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考点38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和民族融合复习学案(中国古代史).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73550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考点38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和民族融合复习学案(中国古代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考点38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和民族融合复习学案(中国古代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考点38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和民族融合复习学案(中国古代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考点38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和民族融合复习学案(中国古代史)【学习目标】大纲条目细化要求1 先秦(3)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民族融合1、 先秦(3)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春秋战国的阶段特征背景、目的、事例、评价参与民族、途径、意义【整体概括】 春秋战国是社会 时期, 瓦解, 逐步形成。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逐渐瓦解,王室衰微,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到战国时期,大国兼并战争不断,诸侯国越来越少,统一趋势加强,频繁的战争还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民族融合。奴 隶 社 会 瓦 解 封 建 社 会 形 成春 秋 战 国 BC770-BC476 BC475-BC221 争 霸 战 争 兼 并 战 争促进社会发展,推动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加强 【自主复习】一、春秋战国纷争1、春秋:诸侯争霸(把握其背景、目的、性质、国家、实质、影响)背景:王室衰微,周天子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生产力发展,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狄人南下,楚人北来,与中原诸侯国发生冲突,为大国争霸提供可乘之机。目的: 性质:奴隶主阶级的争权夺利实质:分封制的崩溃(标志:BC651年 会盟, 称霸)争霸国家:齐、晋、楚、吴、越-(自己阅读争霸过程消极: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战争数目减少局部统一全部统一(加快中国统一步伐)削弱、瓦解了奴隶主集团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加速新旧制度更替)政治: 经济:争霸发展生产客观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文化交流)积 极 影响: 民族关系:打破了各族相对闭塞状况,华夏族与少数民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2、战国:兼并战争(公元前475-前221)(把握其背景、性质、过程、影响四个方面),注意战国兼并形势图背景:战国七雄争霸格局形成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卿大夫取代国君,原因:诸候国卿大夫势力扩大;实质:是封建主阶级取代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或新兴地主阶级夺取奴隶主贵族权力的斗争。影响:反映了阶级关系和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分封制的进一步崩溃和奴隶制进一步衰落)根源:各地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目的: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它诸侯国的控制权。性质: 战争;逐渐带有 战争性质过程:(三个阶段)公元前5世纪中期起,七雄政治格局的形成时期,主要事件有 。(其实质: ) 公元前4世纪中期起,齐、魏争夺时期,主要事件有 和 。 公元前3世纪中期起,秦国发动大规模兼并战争时期,主要事件有 和兼并六国之战。影响:与春秋争霸的影响一样略思考:认识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性质的不同?春秋争霸战争的性质:奴隶主贵族争夺土地和人口的兼并战争(争霸)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性质:地主阶级的兼并战争(统一全国的战争)二、民族融合(把握其概念、民族、方式、作用四个方面)1、概念: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进步的和经常的现象,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然发展趋势。2、民族:中原华夏族;北方匈奴、东胡;西方戎,南方越。3、方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战争4、作用:民族融合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有利于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重点拓展】1、 如何评价大国的争霸战争? 2、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途径、特点及意义:【巩固练习】1、(2000上海)公元前8世纪平王东迁后,朝野出现的现象是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迁都频繁异姓反叛 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尊王攘夷大国争霸A B C D2、(2000春季高考)下列关于春秋争霸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打击奴隶制,推广封建制 B“尊王攘夷”,维护同王室统治C春秋无义战,阻碍社会进步 D争夺土地人口的兼并战争3、(2000广东)春秋战国时期,对促进民族融合起直接作用的因素是*A、兼并战争 B、铁器使用 C、各国变法 D、商业兴盛4、(xx年江苏卷)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右边示意图中阴影部分的是 A盘庚迁殷 B牧野之战C吴越争霸 D葵丘会盟 5、(xx年北京卷)读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完成下题。图 5 春秋形势图 图6 战国形势图 对比图5,从图6可以观察到的政治局势变化是:A尊王攘夷 B楚王问鼎 C三家分晋 D秦修万里长城6、“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见左传桓公五年)这反映了A周王室的衰微 B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C分封制的崩溃 D阶级矛盾的尖锐7、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A周天子失去了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8、司马迁说:“(齐)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修善政”的具体措施是A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 B兴修水利,开河凿渠 C尽地力之教,发展生产 D“尊王攘夷”,扩充势力9、春秋后期,在各诸侯国内逐渐取代国君掌握国家政权的政治势力是没落奴隶主贵族 卿大夫阶层 新兴地主阶级 立功将士阶层A B C D10(山西省大同一中xx届高三上期期中)“朝秦暮楚”是战国时期人才频繁流动的真实写照,这一时期各国招募人才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社会转型 B发展封建经济 C打击贵族特权D增强本国实力11(浙江省舟山中学xx届高三上期期中)大众日报在2008年1月8日刊登了一篇关公何以战秦琼文章,说的是中央电视台“中国京剧研究生班十年汇报演出”的节目蔺相如中的布景道具问题,请你判断符合史实的是 A蔺相如府中厅堂上悬挂着一幅山水画 B厅堂楹联上有草书写的古诗C淹池会上秦王和赵王用青铜器皿喝酒 D书写的古诗是杜牧的泊秦淮12(山西省太原五中xx届高三10月月考)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大变革时期,“变”体现在 由封邦建国向大一统转变 由分封世袭向中央集权转变由土地国有向土地私有转变 由百家争鸣向独尊儒术转变A B C D13(江苏省苏州中学xx届高三上期期中)西周用鼎陪葬的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据最新考古发掘表明,春秋时期诸侯墓葬中也有用九鼎的现象。这种情况体现的本质特点是 A春秋时冶铸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B奴隶主的生活日益奢侈C春秋时期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D天子与诸侯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14(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xx届高三上期期中联考)下列成语或典故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有 围魏救赵退避三舍田氏代齐卧薪尝胆纸上谈兵楚王问鼎A B C D15(江西省白鹭洲中学xx届高三下期一模)中国古代有很多纪年方法,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其中“三十三年春”和“赵惠文王十六年”都采用了中国古代哪一种纪年法 帝王年次纪年法 年号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 公元纪年法16(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xx届高三四次摸底)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八佾(y )。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季氏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诸侯势力强大 B周王室势力衰微 C分封制趋于崩溃 D诸侯与周天子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17(华中师大附中xx届高三上期期中)(10分)不同时期的不同政策、同一时期的不同政策会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材料一 张萌麟在中国史纲中指出,“当战国开场的前后,秦在七雄中算是最不雄的一国,直至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狄之俗。”(1)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战国开场”时秦的“国情”(1分)和所面临的“时代潮流”分别是什么(2分)?材料二 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2)从社会转型角度看,秦所取得的“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的“成就”主要指什么(4分)?请以孝公时期商鞅变法中的若干具体措施为例,简要分析这些决策与“成就”之间的关系(3分)。考点38:春秋时期的纷争和民族融合【参考答案】【重点知识】思考:认识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性质的不同?春秋争霸战争的性质:奴隶主贵族争夺土地和人口的兼并战争(争霸)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性质:地主阶级的兼并战争(统一全国的战争)1、 如何评价大国的争霸战争? 消极: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争霸战争的实质是相互兼并,扩张领土,掠夺财富,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正所谓“春秋无义战”。 积极:客观上有利于历史前进 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中国的步伐。在兼并和争霸战争中,开拓了疆土,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数目减少,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的统一,集权趋势加强,这为全国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奠定丁基础。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进程,促进社会向前发展。春秋时期是一个新旧制度更替的过渡阶段,社会上存在着封建制同旧的奴隶制之间的斗争。大国之间的争霸战争和为争霸而实行的改革,都在不同程度上打击和削弱了旧制度,有助于新势力的发展,为新兴地主阶级扫清了前进的道路。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不断的争霸战争,周边的少数民族袭扰中原,于是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接触频繁,从而密切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的经济文化联系,也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争霸战争打破了列国的分野,打破了各族间固有的地域界线。随着各民族交往联系的频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使整个社会经济获得了发展,各族融合,形成了以秦、楚、晋、燕、齐等为中心的融合区域,使各族共同走上向封建制转化的道路,从而促进了整个社会向前发展。2、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途径、特点及意义:途径: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如秦、汉、唐、元、明、清各朝。统治政策的强制推进。如秦始皇的移民政策、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及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政权之间的和好作用。如文成公主人藏、俺答汗同明朝修好。各族人民共同反抗压迫、反抗剥削的斗争。物质和文化的交流。民族间杂居并互通婚姻,巩固了民族融合等。特点:团结、友好是主流。中心内容是扩大先进中原文化和汉族文化的影响,是少数民族政治上的封建化,经济上的农耕化。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国家统一,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大融合,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各民族特点、优点的融合,不断地充实和丰富了中华民族这个统一体。意义:民族融合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有利于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巩固练习】1-5 CDACC 6-10 ACACD 11-16 CCDCAC17答案要点:(1)国情:七国之中最落后的国家,文明程度较低(1分)。时代潮流: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1分);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统一趋势逐步形成(1分)。(2)成就:实现了从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转变,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生产方式(2分);完成了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的转变(2分)。(若学生答出:如“使秦国从奴隶制逐渐转变为封建制”,亦同等给分)分析: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1分);奖励军功与按功授爵,废除了贵族世袭特权(1分);废分封、行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