这里地理位置和海底地形条件很适合风暴潮的成长,在1959年9月26日发生了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风暴潮灾害:最大风暴增水达3.45米,强台风引起的激浪,汹涌地扑向堤岸,使60万户民房被毁,损失船舶近3 000艘,人员伤亡7万多,经济损失近10亿美元。(3)美国地处中纬,也是一个频受风暴潮灾害的国家。其东海岸以及墨西哥湾沿岸,濒临大西洋,在夏秋季节多发生飓风风暴潮,濒临大西洋的东北部沿岸则以冬季的温带风暴潮为主。特大飓风风暴潮每隔四五年发生一次,每次损失均高达数亿美元,1969年登陆美国的一次飓风,在密西西比的一个观测站曾记录了7.5米的潮高值,创造了美国最高风暴潮位记录。(4)荷兰是一个低洼泽国,极易受风暴潮灾的影响。1953年1月底一次最大的温带气旋袭击荷兰,海水内侵60多千米,死亡2 000多人,60多万人流离失所,经济损失2.5亿美元。这次强风暴潮过程还侵袭了英国,使300多人丧生,北海沿岸的一些西欧国家也不同程度地遭受了灾害。2海啸成灾的原因剖析:地震产生的水体波动与通常海面上的海浪是不一样的,海浪通常只在一定深度以上的水层引起波动,且这种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在大洋中海震源附近水面最初的升高幅度只有12米,这种波动运行在深水大洋时,波长可达几十至几百千米不等,周期在2200分钟范围内变动,最常见的是240分钟,传播速度可达每小时1万千米,比大型喷气式客机的航速还快。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造成灾害,以至于航行的船只也难于察觉出这种波动。然而海啸波进入大陆架后,因深度急剧变浅,能量集中,波高骤然增大,当进入狭窄浅水海域,海啸波携带巨大能量直冲海湾和岸边,这时可能出现1020米以上的波高,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过来,特别是传播到漏斗形湾顶处更为突出。如海啸波在海口和海湾内反复发生反射时,还会诱发海湾内海水的固有振动引发假潮,可使波高增幅更大,造成更大的危害。3我国会发生地震海啸吗?剖析:据历史记载,2 000年以来,我国只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平均200年左右才出现一次。这是因为我国海区处于宽广大陆架上,水深较浅,大都在200米以内,不利于地震海啸的形成与传播。我国近海海域虽不具备地震海啸的海洋条件,但地震引起12米波高的潮水涌上岸的情况还是发生过的。若发生7.5级以上强震,渤海和北黄海不会有地震海啸影响,但台湾及其附近有可能造成一定灾害。讲练互动【例题】下列反映日、月、地位置关系的示意图中,可能形成海洋大潮的是( )解析:新月、满月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处在一条直线上,日、月引潮力叠加在一起,使地球海洋出现天文大潮。答案:CD绿色通道: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海水涨落两次。当形成海洋大潮时,日、月、地三者位于一条直线上。变式训练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是( )A.连续向岸吹的强风 B.连续吹离岸的强风C.天文大潮中的高潮 D.海底火山的喷发解析:连续向岸吹的强风是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答案:A问题探究【问题】据英国太阳报和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去年(2004年)12月26日海啸袭击泰国普吉岛海岸当天,来自英国萨里郡奥克斯肖特市的10岁小女孩蒂莉史密斯也正和自己的母亲在泰国海滩上游玩。圣诞节前两周,蒂莉正好在学校中上过一堂地理课,课上老师讲的也正好是有关海啸的知识,因此当第一波很小的海啸波浪抵达泰国海岸的时候,蒂莉立即意识到更大的海啸波浪将在后面,会将海滩和低地上的建筑彻底淹没。于是她立即跑到母亲跟前,告诉母亲她们即将面临的危险。母亲听了后,立即向海滩上的100多名游客发出了警告,那些游客听了蒂莉母女的警告后,都纷纷离开海滩,撤退到了高地上。 当他们刚刚抵达高地时,只见惊天海啸奔涌而来,一瞬间就淹没了他们刚才呆过的地方,将那些逃生的游客惊得目瞪口呆。他们纷纷向蒂莉表示了自己的感谢,认为是她救了他们所有人的性命。面对别人的感谢,小蒂莉谦虚地说道:“我并不是英雄,我只是正好活用了地理课上学到的知识,救了自己和大家而已。”(摘自上海译报2005年1月6日第13版)那么,海啸来临前可能会有哪些前兆?导思:本活动的目的是要提高我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能力。正常情况下,涨退潮之间会相隔6小时12分钟,但海啸发生时这一规律会突然改变。探究:海水突然退去和里面产生气泡就是海啸的前兆,其后的510分钟非常关键,人们应该立即远离岸边,尽量向高处逃跑。【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海洋自然灾害的有()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飓风灾害地震海啸灾害、赤潮、海水入侵、巨浪、溢油灾害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干旱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地震海啸灾害、赤潮、海冰灾害、巨浪、溢油灾害ABC D2台风、热带气旋、飓风可能引起的海洋灾害有()A海啸、浮冰 B风暴潮、巨浪C巨浪、地震 D暴雨、洪涝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科学家说,每次大的自然灾害常诱发一系列滑坡、疫病、海啸等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要做好应对其他灾害的准备。据此回答34题。3海啸常伴地震而发生,出现最多的海域是太平洋,我国地处太平洋西侧,海岸线绵长曲折,但多数地区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因为()我国海区多是宽广的浅水大陆架外围成串的岛屿形成天然屏障,不利于地震海啸波的传播我国东部沿海不会发生地震我国海区没有海沟构造A BC D4某自然灾害监测站将其灾害预报信息及时传递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最佳途径是()A打电话 B拍电报C通过信息高速公路 D利用航空快递5关于冰山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山属于咸水冰的一种B露出海面的冰山与海下部分大致相当C冰山是由大陆冰川滑入海中断裂形成的D北大西洋的冰山可能来自南极大陆6对闽、浙发展滩涂养殖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地震、火山 B洪涝和泥石流C干旱、低温 D台风和强热带风暴气象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xx年第5号的强热带风暴“蒲公英”造成了越南数万人死亡。同年13号,强台风“鲇鱼”登陆中国福建,致使上千万人受灾。据此完成78题。7与热带风暴的形成相关的天气系统是()A冷锋 B暖锋C热带气旋 D温带反气旋8下列四幅图中,能够表示强台风“鲇鱼”的是()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我国已建立了风暴潮信息系统防波堤、拦河坝和堤坝可以减小热带气旋、风暴潮、海啸等带来的危害和损失荷兰防潮闸工程有效保障了鹿特丹地区100多万居民免受风暴潮的侵袭A BC D二、综合题1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09年8月4日,“莫拉克”台风在太平洋上形成,随后向西北移动。8月8日10时中央气象台及时发布消息,这次台风对我国台湾、福建、浙江等省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1)为什么在北半球太平洋西部形成的台风多沿东南西北方向移动?(2)台风属于什么天气系统,所经之地会产生什么天气?(3)“莫拉克”到达时,沿海潮高大增。这不仅与“莫拉克”的强度有关,也与它到达时正是天文大潮有关,你能绘图说明吗?11(xx年高考海南卷)下图是“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的对比图”。指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并就其中一项变化,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学习反思】【参考答案】1.A 2.B 3.A4.C 5.C 6.D 7.C 8.C 9.D10. (1)西太平洋台风在热带海区形成后,在东北信风的作用下沿着副热带高压的南部边沿移动,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方向不断改变,当其到达亚洲东海岸时受到大陆低压的吸引,向大陆移动,形成东南西北方向的移动。(2)台风是一种强度大的热带气旋,中心为低压,周围气流向中心移动并旋转上升,这样使台风所经之地出现强风和暴雨天气。(3)“莫拉克”台风登陆台湾时,为8月7、8日,此时引潮力大,正是天文大潮期。绘图略。11(围填海前后的变化:湿地消失、山林被破坏、海滩消失、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海湾消失等。(答出三项即可)负面影响及对策:湿地消失负面影响:影响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繁殖和鸟类栖息。对策:在新生土地上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建设人工湿地和水域。山林被破坏负面影响:填海采石场破坏山林景观,诱发岩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对策:对岩坡进行生态恢复,结合工程措施,防治崩塌、滑坡灾害。海滩消失负面影响:造成海滩旅游资源破坏。对策:利用新增围海大堤和土地资源,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可营造人工湖泊和人工沙滩。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负面影响:大堤容易造成排水不畅、诱发次生盐碱(渍)化。对策:开挖人工湖泊、降低水位以及加强围填海区抗洪排涝能力等。海湾消失负面影响:海湾渔业和养殖业迁出,影响渔民的生产生活。对策:应通过合理的补偿安置,解决该区域渔民的生产生活问题。(答出任何一项负面影响及对策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