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 (III).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74828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 (I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 (I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 (I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 (III)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个小题,每小题1.2分,共72分)1、1932年,拿不到养老金的老兵在首都华盛顿非法占据长达数月之久;来自匹兹堡的失业工人结成摩托车队,到华盛顿游行示威;在爱荷华州,愤怒的农民倾倒了大量牛奶,阻塞街道。该材料说明美国经济危机()A造成金融危机的加剧 B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C导致工业生产大幅下降 D致使农业遭到毁灭性打击2、1933年,美国前总统柯立芝说:“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在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上述材料表明()A.经济危机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B.经济繁荣导致社会贫富分化C.经济危机加深了美国的社会危机 D.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3、下图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税率,这反映()国家1926年1931年英国410(1932年)法国1238德国12407美国2053日本1624摘自全球大变革A资本主义发展增快 B各国为克服经济危机而提高关税C美国受经济危机影响最小 D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4、卡顿在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中说:“大量美国工业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成为垄断主义企业,并在萧条开始以后一个时期能人为地维持高价格。工业利润之高越出常规,联邦税收政策偏袒富人。这种情形,也加深收入分配不均的程度,致使1929年国民收入的26%落到5%的人的手中。这些国内的失调,至少在证券市场崩溃两年之前,就开始损害经济制度的健康。不过,使多种机构失常并引起连锁性解体反应的,还是酿成1929年10月证券市场崩溃的股票价格涨风”。根据上述材料,导致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有()垄断企业维持高价格收入分配不均证券市场投机盛行经济运行失调A BC D5、阅读19291933年美、法、德、英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统计表,表格说明的问题是(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48.240.628.416.58.4经济危机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国际市场的争夺 各国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减弱 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美国和德国遭受的破坏程度最大A B C D6、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这首儿歌反映的是( )A工业革命使环境恶化 B战争危机日益临近C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 D美国实施工业复兴法7、“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下列与上述罗斯福就职演说相对应的新政举措是( )A.实行美元贬值 B.兴办公共工程 C.提高产品价格 D.调整企业关系8、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一个议员在农村发表演说,刚讲一半,许多农民就向他扔烂水果,以示反对。议员不慌不忙,一边抹掉脏东西,一边说:“我或许不怎么知道农民的难处,但你们必须承认,我还是有办法应付过剩的农产品问题的。”其直接有效的应付办法是()A以工代赈 B调整劳资关系C刺激出口 D大规模销毁农产品9、罗斯福在其就职演说中这样说道:“为了防止旧秩序的罪恶重演,我们需要双重的保障:要严格监督一切银行、信贷和投资,以便制止利用他人金钱进行投机的勾当;必须为充足而可靠的通货做好准备。”在之后的新政中罗斯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成立复兴金融公司 B实行通货紧缩C建立联邦储备银行 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10、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文中“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指()A.美国政府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 B.美国进一步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加强掠夺C.美国政府仍然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美国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11、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迅速恶化,演变为一场罕见的、冲击力强大的、席卷全球的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这不禁让人想起1929年的大危机。当时美国为应对这场经济危机,曾专门成立了“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公民存款实行政府保险。当时美国采取这项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就业 B恢复银行信用C防止盲目竞争 D刺激出口12、xx年美国总统初选中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在“改变华盛顿”的竞选口号下一路领先,当年罗斯福总统也是在“新政”旗号下最终入主美国白宫,罗斯福最初竞选总统时面临的形势是()A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政策使得经济缓慢发展 B胡佛“繁荣就在眼前”增强了美国人民的自信心C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美国社会动荡不安 D国际局势日趋紧张,新政渐告结束13、伯顿W小福尔索姆(Burton FolsomJr.)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新政“灾难性的影响”不包括()。A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B美元贬值,加剧邻国危机C造成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 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14、斯大林在谈到罗斯福新政时说:“美国人所追求的目的,是从经济紊乱、经济危机的基础上产生的。美国人希望不改变经济基础,而在私人资本主义活动的基础上摆脱危机。”以上材料说明新政:()A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经济 B大力发展私人垄断资本主义C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D目的是消灭经济危机15、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一则广告中说:“37万个股东把储蓄投资在通用电气公司,这是美国的典型,美国近乎每一个人民都是资本家。”与该广告思想相一致的是()A“混合经济” B“经营者革命” C“人民资本主义” D建设“福利国家”16、有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90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A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C大力推行强权政治 D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17、1965年,资本主义国家聚集美国费城召开“世界资本主义大会”,发表资本家宣言提出:“借鉴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的经验,实现股份制的人民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福利制度的经验,实行从生到死包下来的福利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经验,实行国家干预的计划资本主义。”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表明此时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已全面丧失生命力B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权宜之举,带来了七十年代的滞涨C借鉴社会主义,健全西方国家制度,带来新的发展D根本目的是加强自身实力,与社会主义对抗,体现了冷战思维18、“经过20年社会、政治的剧变,一种新的政治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开始于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直到1980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真正发挥力量。”“新的政治浪潮”主要包括()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推行私有化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增加政府的公共开支A B C D19、英国经济学家预测:“21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这已经成为一场国家战争纳税人不惜用示威骚乱逼迫政府,要为他们的人生负责。”这表明欧洲国家()A示威骚乱有可能演变为战争 B福利政策已不能缓和社会矛盾C面临严重的财政与政治危机 D福利政策弊端、问题不断显现20、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继续发挥商品和市场经济作用的同时,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而社会主义国家在继续发挥计划经济作用的同时,强化商品和市场的作用。这两种社会制度的经济改革之所以有这种共性,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商品和市场经济不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规律 B.计划经济不符合现代的经济发展规律C.适应各自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D.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行是永恒的经济政策21、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是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A采取余粮收集制 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C实施新经济政策 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22、苏俄(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后,相对于租让企业,租借企业比较多,仅1924年就由国家租出6488个。但是,它们多是磨粉厂,碾米厂、榨油厂、制革厂甚至是一些小作坊,承租人多是原来的业主,另外大约有1/4的承租人是合作社。这表明当时苏俄(苏联)( )A. 借助本国资本建立工业体系 B. 准备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C. 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D. 举借内债来解决民生方面问题23、1924年前,外国企业与苏联政府签订的租让合同有91份,但实际履行的很少。1926年后有60 多家外资企业开工,但到1929年,租让给外资的企业产值只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6%。这反映出( )A.战争局势阻碍政策推行 B.新经济政策阻力重重C.苏联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D.斯大林体制完全确立24、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的意图是()A肯定新经济政策在工业化方面的作用 B揭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指出斯大林模式在工业化方面具有一定的贡献 D客观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它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经真正认识到( )A. 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和巩固工农联盟。B. 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反革命的经济政策C. 新经济政策有助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并能巩固政权D. 新经济政策促进国内战争的胜利26、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间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这一时期是()A二月革命时期 B国内战争时期C农业集体化时期 D德军入侵时期27、.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A苏联政府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 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苏联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 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28、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全面揭示了“斯大林模式” ( )A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民生的改善C有利于苏联工业化迅速开展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29、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俄)历史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回归理想的实验”的重要特征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国家对经济进行间接管理C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D优先发展农业和军事工业30、 以下为1913-1926年俄国的工业生产情况表: 年份项目1913192019251926总产值(按1926xx价格计算,单位:亿卢布)102.5113.1077.39110.83产值指数(以1913年为基数100)10013.875.5108.1上表中出现1926年这种工业生产情况的因素是( )A. 多种所有制并存,恢复商品交换 B. 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C. 完善计划管理,刺激工业发展 D. 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31、 1946年,有人在战后经济政策的手稿中向国家(苏联)提出如下建议:取消原材料的集中供应方式;废除强制征收农产品的制度;建立金本位的货币制度;取消国家对国内商业的控制。这一建议( )A. 有利于战后经济的转型 B. 揭露了苏联政治弊端C. 是对新经济政策的恢复 D. 否定了苏联经济模式32、1955年,苏联关于修改农业计划工作方法决议规定,农业发展由各区执行委员会下达计划任务,由集体农庄和农庄庄员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国家计划委员会只负责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协调平衡工作。这一做法( )A.恢复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B.提高了庄员的生产积极性C.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33、有的史学家认为: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有一半是失败的,但也说明另一半是成功的。”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A彻底冲破了斯大林的束缚 B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的模式C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4、1962年11月,赫鲁晓夫决定在边疆区和州的党组织中设立领导工业生产的党委会和领导农业生产的党委会,各自成立自己的一套领导机构,以保证对工农业生产的更具体的领导。这一措施( )A. 从根本上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B. 使苏联的农业形势有所好转C. 混淆了党政机关和经济组织的职能 D. 有助于实现扩大企业自主权35、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这里的“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 )A. 农业上大规模种玉米 B. 一味发展重工业C. 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D. 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36、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对经济体制进行局部调整C利用市场来调节国民经济 D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企业37、 1979年7月,勃列日涅夫出台工业管理体制,“建立长?中和短期相结合的计划经济体系,使企业经营活动有较大的余地;把企业的物质利益形成指标;将科技人员的物质利益和科技进步的经济效益挂钩?”这一举措( )A. 打破了传统的斯大林模式 B. 极大地调动了企业自主性C. 认识到科技的重要价值 D. 使苏联成为了超级大国38、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的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39、 1979年7月,勃列日涅夫出台工业管理体制,“建立长、中和短期相结合的计划经济体系,使企业经营活动有较大的余地;把企业的物质利益形成指标;将科技人员的物质利益和科技进步的经济效益挂钩。”这一举措( )A. 打破了传统的斯大林模式 B. 极大地调动了企业自主性C. 认识到科技的重要价值 D. 使苏联成为了超级大国40、1990年10月,戈尔巴乔夫指出:“我国社会向市场经济过渡完全是由人的利益决定的”“只有市场与全社会的人道主义方向相结合,才能保证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财富的公正分配、公民的社会权利和社会保障、自由和民主的扩大”。对其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 旨在为“民主的人道主义”造势 B. 主张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众利益相结合C. 这一改革思路将会加速苏联的解体 D. 说明苏联已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411963年1月,因政治上的难题,戴高乐不批准英国加入共同市场的申请。他解释说,如果让英国加入,就意味着最终会出现“一个依赖美国并由美国领导的庞大的大西洋共同体。”这是不能接受的。由此可见,欧洲一体化( )A.体现了地区贸易保护主义B.是美国领导下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集团C.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实现了成员国间的防务合作4219461949年,美国对外投资增加了近50。到1970 年,美国资本输出总额达1555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左右。这主要得益于( )A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B欧洲共同市场的形成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431945年11月,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呼吁在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的主持下建立一个“国际贸易组织”,建议由联合国发起召开贸易和就业国际会议。美国此举的真实目的是( )A扩大美国在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B降低世界各国关税,减少贸易壁垒C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发展,推动战后经济发展 D. 凭借强大实力,控制世界市场44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 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B. 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C. 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D. 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45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起来的两个国际金融机构是(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国际金融公司A. B. C. D. 4620世纪70年代,因发达国家经济的“滞胀”而使发展中国家的长期债务在1973-1980年闻年增24.6%。80年代初,发达国家为治理“滞胀”采取紧缩通货政策。由此可知,发展中国家( )A. 经济获得迅速发展 B. 外部经济环境相对宽松C. 债务负担不断增加 D. 与西方的差距逐渐缩小47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实际性质是( )A. 一个单边贸易协定B. 一个国际自由贸易体制C. 一个世界经济体系D. 一个国际贸易组织48xx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此后中国将面临的挑战是( )A. 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B.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 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D. 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492015年5月24日新华社电,正在参加欧盟东部伙伴关系峰会的英国首相卡梅伦22日在峰会后的记者会上表示,英国对目前其在欧盟中的现状不满,应在xx年底前就是否退出欧盟举行全民公决。这反映了( )A. 英国欲废除欧元而恢复英镑B. 欧盟经济一体化面临崩溃解体C. 欧盟内部存在着矛盾和斗争D. 英国的广大民众反对加入欧盟50有人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做过如下比喻:如果把组建联合国的设想比喻为战争灾难里产生的建造诺亚方舟的冲动,那么布雷顿森林体系更像是一个重建圣经中通天塔的计划,货币就是前来造塔的各方人等所操的语言,“官方语言”则被指定为美元,每一种其他“语言”都要求按照一定的方式(汇率)“翻译”成美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旨在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充当了世界货币的职能各国货币按一定的汇率与美元挂钩 否定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A. B. C. D.51美国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一书中提出,铲平世界的第一辆推土机是柏林围墙的倒塌和Windows3.0版的开启。对这种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全球化的趋势始于冷战格局的结束 B.信息技术的进步加速了全球化进程C.柏林墙倒塌消除了东西方之间的隔阂 D.Windows3.0填平了南北之间的鸿沟52现今,一台DELL笔记本电脑是由美国的工作人员和中国两个设计队伍联合设计,其主要零部件,如CPU、内存、显卡、风扇和主板等,来自于美国、马来西亚、韩国、日本、菲律宾、中国大陆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这反映出( )A. 各国的生产能力基本一致 B. 经济全球化的显著特征C. 全球化加据了各国的竞争 D. 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被动5320世纪30年代初,由于某种原因各国的自卫措施都采取了诸如较高的关税、更严格的进口限制、结算协定、货币管制条例和双边贸易协定之类的形式。这些倒退的措施引起了多国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上的紧张。为了解决世界的这种“倒退”,20世纪40年代国际社会在世界经济领域作出了哪些努力( )达成布雷顿森林协定 成立关贸总协定 推行马歇尔计划 成立经互会A、 B、 C、 D、54(20世纪)60年代,美国跨国公司大批涌入欧洲,欧洲的公司董事、银行家、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官员们和各国政府都充分了解这种局势。他们认为,建立更大的公司来对付日益激化的国际竞争是关键所在。材料表明欧洲走向联合( )A. 为了重振欧洲在世界的中心地位B. 时刻面临美苏争霸的严重威胁C. 在于发展欧洲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D. 推动欧洲企业管理方式的根本变革5520世纪6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利用一次机遇, 使经济出现高速增长,这一“机遇”是指 ( ) A发达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 B发达国家建立高科技跨国公司 C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 D欧美国家大量输出资本56世贸组织前总干事迈克穆尔曾经说道:“没有中国的世贸组织不是世界性的贸易组织,只有半个世界。”这一状况得到改变发生在 ( ) A.1978年 B.1991年 C.xx年 D.xx年571999年欧盟在赫尔辛基举行首脑会议,决定组建一支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并成立一个由各国国防部长和参谋长组成的军事委员会和军事参谋部,致力于欧洲的决策和协调。这反映了( )A. 欧盟各国已放弃各自的国防权力B. 欧盟的国际影响力举足轻重C. 军国主义在欧洲范围内有所恢复D.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发展58“欧洲各国辛辛苦苦赚回美元和英镑,然后又毫无代价地拱手返回给发行这些货币的国家,就好像小孩子们玩游戏一样,赢家同意将赚回的筹码奉还给输家,游戏却继续进行。”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C. 关贸总协定的确立D.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5920世纪50年代后期,一些成员国大量进口美国的廉价煤以及法德通过运输补贴影响煤炭价格等等,因此戴高乐称之为患了“营养不良”的慢性病。这说明( )A. 欧洲联合损害了国家利益 B. 欧洲企图摆脱美国的控制C. 美国通过出口煤炭控制西欧 D. 超国家和民族利益之间的矛盾60下列欧洲走向联合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欧洲联盟成立欧元正式问世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欧洲共同体成立.A. B. C. 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61题16分,第62题12分,共28分。)61.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发生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1)结合材料一说明苏俄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办法失败后,又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该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材料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6分)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限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材料三 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2)依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具体内容。结合材料二、三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5分)(3)20世纪20和30年代,苏俄和美国世界上两个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为恢复经济都进行了经济改革,对照两国经济改革的内容不难发现:“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说明了什么?(5分)62.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的实现是在西方国家的主导下,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经济的扩张过程。发达国家需要的是资源、市场和廉价劳动力,是资本的最大扩张。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还只是处于其初始阶段,不发达国家所以还能受益,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其经济与西方经济的互补性:我需要资本,你需要市场、资源和劳动力。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不是不能从这种西方向东方、资本主义向非资本主义的扩张中获益,全球化通过资本流入和技术转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但从总体上来看,它们是经济全球化的被动者,即全球化的舵盘不掌握在它们手中。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全球化是把“双刃剑”。新华文摘(1999年第8期)材料二世界上20最富裕国家与最贫穷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已经从1960年的30比1增长到1965年的82比l,并且第三世界在许多方面变得更糟。在过去的20多年里,70多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已经降低,30亿人世界人口的一半,每天的生活费在2美元以下,并有8亿人营养不良。在第三世界,失业和就业不足在蔓延,大众的贫穷与有权势的巨额财富的增长相伴而生。1978年到1988年,世界制成品的价格上涨33,初级产品的价格上涨仅为27。中国教育报(1999年12月5日)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经济全球化初级阶段不发达国家还能从全球化过程中受益,具有怎样的机遇?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不发达国家面临怎样的挑战?(6分)(2)材料二说明了怎样的社会问题?出现这样社会问题的根源是什么?(6分)高一历史答案卷一、选择题1B 2C 3B 4D 5D 6C 7B 8D 9C 10D 11B 12C 13D 14C 15C 16D 17C 18A 19D 20C21C 22C 23B 24C 25C 26B 27B 28B 29C 30A 31A 32B 33C 34C 35D 36B 37C 38D 39C 40B 41C 42A 43D 44B 45C 46C 47D 48D 49C 50A 51B 52B 53A 54C 55A 56C 57D58B 59D 60A二、材料解析题 61. (1)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由商品交换(以物易物)退到私人买卖,发展商品生产(2)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国家干预经济并以立法的形式解决问题(3)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并不是根本对立的,社会主义可以发展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同样可以发展计划经济,两者可以相互借鉴62. (1)机遇:引进资本、技术,迅速实现现代化。挑战:有可能成为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产生的根源是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占有主导和支配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