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I).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77754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I) 时量:100分钟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xx.10 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考古资料表明,西周时期,一些异姓诸侯国虽然远离王畿地区,但是其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这主要说明当时A礼乐制度日渐受各诸侯的冲击 B工官制实现了礼器标准化生产C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 D华夷观念推动民族间文化交流2表记述出处“太祖初晏驾,孝章宋后使召秦王德芳。(使)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 (后)曰,“吾母子之命,皆托官家(晋王)”涑水记闻“上(太祖)即夜召晋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所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戮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癸丑,上崩于万岁殿,甲寅,太宗即位。”续资治通鉴长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冬十月癸丑,太祖崩,帝(赵光义)遂继皇帝位。”宋史本纪第四“十一月丙子,宋主匡胤殂,其弟炅(赵光义后改名为赵炅)自立”辽史本纪第八A赵匡胤死后其弟继承皇帝位 B使者与晋王赵光义合谋政变C赵匡胤主动传皇位给赵光义 D赵匡胤之子才德不济难继大统3梭伦制定法律规定,任何人当因国事发生内争之时,漠不关心,袖手不前,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份子。据此可知,古代雅典A内争不断孕育直接民主 B公民意识得到法律的肯定 C个人自由高于城邦利益 D立法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4在偏远的农村至今流传着赶牛耕地的口令:“驾、驾”(往前走), “吁、吁”(站住), “喔、喔”(右拐),“过、过”(左拐),耕牛会依照口令有条不紊地帮助农人完成耕作。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A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 B农民训练牲畜的技能C耕牛是人们的好朋友 D铁犁牛耕的生产状态5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东汉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助于A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C促进小农经济发展 D中央集权制度强化6考古学家在徽州先后发现了南宋嘉定八年(1215 年)徽州吴拱卖山地契元至元十七年(1367 年)徽州吴凤郎卖山地契宋龙凤五年(1359年)徽州谢志高卖山地契宋龙凤十年(1364 年)徽州谢公亮退地契等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可以证实当时A土地国有制遭到破坏 B农业生产集约化趋势C土地私人所有制性质 D契约守信机制已完善7在唐贞观、永徽时期,永业田只有五品以上勋官和“家贫卖供葬”及“狭乡乐迁就宽者”的一般百姓方可货卖;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田令又增补了“流移者(包括未经政府批准的流亡人户)”也可货卖。这种变化反映出当时A流民问题日趋严重 B阶级矛盾尖锐C土地买卖限制放宽 D政府管理失控8读下图,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B是隋朝大运河中心,也是政治中心C元朝时瓷窑众多,成为著名的瓷都 D清政府在处特许商行专营对外贸易9明清之际,思想界及文学界不断强化“贾而好儒”、“亦贾亦儒”的新动向。同时,不少商人结交儒林,真心问学,慨然捐资,与儒士一道共襄文业,同赞义举。材料意在说明A文化变革的经济动因 B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C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 D士商互动的社会风气101876年清政府派员参加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1905年清政府商部奏准出洋赛会章程共20条,指明凡有国际博览会,即咨行各省督抚,晓示商人劝谕参加。这表明清政府A彻底放弃重农抑商 B放宽民间设厂限制C力图扩大对外贸易 D极力垄断对外贸易111941 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中规定:“承租人应依本条例所定减租之后之租额交租,不得短少,其有力能交租而故意不交者,出租人有请求政府依法追缴之权。”该规定 A旨在保护农民的既得利益 B表明了边区政府的合法性 C延续了土地革命路线精神 D有利于扩大抗日联合战线12随着经济地位的提升,明末工商阶层急于改变自身的社会现象、身份和地位,他们积极结交文人士大夫,摹仿其文明、优雅的生活方式。面对此种社会情形,下层知识分子利用自己在文化方面的优势,为其提供文化方面的服务。这种互动A实现了工商业者自身的优雅化 B改变了当时的阶级结构C推动了文化的商业化、世俗化 D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13明清时期,”九省通衢”的汉口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剧增17倍,外来人口构成了市民的主体。叶调元有竹枝词云:“此地从来无土著,九分商贾一分民。”这反映出汉口A社会生活习俗有了重大变化 B是以商业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C官府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 D列强入侵推动了商业迅速发展14十六世纪中叶,英国商人采取了联合起来向外冒险的方式。他们建成了一些特许公司,即获得女王特许的、由大商人合股经营的大贸易公司,去垄断某一地区的市场。如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经营东方的贸易等。推动这一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A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15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棉货输入一度十分强劲,在入口诸货中,除鸦片外,棉货占绝对多数。不久后,英国在华棉布销售出现徘徊不前的局面,其销售份额棉布不及英国海外市场的10%,棉纱的3%,其主要原因是中国A普通民众极端贫困的制约 B传统经济结构根深蒂固C民众内敛式消费观的影响 D传统手工业的优势犹存161866年,左宗棠创办马尾造船厂时奏称:“臣愚以为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轮船成则漕政兴,军政举,商民之困纾,海关之税旺,一时之费,数世之利也。”这说明他创办此厂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筹集资金以充海军军费C加强海军海防建设 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7“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市场。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从材料中能够得到的结论是A中国家庭手工业走向衰败 B中国民族纺织工业迅速发展C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D中国传统纺织品完全商品化181912年12月,民国政府工商部颁布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规定“工艺上之物品及方法首先发明改良者,得呈请专利”;到了1914年,又陆续颁布了矿业条例审查矿商资格细则农商部奖章规则等。民国政府上述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振兴民族实业 B抵制列强侵略C完善经济法规 D指导社会建设1920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这幅作品呈现了书的名字天演论,却不是女诫或列女传等女学教材。这种情况表明A新式学堂教育发展迅速 B上海成为女性解放的中心C女性读书开始为人们接受 D民族危机冲击着传统观念20清朝“预备立宪”时期采取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举措,包括废除满汉通婚的禁令等。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发布了一系列改革风俗的条规,内容涉及禁卖人口、保护民权、改革礼仪、树立新风等各个方面。材料表明A习俗演变受到政治环境影响 B传统习俗转变为西方礼仪C礼仪革新为了维护革命成果 D政体革新促进了思想解放211933年12月,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举行的第七次泛美会议上,美国国务卿赫尔代表罗斯福政府首次签字同意美洲各国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表示要放弃对美洲各国的“干涉权”。到1939年底,美国已同十一个拉美国家签订了贸易互惠协定。美国对拉美的“睦邻政策” A使美国不再干涉拉美内政 B有利于缓解美国的经济危机C表明美洲经济一体化形成 D为北美自由贸易区莫定基础22下表为1965年1987年美国被规制(政府或社会为实现某些社会经济目标而对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主体作出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的限制、规范)产业所占比例及其变化情况,这种变化反映出美国 1965 年 1970 年 1980 年 1987 年 价格、进入规制 98 156 150 87 自然垄断性产业等 66 121 116 53 金融、保险业 32 35 34 34 健康、安全和环境规制 145 120 109 总计 98 301 270 196 A加强对各领域全面干预 B全面指导和调节社会经济C减少对经济干预的趋势 D开辟了新型的经济发展方式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将一系列基础工业和英格兰银行收归国有,法国将能源部门、保险部门、金融部门和一些大公司改为国家接管。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设立的国有企业从战争结束的7个迅速增加到70年代中期的114个;美国政府也创办了一些国有企业。这表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A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B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C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 D兴起了第三产业和“新经济”24新中国政府旨在压低重工业发展所需要的投入品和生产要素价格的政策环境下,产生了对资金、外汇、原材料的过度需求。这种供求之间的巨大缺口,决定了如果由市场来引导资源的流向,无法保证资源流入优先发展的战略部门中。这主要体现了A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促进了重工业发展 B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利于计划经济形成C为了发展重工业不惜压低农产品价格 D重工业的发展会降低中国的物价水平25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和以深圳、广州、香港为中心的珠三角,是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地方,而且长三角和珠三角已经连成一片,京津冀只有北京和天津经济比较发达,并没有形成那种真正的城市片区。从这一角度看,雄安新区(地理位置见下图)的成立 A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均衡发展 B改变了中国延续千年的经济格局C有利于京城资源的高效配置 D使首都专注于政治文化中心的功能 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23分, 27题12分, 28题15分,共50分。26(2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北宋统治者认识到,钱者,人君之大权,故钱必官自鼓铸。设提点诸路坑冶铸钱司,统领全国26个铸钱监,确立钱文式样,用剂八十八两,得钱千,重八十两十分,其剂,铜居六分,铅锡居三分大严私铸之令,铸者依法加二等,私造交子者,罪以徒配。 摘编自姚兆余论北宋时期的货币政策 宋人张方平说“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北界(辽)公私交易,使本朝铜钱”,南洋诸蕃国“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近代考古更是证明,从汉字文化圈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越南,到属于阿拉伯与印度经济文化圈的南洋诸岛国,从印度半岛到波斯湾,到非洲东海岸,制作精良、信用良好的宋钱广泛流通,成为当时区域性的“硬通货”。 吴钩宋代大航海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了以黄金为参照、美元为中心,欧洲货币汇率紧盯美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并由此确立了美元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地位。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提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特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70年代随着世界形势的重大变化,美元放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特里芬难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货币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钱成为区域性“硬通货”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况指出北宋时期和二战后货币国际化的异同点。(8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上图为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图。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图文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2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46年中国高等教育工科学生仅为189%,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文盲率高达80%,这一状况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新民主主义的教育纲领已经确定了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是为工农服务的,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的。20世纪 50年代初期, 在教育经费异常短缺的背景下,工矿地区和大城市都是生产发展先进的地区的教育跟着生产发展的需要, 发展要快一点。1952年中国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1953年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正式编制颁发了全国教育建设计划,东北地区流行的农民速成识字课本采用的是像三字经一样的韵文体:“日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下亮,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量 ”从1952年调整院系、设置专业一年多,高等教育部已组织高校教师译出以工科为主的苏联教学大纲700种,分发各校应用。 摘编自苏渭昌、雷克啸中国教育制度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初教育改革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初教育改革的意义。(7分) 崇义中学xx下学期高三月考(二)历史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ABDACCDDCDCB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DBCAADABCCBA26(23分)(1)特点:中央统一铸币权;设置专门机构,加强管理;统一货币规格、形质、重量;法律保障,禁止私铸和伪造货币;货币种类丰富,金属货币与纸币并行。(5分)原因:宋代经济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宋钱制作精良、信用良好;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力较大。(4分,任答2点即可)(2)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的缺陷;欧日崛起,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美国经济衰退;美国对外扩张,黄金储备减少。(6分,任答3点即可)(3)同:都是经济交流发展的产物;都有一个核心国家;都有一种主导货币。(4分,任答2点)异:北宋时期是自发状态,二战后进入制度化;北宋时期是区域化,二战后是国际化;北宋时期是和平交流的结果,二战后是美国霸权的产物。(4分,任答2点)27(12分)评分细则:论题2分,史实6分,论证过程3分(逻辑和结构),结论1分。要点:论题明确、观点鲜明史实可以分解为政治上反侵略求民主(2分)和经济近代化(2分)思想解放(2分)论证过程:逻辑清晰、结构合理、论证充分(3分)“三段式”的格式和较合理的语言能体现出学生的罗辑思维能力。 答题示例论题: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斗争动了中国近代化历程。阐述:第二次工业革命使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对外加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洋务运动宣告破产。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开启政治民主化的尝试。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想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和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民族危机加剧,清廷自救的新政加快了革命的爆发,辛亥革命创立了中华民国,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里程碑。一战中日本加紧对中国侵略及北洋军阀的统治,新文化运动兴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十月革命为中国近代化指出了新方向。总结: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中国人民反帝反封斗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28(15分)(1)(8分)特点:有重点、有针对性,体现计划性;借鉴苏联经验,为工农服务,政治性(意识形态)色彩突出;培养国家急需人才,注意实用性;突出扫盲教育,提高大众知识文化水平。(2)(7分)意义:确立了新型的新民主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实用人才;有助于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巩固政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