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第十一课寻觅世界的真谛.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96501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第十一课寻觅世界的真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第十一课寻觅世界的真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第十一课寻觅世界的真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第十一课寻觅世界的真谛 项目内容课题第十一课 第一框 社会发展的规律修改与创新教学目标 1、掌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掌握两大社会基本矛盾 3、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4、了解人民群众的概念 5、识记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6、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教学重、难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基本矛盾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导入:请回顾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回答:略)如果我们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运用来观察社会历史领域里的问题,就表现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问题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设问1: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是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等。辨别: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 BCDF )A .邓小平理论 B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 .生产关系 D .生产力 E .“三个代表”的思想 F .自然地理环境 G . 文学艺术设问2:你如何看待以下两种观点?观点一: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观点二: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天命” 、“神”、“绝对精神”决定的。说明:两种观点都属于历史唯心主义,分别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实质上都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完全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设问3: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人类社会历史领域的认识有何不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首次在人类社会历史领域坚持了唯物主义。马克思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追溯到产生各种社会意识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有时先于或落后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思考1:鲁迅: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的辛酸,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鲁迅的的这段话说明什么道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思考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不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现象,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珍惜劳动成果、挥霍浪费的现象还是有发生。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会存在落后愚昧的思想?体现了什么道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设问4:请指出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分歧在哪里?根本观点是什么?【拓展】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区别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和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的划分标准: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历史唯物主义根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历史唯心主义根本观点: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原理归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形成科学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引起事物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用上述观点看人类社会,可以看到,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引起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内部的矛盾,那么,推动社会发展的矛盾是什么?社会发展的规律又是什么?问题二:社会基本矛盾及发展规律(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思考1、马.恩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这说明了什么道理?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思考2:材料一 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决定了我国除了实行公有制为主体,还应该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及除了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还应该允许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材料二、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市场经济体制,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以上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哲理?【答案提示】(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服务于生产关系: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3)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归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状况性质;变化发展变革;(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推动;不适合阻碍(3)结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含义:A.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B.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等。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思考3 资料: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政治上必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我国原有政府管理过多过滥,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政府的职权,更好地发挥了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职能,促进经济发展。 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哲理?【答案提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服务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促进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服务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2、结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注: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人类社会就是在这两对基本矛盾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 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地位作用不是并列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是一切矛盾的物质根源。【小结】阅读教材90页图示及第三段。人类社会两个基本矛盾及普遍规律问题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从刀耕火种到现代文明,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它却只存在了15年!历史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虽然秦始皇希望自己的统治能够长期延续下去,但最终还是挡不住历史车轮。思考: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如何?道路如何? 社会历史发展的实现途径是什么? 2、秦的灭亡,汉的兴起,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什么? 3、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依靠什么方式?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途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都是通过实践实现的)(3)、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推进社会主义工作的强大动力。总之,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地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板书设计 第一框 社会发展的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旧的社会历史论的局限性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实现途径教学反思 项目内容课题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修改与创新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能力目标 通过社会历史的主体的学习,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坚持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教学难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观点一: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观点二: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探究:你支持何种观点,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结论一: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结论二: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的性质、大小是不同的。结论三:人民群众是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包括普通个人、杰出人物。其主体是劳动人民。概念巩固:判断:属于人民群众的是:图片判断。【情景探究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高密举行新闻发布会:“非常感谢大家跑到我们高密来。这本来是一个有红高粱的季节,可惜现在不种红高粱了,我估计你们都没有看到过。”记者:“800万奖金怎么用?”莫言:“”探究:莫言获奖后,将会干什么?学生:教师总结:一、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 (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情境探究二】高密新闻发布会:“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我成长,所以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的元素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探究:材料中可以看出人民群众的什么作用?学生:教师总结: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2)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3)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情境探究三】高密发布会:“非常感谢大家跑到我们高密来。这本来是一个有红高粱的季节,可惜现在不种红高粱了,我估计你们都没有看到过。”探究:高密人为什么不种红高粱了?学生:教师总结: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2)此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3)实现方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情境探究四】高密新闻发布会:记者:“800万奖金怎么用?”莫言:“”又问,获奖之后写啥? 莫言:“继续站在人的角度写人的作品。”【探究】如何理解“继续站在人的角度写人的作品”这句话?学生:教师总结: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党的群众观点: 地位。 基本内容。【情景探究五】高密新闻发布会后续反映:莫言迷、莫言热,纷纷表示要到高密来看红高粱,强烈期盼当地高密政府打算投资6.7个亿的项目将打造出一系列的旅游区域:“种万亩红高粱”、“建莫言文化体验区”观点一:支持:扬红高粱文化。观点二:反对:高密被商业化。学生探究:莫言获奖后,高密政府该教师总结:2、党的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的地位。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本节课从唯物史观出发,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求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情景探究六】音乐响起: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谈谈你将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回报这片生你养你的土地和家乡人民。学生探究:如果我是,我将如何【教师总结】愿我们有这样一种情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板书设计 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党的群众观点: 地位。 基本内容。2、党的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的地位。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